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01

(有劇透,介意者慎點)

《少年的你》真的是一部好片,一部深刻反映了校園暴力的真實片,而不是充斥著墮胎和拜金的俗套片。

《少年的你》所講述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女主遭遇了校園暴力,她從開始的默默忍受到最後地瘋狂地一擊,而男主一直在旁保護著她。

那句:“你保護世界,而我保護你!”

讓我熱淚盈眶!

所謂的大人永遠都很難理解的一件事:

我們的童年並不是只有純真和歡樂,孩子之間不僅充斥著暴力和血腥,還蔓延著一種家長們難以識別的邪惡。

事實上,95以上的受訪者都表示自己遭受過嚴重的校園暴力。我們曾一度生活在地獄之中,而大眾卻以為那只是開玩笑。

以為孩子所處的環境已經不是法制社會了,而是一種黑暗叢林主義。

就像《少年的你》裡的易烊千璽所說的:這世界上就兩種人,沒本事被欺負的人,和有本事的壞人。

被欺負的人,他們有的自我了結,比如胡小蝶。有的變成了厭學的“壞人”,比如小北。

這也是我最為擔心的一點,當代的很多家長正在把孩子養成惡魔。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02

要把一個人變成惡魔其實不難,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就行。

(1)做任何事都沒有人監督,做壞事反倒有人包庇!

(2)做了壞事可以逃避懲罰,法律奈何不了他們,而被傷害的人卻嚴禁報復。

(3)內疚感被消除,總有人告訴他,他做的事沒有錯!

我用這幾天熱搜第一的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強姦後殺死的事例做現實剖析。

《少年的你》裡,警察隊長有一句話道出了校園霸凌的首要原因,那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他說:“出了事,教育部門只會找學校麻煩,學校只會找班主任,班主任只會找家長,最終所有人都發現,(霸凌者)和他們家長一個月都見不上一面。”

劇中大反派魏萊死後,她的爸爸只是看了一眼屍體就走了。之前警察找上門,她媽媽也是全力包庇她。

而在現實裡:

2019 年 10 月 20 日 15 時 20 分許,13 歲男孩蔡某某以需要幫忙為由,將美術班補課結束路過此處的受害者王某騙到家中,並對王某進行摟抱,欲與王某發生性關係。遭到拒絕後,對王某的頭面部進行毆打,並將王某摁倒在地掐其脖子。當王某沒有抵抗力之後,蔡某擔心王某將自己的行為說出去,就用刀刺了王某上身五六次,確定王某死亡後,將屍體丟在灌木叢裡。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事發之後,警察找上門,蔡某的母親正在擦地板,地上滿滿的血跡……

要知道小女孩遇害前被限制在蔡某家,被殺死也在蔡某家,蔡某媽媽為什麼不阻止?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更重要的是,屍體被拋屍在蔡某家樓下,屍體上被壓制兩個垃圾袋。而下午5點的時候,蔡某和他媽媽居然還一起去賣廢品,並且蔡某媽媽還索要了一個垃圾袋。

到7點發現屍體,我覺得蔡某媽媽對作案完全不知情,估計是說不過去的。

而之前曾有小孩子的家長說蔡某曾對自己孩子動手動腳,事後找蔡某父母談話,對方絲毫沒有道歉的意思,反而說其誣陷。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之前也有13歲男孩,因為母親管教將母親殺死。事發之後,奶奶不斷做偽證,說媽媽是出軌偷情被情夫殺死,爸爸也拼命想消除輿論。最後孩子殺了人,居然只是被轉學了!

正是這樣一味護短、糊塗、缺乏是否觀念的家庭養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現實惡魔。

因此我建議,之所以出現校園霸凌乃至殺人強姦,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如果實在讓孩子免於處罰,那家長就必須追究刑事責任。

《少年的你》裡,所有的未成年人都明白一點。

“我未成年,哪怕殺人加強姦,最多做幾年牢就出來了!”(易烊千璽臺詞)

警察隊長說:“學生被逼死跳樓這事啊,你要是沒確鑿證據,進入不了司法程序,還是隻能交給教育部門去辦!”

“未成年”三個字,簡直成了殺人犯法的護身符了。

在蔡某一案中,蔡某殺人後,還得意的在班級群裡炫耀。

“臥槽,小孩死了,他懷疑我了,擦血的紙我扔在那塊了,我的指紋和血還在她身上,我手不應該那麼賤。”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最可怕的是這句:“我虛歲14”。

這個不懂一點科學知識的罪犯,犯罪手段如此拙劣,竟然知道法律可以保護自己,還大言不慚地在班級群裡直播。

也就是說,他在知曉一切的前提下選擇了犯罪,因為法律告訴他——我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13歲男孩殺死媽媽後,同樣威脅警察:“我殺得又不是別人,我未滿14週歲,你們難道敢不給我上學!”

果然,蔡某最終的處理結果,是進行“收容教育”。

收容教育的期限最多是3年,我真的想知道一個事:

什麼樣的大神老師能夠把蔡某這樣做壞事不被懲罰的人挽救回來,不怕批評後被殺嗎?

另外,還有一個真相,現在的工讀學校是“自願原則”的,以蔡某家長護短的尿性,說不一定熱度一退就提出“拒絕收容教育”,那下一個無辜者又會是誰呢?

電影裡,魏萊第一次逼死胡小蝶,學校就讓家長領回去“教育”,結果呢?

這裡我必須再次科普下“惡意補足年齡”,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血淋淋的案例面前,社會還是改不掉“14歲以下免除刑事責任”的“一刀切”弊病。

雖然蔡某不滿14週歲,但他的作案手法和動機,絕對不是小孩子。

蔡某整個殺人強姦根本是蓄謀已久。

女孩舅舅曾說:事發當天下午兩三點的時候,蔡某就曾出現在女孩家的水果店問女孩兒去了哪裡?(女孩與蔡某曾在同一個晚託班,但不熟識)。

女孩丟了以後,家人瘋找,蔡某再次與女孩家人相遇,還淡定地問是否有找到。

之後蔡某和母親一起去了廢品收購站,但手中的袋子卻沒有賣掉,收購站人員曾說:男孩無一點異樣。

直到最後女孩家人找到女孩,他都在旁邊說:“真死了啊”!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一個13歲的孩子,親手結束了一個10歲女孩的生命,卻從頭到尾沒有絲毫恐懼與不安,蔡某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何其可怕!

這樣的孩子能說他“只是個孩子”嗎?


03

其實,防止惡意氾濫,人的天性始終是有一道防線的,那就是良心。

你問我,壞人是不是都是沒良心的?

不是,他們有的,他們對自己人可能是非常友好的。

只不過他們大腦裡有一種機制,在針對“欺負你”這件事上,他們把良心隔絕了。

電影裡,警察調查陳念被霸凌一事時,三個欺負者都振振有詞:

大反派魏萊說:我和陳唸的關係很好,我只是和她開玩笑!

警察鄭易立馬就大發雷霆了:你那叫開玩笑?

“開玩笑”三個字,你別以為這只是託詞,霸凌者是真的就是這麼想的。

我每次呼籲對未滿14歲的少年犯重罰,評論區總有些人對我破口大罵,詛咒我全家死,還微博知乎上匿名曝光我。

他們總會加上一句:“我這是為了你好,防止你帶壞群眾!”

拋開觀念問題,我想這些人不可能想明白一點。

“給別人製造痛苦的行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友善的舉動!”

惡霸女二對霸凌行為的解釋是:“是陳念在霸凌我們,他還找人威脅我們!”

這就是霸凌者繞過良心的第二個機制。

“就算我先要整你,就算我對你的傷害巨大,只要你有一點點反抗,那受害者就不是你,而是我!”

我的一個班長因為記了某個社會大哥缺勤,最後大哥掛科。

大哥找人堵截班長,威脅要殺掉她,甚至用小刀割她頭髮。

班長嚇哭了,來找我。

我告訴她,我這個老師不當都可以,一定要讓小王八羔子受到教訓。

可是旁邊的人,不知道是聖母病氾濫,還是缺乏認知力,也或者是單純想息事寧人。

都勸我:“這個女生也罵過男生,兩人都有錯,學生間要搞好關係!”

最後,社會大哥成績莫名其妙及格了,這事結束。

惡霸女三的藉口是:我都是被魏萊逼的,我也是受害者,我也被迫才這麼做的!

是這樣嗎?是的!

一旦人陷入恐懼之中,他的道德底線是會巨大滑坡。

眾多法西斯軍官在屠殺大批無辜人士時,都只有一個想法“我是聽從命令”。

這類“脅迫霸凌者”,他們很可恨,也很可憐。

要避免這種人的出現,必須得剷除惡的源頭,否則我們孩子的未來將深陷黑暗。

這也是整個《少年的你》的核心。

惡霸魏萊,代表“未來”,正如陳唸對女警官所說的,我們的世道如果一直這麼黑白不分,你敢把孩子生出來嗎?

警官鄭易代表“正義”,很遺憾他懲罰不了惡霸,因為“證據不足”,只能懲罰陳念和小北。

在影片中鄧警官說,“長大就像跳水,閉上眼睛什麼都不要想,就往河裡跳,河裡會有沙子石頭,還有蚌殼,但我們都是長大的。”

如果要以這種方式長大,在這地獄般的環境下長大,我寧願孩子們永遠不要長大。

而胡小蝶表示“蝴蝶”,表示美和善良,很顯然在這個校園裡,它在凋零。

電影觸及到了“校園暴力”的核心,

所謂的惡,起源於家長的放縱,被“嚴查起來誰的臉上都不好看”的大眾觀念所放大,加之法律“未成年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漏洞,以及“一切以學習為重”的社會縱容態度。

當這一切加在一起,我們孩子的生存環境就變成了脫離法制的“黑暗叢林地帶”,這是個惡人的天堂,善良人的地獄。


《少年的你》暴露童年真相:父母是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原著小說裡,小北出獄後成了警察(電影刪除了這段,原因大家都懂),陳念出獄後當了老師,還幫助了被霸凌的班上女生。

原著裡很多深刻的東西,電影想表現,但是壓抑住了,要知道這片可是命運多舛,多次改檔。

那我替導演說吧:

法律的缺失、家庭的缺乏,教育的忽視,最終由新一代青年自發去彌補。

可是,真的要讓孩子去承擔這些我們大人無法去解決的問題嗎?

我們大人是如此的無能和無知,讓我們孩子不斷受傷嗎?

所以,我想借這部片告訴天下的家長。

青春不只有幼稚,孩子的生活裡充滿了黑暗,他們需要一道光,請讓父母成為孩子和死亡中間的一堵牆。

---------------

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