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之國的巴勒斯坦靠什麼來維持生存?

小葉的生活日記


在長達兩千多年間的歷史歲月中“巴勒斯坦”一直是一個地區而非國家的名字——綜合百度百科和漢語辭海的定義:古代的巴勒斯坦地區是指位於地中海與死海、約旦河之間,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實上古代的巴勒斯坦地區比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起來還要大:至少還包括今天的黎巴嫩南部地區、敘利亞西南部地區、約旦、紅海北部地區和埃及的西奈半島東部等地。不過那時這片土地還不叫巴勒斯坦,而是《聖經》中提到的迦南。在《舊約》中這裡被稱為是“流著奶和蜜”的地方。如今這一地區成為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集中地,然而實際上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卻有著共同的祖先。就人種學的角度而言: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都是閃米特人(簡稱閃族人)。需要注意的是:閃米特人並不是單一民族,而是包含了母語屬性有關聯的一群民族的集合體。猶太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亞述人、赫梯人、巴比倫人等曾在中東兩河流域生活過的民族都可以算是閃米特人的後裔,所以就這個意義上可以將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視為是來自於同一祖先的兄弟。不過他們之間的關係早就出了五服——他們甚至都不是五百年前的兄弟,而是分家至少兩千餘年了。這就像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波蘭等民族都屬於斯拉夫族系,可彼此之間早已形成各自獨立的文化體系。儘管如此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還是有割捨不斷的淵源——事實上猶太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之間是有傳承關係的:在如今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共同的創世神話中亞當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之後他們的後代日漸繁衍成為後來的人類。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上曾爆發過一場險些毀滅全世界的大洪水,所幸諾亞造出方舟帶著配對的生靈成功躲避了肆虐的洪水。洪水過後諾亞帶著人們重建世界,在諾亞的兒子中有一個名叫”閃“的,據說他的後代繁衍形成了閃米特人。根據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說法:在閃米特部落中誕生了一位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同尊奉的聖祖先知,他被視為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猶太教和基督教將這位聖祖先知的名字翻譯為亞伯拉罕,而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將其翻譯為易卜拉欣,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多國之父。這位多國之父迎娶了撒拉作為自己的妻子,撒拉因此被稱為多國之母。然而多國之父與多國之母之間卻長期未能孕育出愛的結晶,於是撒拉將自己的侍女夏甲引薦給亞伯拉罕(易卜拉欣),隨後亞伯拉罕(易卜拉欣)與夏甲生下長子以實瑪利(古蘭經稱為伊斯瑪儀),以實瑪利出生後身為正妻的撒拉也生下了兒子以撒(古蘭經稱為伊斯哈格)。以撒的兒子雅各曾夢見與天使摔跤的場景,於是他的後裔被稱為以色列人(意味與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兒子和一名女兒,其子均為一族族長,這十二個兒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以實瑪利也生了12個兒子,也繁衍出12個部族,12個部族被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追溯為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在宗教傳說中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以撒和伊斯瑪儀。

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共同尊奉的聖祖先知——亞伯拉罕從兩河流域南部的烏爾經巴比倫、馬利、哈蘭遷徙到被稱作迦南的地方(即巴勒斯坦),幾經輾轉後定居在別是巴。據《聖經》記載:亞伯拉罕這次遷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王,你也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拉罕的嫡長孫雅各的子孫繁衍出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這其中雅各的幼子這一派後來遷徙到了埃及,而雅各的幼子也得以成為埃及宰相。晚年的雅各為躲避饑荒率領族人前往埃及與幼子重聚,此後雅各的子孫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大約在公元前1450年以色列人在部族領袖摩西的率領下走出埃及,重新回到迦南地區。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居住在迦南地區的猶太人在此建立了以色列王國(“以色列”一詞在猶太人的語言中意為與神角力),後來該王國分裂為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太王國。此後這兩國分別被亞述和巴比倫所滅,猶太人一度淪為巴比倫人的奴隸,直到波斯帝國的居魯士滅了巴比倫王國猶太人得以重獲自由並返回故土——相比巴比倫人,波斯人對猶太人足夠寬容:只要猶太人服從波斯帝國的統治,波斯則給予其一定自治自主權。波斯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所滅後猶太人又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臣民,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迅速解體成為馬其頓王國、敘利亞塞琉古王國、埃及托勒密王國並相繼滅亡於羅馬之手。公元135年因猶太人暴動,統治迦南地區的羅馬帝國將猶太人逐出該地區,並以非猶太居民移入,從此開始了猶太人的流浪生涯。在將猶太人逐走後羅馬帝國將這一地區命名為巴勒斯坦行省,從此“巴勒斯坦”這個名字開始出現在史籍中。為什麼羅馬人要將這一地區命名為“巴勒斯坦”呢?《聖經·舊約》中的“士師記篇”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猶太人中曾誕生過一個能徒手撕裂獅子的大力士參孫,而他最知名的活動就是率領猶太人反抗腓利斯人的進攻。腓利斯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拿天生神力的參孫毫無辦法,最後他們用美人計幹掉了參孫。參孫死後猶太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受到腓利斯人的統治,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內猶太人開始將腓利斯人視為萬惡的仇敵。“巴勒斯坦”正是希臘語中對腓利斯人居住地的稱呼,羅馬將猶太人聚居的迦南地區改名為巴勒斯坦其實含有羞辱這個民族的意味。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後巴勒斯坦地區歸屬於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而在東面的波斯高原上則崛起了新興的薩珊波斯帝國,此後巴勒斯坦地區長期處於拜占庭和薩珊波斯的爭奪之下。歷史有時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就在拜占庭和薩珊波斯爭執不下時阿拉伯人趁勢崛起滅掉薩珊波斯並從拜占庭手中奪取了巴勒斯坦地區,此後巴勒斯坦地區被併入阿拉伯帝國,直到阿拉伯帝國被西征的蒙古人所滅。此後巴勒斯坦地區在蒙古伊爾汗國、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幾經轉手,由於蒙古伊爾汗國、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的狀態被保持下來。從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人就成為了巴勒斯坦地區的主體民族。當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生根繁衍之時猶太人正在世界各地漂泊,一直未能建立自己的國家。在長期的漂泊過程中猶太人遭遇到的是白眼、迫害乃至屠殺,於是從19世紀末開始猶太復國主義思潮興起。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第一次世界錫安主義組織大會把猶太人復國的目的地定在以色列故國即巴勒斯坦地區,隨後猶太復國主義勢力向英、德、法、美等大國尋求支持,在這些大國中英國的猶太人生活較為安定——英國首相之一的本傑明·迪斯雷利是躋身英國政壇的猶太裔代表,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則是掌握著歐洲經濟命脈的猶太裔代表,英國的猶太人開始利用自己在政界、商界積累的人脈圈子游說英國政府支持猶太復國主義。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A.J.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L.W.羅思柴爾德表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這封信後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這是世界主要大國中正式支持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的第一個宣言。猶太人的到來使生活在這裡的阿拉伯人感受到了威脅——他們認為猶太人侵佔了屬於自己的土地。1921年英國人試圖通過分出巴勒斯坦的內地部分成立獨立的外約旦國家來撫慰阿拉伯人,於是約旦河以東的外約旦地區就此從巴勒斯坦地區分出來並逐漸演化為今天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的獨立阻止了猶太人的滲透,使阿拉伯人在當地佔據了優勢地位,然而在將約旦分出後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卻愈演愈烈。這時作為巴勒斯坦統治者的英國卻認為:猶太人不過只是想回到自己祖先生活的故土,還不至於達到侵犯阿拉伯人在當地的權利和地位的程度,然而1933年納粹黨上臺後大肆迫害猶太人,於是越來越多的德國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1919年猶太人剛開始大規模向巴勒斯坦遷徙時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只生活著65000名猶太人,然而到了二戰爆發時的1939年就陡然上升到45萬人,隨著二戰爆發後納粹鐵蹄肆虐歐洲各國,一時間大量歐洲猶太人為逃避納粹的魔掌而逃到巴勒斯坦。

二戰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普遍對猶太人遭受納粹屠殺的慘狀報以同情並承認以色列復國的合理性,但這並不意味著阿拉伯人就願意拿出自己的土地供以色列復國,在他們看來:既然屠殺猶太人的是納粹德國,那麼理當從德國割出一塊土地供以色列復國。然而這時猶太復國主義得到了已崛起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國的支持:古以色列所在的迦南地區恰恰是中東的核心關鍵地帶——這裡地處西亞、北非交接地帶,控制了這裡就可以將伊拉克、敘利亞等西亞阿拉伯國家同埃及、利比亞等北非阿拉伯國家分隔開來,從而避免阿拉伯國家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勢地緣政治實體。以色列選擇在此建國正符合美國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的既定策略。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當時由英國託管的迦南地區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人的以色列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約1.15萬平方公里)。猶太人順應了聯合國的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在聯合國劃定的地盤上正式建立了以色列國,而阿拉伯國家聯盟斷然拒絕聯合國這一分治方案,阿拉伯國家聯盟委員會還下令對以色列的猶太平民展開為期三天的暴力襲擊,隨即猶太人組織的地下民兵部隊展開還擊,雙方的衝突愈演愈烈。到了1948年5月15日凌晨由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組成的阿拉伯聯軍就向前一天才剛建國的以色列發起戰爭。阿拉伯聯軍面對才剛建國一天,甚至還沒來得及組建正規軍的以色列可謂佔盡優勢。這時在美國的建議下聯合國安理會要求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自以為佔盡優勢的阿拉伯聯軍同意暫時停火。以色列恰恰正是利用這段寶貴的喘息時間擴充兵員、採購武器,而阿拉伯聯軍方面卻陷入到互相推諉扯皮的處境。1949年3月10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由以色列取勝而畫上句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正式取得聯合國的席位,成為第59個會員國。此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一共爆發了5次中東戰爭,結果以色列屢戰屢勝,阿拉伯國家屢戰屢敗。以色列不僅牢牢控制著約旦河以西的整個迦南地區,還一度侵入黎巴嫩、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埃及的西奈半島等地。阿拉伯國家見打不過以色列,於是紛紛轉而與之和解。

說起巴勒斯坦的建國之路可謂是命運多舛: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被確認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合國會議。1976年8月被接納為不結盟運動正式成員,同年9月被接納為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員。由於約旦河西岸的土地被以色列牢牢控制,巴解長期以黎巴嫩、約旦為基地在被佔領土開展武裝鬥爭。巴勒斯坦從1974年11月開始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實體。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在聯合國的活動是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的名義進行的——也就是說當時並沒一個國際社會公認的巴勒斯坦國存在,而只能以巴解組織的名義進行活動。阿拉伯國家紛紛緩和與以色列的關係後以色列順水推舟把在歷次中東戰爭中除戈蘭高地外的絕大部分被以色列實際佔領的地區還給了阿拉伯國家。看著其他阿拉伯國家紛紛認可了以色列,巴勒斯坦也想效法其他阿拉伯國家通過承認以色列的方式換取以色列對自己建國的承認。這時巴勒斯坦人想起了當初聯合國的巴以分治決議——按該決議的規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一樣是獲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只是當時阿拉伯人覺得自己能將以色列完全趕出去,所以才拒絕承認該決議。如今一看趕走以色列人不現實了,那麼儘管地盤小點也總聊勝於無,於是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表示自己也願意像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承認以色列,然後按當初聯合國的分治決議在屬於他們的1.1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國。誰知在中東戰爭中接連取勝的以色列變卦了——當初巴勒斯坦不承認分治決議,不承認以色列國;如今輪到戰勝後的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國了: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是獨立的主權國家,還一步步蠶食當初按聯合國分治決議劃分給巴勒斯坦的領土。此後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為實現獨立建國的目標而和以色列持續對抗了數十年,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正面對抗之外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極端勢力也通過策劃恐怖襲擊的方式打擊以色列。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在巴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宣言明確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的第181號決議(分治決議)。巴的邊界問題留待以後通過談判解決。1988年12月巴解領袖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秘密談判之後以巴簽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自治計劃。聯合國大會於同年12月15日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內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稱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稱謂。1993年以色列同巴勒斯坦方面簽訂了《奧斯陸協議》: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

迄今為止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在內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都至少在公開場合承認巴勒斯坦建國的既成事實,目前已有137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為獨立國家。巴勒斯坦擁有自己的領土,儘管事實上存在法定領土被以色列佔據的客觀現實,巴勒斯坦也有自己的國民——截至2017年的人口統計數據為4684777,其中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的決議,至此巴勒斯坦正式成為聯合國官方承認的一個主權國家。事實上在以色列及其幕後支持者美國內心深處始終試圖否認巴勒斯坦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存在——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其實就是這一心態的證明。由於美國和以色列的反對以及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與哈馬斯的衝突導致巴勒斯坦升級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訴求未能實現,目前巴勒斯坦在聯合國內沒有投票表決權,只具有觀察員地位。但這並不影響聯合國承認巴勒斯坦是主權國家的既成事實——從2015年起巴勒斯坦國旗就已飄揚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前。這就構成了巴勒斯坦賴以生存的政治環境:首先阿拉伯兄弟國家是鐵定會承認巴勒斯坦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的,而在國際層面包括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也都是認可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訴求的。儘管以色列能在五次中東戰爭中打敗阿拉伯國家,儘管以色列能一再蠶食當初聯合國劃分給巴勒斯坦的領土,但以色列卻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吞併巴勒斯坦——要知道連以色列自己也在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中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現在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的國家身份認可程度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高於以色列的,畢竟絕大多數伊斯蘭國家儘管在官方層面承認以色列的國家身份,不過打心底多少對以色列都是有些不認可的。儘管如此卻絲毫不影響巴勒斯坦的虛擬化:以色列國防軍依舊佔據著31%的加沙地區和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目前巴勒斯坦實際控制面積只有6220平方公里,這僅相當於當初聯合國分治方案中劃分給巴勒斯坦領土面積的45%左右,還被以色列用隔離區、公路網分隔成小塊。這也就是題目中所提到的“國中之國”的狀態:如今的巴勒斯坦儘管擁有自己的國土和國民,然而巴勒斯坦的國土處於被以色列包圍的狀態,大量巴勒斯坦國民實際上生活在以色列控制區。與此同時儘管包括聯合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然而巴勒斯坦卻無法像一個正常國家一樣參與國際事務——多年來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國家一直致力於推動巴勒斯坦由聯合國觀察員升級為正式會員國,然而這一訴求卻始終難以實現。曾在中美建交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對這種狀態總結道:“以色列軍隊很強大,不可能在軍事上打敗它;而巴勒斯坦在國際上有太多支持者,不可能在政治上打敗它”。應該說在未來相當漫長的時期內巴勒斯坦仍不可能在軍事上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地區,而以色列也不可能置國際政治輿論不顧而強行吞併巴勒斯坦,因此巴以對峙的局面仍將長期存在,但至少巴勒斯坦是存在生存下去的政治土壤的。

只有政治土壤是不足以立國的。俗話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尤其是像巴勒斯坦這種身處多事之地的政權要立足不僅需要政治土壤,同樣需要軍事武裝力量。那麼巴勒斯坦有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呢?我們平時在新聞報道中總是看到巴勒斯坦民眾和以色列軍隊的對峙,那麼難道巴勒斯坦自己是沒有軍隊的嗎?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複雜:由於巴勒斯坦還不是一個具備完整主權的國家,所以嚴格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巴勒斯坦是沒軍隊的。然而實際上巴勒斯坦是存在準軍事武裝部隊的,國際上一般將其稱之為武裝組織。目前巴勒斯坦有兩個互相獨立的政府:分別是控制著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和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這兩個獨立的政府分別擁有一支自己的武裝部隊,也就是國際新聞資訊中提到的巴解組織武裝和哈馬斯武裝。目前巴解組織是唯一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巴勒斯坦國合法政府,所以巴解組織武裝也自然是巴勒斯坦的唯一合法武裝力量。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縮寫,其下屬的“卡桑旅”是巴勒斯坦的另外一支武裝力量。不過因為哈馬斯奉行激進目標:以徹底消滅以色列並奪回所有的巴勒斯坦土地為己任。在這種極端思想的指導下哈馬斯武裝經常對以色列平民發動襲擊,還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因此哈馬斯被以色列、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和國際組織視為恐怖組織,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伊斯蘭國家堅持承認哈馬斯的抵抗組織身份。由此可見巴勒斯坦是有自己的武裝組織的,不過並沒國家層面的統一軍隊:巴勒斯坦的準軍事力量總兵力約在1.6萬人左右,內部分為多個派系——基本上是由多則一兩千人,少則三五百人的各支游擊隊組成。海軍和空軍純屬有名無實,而部隊的情報系統和信息化建設更是根本無從談起。這樣的武裝力量顯然是無法和以色列抗衡的,不過別忘了基辛格的話——巴勒斯坦的武裝力量根本無法打敗以色列,但只要這些武裝力量存在就會對以色列形成牽制作用,而只要事態一升級就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於是巴勒斯坦在國際上的政治資源就派上用場了。

當然有了政治土壤和武裝力量還是不夠——因為即使巴勒斯坦還不是一個具備完整主權的國家,儘管巴勒斯坦的武裝力量還不能視為正規軍,可說到底巴勒斯坦的政權機構和武裝組織也是需要資金維持運作的。其他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國內稅收和海外貿易,那麼像巴勒斯坦這種連國土都被以色列分割包圍的國家怎麼徵稅?又如何能參與到國際貿易體系中呢?說的再直白些就是巴勒斯坦政府的錢從哪兒來?巴勒斯坦的財政收入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一是自己有效控制區內的稅款;其二是以色列移交的代徵關稅;其三是國際援助。目前儘管巴勒斯坦大量國土被以色列實際佔領,巴勒斯坦政府能實際有效控制的地區相當有限,不過在這相當有限的土地上也分佈有巴勒斯坦自己的產業:如今巴勒斯坦在自己的控制區內涉及的產業包括農業種植、漁業捕撈、礦產開發、建築建設、服裝加工、金融、通訊、物流、旅遊等等。據巴勒斯坦工業部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巴勒斯坦共有各種工業企業4000家。巴勒斯坦政府控制區內的可耕地面積約為16.6萬公頃,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佔其勞動力總數的20%左右。巴勒斯坦境內有大量的歷史文化古蹟可以作為發展旅遊業的資源,如今巴勒斯坦控制區內共有旅行社74家、餐館69家、旅館106家。目前在巴勒斯坦控制區內共有銀行22家,巴勒斯坦甚至有自己的法定貨幣巴勒斯坦鎊,但絕大多數巴勒斯坦人使用的是以色列的謝克爾或美元。這一方面是由於大量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以色列佔領區,另一方面生活在約旦河西岸的巴控區內的巴勒斯坦人有相當一部分會前往以色列打工——最多時每年有10多萬人前往以色列務工,到其他阿拉伯國家務工的僑民。通過對境內產業及僑民務工所得徵收的稅款構成了巴勒斯坦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由於巴勒斯坦在國際上是得到廣泛承認的,因此每年都會收到來自聯合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援助。以色列的代收關稅也是巴勒斯坦的一項重要財政收入:僅光海關關稅一項以色列一個月就需要向巴勒斯坦財政部的賬號上打款1億多美元。也許有人會問鑑於目前的巴以關係會不會導致以色列拒絕向巴勒斯坦移交稅款呢?應該說一般情況下以色列向巴勒斯坦移交稅款已成為一種常態,因此以色列顧及國際影響不大可能拒絕移交,退一步說即使巴以衝突升級導致以色列拒絕移交也不至於使巴勒斯坦立刻陷入困境:如今巴勒斯坦的財政收入狀況已呈自主稅收、代收稅款、國際援助三足鼎立之勢,即使是在以色列拒絕移交稅款的情況下巴勒斯坦也能堅持一陣,況且真到了那一步巴勒斯坦自然會以哭窮的方式爭取儘可能多的國際援助。也許有人會覺得你哭窮就會有人當冤大頭嗎?問題是阿拉伯國家的援助可不是僅僅出於人道主義的,他們支持巴勒斯坦是有強烈的民族宗教和政治因素的,那麼他們又怎麼可能坐視巴勒斯坦崩潰呢?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個問題很好,對巴勒斯坦能有全面的認識。

嚴格來說,巴勒斯坦不是個國家。

雖然阿拉法特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宣佈建國了,但這個國家沒有明確的首都、疆界、軍事、經濟來源,甚至貨幣都沒有,進出邊界還要接受以色列的檢查。再加上聯合國也沒承認巴勒斯坦是會員國。

誰能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呢?

本來1947年聯大分治決議的時候,巴勒斯坦可以建國,但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兄弟們當時反對聯合國決議,和以色列打起來了,於是巴勒斯坦建國就被耽擱。

後來阿拉伯人見打不過以色列,就開始考慮承認聯合國決議了。

但1947年的分治決議中很多土地已經被以色列當作戰利品不可能收回,所以阿拉伯人就退而求其次,要求按照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前的邊界來建立巴勒斯坦國。

但由於各方面都受到以色列的壓制,所以巴勒斯坦始終到現在也沒能真正建國。阿拉法特當年所說的建國,只是一個形式而已。

正因為巴勒斯坦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以色列的制約,所以該國基本上等於沒有獨立性。

比如最近加沙地帶的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就宣佈對加沙地帶的進出口貨款減半。因為以色列控制著加沙地帶的各個出入口,所有進出物資都要檢查,一些貨款以色列要代收。只有滿足以色列條件、不會對以色列造成傷害的情況下,才會把這些款項給加沙地帶。

不只是對加沙,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地方也有類似的做法。代收稅款是以色列制約巴勒斯坦經濟的最好辦法。

(加沙城)

前幾天因為代收稅款的問題,導致巴勒斯坦公務員的工資都要縮減。

不止如此,代收稅款還會成為巴勒斯坦兩派矛盾的出發點。法塔赫與哈馬斯一方分別佔據西岸和加沙,加沙的一部分收入也來自西岸的給與。以色列減少對西岸的給與,其實也等於減少了對加沙的給與。如果給加沙的多一些,西岸的法塔赫又不滿。

所以,以色列可以利用雙方矛盾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另外巴勒斯坦人使用的貨幣要麼是美元,要是麼以色列的新謝克爾,這些也是巴勒斯坦沒辦法獨立的原因。而且巴勒斯坦的用電都要以色列提供,如果以色列哪天生氣了斷電一段時間,巴勒斯坦就相當於癱瘓了,當地任何業務都不能開展。

而考慮到國際影響,以色列一般不會輕易斷電,也不會不給巴勒斯坦代收稅款。

所以巴勒斯坦當地雖然受困,但基本生活大體還可以,而且還有自己的大學、研究所等機構。

不少巴勒斯坦人可以通過檢查站進入以色列工作,有些幾十年前就獲得了居留權。

除此之外,巴勒斯坦的收入還有三分之一左右來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援助。因此即使以色列剋扣稅款或者延遲交給稅款,巴勒斯坦也能維持一段時間運作。


木春山談天下


國中之國的巴勒斯坦依靠什麼生存?首先,老馬先介紹一下巴勒斯坦身為國中之國的實際情況:巴勒斯坦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處於以色列包圍之中,並且它的各項主權也並不完整,偶爾便會遭到以色列不合理的侵犯,以色列士兵甚至可以衝入巴勒斯坦學校抓捕巴勒斯坦兒童,或者依據以色列法律,審判試圖攻擊以色列士兵的巴勒斯坦婦女。


@ 以色列士兵闖入巴勒斯坦學校抓捕學生,巴勒斯坦教師試圖阻止以色列士兵帶離學生的行動,但最終無果——該學生向以色列車輛投射石塊

@ 被以色列士兵抓捕,並被以色列軍事法庭審判的巴勒斯坦婦女


巴勒斯坦人所面臨的一系列不平等待遇,都源於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對於巴勒斯坦的侵略以及對其主權的無視。巴勒斯坦本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遭到歐洲侵略者殖民之後,便失去了自身的獨立地位。在二戰結束之後,身為宗主國的帝國主義者,在不經巴勒斯坦同意的起情況下,將巴勒斯坦的土地分給了猶太人,用於建立以色列這一屬於猶太人的國家。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無法忍受土地被侵佔、宗教信仰遭到控制以及在以色列境內受到歧視的不平等待遇,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人自發組成了不同的抵抗組織,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可以保衛巴勒斯坦人利益的巴勒斯坦國。在漫長的鬥爭之後,巴勒斯坦人終於在西岸和加沙地區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 左下角的小部分地區“加”,就是哈馬斯所在的加沙地帶

但是由於巴勒斯坦人抵抗而痛失“國土”的以色列,從來沒有放棄對西岸和加沙地區的渴望,也從來沒有真正的把這兩個巴勒斯坦國視為平等的獨立國家。近些年來,以色列一直對於位於其境內、受其影響的,哈馬斯以及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實施各種打壓以及制裁政策。

哈馬斯的反以色列態度過於強硬,而位於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的態度則比較柔和。

對於位於以色列境內,受以色列制約的巴勒斯坦國來說,它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兩部分:一方面是巴勒斯坦國自己的農業、工業以及其他經濟產出,另一部分是來自國際社會對於巴勒斯坦這一貧困國家的援助。

先來說說國際社會對於巴勒斯坦的援助

對於位於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來說,或許是出於安撫巴勒斯坦人的目的,來自美國和歐盟的援助曾經是境外援助的大頭。但是在2011年巴勒斯坦國要求加入聯合國,進一步確立其獨立國家地位之後,美國便凍結了對巴勒斯坦國全部的經濟援助,隨後以色列也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國的制裁,以至於原本達到獨立國家經濟要求的巴勒斯坦,在兩年之後便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2010年,世界銀行認為巴勒斯坦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建立獨立國家的標準。隨後以色列便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國的經濟制裁,終於,2012年的巴勒斯坦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巴勒斯坦成為獨立國的反對態度已經非常明顯,對於現在的巴勒斯坦國來說,聯合國組織取代了填補了美國和西歐國家的空白,成為巴勒斯坦國新的主要援助者。除了聯合國以外,其他有反以色列態度的阿拉伯國家對於巴勒斯坦國的援助,也是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除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援助之外,巴勒斯坦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其經濟需求

巴勒斯坦國畢竟是在2010年便達到獨立建國經濟要求的國家,雖然在以色列的制約下,巴勒斯坦的經濟發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但是其農業和工業確實具有一定的實力,雖然沒有太多富餘,但可以保證巴勒斯坦人的大部分需求。農業、工業以及旅遊業是巴勒斯坦人的三大經濟支柱,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巴勒斯坦國的經濟上來源。

不過,對於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來說,在以色列的種種限制之下,巴勒斯坦始終不能獨李地養活國內民眾。其自身經濟建設以及國際援助就像巴勒斯坦國的兩條大腿,缺一不可。


垂垂老馬


談及巴勒斯坦,或許有人猛然間不知道這是那個國家,但一提及耶路撒冷這個絲毫不感到陌生的城市之時,有人恍然大悟。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曾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也是種族紛爭,宗教衝突的世紀爭奪之地,為何此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一方面我想巴勒斯坦地理位置優越,位處於亞、歐、非三洲之交通交界,西部為著名的地中海,東部谷地,窪地為主,而其南部又多山如加利利山、薩馬裡山和朱迪山其跨度可達中南部。另一方面講巴勒斯坦的宗教文化深厚,伊斯蘭教誕生於此,聖經中的耶穌基督教誕生於此,猶太人的出身地。

但並非完美之國,反觀巴勒斯坦不僅平原地區稀有,而且此地氣候帶為亞熱帶,晝夜溫差大,夏季初大部分地區氣溫能夠達40多度,在特殊地區炎熱溫度能夠到五十多度。而且其建國之時由約旦的以色列人與加沙的阿拉伯人在矛盾未解決之時共同創建的,猶太教與基督教衝突不斷,最終導致其政權分裂,也導致了數以萬計的人民在宗教之爭,權位之爭中遇難了。那麼古稱迦南的巴勒斯坦依靠何生存下去呢?強國生存依靠強軍文政富民生存,巴勒斯坦也是如此。

一、政壇上強勢入聯合國

眾所周知,巴勒斯坦政壇上有位偉大的主席——阿巴斯,他曾於2011年9月23日會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正式遞交了聯合國會員國成員的申請書,在107票稱讚,50多票反對,後2票棄票,成功入選。但為什麼會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呢?一方面我認為其國家強勢宗教聯盟,暫定性漸漸融合,希望在以後慢慢磨合,將其內部宗教意識形態融合;另一方面是對於安定社會秩序,方便聯合國的管理。

二、經濟上主要依靠外援

巴勒斯坦是個資源廣且多的地區,主要的礦藏儲備有:天然氣4920億立方米、石油1.84億桶、煤1850億噸、鐵4.3億噸、鋁土7400萬噸,還有大量的鉻礦、大理石和寶石。但其對礦藏利用率較低,由於地方部分宗教的軍事武力抗衡,所以大型工業幾乎在巴勒斯坦沒有,只能通過低等的小農經濟發展,實現部分的自供自足。對於國民經濟來說只能依靠有拉馬拉對巴勒斯坦負責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由此拉馬拉文化教育事業發達巴勒斯坦民族團結起到關鍵而重要的作用,由於強烈的宗教意識導致其宗教內部聯繫緊湊,無法生存的民眾迫不得已向在外同教人士或親人尋求幫助。



三、在軍事上發揮各自才能

猶太教的宗教,基督教的宗教,伊斯蘭教的宗教,三大宗教都有自己的軍隊,相互牽制相互制約,在平常如果有衝突是會有部分戰爭的,而如果有敵外侵巴勒斯坦會團結一致對外開戰。這就是巴勒斯坦生存之道。


小鎮月明


巴勒斯坦在哪?巴勒斯坦何以落到今天這般地步?有些“雄獅“之稱的阿拉法特看到今天的巴勒斯坦又會做和感想?他是否還有復國的期望?



這裡首先要指出的是,在二戰之前,位於地中海東岸約旦河西岸地區。也就是說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都得英國的殖民地,待聯合國主持分治決議,才確定巴勒斯坦的最終領土,所以不存在以色列佔據巴勒斯坦領土問題。即無論巴勒斯坦還是以色列都是這片土地合法的“主人“。根據決議,巴勒斯坦(當時稱阿拉伯)佔據1.1萬平方公里。以色列佔據1.4萬平方公里建國。猶太人將佔有巴勒斯坦全部面積的56%。而阿拉伯人只佔44%的土地。這是明顯偏向於猶太人的方案。



而就此爆發全面中東戰爭,但四次中東戰爭均以以色列勝利告終。雖然早在1948年已經允許阿拉伯人建國,但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國才宣告成立,首都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的民族領袖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業奮鬥了一生,但最終也沒有看到一個完整的巴勒斯坦出現。而他自己卻死的不明不白。


而如今的巴勒斯坦已經沒有了當年阿拉法特當年的狀況了,現在的巴勒斯坦人只是在以色列內部擁有幾個孤立的居民自治區罷了,而且巴勒斯坦中央政府的行政開支。政府運作都來自以色列的轉移和給予。巴勒斯坦永遠再也不會出現阿拉法特這樣的英雄。巴勒斯坦的建國註定只能是一個夢想。

雖然現在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高於以色列。但這絲毫不影響巴勒斯坦的虛擬化。普通的巴勒斯坦人但生活相當不錯。巴勒斯坦的維持主要來自聯合國的援助,世界各國的支援,以及色列代為收取的關和其他稅收,光海關關稅一項,以色列一個月就向巴勒斯坦財政部的賬號上打款1億多美金。



而聯合國的大部分援助基本上都給了巴勒斯坦。一個巴斯坦人在以色列工作,基本上可以做到和以色列公民同工同酬(每月平均8600人民幣)教師和技術人員工資更高。而僅僅不300萬人口的巴勒斯坦,中央政府就有750個部長級別的高官,內閣閣僚就有31人, 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巴勒斯坦無論出口到任何國家的物品都是零關稅。可以說,在物質生活上,巴勒斯坦地區普通人相當不錯。根本不是難民。只不過是離開故土而已。


可以說,維持現狀待巴勒斯坦漸漸老去,逐步同化,遠離。而驅逐巴勒斯坦地區。讓以色列徹底控制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將是美國和以色列的最終目標。而巴勒斯的復國將愈發困難。期待著出現新的阿拉法特。但僅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巴勒斯坦泡沫化的趨勢已經越發明顯。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巴勒斯坦地區在1947年西方國家的操控,聯合國的兩國方案中給人口少數的猶太人分配了1.52萬平方公里相對條件好的土地,而佔多數人口的巴勒斯坦人分配了1.15萬平方公里相對貧瘠之地,17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國際共管。


這樣的方案以色列歡欣鼓舞的立即建國,而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國家普遍不滿,為此爆發了五次中東戰戰爭阿拉伯人卻完敗,不僅巴勒斯坦土地幾乎喪失,更重要的是僅剩的巴勒斯坦控制區簡直就是一個個的大監獄,被以色列的隔離牆、猶太人定居點給分割、嚴密封鎖成若干碎片化區域,不僅經濟很難發展不說,且基本失去了建國的機會。

像現在巴勒斯坦人的情況,其經濟發展自然不會樂觀,生存狀況也是堪憂。其主要的生存是依靠幾個方面:首先就是自身的經濟發展,巴勒斯坦人以農業為主,且有少量的貿易、建築、橡膠、捕魚業、加工業等等。其次巴勒斯坦人對阿拉伯國家的勞務以及以色列允許部分巴勒斯坦人進入其境內務工所得收入和代收稅款等。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美國、歐盟以及阿拉伯國家的直接資金援助,這基本佔了巴勒斯坦人財政收入的相當大的部分。況且巴勒斯坦問題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越來越邊緣化,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也比較難了,這兩年美國、阿拉伯國家減少對巴勒斯坦的援助,巴勒斯坦的財政缺口不斷加大,以色列也經常各種藉口延緩移交代收稅款,這就好比雪上加霜。巴勒斯坦人的經濟、生存對外部援助的依賴很大,沒有多少的經濟自主性,所以才有人評論說巴勒斯坦是寄生經濟。


眾流成海


主要靠農業生產、旅遊業發展和國際救濟生存。

巴勒斯坦建國於1988年,其人口約468萬人,是中東地區的一個貧困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巴勒斯坦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畢竟這是一個由阿拉伯人建立起來的國家。另外,難民和僑民也是該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講到這裡順便提一下“趣味”歷史,在巴勒斯坦建國之時,政府宣佈著名的朝聖之地耶路撒冷是該國的法定首都,但是以色列人可不承認,所以到目前為止,實際上巴勒斯坦的首都是拉姆安拉。

話說,巴勒斯坦所處的地理位置確實比較尷尬,被以色列包圍著,用國中之國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那麼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地理位置上,這個國家是靠什麼發展和生存的呢?

1.農業是巴勒斯坦的經濟支柱,立國之本

巴勒斯坦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其農產品種類豐富,瓜果蔬菜佔了該國出口外貿的近25%,其中以葡萄酒和橄欖油最為著名。而其國內的工業發展水平相當低,根據2013年的數據統計,巴勒斯坦全國境內的全部工業企業加起來僅五千多家而已,外企投資更是少之又少。

2.靠旅遊業發展

巴勒斯坦、以色列一帶,歷史文化古蹟眾多,每年吸引著全球無數的遊客前觀光旅遊。比如世界文化遺產:耶穌誕生地伯利恆主誕堂和朝聖線路,巴勒斯坦的文化中心拉馬拉,阿喀薩清真寺等等,都是世界著名景點。所以單是旅遊業就能為巴勒斯坦提供了不少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

3.國際救濟

不過,巴勒斯坦畢竟是個貧困國家,為此國際援助成了該國的主要生存來源之一。如2010年,巴民族權力機構就曾獲得了12億美元的國際援助。2011年時,巴勒斯坦全年僅獲得不到10億美元的援助,曾一度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總而言之,處在國中之國的巴勒斯坦,需要突破的不僅僅是以色列及其周邊國家的種種限制,還要面對國內的各種棘手問題。所以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巴勒斯坦要想生存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經濟建設外,還得依靠國際援助。

文 | 一木君

【作者簡介:一枚熱愛詩歌、影評、哲理寫作的有志青年,寫過上千份稿子,碼過幾百萬文字,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創作者。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一木MU


1993年,建立在“土地換和平”原則基礎上的《奧斯陸協議》簽署,巴勒斯坦在加沙和傑里科共7個城市及附近村莊實現自治。2016年,西岸和加沙完成GDP133億美元,現有人口470萬,其貧困率為25.8%,預期壽命73歲。

巴勒斯坦經濟與財政依靠三大部分:區域內自有三個產業的產出,國際社會的援助,巴勒斯坦勞工在以色列及中東各地打工收入及僑匯。

一、西岸與加沙維持基本經濟活動,包括農業種植、漁業捕撈;礦產開發、建築建設、服裝加工;第三產業的金融、通訊、物流、旅遊、公共服務等。

二、國際社會援助,主要來自西方、阿拉伯世界與國際組織三大塊,2008年錄得18億美元外援,如今在10億/年左右。

三、勞務所得: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可以在以色列打工(有人員限額和嚴格審查),最多時每年10多萬人前往工作,另有到阿拉伯國家勞務與海外巴勒斯坦僑匯。

此外,根據巴以雙方1994年簽訂的協議,以色列負責對運往巴勒斯坦的物品徵收關稅並對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徵收個人所得稅,每月將稅款移交給巴方。這筆每年10多億美元的款項約佔巴勒斯坦政府運營預算的三分之二。

受巴以局勢影響,巴政府財政缺口曾高達20%以上,尤以行政開支較大飽受抨擊。


ruixuezhaofeng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糾紛,要在這裡談清楚,實在太難了!要說巴勒斯坦靠什麼維持?因為巴勒斯坦的加沙和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切割,而且巴勒斯坦跟埃及西奈半島相連,跟敘利亞、約旦相鄰,其實還是有很多通道“做生意”的,只是現在巴勒斯坦更多的是依靠國際救援和支持巴勒斯坦哈馬斯的國家“救濟”,真的沒有什麼“可賣”的!

(下圖是關於巴以歷史糾紛的截圖)

詳細談論起來,應該說:“自古以來......”,然後大家就可以腦補了:反正這個地方,不會超過百年,必有爭論糾紛!

看看下圖,巴勒斯坦都被以色列搞的支離破碎:

如果看不清楚:再看下圖

如果非要談論巴勒斯坦人是如何生活的?那就要分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和其他巴勒斯坦人!

在以色列生活的巴勒斯坦人,雖然不能朝覲聖城,但是生活相對而言確實不錯,甚至按照以色列的說法: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是整個阿拉伯世界最幸福的人!而在加沙、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圍牆隔離的巴勒斯坦人來說,其實跟難民營沒有太多區別!

即使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佔比20%),也是被監控的!


英武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紛爭幾十年來一直不斷,由於以色列的態度強硬,手段兇狠,巴勒斯坦被以色列限制發展了很長時間。

然而,巴勒斯坦雖然被以色列限制發展著,但是仍然可以維持生存,他們到底靠的是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國際社會的救助

巴勒斯坦是屬於非常貧窮的地區,對於這些貧窮地區,國際社會通常都會給予援助和救濟。最典型的救濟來源於三個方面,阿拉伯國家的救助,西方歐美國家的救助和聯合國相關組織的救助。這三個方面的救助,使得巴勒斯坦每年都可以獲得幾百億美元的救助資金。

阿拉伯國家包括包括阿爾及利亞、巴林、科摩羅、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等;西方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而國際組織最主要的就是聯合國了,聯合國每年給巴勒斯坦的救濟佔了很大的比例。


巴國自身的收入

巴勒斯坦雖然說唄以色列嚴格限制著經濟發展,經濟環境一直都比較差,但是他們自己也是能產生很大的自身收入的。他們自身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巴勒斯坦與其他國家進行國際貿易,其二就是巴勒斯坦人外出以色列務工取得的勞動報酬。

巴勒斯坦其實是有著各種貿易行業的,比如漁業捕撈,建築建設、金融、物流、公共服務等,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中,能夠獲得一定的報酬;還有,以色列雖然和巴勒斯坦勢同水火,但是自身勞動力嚴重不足,所以也一直允許部分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打工,來獲取相應的勞動報酬。


結語

巴以衝突給兩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嚴格的壓制著,始終無法很好的發展,導致經濟日漸衰退。

各位親愛的網友,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