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死黨遍佈全國,嘉慶匆忙扳倒和珅,不怕其死黨強烈反彈嗎?

Seven_樂樂


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駕崩,嘉慶帝親政。隨後,嘉慶帝宣佈和珅十大罪狀,直接就把這個權勢滔天的權臣一舉拿下。那麼為什麼嘉慶帝就不怕和珅一黨的強烈反彈呢?

通過《清史稿》和研究了清朝的官制情況,我認為和珅一黨不敢也不會強烈反彈的原因如下:


根據清代的官制來看,和珅雖然權勢滔天,但是其角色只是皇帝的秘書而已,其權力也是來源於當朝皇帝。當皇帝更替後,其權力也會大打折扣。

清代的官制都是沿襲明朝,傳至雍正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立軍機處,從此以後樞務都歸軍機處。清朝中後期開始,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但是軍機處在辦公場所和官員設置上沒有正式的規定,也無品級和俸祿。軍機處雖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但歸根結底聽命於皇帝,成為封建皇權的統治工具。

而且經過雍正一朝的改革後,封建集權遠超前朝,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遠遠不是官僚集團所能比擬的。這時候的官僚地位遠遠落後於古代,權臣面對皇帝只能自稱“奴才”。

所以歸根結底,軍機處的權力都是來源於皇權,只是皇帝的秘書班子。所有的權力都是來源於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當皇帝換了,以前的軍機處大臣的權力也會大打折扣的。

所以面對如此的官制,面對空前強大的皇權,官員的勢力就算再大,也幾乎翻不起浪花,頂多是動盪一下而已。


嘉慶帝宣佈只懲首惡,其餘黨羽不追究

為了不造成大規模的動盪和為了不引起和珅集團的拼死反彈,嘉慶帝宣佈了只誅首惡,其餘黨羽不追究。這個決定從內部瓦解了和珅集團的凝聚力。

人都是自私的,當可以保護自身的利益後,基本上沒有人會自取滅亡。

就好比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對於原來東宮的眾人並沒有趕盡殺絕,只是誅殺了一些首腦而已。這樣就能很好的解決了其背後黨羽的殊死反撲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當時和珅雖然權傾朝野,但是朝中還有另外三股不同是勢力,和珅並未能掌控全局

當時朝中的四大勢力分別是以阿桂為首的武官派、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以錢灃為首的反對派和以和珅為首的貪官派。

所以和珅當時就算巨賈天下,但是未能同時整合朝野勢力,其勢力根基還不能很好的延伸至國家的各個權力部門,所以嘉慶就算扳倒他,也不怕時局會有多大的動盪。


以利相交利盡人散

和珅一黨總歸只是在貪汙腐敗方面比較在行,其勢力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軍政大權。而且和珅只是一味的貪財,並沒有把他的財產用來籠絡人心。

這樣的交情並不穩固,所謂以利相交利盡人散。


和珅的弟弟和琳早逝,不能提供軍事上的威懾

和珅的弟弟和琳驍勇善戰,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等職位,在軍中有很大的威望。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貴州從福康安鎮壓石柳鄧領導的苗民起義,次年福康安死,他代為主帥。可見和琳在軍中的威望有多高,要是他不死,嘉慶帝也不敢輕易的動和珅。


歷史權謀


乾隆活著的時候,對和珅可謂十分寵愛,和珅在朝廷上可謂是一手遮天,這時很多人都積極找和珅走後門,通過巴結賄賂和珅以此獲得升遷。

由此可見和珅的死黨是非常多的,背後勢力也是非常強大,這一點嘉慶也是非常清楚。

誠然,中國古代皇權社會發展到清朝的時候,已經實現了高度集權,在清朝的時候大臣們不但需要跪著說話,而且還要自稱奴隸,人格上已經完全矮化,不過儘管如此,如果一個大臣知道他即將被清算,內心也是及為惶恐的,再加上和珅死黨眾多,要是想搞出一些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當時嘉慶還是不管不顧做了,那麼誰給他得底氣,讓他不擔心不利局面出面呢

事實上嘉慶還真的不擔心。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嘉慶做了這幾件事情


1:對和珅的黨羽不進行追究,根據記載嘉慶搬倒和珅第二天就發佈了諭旨“凡為和珅鑑舉和推門者,概不追究,自己悔過,改過自新。”也就是說不追究你們攀附和珅一事,如果有問題自己找找,改過自新。

2:不對和珅的財產進行徹底調查,《清史稿》記載:“有言和珅家產尚有隱匿者,亦斥不問。”也就是說,有人認為,和珅貪汙的財產並沒有清理乾淨,還有很多藏匿的需要找出來。嘉慶表示不用再詳細地清查了。

3:不連作和珅的家人親人,就是指不論是和珅的兒子還是親屬都不追究責任。


正因為嘉慶的施行大範圍的赦免政策,因為就算嘉慶搬倒了和珅也沒有引起太大的動盪。


lyw8986


其實真的不怕,因為清朝皇帝對於軍權的掌握一直都比較緊。雖然和珅在乾隆一朝位高權重,富可敵國,但是在軍權這一方面他真的是沒有什麼話語權。說的再難聽一點,和珅只是乾隆皇帝的走狗,他深知他的權力和財富來自於哪裡,他深知乾隆是個有能力的君主,對於乾隆他是沒有一絲一毫反叛的心思的。而對於大清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嘉慶皇帝,即使和珅對他心有不滿,也絕對不會有反叛之心,因為他知道以他一己之力來對抗整個國家,那無疑是以卵擊石,他無論是在名望上還是財力以及軍事實力上,都遠遠達不到自立為王的標準。

所以連和珅這樣的當朝大佬都不敢有絲毫的反叛之心,而他的那些死黨有哪個敢輕舉妄動,後來的結果也證明了,別說他的死黨強烈反彈了,就連個敢幫和珅說話,替他喊冤求情的人都沒有,他們還怕嘉慶皇帝把他們也一起整治了呢。其實仔細想想和珅的那些所謂死黨,不都是攀炎附勢,溜鬚拍馬,阿諛奉承,想著依靠著和珅的權力地位來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的勢力小人,所以當和珅倒臺之後,這些死黨不就樹倒猢猻散了。


所以嘉慶皇帝一上臺扳倒和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就是嘉慶皇帝比較仁慈,也怕引起不必要的動盪因素,沒有繼續刨根問底,深挖到底,否則絕對可以把他們一網打盡,和珅的那些死黨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我想嘉慶皇帝都沒把他們當回事吧!


易祥好好說


不怕!

帝制時代推行的是“家天下”。我們常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家疆域內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歸根結底都是皇帝的個人財產。皇帝是實際掌權者,(即使皇權旁落,皇帝本人仍是權力的象徵,否則造反者也不會“挾天子以令諸侯”)官僚只不過是政令的施行者。

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官員們會因為某種原因而出現“反彈”,即對皇帝採取敵視態度,甚至是採取報復行為麼?基本不會!之所以說基本不會,是因為這種“反彈”行為還是存在的,即謀反。通過武力方式(如“安史之亂”)或和平方式(如“黃袍加身”)來試圖踢開皇帝,自己登基。

如果官員們不想謀反的話,那就絕對不會出現所謂的“反彈”!雖然古代一些名臣,如魏徵、包拯、海瑞等人敢於當面跟皇帝叫板,但歸根結底還是出於忠君,是為皇帝做考慮,因此並不能稱之為“反彈”。

明清時期皇權高度集中,朱元璋為削弱相權,乾脆廢除了宰相制度。朱棣即位後設內閣,滿清入關後又設軍機處來協助皇帝處理日常事務。但無論內閣也好,軍機處也罷,都並非正式的政府機構,而只是皇帝的個人“秘書處”。特別是清代的軍機處,諸軍機大臣只能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來辦事,而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在這樣的體制下,你叫他們如何“反彈”?他們又怎麼敢“反彈”?和珅倒臺後,那些與他有牽連,暗中授受過賄賂的大臣,只怕撇得不乾淨,傻子才會為了他去跟皇帝理論。否則嘉慶倒很願意再多抄幾個貪官的家,來充盈一下國庫。

不過,嘉慶在匆忙賜死和珅後倒真覺得有些不安。並不是擔心大臣“反彈”,而是覺得操之過急,臉上不好意思了。之所以不好意思,一是因為和珅為乾隆寵臣,而乾隆剛死,屍骨未寒,未免被人暗中指責不孝;二是和珅並沒有犯十惡不赦之罪。嘉慶雖然羅列了和珅“二十大罪狀”,但大多都是無關痛癢的禮儀問題,且條目如此之多更反映了他的心虛。

既然如此,為什麼嘉慶執意賜死和珅呢,請點擊頭像關注本博主關於“和珅在乾隆去世前有沒有預料到嘉慶會對付他嗎?如果預料到了,為什麼沒有任何動作?”這個問題的答案。


舊景Jiujing


我覺得和珅並不想謀反,所以拼命斂財,手裡沒兵權,就反不了,黨羽再多也就是一群只會送禮拍馬的牆頭草,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不會去溜鬚拍馬!


福田汽車無錫總經銷


怕什麼,樹倒猢猻散,他們撇清關係還來不及呢,大難臨頭各自飛,嘉慶是皇帝,是天下共主,為什麼要去和他作對呢?皇帝寬宏大量不做追究是萬幸,能捨財免災也不錯,只要能活下來就行了。


奇怪的石子


可能嘉慶覺得自己是皇帝,依附皇權的人多於和珅黨羽吧,再者可能想效仿康熙扳倒鰲拜那樣


痴迷淡然人間不值


所謂“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來說,前朝的權臣如果隻手遮天,通常不會見容於新君,舊臣和新君之間一定會爆發一場牽扯朝廷上下的大亂鬥。清朝權臣、寵臣和珅就和嘉慶皇帝就爆發了一場君臣鬥。和珅在軍機處盤桓日久,黨羽遍佈天下,要扳倒他談何容易。嘉慶帝運籌帷幄,通過驚心動魄的十五天,兵不血刃地幹掉了和珅,這種雷霆手段很值得後人玩味一番。


風雨前夕

公元1796年,嘉慶元年,乾隆皇帝把皇位禪讓給嘉慶王顒琰,自己升為太上皇。雖然不稱皇帝,但乾隆還掌握著朝政,凡軍國大事、用人升遷貶損都要報奏給他。名義上國家改元嘉慶,但和乾隆朝差別不大,在此情況下,作為乾隆寵臣的和珅仍舊穩如泰山。

這時候的清廷看起來很古怪,疊床架屋,搖搖晃晃,表面上看尚且算個太平世道的尾巴,畢竟康雍乾三朝的底子還在,但嘉慶和和珅心裡卻十分清楚,大變革馬上就要來臨。

36歲的嘉慶帝把一切看在眼中,選擇隱忍和謀局;受寵半生的和珅也清楚,自己最大的靠山是乾隆,一旦乾隆駕崩,自己肯定完蛋,所以他也要未雨綢繆。從那時起,二人的交手就開始了。

潛龍勿用

君臣鬥中首先發難的是和珅,他極力阻止嘉慶培植自己的勢力。嘉慶十分看重朱珪,朱珪時任廣東巡撫,以前曾經作為帝師教導過嘉慶帝,他作為嘉慶帝的鐵桿幕僚,作用巨大。和珅一直阻止朱珪進京,還向乾隆打小報告,說嘉慶和朱珪私交甚篤,影響朝廷穩定,不過乾隆一直沒有理睬。後來和珅藉故把朱珪調去安徽當巡撫,即便後來朱珪升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和珅不派遣新的安徽巡撫到任,故意讓朱珪留任安徽,無法進京述職。作為後手,和珅還派遣自己的老師吳省蘭潛伏在嘉慶身邊,對外宣稱幫助皇帝整理文字詩詞,搞秘書工作,其實就是讓吳省蘭監視嘉慶帝。從人事調動上我們能看出,和珅的勢力確實很大,權大欺主,不僅能隨意安排一省的巡撫,還能往皇帝身旁安插眼線。嘉慶帝看在眼中,明白這時候輕舉妄動並不明智,他效仿漢宣帝對霍光的態度——表面奉迎,暗中攢勁。當時有人批評和珅飛揚跋扈,嘉慶還會當面反駁,表示自己還要仰仗和珅治國,其他人不得非議。嘉慶做出一幅處處都依賴和珅的樣子,經過長時間的麻痺,終於讓和珅放鬆了警惕。

決戰時刻

公元1799年2月7日,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駕崩,決戰時刻來臨。

先是長年裝老避禍的劉墉上書,直言和珅貪贓枉法、隻手遮天的罪狀。嘉慶接到劉墉上書,並沒有立刻發作,而是發佈了兩條命令:一、命和珅為首席治喪大臣,與睿親王一起負責乾隆喪葬大禮;二、火速招朱珪回京。

正月初四,嘉慶發出聖諭,嚴厲斥責在南方平定白蓮教起義的清軍不忠,只想著養寇自重,冒領升賞,指桑罵槐地批評了和珅。然後以雷霆之速解除了和珅和福長安(福康安之弟,和珅黨羽)的軍機大臣職務,命令他們在宮中守靈,不得離開一步,實際上軟禁了二人。

正月初五,得到和珅被困的消息,御史群臣紛紛上書,彈劾和珅種種罪狀。

正月初六,得到群臣擁戴,嘉慶下令徹查和珅罪狀。

正月初八,嘉慶拿出一份乾隆遺詔,製造出了扳倒和珅的法理基礎。同時宣佈將和珅逮捕入獄,命儀親王永璇及大學士劉墉等人徹查此事。同日降旨架空軍機處,所有上奏的文件直接向皇上奏報,軍機處不得過手,各部大臣也不能將上奏內容提前告知軍機處眾人。

十一日,劉墉奏報朝廷,列陳和珅二十大罪狀——欺君罔上、植黨營私、擅權納賄、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嘉慶下旨抄和珅家。

十三日,抄家完畢,搜得白銀八億兩。不過,當時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如果數字屬實,和珅受寵二十年,就貪了清廷十五年收入,這結論不足為信。有人經過計算田宅、現金,估算出和珅家產約在一千萬兩左右,這個數據比較可信。難怪時人都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正月十五,討論關於和珅的最終審判,固倫和孝公主(乾隆第10女,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和劉墉一同建議,雖然和珅罪大惡極,但也為國家出過力,應賜其體面死法。

正月十六,直隸總督胡季堂上書,稱和珅目無君上,實在是個無恥小人,建議凌遲。

正月十八,嘉慶下旨表示,和珅罪有應得,怎麼處置都不過分,但考慮到他曾是首輔大臣,特賜他以白綾自盡。

後來,嘉慶又下旨,罪責只在和珅一人,除了和珅鐵桿親信,其他人不予追究。這個做法學習了當年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後,對東宮和齊王府既往不咎的做法,穩定了可能動盪的時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