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家中摔倒,餓了3天3夜,女兒:我從小被他打到大

近日,江蘇南京有人報警說,已經4天沒有見過隔壁的獨居老人。警方趕到之後發現,老人修燈泡時摔傷了腰,躺在地上起不來,已經三天三夜沒吃飯了。聯繫上老人的女兒後,女兒稱自己被老人從小打到大,長大後一直在看心理醫生,老人脾氣不好,所以沒和他住在一起,發生這件事,女兒心裡也很難過。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餓了3天3夜,女兒:我從小被他打到大

在中國,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有人"發明"了一句歇後語,叫: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有多少孩子的童年沒經歷過父母的打罵?家長永遠想要"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又好又聽話,自家孩子卻不爭氣,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硬幣的另一面,是孩子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說話永遠輕聲細語,捨不得打捨不得罵,在家裡永遠被愛和溫暖環繞。但殘酷的真相是,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可能也是被打怕了的,而"別人家的父母",當你離開小夥伴溫馨有愛的家之後,也可能從縫紉機裡抽出一根木尺,讓他們家的娃體會一下竹筍炒肉的滋味。

和你我一樣,很多孩子在被打罵一頓後,都會攥緊自己的小拳頭,心裡暗暗發誓,長大一定不會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我還要離開這個家,獨自去遠方。現實中,有人的確這麼做了,有人卻沒有。離家遠行的子女,心就像缺了一塊,看得到遠方的風景,卻看不到能依靠的港灣,永遠走在尋找愛的路上。留在父母身邊的子女,也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怎麼和父母親密相處,在同一個空間下,氣氛總是顯得那麼尷尬,想要關心對方也找不到最合適的方法。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餓了3天3夜,女兒:我從小被他打到大

美國專業心理諮詢和治療師依拉·伊斯瑞爾曾說:"童年陰影是人們對當前悲傷的反向溯源,童年陰影從來不只是童年陰影,更像是'成人陰影'。"

1979年出生的臺灣女星陳喬恩,今年40歲,依舊是孑然一身。她的人生經歷,正是當下中國棍棒式教育的縮影。因為要養活三個孩子,陳喬恩的爸爸媽媽生活壓力很大,陳喬恩從小就活在隨時會被媽媽打的恐懼之中,"呼巴掌"、"用枯樹枝打得身上見血"......沒有媽媽是不愛孩子的,陳喬恩的媽媽卻選擇了錯誤的方式,這讓多年後的母女倆在同一個空間中獨處時,總是處處透露著陌生的距離感。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餓了3天3夜,女兒:我從小被他打到大

父母的打罵,對孩子的傷害不只是身體。採訪中,陳喬恩直言,現在還"常常覺得恐懼"、"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談及媽媽時會驚嚇般地回頭張望。生活中,這種影響在持續。她容易暴躁,家務不順心,就將電飯鍋摔在地上;她自我封閉,可以三個禮拜不出門,和貓說話、吃罐頭;她缺乏安全感,花很長時間觀察別人,才會決定要不要接受。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那些被打大的孩子們,長成了無法擁抱別人的刺蝟。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餓了3天3夜,女兒:我從小被他打到大

正如陳喬恩媽媽所說,沒有媽媽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她也沒想到自己的衝動之舉會給喬恩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為人父母不只是生下孩子這麼簡單,要對一個脆弱的小生命的一生負責,父母要擔起的責任極其重大。可惜的是,在生活的瑣碎與壓力面前,暴力成為了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也關上了通往孩子心靈的那扇大門。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餓了3天3夜,女兒:我從小被他打到大

傷害已經造成,要想修復,很難。但是,讓老人獨自居住,出了事說一句"報應"、"活該",是彌補孩子創傷的最好方式嗎?子女的心結在於,面對一個小孩子,親生父母怎麼忍得起心下重手責打,是父母不愛自己,還是自己永遠都沒辦法讓他人滿意,不配得到他人的愛?這種會伴隨一生的心理陰影,不是一個人躲起來悄悄療傷就可以治癒的。兩代人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聊一聊,講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或許是個好的開始。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餓了3天3夜,女兒:我從小被他打到大

而即便,子女無論如何都不能原諒父母,不願意面對父母,要選擇與父母分開居住,也要充分考慮到老人的生活需求,他們在日漸衰老,總有一天會失去生活能力,找住家保姆或者送到養老院,都是一種選擇,做不到常回家看看,也儘量多往家裡去個電話、短信。如果老人獨自生活時發生什麼事,那將是子女一輩子心頭的痛。

在中國,老人獨居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到2030年,我國獨居、空巢老人的數量將達到2億。如果子女不能盡到陪伴和贍養的義務,這些老人一旦出事,或許就不只是餓3天3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