父母怎樣陪孩子一起度過小學一年級?

用戶64325649


我是頭條號‘’班主任媽咪‘’,擔任小學語文老師和班主任13年了,歡迎關注。

我自己的孩子將近八歲,剛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九月份即將升入二年級,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小學一年級,咱們直接來點可操作的乾貨。

馬上要開學了,相信在新生入學家長會上,孩子的班主任也會和家長交流許多,很多理論上的東西,比如說要愛孩子啊,關心孩子啊,讓他有學習興趣啊這些東西呢,看似很正確,但是具體到了家長這裡,可能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那麼我們今天就講講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首先是精神上的準備

孩子要上小學了,小學,幼兒園最大的不同是,幼兒園是一個保姆式的氛圍,孩子的吃喝拉撒有老師來負責管理和協助,小學呢,除了在課堂上上課,需要一定的專注力之外,下課之後孩子喝水,上廁所等等,這些老師是不會一一指導的,只會大概的關注。

那麼這一點呢,家長要有精神準備,更要提前告訴孩子,小學和幼兒園的不一樣地方在哪裡,每天有幾節課,上課的時候需要好好聽講,下課要自己上廁所,喝水等等。讓孩子也意識到,他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而且,大部分的孩子對於上小學都是非常渴望的,家長可以借這個契機給他一些鼓勵和引導,讓他能夠在這種新鮮興奮感中,快速的適應小學生活。

二:物質上的準備

書包,水杯,紙巾,文具盒,等等根據學校不同的情況,按照家長會上班主任的要求做好準備。

友情提示:書包的花色不要太花俏,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剛入校的孩子文具盒儘量用軟的,落地不會發出太大聲音,也摔不壞的那種。

水杯不要用玻璃的,容易摔碎 ,摔破後的碎 片還容易扎住孩子出現安全隱患。

其餘作業本,圖畫本,美術用品等等,根據當地學校的要求來準備。

三:午餐

有的學校中午是管午餐的,這非常好。

當然啦,最好家離學校近,還是能夠回家吃到父母親做的飯。

其次,如果家長工作忙,中午不能回家做飯,可以求助於雙方老人來為孩子準備午餐。

實在不行,一般在學校的周圍都有很多小飯桌,可以向孩子的同學,家長以及老師打聽一下,都會有很多口碑好的小飯桌,會滿足需求,小飯桌一般都是管飯,還管中午的休息,有的還輔導作業

注意!千萬不要因為顧不上,給孩子一點錢,自己中午隨便買點東西吃就完事了。很多學校不中午禁止入校,孩子會在外面遊蕩,第一,容易出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孩子在外面遊蕩,下午上課她會打瞌睡。

四:家庭作業

孩子剛剛入學,作業不會太多也不難,但關鍵在於,他認字比較少,很多作業,他讀不通也讀不懂,不知道怎麼寫,所以小學一年級真的是需要家長來陪伴寫作業的。

說到陪伴孩子寫作業,輔導作業,家長們不要首先就留下一個壞印象,什麼會心梗啊,腦梗啊這樣那樣的,這是不智慧的家長才會出現的現象,如果你報這樣一個態度的話,這個事情本身就做不好。

拿我的孩子舉例來說,從他進入一年級,我覺得我的生活確實是變了,每天下班後再也不能無憂無慮,爸爸進廚房,我進書房,他寫作業,我在旁邊看書,備課處理我自己的工作,剛入學的時候,我一題一題給他讀,讓他自己說出答案,我再告訴他答案寫在哪裡,不懂的地方就多說,說通了再寫。大概兩個月之後,我發現它能夠囫圇吞棗的讀懂題目了,我就讓他自己讀自己做,做完之後,我幫他指出哪些地方不對,讓他再改。

一年級上學期結束之後,我就發現他基本上就可以自己讀題了,出錯就非常少了,但我還是坐在旁邊陪伴他,監督作業的質量,以及作業要按順序做,以及解決一些問題的方法,作業需要達到什麼標準,還有寫字姿勢等等,會時不時地提醒和陪伴她,讓他養成各方面的規範與習慣。

到了一年級快結束的時候,基本上他放學就一回家,就知道開始寫作業,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什麼要求都已經養成習慣了,在即將開始的二年級中,我準備繼續陪伴,少說,讓他自己做主,然後在旁邊指導扶持他把這個習慣繼續的鞏固養好。

陪伴孩子寫作業並不是那麼恐怖的事情,很多家長只會有會憤怒,會吼叫,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不想陪伴的,他用自己一個30多歲的一個智商來要求一個小孩兒,為什麼他做不到像我一樣?明明就是這樣簡單,他為什麼看不懂呢?這是一種沒有耐心,不負責任的表現,不值得推崇。

如果你真的做好了準備,要陪伴自己的孩子,那麼這種陪伴,就會成為一種快樂,並沒有什麼讓人抓狂的的地方。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的家長確實工作忙,下班的時間非常晚,到家的時候已經非常晚了,那就在上學之前就要提前孩子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回家後到誰家,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媽媽回到家你要寫幾項,達到什麼標準,然後如果能夠自己完成的話,就會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養成自己自覺學習的習慣,同時,家長回來後,要加強監督,一開始就嚴格要求作業質量,一定要重視小學一二年級養習慣的時刻,規範去執行,耐心的去陪伴,提醒,修改,幫助孩子養好這個習慣,而且務必明白,這個階段是一個過程,是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慢慢達到目標。

我是頭條號‘’班主任媽咪‘’,13年的班主任,8歲孩子的母親,願與你共享教育經驗,歡迎關注。





班主任媽咪


孩子現在幼兒園大班在讀,說說我的真實經歷。

我現在在幼兒園上課,孩子現在上幼兒園大班。今年春天的時候孩子上的還是中班,因為孩子是7月份的生日所以按國家規定9月1日之前的適齡兒童都是可以入學的。因為我的孩子3周多以後才上的學所以上學有點晚,今年上的是中班,周圍的人都在說為什麼要晚一年讓孩子上學呢,所以春天的時候就讓孩子跳到了大班,然後每天我就開始擔任起孩子的幼小銜接班的老師,放學後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後,我就開始教孩子拼讀,每天教幾個拼讀,剛開始進行的慢,做完作業再加上拼讀就到晚上9點了,放學後就沒什麼玩的時間了。拼讀會了以後就是閱讀,因為要多識字所以就堅持每天一篇閱讀,這是在上床以後完成的。每天都是這樣,經歷了3個月孩子終於跟上了幼兒園大班的節奏,現在終於不用每天那麼忙了。然後現在就是很多事情都是讓她自己能完成的自己完成。希望9月1號她能適應小學的生活。


如若相惜2


作為一個帶過幾輪一年級的老師,來說說我的建議。

每次一年級新生家長會上,我都會重點強調孩子“學習習慣的問題”,而非成績,一年級整整一年,其實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所以無論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上。

那麼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應該培養哪些學習習慣?我來一一回答這個問題。

培養哪些學習習慣?

第一、閱讀的習慣。

第二、傾聽的習慣。

第三、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第四、認真書寫的習慣。

第五、認真思考的習慣。

怎樣培養這些學習習慣?

第一、(閱讀的習慣)

和孩子一起看書,可以進行情景對話,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多讓孩子描述書中的內容,或者讓孩子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讓孩子有繼續讀下去的慾望,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書店,讓孩子慢慢感受到閱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傾聽的習慣)

如果你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你不要求他停下手中的玩具,不要求他眼睛看著你,不提醒他耳朵要好好地聽,那麼,他就會邊玩邊聽,這樣的聽反映出的態度不夠禮貌。

可以說,傾聽就是學習語文的精髓和靈魂。家長應該這樣做:當孩子和你說話時,請停下你手裡正在做得事情,看著他的眼睛,你和孩子說話時,也同樣這樣去要求他。

第三、(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每天規定好做作業的時間段,如果孩子因為磨蹭到了點還沒有造成作業,那麼請讓他停止做作業,然後和老師說明情況,老師肯定會極力配合你,這樣做幾次後,孩子慢慢的會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第四、(認真書寫的習慣)

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級,作業書寫依然寥寥草草,數字都這不規範,再想糾正就特別難,所以一年級時,就要培養認真書寫的習慣,比如,哪個字或者數字沒寫好,就要求擦掉重寫,直到寫好為止。

第五、(認真思考的習慣)

做題時遇到孩子不會的題,不要急於給他講解,給他時間讓他嘗試去思考,否則他會越來越依賴你,遇到難題不思考只想尋求你的幫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Xu老師


小學一年級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需要父母的特殊照顧。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這之前,孩子在幼兒園基本以娛樂為主,沒有硬性要求,想上廁所就可以去,想說想笑也沒有過於規則。

可是,到了小學一年級,一切卻都變了!

而這個變,很多孩子是一時間無法接受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作好過渡。上一年級前,讓孩子明白一年級和幼兒園的區別,讓孩子明白到了一年級如何坐,如何跟同學打交道,如何背書包,如何整理課本,如何打掃衛生,如何擦桌子,如何拖地,如何面對一些小的困難,如何獨立上廁所,如何有意識喝水,如何讀書,如何……

這是過渡階段應該要做的,讓孩子具備一年級學生應該有的能力,如若不然,到了學校,孩子會很彆扭的,無法儘快進入一年級狀態。

那麼進入一年級後,父母又應該陪孩子什麼呢?

學習習慣!

一年級,是整個人生求學的真正開始。這個時候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簡單的來說,家庭作業這件事情,要讓孩子明白放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這樣的習慣養成了,整個小學階段,父母會很輕鬆,孩子也會很輕鬆。

讀書習慣!

學習離不開讀書,可是,很多孩子隨著年紀升高,越漸漸不會讀書了。只關注小說的情節,走馬觀花地看完,便結束了。這種讀書模式不對,一本書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通讀內容,第二遍精讀重點章節或段落,第三遍邊想邊讀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如何換成別的可以嗎?

習慣是慢慢養成的,讀書亦是如此,一旦養成,就無法擺脫,自然就會受益一生的。

獨立習慣

獨立是一項特殊的能力,有時候遠遠要比分數重要。孩子只有獨立了,才能夠學會自主學習,才能夠擁有面對生活的能力,才能夠獨自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才能夠遇到難題後自己敢於鑽研。

專注習慣

專注能力的培養,需要從一開始就注意。缺少專注力,會導致課堂上走神,無法專心聽講,雖然說坐在教室裡,雖然說坐得很端正,可能心已經跑到了九霄雲外。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專注力能力增強,可以慢慢訓練,一開始五分鐘,慢慢增加到8分鐘,12分鐘……

當然,對於部分孩子而言,有些能力和習慣已經具備,此時就應該著重培訓另外孩子欠缺的能力和習慣。這個過程,父母一定要陪伴好!

加油!


說文寫作



我是一名工齡20多年的語文老師。所以重點談談父母應當怎樣陪小學生學習上半學期的語文。

一、要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只有對學習保持高度的熱情,充滿興趣。孩子們才會越學越帶勁兒,才會覺得學習時間快樂的事情,這對孩子的終身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1、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知識。

語文的拼音,生字和詞語包括數學的加減法,我們都可以在遊戲中進行。和孩子們一起做拼音,生字,詞語,數字卡片,再利用這些卡片進行組合,在組合中,孩子就能夠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還可以隨身攜帶這些卡片,利用零碎的時間和孩子認一認,讀一讀。讓孩子當小老師,教家長認讀。

2、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我們都可以與生活緊緊聯繫。

讓孩子從小說你大語文觀念。在生活中,學習拼音、識字、組詞、說話。

數學的加減法同樣可以利用生活進行。

在生活中也教會孩子閱讀,利用閱讀的時間,很好的學習拼音,生字和詞語。還可以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看圖說話的能力。

3、教會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們要教孩子怎樣觀察生活,怎樣發現生活中美妙的地方,發現生活中與眾不同的東西,觀察生活中新奇的事物。

鄰居家的小貓小狗,池塘裡的小金魚,路邊的花草樹木,田野裡的莊稼, 果園裡的果樹,遊樂園裡的遊戲,潮起潮落的大海,天邊的紅霞,變化的月亮,閃爍的星星……這都是可以教孩子們觀察認識的事物。

教孩子有順序地觀察。訓練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孩子會學習。

說這是老師的任務,其實不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家長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較短,而在家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

家長要利用空檔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教孩子學習。

我們可以教會孩子預習、讀文、觀察、寫字、說話;訓練孩子做事專心;自覺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作業完成後能夠學著檢查;知道不懂先自己思考,思考後還是不會,就要向別人請教;每天都要有閱讀的時間;進行有效的閱讀,閱讀後還可以與人進行簡單的交流。

三、教孩子會生活。

生活與學習是密不可分的,會生活的孩子學習能力往往不會太差。所以,我們在教孩子學習時,要教孩子生活。

整理自己的物品,包括書包、書桌、房間等;會洗簡單的衣物,比如手帕、襪子、內褲;購買日常生活用品;能做最簡單的食物……

四、教孩子與人相處

教育孩子能真誠、大方地與人相處,關愛他人,不自私自利,尊重別人,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謙虛好學,寬容的對待別人, 有禮貌。

五、教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性。

做人比學習更重要。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做人。讓孩子真誠善良、誠實守信、堅強勇敢。這幾點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很大的難度。而且需要家長的榜樣和長期的耐心的培養。

家長一定要注意,一年級的孩子學習上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與輔導,但是家長也不要包辦代替,鼓勵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自主的去解決,實在不會的,家長予以指導。

生活,做人與學習是同等重要的,在管理孩子是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一年級意味著孩子正式進入了以學習為主的漫長學習階段。它是這個階段的起點,是打基礎,培養習慣的好時期。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盡力幫助孩子過好這一年。

首先,一年級開學前的準備:

相比於幼兒園,一年級孩子的入學焦慮已經少很多。但是做不好準備,也會影響孩子開始的學習。畢竟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上:在暑假裡,就可以經常和孩子聊一聊。你要上一年級了,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一年級更幼兒園有許多的不一樣,有更豐富的課程,更大的校園。更多的的同學。讓孩子產生一種期待。我們家之前就經常這樣說。孩子特別期待去小學。此外,我還帶他去新的校園提前去轉了轉。孩子很喜歡。整天問什麼時候開學。

生活上:提早調整作息時間,儘量做到和小學差不多。不至於開學時候孩子賴床起不來。時間可以和其他人打聽。幫孩子準備相應的入學物品,讓孩子自己選擇。


學期中

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環境了,不是說,家長就可以當甩手掌櫃了。畢竟6、7歲的孩子還處於成長階段,好多行為習慣還沒定型。需要家長的幫助

第一、督促孩子閱讀,在閱讀中識字!

幼兒園到一年級是孩子大量識字的好時機。識字量的多少又影響閱讀和理解。一年級也是這種差距的拉開。從以往教學經驗來看。一年級下學期,有小部分孩子閱讀吃力,識字少。學業上問題多。這和家長的不關注有一定關係。

第二、及時跟進孩子的學習情況

不能因為自己忙就忽略孩子的學習。每個星期至少和老師保持一次的交流,也經常和孩子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像一年級時,學習拼音時,我就特別留意。所以孩子在iu和ui不分時,能帶著他一起解決。

經常有家長跟我抱怨,老師我的工作太忙了。難有時間看他的學習。我把他放輔導班了。我想說的是,其實孩子都在看著。你對他的學習態度是什麼樣的?有沒有真正關注,決定了他會在學習上使多大的勁。



第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些習慣包括:

自己收拾準備好自己的東西。剛開始,每天會提醒一下孩子,收拾好書桌上的書本和作業。然後好會不放心的看下。但其作用的是表揚的的作用。每次整理好都及時誇讚。然後逐漸放手。當然孩子也有偶然犯錯時候,正常現象,提醒一次即可!

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一年級剛開始作業少,讓孩子自己嘗試讀題。自己先獨立思考,不會的再來請教。明天估計作業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在規定時間完成。認真書寫!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示範。一開始他寫作業時候,我就在旁邊看是。後來,我就做外面看書了。甚至去做家務。但是堅決不看電視!

學會檢查和預習的習慣。可以簡單帶孩子看一下明天要學的內容,讀一讀明天的字詞和課文。看看數學的類題。檢查一開始也是帶著孩子檢查,到後來估計放水讓孩子自己檢查。

一年級挺重要的,希望每位孩子都能順利度過這一年。


你不懂得孩子


小學一年級是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開始,也是整個教育過程中重要的啟蒙階段,家長們如何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一年級呢?

首先,家長要配合學校老師,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尤其一年級,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黃金時間,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成績還要重要,比如每天閱讀拼音小故事的習慣;書寫工整的習慣;整理書包的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大膽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習慣;寫日記的習慣等。

其次,家長要盡力做到陪伴孩子做作業,遇到孩子不懂的,及時給予輔導。及時糾正孩子一些不好的寫作業的習慣,比如,邊玩邊寫,三心二意,拖拖拉拉等。在孩子做作業看書的時候,家長不要在旁邊玩手機,看電視,家長也看看書或者做做家務,也可以安安靜靜就這樣陪著,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再次,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要理性的看待老師對孩子的反饋和評價,對孩子在學校不好的表現,家長要和老師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教育,對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家長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鼓勵,這有助於樹立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最後,祝你的孩子健康快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吾愛新琪


一年級是一個孩子學習的正式開始,這對將來孩子的學習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我們家長要高度重視。我覺得在一年級我們主要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需要怎麼做呢?

1,按時上學。每天能夠按時到校。這也是作為一個小學生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家長一定要幫助學生來做做。

2,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看似非常簡單,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卻是一大難題。很多孩子有起床氣,早晨老是叫不起床。叫家長平時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

3,養成高效完成作業的習慣。

放學後先完成作業,並且要高質量完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陪伴,也可以規定時間讓孩子完成之後檢查一遍。

4,建立錯題本。小學一年級,在這段時間裡對孩子不會的知識容易錯的題,專門建立錯題本並不斷的拿出來鞏固練習,這樣能夠使孩子不斷掌握知識。

總之,陪伴孩子需要不斷地去練習,在育兒的路上要做一個用心的家長,有耐心的家長。


嘻嘻育兒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年級是孩子學習啟蒙階段,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父母的陪伴猶為重要。

上學前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

暑假和孩子一起去購買上學要用的學習用具,如書包、文具袋,鉛筆,橡皮,卷筆刀,練習本也先買著備用。還有水壺,孩子自己進行挑選,家長給出建議。

再給孩子一些心理建設。如上小學能學會很多本領,會認識很多字,以後可以自己看故事書了;會算數,自己去買東西也不用擔心不知道要找回多少錢啦;入少先隊,戴上鮮豔的紅領巾;交更多新的朋友……

上學後在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方面,家長如何做出恰當的引導?

首先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或寫作業時不要看電視,聊天,或打麻將等,孩子不容易被打擾,能專心地學習。家長在旁邊看看書或做點簡單家務。

在陪伴孩子寫作業時,家長的要有足夠的耐心。由於孩子剛上學識字不多,需要家長讀題或耐心講解題意。家長不要死盯著孩子寫,錯一個就著急地指出,或開口就罵。家長的暴躁的情緒會使孩子緊張,甚至害怕,導致越做越錯,或做一題看下父母的臉色,沒有問題再接著寫。多以鼓勵為主,再指出不足之處。

寫完作業後檢查是否有遺漏,字跡是否工整,相應題目指出對錯,後期逐步培養孩子自己檢查的。最後整理好書包,準備第二天要用的學習用具。

平時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情,傾聽孩子心中的想法,幫助解答疑惑,以便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蕭雨857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年級家長最應該做的事。

首先,每天陪孩子複習一天所學的舊知識,預習明天要學的新知識,幫孩子養成每天覆習和預習的好習慣。


其次,每天抽出半個小時陪孩子一起讀拼音讀物,讓孩子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第三,利用一個月時間幫助孩子整理學習用品,逐漸放手,幫孩子養成自己整理備品的好習慣。


第四,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獎懲規定,在家或在校表現良好會得到什麼獎勵,表現不好會得到相應的懲罰,有助於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

一年級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每天都不可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督促,家長一定要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