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當年為什麼能打敗美國?

若川42236531


準確的說越南打敗美國是毛澤東指揮的,哪時胡志明主席和毛主席親如一家。


李畢華123


因為越南人個個都是孫悟空!
當然,這都是扯淡。

作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失敗,越南戰爭給美國帶來了刻骨銘心的傷害,除了越南戰場上陣亡的58202人、負傷的303616人以及失蹤的2500人,戰爭結束後還有超過100000的美國軍人自殺,戰爭帶來的痛苦至今仍然在折磨著越戰老兵,影響著美國社會。

那麼,為何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特別是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洗禮的美軍,連小小的北越也打不過?靜夜史認為,之所以出現如此尷尬的情況,和美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美國所託非人

北越之所以強,直接原因在於南越太垃圾。爛泥扶不上牆的南越,有力印證了“熱帶地區無強國”的歷史定律。

從1954年法國人灰溜溜地撤離越南後,美國就主動接替法國開始和北越繼續鬥爭。

由於此時的蘇聯不斷南下,共和國也已經成立,北越的革命浪潮更加高漲。為了防止中南半島被徹底“赤化”,美國開始扶持南越吳庭豔政權對抗北越政權。

但是南越作為美國傀儡,實在是讓人一言難盡,因為除了戰鬥力不行,南越樣樣都行,尤其是政治鬥爭搞得不亦樂乎,民眾怨聲載道,這讓北越看到了消滅南越統一越南的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越開始頻繁越過北緯17度下南下南越境內,北越在南越境內建立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將戰場擺到了南越境內,攪得南越天翻地覆。

眼看南越要被消滅,美國再也坐不住了,於是從1961年開始直接參戰,越南戰爭全面爆發。1964年,以“北部灣事件”為藉口,美國開始大舉轟炸北越,在北越土地上不僅投下了超過以往所有戰爭總和的炸彈,更灑下了大量的“橙劑”,至今仍導致數以百萬的越南新生兒畸形和殘疾。

但,美國仍然沒有能夠徹底消滅北越,因為南越的身後有美國,北越的身後也有靠山,而且還不止一個。

出於和美國爭霸的需要,凡是有美國的地方,必然有蘇聯的身影,蘇聯的支持是北越在戰爭中頑強生存的重要支撐。

而在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很快也成為北越的靠山。相比於蘇聯,雖然我國國力較弱,但勝在緊挨北越,這意味著我國能成為北越堅固的大後方。

相比之下,雖然美國有日本、韓國、關島、臺島這樣的軍事基地,但漂洋過海終歸不如山水相連迅速。

而且在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後,為了爭取北越,樹立自身的國際地位,中蘇兩國爭相支援北越,使得北越異常強悍。

實事求是地說,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幾乎打贏了所有的戰役,雖然陣亡58202人,但北越的陣亡人數達到空前的1176000人、超過600000人受傷,可以說元氣大傷。

但就是因為有中蘇兩大國的支持,北越像極了打不死的小強,最終讓美國狼狽撤走。

2、美國未盡全功

南越被北越吊打,和韓國被朝鮮吊打一樣,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制度在組織動員能力上和共產主義大相徑庭。因為共產主義制度權力高度集中的特點,因此在遭遇危難情況時能夠最大限度動員所有力量,而崇尚所謂民主和自由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然望塵莫及。

理論上說,在兩個共產主義大國面前,資本主義的美國首先在動員能力上就輸了,打不贏越南戰爭也情有可原。

但現實情況是,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洗禮的美軍同樣有著高漲的戰鬥意志,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甚至不遜於保家衛國的北越軍隊。

但士兵戰鬥素養高、武器裝備全面領先的美軍,就是打不贏北越,這就顯得匪夷所思了。

而在今天看來,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的表現稱得上是可圈可點,導致越南戰爭最終失敗的,是美國作繭自縛的戰爭策略。

美國有心在中南半島堅定地將“反赤化”鬥爭進行到底,但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慘敗,美國在越南戰場上不可能不心有餘悸,因為北越的北部,就是這個迅速崛起的龐然大物。

拜很多地攤文學所賜,美國在越南戰爭前遭到了領袖的強硬警告,說美國一旦越過北緯17度線,我國就參戰。為了避免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美國地面部隊選擇止步於北緯17度線,最終在越南戰場被動挨打並最終輸掉了戰爭。

聽起來挺帶勁的,但事實卻是很扯淡的,因為領袖從未這樣警告過美國,因為這也是給自己設限。領袖只是在很久之前和外國記者談及這個問題,提到如果美軍越過北緯17度線我國不會置之不理。

事實上不管美國是否越過北緯17度線,我國都已經秘密參戰,因為越南的得失直接關乎我國南疆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炮、鐵道兵等紛紛進入北越,軍事顧問團更是直接參與指揮,北越軍隊如虎添翼。

而美國懼怕刺激共和國淪為抗美援朝第二,美軍地面部隊始終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縱然空軍在北越投下了海量的炸彈,但因為缺少地面部隊的鞏固,美國對北越的打擊始終收效甚微。

越南戰爭在中美蘇的暗戰中,也終於成為美國的添油戰爭,成為根本就打不贏的戰爭,所以美國才在最後選擇放棄南越政權,隨後北越消滅南越,越南統一,越南戰爭終於結束。

不過諷刺的是,統一後的越南很快就和無私幫助他們的我國反目成仇,在進行了10多年的邊境戰爭後,越南被一夜打回解放前,徹底失去了統一印度支那的雄心壯志。

而因為蘇聯這個靠山的煙消雲散,對我國懼入骨髓的越南,主動和大洋彼岸的宿敵美國“相逢一笑泯恩仇”,時至今日成為最親美的國家之一。

美國雖然輸了越南戰爭,卻贏得了越南,這既是對美國的最大諷刺,也是對越南悲哀命運的最好寫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本文將詳細為您講述越南戰爭的始末。

準確的講,不是“越南打敗了美國”,而是“越南背後的勢力”打敗了美國,越南戰爭之所以會結束,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國際形勢的變化。

其他答主強調的都是越南軍民如何英勇善戰,這也的確是事實。可是美國撤出越南的主要原因有兩點——1.美國覺得越南啃不下來。2.美國不需要再在越南身上浪費精力了。而後一點是決定性因素。

要了解越南戰爭,就要明白它究竟為什麼會發生?怎麼樣發生的?

越南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越南本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搶走。二戰結束前後,法國勢力重回越南,想要重新殖民越南。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帶領下與法國展開了反殖民鬥爭,最終把法國人逐出越南北部,在1945年,胡志明帶領越共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

1949年,法國人在越南南部,支持越南舊勢力在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南越),並扶持了自己的傀儡——前越南皇帝保大。

不過法國人沒有撐多久,因為在與北越的戰爭中處於下風,法國在1954年撤出了越南。

可是越南並沒有獲得解放,1955年,美國人接受了法國人在越南的勢力,扶持了自己的傀儡政權——吳庭豔政權。

(吳庭豔)

吳庭豔基本是汪精衛和李承晚的結合體。他為了迎合美國人,極力鎮壓南越人民,同時討好所有的舊政權舊勢力的代表,無論是殖民時期的官員還是封建遺老,他都照單全收。一時間南越政府內部烏煙瘴氣,勢力複雜。代表法國人的,代表美國人的,代表越南本土舊勢力的,代表軍隊利益的,代表資本家的,什麼人都有,可謂群魔亂舞。

不過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反越南人民,都在爭取壓榨人民的權力。


在這種背景下,北越自然不能坐視國家被分裂,而且還是被這麼一個反動政權分裂。1959年,越共中央做出了推翻南越政權的決定,並於第二年在南方成立了由越共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美國人從始至終沒有真正進攻過北越。美國人在越南一直是在反游擊戰,在和顛覆南越的北越軍隊作戰。


北越決定推翻南越後,南越政權迅速敗下陣來,因為南越百姓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北越。到1960年底,南越政權已經在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打擊下搖搖欲墜了。

作為南越政府的乾爹,美國政府自然不能坐視不理。1961年4月份,肯尼迪總統正式下令美軍軍事幹涉越南局勢,從此開始了十二年的越南戰爭。

美國人為啥要打越南呢?

這裡就涉及到越戰的根本問題,美國人為啥要隔著半個地球干涉越南局勢?

基於和朝鮮戰爭相同的理由——冷戰。

在六十年代時,美國和蘇聯的冷戰進入了真正的全球爭霸階段。

而美國人在亞洲明顯處於劣勢,當時共產主義陣營在亞洲還是相當強大的。中國、朝鮮之外,印度一直親蘇,柬埔寨也迅速赤化,印尼也有投靠蘇聯的趨勢。如果美國再丟掉越南,等於美國在東南亞從此再也沒有話語權了。

所以,為了牽制蘇聯和中國,美國不允許南越政權滅亡。

奈何美國人沒有扶持對人,南越政權內部政變非常頻繁,但是共同點是都很廢物,這是其政權性質決定的。南越頂不住,美國只能親自下場。

美國真的打不過越南嗎?

怎麼可能呢?

六十年代的美軍,在二十年之內經歷過納粹德軍,軍國主義日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洗禮,怕越南人?

越戰中,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美軍陣亡58307人。

那麼越南死了多少人呢?

光北越的士兵,就陣亡了117萬人!還不算高達百萬人的平民傷亡。

越南多少,森林密集,而且道路稀少。美軍在越南戰術改變很大。越南戰爭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直升機的戰爭,美國人出動了超過八千架直升機,將美軍空運到任何需要作戰的地方。這種新穎的運輸方式讓越軍措手不及,因為傳統的游擊戰戰術裡並沒有考慮到直升機這種玩意的出現。

除了直升機之外,美國人還進行了海量的轟炸,轟炸不僅包括南越的戰場,也包括北越本土。美軍在越戰中投下的炸彈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使用彈藥的總和,幾乎要把越南的地用炸彈犁一遍。

(越南戰爭中,使用燃燒彈的美軍)

由於火力和機動性的差距,美軍和越南軍隊的正面衝突中,幾乎每次都以美軍獲勝而告終。比如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美軍在情報失誤,遭遇敵人埋伏,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還依然打出了五倍的戰損比(美軍陣亡兩百人,越軍陣亡上千人),因為美國的裝備優勢太巨大了。

不過美國人雖然每次都能戰勝,卻無法根除越共的勢力。由於有百姓的支持,美國人根本分不清哪些是越共哪些是老百姓,有些“農民”甚至把AK47放在水稻田裡,等美國人走後發起突然襲擊,這種戰術讓美國人防不勝防。

事實證明這種游擊戰是有效的,美軍在二戰後從沒付出過這麼大的傷亡,五萬餘人陣亡,十幾萬人受傷,這個數字在美國人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由於彩色電視在美國的普及,戰爭的血腥畫面被直播給了美國民眾,美國人從來沒有如此直觀的接觸到戰爭的殘酷。從1967年開始,美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遊行,少則一二十萬人,多則上百萬人,美國人民普遍不理解為什麼要在半個地球之外的一個小國家裡付出這麼多的傷亡。


美國政府在國內壓力下,也決定逐步撤出越南。因為長久的戰爭告訴他們,徹底消滅越南的反抗勢力是不可能的。

有朋友可能好奇,為什麼美國不推翻北越呢?

因為越南戰爭爆發時,中國就明確通過第三國給美國轉達了中國的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絕不允許美軍跨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將出兵援助越南人民。

1950年的時候,中國政府也警告美國人不要跨過北緯38度線,美國人根本沒放在眼裡,後來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里。這次警告,美國人可是實實在在聽進去了,所以整場越戰下來,美國的地面部隊始終沒有跨過北緯17度的北越邊境。

美國撤兵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請大家相信,如果在越戰中美國依然有利可圖的話,他們是不會撤軍的。

那麼什麼讓美國人撤兵了呢?

是這個——



1972年,中美關係實現正常化。

中美關係的正常化以及接下來的合作,徹底顛覆了冷戰的勢力對比。

美國支持越南的原因,是要遏制共產主義陣營在亞洲的勢力,是要在東南亞爭取自己的話語權。

六十年代,中蘇開始交惡,但是中國並沒有投靠美國,而是既反美又反蘇。在美國眼中,他們也有兩個敵人,蘇聯是主要敵人,中國是次要敵人,而越南可以牽制他們兩個,所以依然支持越南。

可是中美接觸改變了這一切,中國開始向美國靠攏,兩國開始協手反蘇。而中國的轉變,讓美國在亞洲的勢力徹底發生了逆轉。亞洲第一大國願意與美國合作反蘇,這是美國人求之不得的。

這時候,越南實在是無關緊要了。因為比起中國對蘇聯的牽制作用,越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在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第二年,1973年,美國就匆匆撤離了越南,而且幾乎與南越政權一刀兩斷,任他們自生自滅了。

南越又艱難維持了兩年,1975年,北越攻克西貢總統府,南越滅亡,越南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客觀的講,越南雖然在對美作戰中作戰英勇,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是越南戰爭的結束,主要還是國際形勢的變化。如果沒有兩個大國的支持,美國可能在一開始就滅掉了北越,也就不會有後來漫長的南越游擊戰了。所以,將越南戰爭的勝利完全歸功於越南人,也是不全面的。


小約翰


是猴子打敗的嗎?那幾年我們天府之國可慘了。米呀,肉呀,布呀,,全給猴子了。我在堂堂大學裡,食堂只有週四中午一頓賣葷萊。哥兒們說風涼話,蘇修只有週四不吃肉(推銷魚子醬丿,我們堅決反修,偏只在週四吃肉。越戰一結束,成都的豬肉一下子賣不完了,拿到學校裡來攤派,教職工每人2斤,平價,不收票。援越軍裝在市靣上擺攤賣,5元一套。還有四川兵援越老柬,裝成當地兵,犧牲了多少也不知道。援助牠也就算了,這廝還反過來咬咱們一口,這傷痕是很深的!


王祖蔭1


有書君先解釋一下,""越南當年為什麼能夠打敗美國""這個問題中,題主說的""打敗美國""指的應該是美國撤離越南,是侵略失敗而不是戰敗。

嚴格來說最後雙方是和平協議停戰,所以美越戰爭沒有勝負。

美越戰爭的時間是1955年11月1日—1975年3月30日,持續了20年。有人說美軍在越南是贏了每一場戰役,卻輸了整個戰爭。

美國為了幫助南越,加入了越南的內部戰爭。開始只是經濟和武器裝備上的支持,派人員去培訓,後來直接派軍隊進入南越作戰。

而陷入戰爭泥沼的美國士兵非常厭戰,國內民眾反戰情緒高漲。

得到社會主義陣營中國和蘇聯大力支持的越南人民作戰勇敢,是使得美國只能無奈地選擇撤離越南的失敗原因。

1、美越戰爭使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導致美國民眾和士兵的反戰和厭戰

當年美肯尼迪總統比較保守,他認為美國不能陷入越南戰爭,只是派少數人開展了""特種戰爭"",核心是扶持""南越""進攻北越,屬於代理戰爭。

1965年美國再不出兵,南越很快就會被北越吃掉,無奈之下美軍開始出兵進入南越,加入了戰爭。之後,美國發生經濟危機,國內反戰情緒高漲。

越戰是導致經濟困境的重要原因。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的國防支出所佔比重急劇上升,60年代末佔到了整個國防開支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時電視機已在美國普及,越戰的視頻使美國人在電視上真實地看到戰爭的殘酷無情。

自稱維護正義的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犯下了大量戰爭罪行,傷亡也越來越大,引起了民眾對越戰的極大反感。

1968年後,美國國內輿論全面反戰,儘管軍方非常不滿,總統約翰遜還是宣佈將通過談判解決戰爭問題,這是美國人認為越戰會失敗的開始。

美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很糟糕,面對越南複雜的叢林環境,美軍所積累的作戰經驗根本沒多少用,傷亡人數遠遠超過預計。

美國空軍力量很強,對北越實施了大規模轟炸,但收效甚微,士兵懷疑這場戰爭將會失敗。

長期的消耗戰中,美國從國內民眾到參戰將領及士兵完全看不到徹底勝利的希望,這導致美國民眾的不滿,他們發起了反戰運動,使得美國政府壓力很大,在戰與退之間最後選擇了撤退。

美國尼克松為了連任總統,利用反戰情緒,作出了儘早結束越南戰爭的競選承諾。民眾紛紛要求政府停戰,1973年美國開始撤兵。

即使是超級大國,也無法保證打贏每一場戰爭。原本是越南人的內政問題,可美國人自己殺入越南,打了一場出力不討好的戰爭,最終不得不選擇從越南撤軍。

美國士兵的厭戰和民眾的反戰遊行,是迫使美國政府撤兵的重要原因。

2、抗擊美軍入侵是正義行為,越南軍民有戰鬥的決心和意志

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時48分,美國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的三個營和北越第66團在德浪河谷相遇。

北越正規軍有2000人駐守,是奠邊府戰役的精銳之師,於是爆發了美軍及北越之間的第一大戰。

北越軍隊在抗擊美軍的戰鬥中極為頑強,驍勇善戰。有書君帶看官們一起來看一下美軍記錄的戰鬥情況。

兩架F-100""超佩刀""戰鬥機,將燃燒彈扔到了自己人的頭上。

第一架飛機扔下的燃燒彈摧毀了軍官摩爾1個班的工兵,並且點燃了一些彈藥,所幸撲救及時彈藥沒有發生爆炸。

軍官摩爾回憶:""我放開喉嚨對空軍的前進空中管制官查理·黑斯廷斯叫道‘把那個狗孃養的叫走!把他叫走!’""。

雖然損失了1個班的士兵,但轟炸還是遏制了越軍的攻勢。後來雙方都有增援,戰鬥激烈。

美軍和北越正規軍第一次戰鬥徹底結束時,美軍傷亡總數為500人左右,北越軍隊則超過2000人。北越軍隊傷亡慘重,一共卻只被俘虜4人(其中2人被就地槍決),其中3人還是偵察兵。

由於越南多山地叢林,道路狀況差,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車進軍,美軍賴以依靠的強大機械化作戰部隊寸步難行。

強大的美軍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優勢,戰場上只能變為步兵,常遭受越軍小股兵力不斷突襲後,美軍在戰場上的表現非常糟糕。

因為叢林,美軍被逼著用直升機作戰,戰鬥中直升機機動作戰成為了美軍的法寶。通過空中的火力優勢和炮兵,每次作戰都消滅數倍的北越軍隊。

熱帶叢林最適合游擊戰、運動戰。跟對方作戰條件對等的情況下,越軍有本土作戰的地利優勢。

面對複雜的叢林環境,美軍所積累的作戰經驗根本沒有多少用,常常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戰場上""突然有個美軍士兵跳出掩體,向著北越軍隊衝過去。這就像西部牛仔,單槍匹馬衝擊印第安部落。

我眼睜睜的看著他投擲了1枚手雷,又打光了M16彈匣的子彈,隨後中彈倒地了。我知道,這是在尋死,他受不了隨時可能戰死的恐懼。""

著名的""美萊村大屠殺""就是因為美軍懷疑一名婦女把炸彈藏入懷中,開槍打死她後發現藏在懷裡的是孩子。美軍為了洩憤把整村的人基本殺光,因過度緊張選擇自殺式攻擊或濫殺無辜。

美空軍軍力很強,對北越實施了大規模轟炸,卻收效甚微。戰爭拖久了,美軍士兵基本上就成了驚弓之鳥和殺人狂魔。

直升機的使用完全改變了被動狀況,他們除了用飛機投送兵力、武器、給養,進行掃射、投擲固體燃燒彈,還噴灑有毒橙色化學枯葉劑對付叢林。

在美軍的空軍優勢攻擊下北越軍幾乎放棄正規作戰,基本上改為游擊戰和小規模的運動戰,之後用這樣的作戰模式,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傷。

美軍前後使用了7000架UH1直升機,損失了2500架。死亡近6萬傷30多萬美軍,美國沒打贏戰爭的可能性,只能撤軍。

長期的作戰使得北越軍經驗越積越多,作戰能力越來越強,也就越戰越勇。這是導致美軍失敗的主要原因。

3、越南得到了社會主義陣營中蘇兩國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作為社會正義陣營,中國和蘇聯都派岀了軍事顧問培訓越南各兵種技術及軍事人才。

為了幫助北越進行抗戰,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給予了越南無私援助。當時美國的地面作戰行動不得越過17度線,否則中國將會派遣軍隊支援越南。

美軍只在17度線附近以及南越境內作戰,使得美軍無法進入腹地打擊北越。北越的軍隊經過中國的培訓和戰爭磨鍊,熟悉遊擊作戰技能,戰鬥力強悍。

不僅中國提供了武器裝備,蘇聯也給了防空導彈和高炮等武器援助越南。

中蘇兩國給予越南的援助,使得北越能建立規模龐大的軍事力量,從而使得美軍耗費時間長,損失大,沒有勝利的希望才不得不撤軍。

中蘇在武器裝備和作戰能力上的支持,是越南打敗美軍不可或缺的因素。

1973年1月27日,交戰雙方在巴黎簽訂了結束戰爭的和約。美越通過談判達成和平協議,美國撤軍,3月美軍開始撤離越南。

經過20年的戰爭,在《巴黎和平協議》中聲明""美國和所有其他國家尊重1954年日內瓦越南協定所承認的越南的獨立、主權 、統一和領土完整 ""。

之後北越統一了全國,北越獲得了內戰的勝利。美越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

南越如果不招美國來幫助解決國家內部問題也不會引發美越戰爭,美國如果不充當國際警察干涉越南內政,也不會有美越戰爭。

有書君認為解決自家的事,最好不要請外人來幫忙。任何強大者到了別人家裡動手動腳,都不會受到歡迎,肯定要遭到抵抗。

而兄弟之間最後都要和好(統一)是必然規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就算是再強大,也不能參加。

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必然要失敗,美國侵略越南也就註定了要失敗。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看看薩沙的文章就知道了

德浪河谷5倍兵力吃不掉美軍:歷史上今天美軍同北越第1次交手

1965年11月14日,美軍第一次同北越正規軍大戰。結果北越3個團沒有吃掉美軍1個營,也阻擋不了源源而來的直升機。這次戰鬥對越南戰爭有深遠的影響。聽薩沙說一說吧。

越南戰爭對於美軍來說,其實是必敗的。

從開始到最後,美軍沒有出動地面部隊入侵北越領土。

從戰略上來說,美軍唯一的目的是扶持南越政府不垮臺。

然而,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

無論你多強大,一味處於守勢光捱打,遲早也是要完蛋的。

有意思的是,因種種原因,美軍在越南就是一個被動挨打的戰略,失敗也是必然。

1965年,南越政府已經瀕臨崩潰。隨著美軍默許楊文明幹掉總理吳庭豔以後,楊又被阮慶推翻。

短短2年,越南連續換了3個最高領袖,導致政府和軍隊陷入混亂。

同時,隨著北越大軍滲透南方,導致南越農村幾乎失去控制。自然,越南政府的混亂也大大幫助了北越。

自從吳庭豔被殺以來的約半年裡,南越41個省長換了35個,其中10個省在3個月內換了3至4次省長。同期內幾乎所有重要的軍事指揮崗位都換了2次人。

到了1965年,美軍已經無法不介入越南。

如果美國不出兵,南越就會很快被北越吃掉。

無奈之下,美軍在1965年開始進入南越,並且與11月第一次和北越正規軍交火。

這就是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

德浪河谷戰役之前,美軍總結了朝鮮戰爭經驗,推出了新的作戰模式。

在朝鮮戰爭中,美軍雖然佔據制空權制海權,又有絕對火力優勢,卻被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打的狼狽不堪。

志願軍通過穿插切斷朝鮮山區僅有的幾條公路以後,美軍被迫只能採用雙腳作戰。

這種作戰模式,美軍同志願軍沒有什麼區別,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線。

美軍徒步行軍無論進攻還是撤退,都很容易陷入行軍能力更強的志願軍伏擊圈,傷亡慘重。

因美軍行軍會耗費大量的體力,等到戰鬥時已經不剩多少戰鬥力了。

在朝鮮戰爭後期,美軍開始大量使用早期的直升機進行運輸傷員、偵查甚至運輸偵察兵。

實戰中,美軍發現了直升機的巨大戰術意義。

採用直升機空中機動,美軍就可以進行蛙跳作戰,避免費時費力還容易被伏擊的地面推進。

越南戰爭參戰之前,美軍已經完成了空中騎兵師的建設。

他們的主要裝備為伊洛魁UH1直升機,可以搭載11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美軍第1空中騎兵師。

11月之前,北越集中了精銳部隊,發動了對南越中部的波萊梅(Plei Me)基地的攻擊。然而,南越軍隊在美軍空中火力支援下,竟然奇蹟般的守住了。

通過無處不在的越共遊擊隊,北越指揮官得知美軍就要趕來增援,只得放棄攻擊。

3個北越主力團,撤退到距離柬埔寨邊境不遠的德浪河谷。

這裡是一個的偏僻地方,距離公路很遠,到處都是森林、齊人高的茅草從以及乾涸河谷。

北越指揮官認為,美軍不可能蠢到深入這裡作戰。沿途根本沒有像樣的路,到處都可能被北越軍隊和游擊隊伏擊。

即便拋去襲擊不談,這裡的叢林前進也是極為困難。有時候,美軍每小時僅能前進幾百米。

然而,美軍卻採用直升機機動,決定將第7騎兵團第1營空降到河谷,執行搜索殲滅任務。

美軍的情報是,這裡駐紮著北越正規軍1個營。

1965年11月14日第7騎兵團第1營的395名美軍官兵,分5批空降到德浪河谷。

為什麼要分4批?

這裡沒有像樣的空降場地,一次只能降落幾架直升機。

需要說明的是,美軍還同時在距離9公里的地區,空降了第21炮兵團第1營的12門105毫米榴彈炮,作為火力支援。

這個炮兵陣地的佈置,為後來美軍提供了雪中送炭的火力援助。

美軍不知道的是,這區區300多人,恰恰降落到北越3個團的腹地。

美軍這個降落點,距離北越第66團第9營隱蔽點,只有460米。

拋去重武器不談,北越這3個團的正規軍戰鬥力是很強的。

以66團為例,軍官和士官很多經歷過法越戰爭,戰鬥經驗超過10年。

士兵也多是能征善戰的精兵,很多人已經參加過5年以上戰鬥。

全團3個營人員齊整,高達1600人。

就武器方面,雖沒有重武器,但北越裝備大量的AK47自動步槍(中國的56式衝鋒槍)、SKS半自動步槍(中國的56式半自動)、輕重機槍、RPG火箭筒(40火箭筒)、各種口徑迫擊炮。

相比美軍的輕武器,可以說北越軍隊毫不遜色。

北越指揮官經驗豐富。當美軍剛剛降落一半,也就是中午12點第3批空降時,就遭到北越軍隊第66團的攻擊。

同時,北越指揮官緊急調動距離3公里的第33團、距離16公里的第320團以及越共遊擊隊1個營,立即增援。

當日可以參戰的北越軍隊,就有2000人以上,是美軍的5倍。

14日整個下午,美軍第7騎兵團第1營遭遇了北越大軍的輪番攻擊。

美軍第1營也不是菜鳥,立即就地防禦。

他們利用各種輕武器以及營屬迫擊炮瘋狂射擊,阻擋北越的攻勢。

同時,在9公里外的12門105毫米榴彈炮,用最高的速度不斷炮擊。炮擊形成了一道火牆,距離美軍陣地200米外到2000米。

在激戰的53個小時內,這12門炮竟然發射了1.8萬發炮彈,平均每門炮發射1000多發。

為此,有兩門炮的後座裝置爆裂,經過緊急維修後又重新投入使用。

在萬分危急中,美軍休伊直升機飛行員,仍然勇敢的不斷起降。

他們將第1營剩餘士兵、武器和物資源源不斷運到。

同時,他們還用直升機上的機槍和火箭彈,不斷向北越軍攻擊。

自然,北越軍隊也用輕重機槍掃射直升機,當天就擊落了2架。

其餘幾乎所有的直升機,都被子彈擊中。

這3天的戰鬥中,如果不是這些勇敢的直升機飛行員,第2營必遭殲滅。

不過,飛行員的回憶都是驚恐的。

飛行員隆巴爾多回憶起那次降落時說:“飛機向戰場靠近我看到硝煙越來越濃。我讓副駕駛傑凱爾和我一起操控飛機。起落橇觸地後,士兵們紛紛跳下飛機。我聽到也感覺到座椅後面,子彈撞擊的砰砰聲。我看了傑凱爾一眼,發現他眼睛瞪得像盤子那麼大,直盯著前方,嘴巴大張。我往前方看去,發現一個人站在在離我們約45米遠的降落區邊緣。他就那樣毫無遮掩地站在那裡,用槍指著我們。我還以為那是我們的人,但是有點不太對勁。他穿著卡其色的軍服,而且沒有帶頭盔。

“我還沒看清楚槍口的火焰,擋風板上就已經被射穿了三個洞。我心裡想,‘這個笨雜種怎麼會朝自己人開槍?’那個人出現了一下又立馬消失了,我才意識到這是越共。我馬上起飛向右側傾斜爬升,期間越共火紅的槍火不停射向飛機。到那時內部通訊系統裡誰也沒有說話。我還沒來得及說話,傑凱爾打開內部通訊說,‘二戰的時候我駕駛B-24飛機執行了31次任務,但是今天我差點丟了命。’

中尉羅傑·K·比恩回憶就更誇張了:我當時坐在飛行員座位,吉恩·梅什上尉坐在左側座位。降落時,AK47的子彈朝我們打來時,如雨點一般。一排子彈從吉恩面前射入門內,從我的飛行頭盔後面穿進去,在我頭頂一側打了個洞,然後又從頭盔前面飛出去了。我當時血流如注,飛行頭盔被打歪了,耳機罩住了我的眼睛。一開始我還以為自己瞎了。這把我嚇壞了,因為我還開著飛機。吉恩接過我駕駛飛機,艙門機槍手幫我包紮了傷口,好在頭骨沒有受傷。後來特種部隊軍營給我做了X光檢查,縫合了傷口,隨後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分隊。

一直激戰到晚上,北越軍傷亡很大,被迫停止進攻。

這邊美軍第1營雖然也有傷亡,從395人銳減到305人,但陣地大體完整。即便突前被北越200多人包圍的1個排,剩下的12人也能夠堅守小陣地,第二天得以突圍。

更關鍵的是,黃昏時第7騎兵團2營B連通過直升機降落成功,補充了當天的人員損失。

奇怪的是,當晚北越沒有發動夜襲。

誰知道,美軍不擅長夜戰!後來美軍才知道,這是因為北越軍隊的兵力還沒有集結完畢,本來計劃凌晨2點發動襲擊,被迫推遲到6點。

15日凌晨天剛亮,北越大軍就發動了進攻。

這次北越集中了第66團和第33團2個團以及越共1個營,共2000多人。

即便如此,北越也有5倍的優勢。

北越以迫擊炮猛烈轟擊美軍第1營陣地,以機槍火力進行壓制,隨後部隊開始衝擊。

僅僅激戰3小時,美軍第1營就頂不住了。

他們陣地四面受壓嚴重,一部分美軍衝入陣地進行近戰和混戰。

戰鬥中,甚至出現兩個士兵用刺刀和匕首肉搏的慘烈場面。

美軍迫擊炮派為了支援一線,不顧一切瘋狂炮擊。

最終,炮管過熱導致炮彈近炸,被迫撒尿降溫。

激戰中,沒有實戰經驗的美軍士兵,一度陷入瘋狂狀態。

美軍1個叫做迪爾的軍官回憶:戰鬥中,突然有個美軍士兵跳出掩體,向著北越軍隊衝過去。這就像西部牛仔,單槍匹馬衝擊印第安部落。我眼睜睜的看著他投擲了1枚手雷,又打光了M16彈匣的子彈,隨後中彈倒地了。我知道,這是在尋死,他受不了隨時可能戰死的恐懼。

第1營營長萬分焦急下,發出了斷箭的信號(美軍部隊瀕於崩潰時的求救信號)。

美軍總部震驚之下,調動附近所有的空中部隊增援。

大量戰鬥轟炸機趕來,對於北越軍隊狂轟濫炸。從100米到2000米,美軍戰機的炸彈和機槍形成一道火牆,還大量投擲凝固汽油彈。

1架A1攻擊機投彈距離過低,被北越軍隊重機槍擊中墜毀。

美軍甚至動用了18架B52重型轟炸機,對北越軍隊隱藏的森林進行地毯式轟炸。它們一共投擲了800顆500磅炸彈(200噸),在爆炸範圍內所有生物不可能活命。

兩軍已經殺成一團,空襲不可避免出現偏差。

兩架F-100“超佩刀”戰鬥機,將燃燒彈扔到了自己人的頭上。

第一架飛機扔下的燃燒彈摧毀了軍官摩爾1個班的工兵,並且點燃了一些彈藥,所幸撲救及時彈藥沒有發生爆炸。

軍官摩爾回憶:“我放開喉嚨對空軍的前進空中管制官查理·黑斯廷斯叫道‘把那個狗孃養的叫走!把他叫走!’”。

雖然損失了1個班的士兵,但轟炸還是遏制了越軍的攻勢。

同時,美軍又空降2個炮兵連,增強地面火力,至此美軍大口徑火炮也增加到24門。

在強大火力支援下,第1營勉強穩住陣地。

而北越軍隊拼死攻擊,但無法突破美軍重火力的封鎖。

與此同時,騎兵第7團第2營2個連,冒著槍林彈雨強行降落,再次增兵。騎兵第5團第2營也空降在距離登陸點2公里以外,開始步行穿過叢林增援。

在美軍絕對火力優勢下,北越軍隊傷亡很大,近戰緩慢,被迫中止進攻,15日攻勢結束。

此時美軍兵力已經增加了一倍,北越軍隊不太可能吃掉它了。

然而16日凌晨,北越再次發動攻勢,只是沒有太大威脅了。

此時騎兵第7團第2營也空降到附近,開始向陣地靠近。

當天上午,北越主力開始全面撤退,戰鬥大體結束。

此戰美軍死亡79人,傷121人。

北越傷亡總數則接近1500人,現場發現屍體就有600具,還有一些屍體被帶走。

這次防禦戰還算成功,然而美軍在17日撤退時卻意外吃了大虧。

判斷北越已經撤退,騎兵第7團第2營奉命步行離開德浪河谷,再乘坐直升機撤退。

一旦離開了重火力的掩護,以及沒有直升機可以及時機動,美軍就慘了。

騎兵第7團第2營拉長隊伍行軍時,突然遭到殿後的北越第33團第1營和第66團第8營的伏擊。

北越軍隊最擅長叢林伏擊戰,一時間美軍遭受重創,幾分鐘就傷亡50多人。

美軍無奈,再次使用空中支援和直升機機動運輸1個營增兵,苦戰24小時擊退了北越軍隊。

北越認為:騎兵第7團第2營已經高達155人死亡,124人受傷,基本拼光了。

當然,北越軍隊也死傷500人以上,現場發現大量丟棄的武器彈藥。

由此,德浪河谷戰鬥徹底結束。

最終,美軍傷亡總數為500人左右,北越軍隊則超過2000人。

需要說明的是,北越軍隊傷亡慘重,一共卻只被俘虜4人(其中2人被就地槍決)。

傷亡2000人以上,卻只有4人投降,其中3人還是偵察兵。

可見北越軍隊也是極為頑強,驍勇善戰的。

此戰是美軍和北越正規軍第一次作戰,對於越南戰爭有著深遠影響。

美軍認為直升機機動作戰,是完全可行的,也是美軍的法寶。

隨後,美軍將被越戰爭變為了直升機戰爭,前後使用了7000架UH1直升機,損失了2500架。

美軍通過這種作戰方式,以及炮兵和空中的火力優勢,每次作戰都殺傷數倍的北越軍隊。

對於北越軍隊來說,他們認為就火力方面無法和美軍對抗,同時也無法遏制美軍無處不在的直升機空降作戰。

北越軍在德浪河谷攻擊戰中失敗,但最後成功在叢林中伏擊了美軍,造成他們嚴重傷亡。

可見,美軍只要離開了直升機和重火力,還是可以對付的。由此,北越軍隊幾乎放棄正規作戰,改為全面的游擊戰和小規模運動戰。

之後8年時間,越南戰爭大體還是這種作戰模式。

大家想要了解這場戰鬥,最直觀的就是觀看美國大片《越戰忠魂》


薩沙


越南能打敗美國嗎?就當是個冷笑話吧。

說實話,沒有中國這個“大後方”的抗美援越,深陷全民戰爭的越南,可能飢餓早已將越南的軍民拖垮,還談何堅持20年拖退美軍呢?

但是,僅僅過去4年,越南卻用中國的援助,反將槍口朝向了中國。

例如:在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和1984年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常常見到越南的軍官是抗美援越時中國培養出來的,軍隊使用的武器是中支援的56式衝鋒槍,士兵吃的大米袋子上寫著中國大米,物資上寫著中國製造等,可見當初中國對越南的支援力度有多麼的大。

1965年4月12月,中國接受越南求援的請求,調動外交部、鐵道部、交通部、郵電部、物資部、外貿部、經委、計委、對外經委、總政治部、總後勤部、海軍、空軍、鐵道兵、工程兵、總參作戰部、軍務部、裝備部、軍交部、通信部、情報部等21個單位,全力部署“抗美援越”方案。

當年8月至1973年8月,中國陸續派出32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

防空:防空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美機1608架,確保了越南北方領空的安全。

航空:中國出動專家團隊,提供設備和材料,為越南修建內排、安沛(美機空襲的重點地區之一)兩個現代化機場和飛機洞庫。

鐵路:中國派出新建鐵路1211公里,其中新建664公里,改建547公里。同時,搶建鐵路戰備工程98公里、新建鐵路橋樑30座、隧道14條、鐵路站段20個等,使越南國內的運輸能力成倍提高。例如:河內到友誼關的鐵路運輸能力,由先前的146萬噸提高到280萬噸。

公路:共計修建公路1206千米、橋樑305座(6854米)、涵洞4441座(46938米)、土石方3050萬立方米。為此,胡志明動情地說:“雖然只修了1200公里,但是你們的情誼卻勝過幾千、幾萬公里。”

工事:海底通信電纜15條(103千米),坑道239條、總長2.5萬多米,坑道口露天炮陣地138個,掘開式永備工事149個,永久性道路和施工道路171千米、橋樑14座、涵洞21個、碼頭9座等工事,為越南北方845千米海岸線,構築起一道高寬1米的防護牆。

通信:架設了通信線路330杆公里1023對,敷設水底通信電纜近8公里,安裝載波電話站4個,確保了越南西北軍區駐地中繼線路的聯通。

掃雷:共出海586艇次、航程2.78萬海里,清掃面積204平方公里,掃除各種水雷42枚,另與越共掃5枚,從而打破美軍的海上封鎖,保障了越南北方最大海防、鴻基、錦普等港口與東北群島各條航道的暢通。

油管:經廣西邊境向越南鋪設野戰輸油管5條(159千米),並新建擴建的油庫、泵站、通信設施和鐵路專線等配套工程。截止1976年6月30日,共為越南輸送汽、柴油130多萬噸,佔越南在戰爭中石油消耗總量的50%以上。

物資:據不完全統計,1965年至1979年間,鐵路共運輸援越物資3.05萬餘車;經水路運輸的援越物資共達12.5萬餘噸。1972年,從中越邊境地區開闢公路運輸線5條,輸送援越物資62萬餘噸。據統計,截止1978年,中國對越南的援助總值達200億美元左右(當時國際市場價值),其中無償援款佔93.3%,無息貸款佔6.7%。

犧牲:犧牲援越指戰員4000多名,其中1000多名烈士至今長眠越南土地。

就是因為有中國抗美援越這個“大後方”,才為越南人民創造了將美國拖入戰爭泥潭的條件,美國也才屢次發生高達百萬的群眾反戰遊行,其中還有數千越戰老兵。從而,給予美國政府極大壓力,在沒有實現亞洲戰略目標的情況下,最終與越南簽訂了停戰協議。


祥子談歷史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當年是“冷戰”時期,美蘇對抗,勢均力敵,美國和蘇聯是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單從軍事角度上來說,越南是不可能打敗美國的,恐怕再加10個越南也打敗不了美國,之所以我們認為越南打敗了美國,是因為美國自1955年介入越南事務,到1975年撤兵了,所以認為是越南打敗了美國。


美國介入越南的原因是出於從亞洲的戰略目的考慮,除遏制中國外還防止共產黨在亞洲進一步擴張,建立反共基地,所以從法國手裡按管了訓練南越軍隊的工作,從此陷入20年的越南戰爭的泥潭。美國撤兵的原因,一個是1972年中蘇建交,建立越南反共基地已經沒有必要,一個是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戰爭經費負擔太重。

從雙方的戰爭背景來看,美國是隔江過海地來到越南,士兵背井離鄉,不知為何而戰,士氣低落,而扶持的南越政府又是一個腐敗政府,不斷政變,南越軍隊也沒什麼戰鬥力。而北越政府目標明確,就是要趕走美軍,統一全國,挾天時地利優勢,本土作戰,全民皆兵,熟悉地理環境,士氣高漲。美國雖然糾集了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參戰,但人員畢竟是少量的,戰爭的裝備和經費也需美國提供。而北越背後的支持者是中蘇兩個大國,所以北越就變成了“打不死的小強”,美國想打多久,北越就奉陪多久。



從具體的戰鬥來看,北越是打不過美國的,比如1965年的德浪河谷戰役,為了鼓舞士氣,雙方都宣稱取得了勝利,但其實北越的傷亡要遠遠高於美軍,戰爭的勝利並不是靠一二場戰役決定的,它是由國際環境,政治因素,國內情況,經濟狀態等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北越在南越建立南方民族解放戰線,建立廣大農村的根據地,最終美國撤出了越南,越南得到了統一。站在越南一方的都認為越南打敗了美國,但美國並沒承認失敗,只認為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從具體的傷亡來看,美國亡5.8萬,傷30萬,而越南亡117萬,傷60萬,明顯越南吃大虧了,如果按這個比率打下去,估計越南人打光了,美軍也死不了多少人,所以單從軍事角度,越南是不可能打敗美國的。越南認識不到這一點,還以為自己的力量真的可以和美國抗衡了,所以,越南統一後就侵略柬埔寨叫板中國,現在逐漸認清了,原來是越南的戰略地位不重要了,美國放棄了,大家認為我分析的對不對?請批評指正。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是越南人自己打敗了美國人嗎?沒有中俄的支持,越南人可以打贏美國人嗎?我看沒有這種可能的。

聽說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後,中國軍人在越南的倉庫裡,發現了中國援助的大米和槍支彈藥,當時中國人民勒緊腰帶,寧願自己少吃一點,也要支持越南人的反美戰爭,當時毛主席說過,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後方。中國人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如果沒有中國人民的支持,越南早就成為了美國人的殖民地。

越南人就是一條喂不熟的狗,對於中國人民的慷慨相助,越南人沒有一句謝謝的話,後來還與中國人民為敵,於是後來就出現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用戶10869768437


以前在宜良插隊,中雲一個大隊的公益糧就是40萬斤。狗街車站經常有拉大米的專列駛往越南。我有一個好友是出國參戰部隊的他穿鴨蛋綠軍裝無帽徽領章他說中國的援越物資他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有時列車被炸了小越南還要喊中國賠償,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越南人用中國援助的東京口袋裝的大米包墊路。還有前蘇聯也是在武器,訓練和物質上給予了大量援助。僅靠小越南它要打敗美帝國主,做它的白日夢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