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時候該不該發動車以後熱一熱車再走?

Dawn-遠


關於“冬天的時候該不該發動車以後熱一熱車再走?”的問題,盤主的觀點是:不需要。

原因很簡單,現代汽車都採用電控汽油噴射系統,化油器早就已經被淘汰了(2001年,國家禁止銷售化油器汽車)。電噴系統的工作原理與化油器完全不同,通過電腦控制,能夠精確控制噴油量,也能保證良好的霧化效果,啟動後極短的時間就可以穩定轉速,外界溫度對它的影響十分有限,所以不需要暖機。所以說,電噴時代完全沒有必要專門去熱車,不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還有不少害處。

那麼盤主來說說熱車的危害:

熱車危害1:費油

你原地熱車,發動機開著卻不動,這首先就是赤裸裸的浪費,而且,怠速工況下的油耗本來就偏高,簡直不能忍。

熱車危害2:積碳

怠速工況下,發動機的進氣量低,燃油燃燒不充分,這樣就容易導致積碳,積碳又會導致動力下降,油耗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熱車危害3:汙染

冷啟動後怠速,不充分燃燒,再加上三元催化器沒達到工作溫度,導致廢氣中汙染物成分猛增,排放十分惡劣,雖然這些你看不到,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於人於己都不利。

真的不需要熱車嗎?也不是,只是要慢速熱車!

對於供油系統,我們不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原地熱車”了,但對於潤滑系統,還是需要一個逐漸暖機的過程,但與原地熱車的概念完全不同。在你上車點火後,可以立即開走,但請溫柔駕駛一段時間,雖然發動機的電噴系統對溫度不敏感,但潤滑系統還是比較敏感的,低溫環境下,機油的粘度高,流動性差,潤滑能力差,機械部件之間的磨損比正常駕駛的情況下要嚴重多。等油溫水溫都正常了,再“施展拳腳”,盡情駕駛。

最後,盤主總結一下:冬季開車點火就走,不僅降低了油耗還加快了引擎熱機速度。但是對於那些還有水溫表的老車,可能真的需要原地熱車,一般建議是等到水溫表指針轉動時就可以走。感謝今日頭條提供這麼好的平臺供車友們交流,以上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盤主說車


建議合理熱車。熱車並非是原地怠速,需要駕駛員掌握一定的方法,原地熱車不可取,怠速時間長了會產生積碳,油耗上升的現象,之所以需要熱車,是因為車子經過長時間停放,發動機內的機油流回機油底殼內,上半部分沒有機油得不到充分的潤滑,如果啟動車輛就走,可能會造成異常磨損,長此以往發動機故障增加,縮短髮動機的使用壽命。正確的熱車方法是:車輛發動30秒-1分鐘後開車上路,但是不要高轉速行駛,保持低轉速行駛,待發動機溫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溫度後再恢復正常駕駛。

附:冬季用車技巧:

1、不要上車就開窗:

冬天溫度比較低,車窗可能會結冰,建議車主上車之後不要立即開窗,運行一段時間後再開窗,可以讓凍結的車窗玻璃消融一下,如果在結冰的情況下開窗,可能會燒燬車窗升降馬達。

2、要控制車速保持車距:

尤其在冬季雨後或者是雪後,道路比較溼滑,甚至會出現結冰現象,降低輪胎與道路的摩擦力,車速過快時,容易出現失控和打滑現象,行車安全得不到保障


甘肅玩車人


只要發動機機油選的對,汽車在任何季節都沒有必要熱車。

熱車是化油器時代的用車習慣,因為化油器需要高溫才能實現理想的燃油霧化效果,在低溫時霧化效果差有可能造成混合油氣濃度不合理,導致發動機吸入過量或不足的燃油造成怠速不穩定甚至熄火。使用化油器汽車原地熱熱車是不得以而為之,然而化油器技術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禁止生產了,禁產的原因正有不得不原地熱車導致高油耗以及高排放。

目前的汽車採用的噴油技術都是電噴,通過油泵從油箱中吸入燃油並送到發動機噴油嘴,利用電磁閥控制噴油嘴的開合,以油泵蓄壓的高壓通過噴油嘴的多個噴孔霧化噴油。這一流程完全不受溫度的影響,因為蓄壓的油泵只是臺直流電機不怕低溫,依靠壓力和電磁閥控制的噴油嘴也不怕低溫,只要燃油不結凍則啟動後即可正常噴油,而汽油的冰點低於零下70℃是不可能結凍的。

那麼不為了正常噴油還有什麼必要熱車?

有些人認為不熱車發動機冷啟動後無法形成有效潤滑,這種顧慮確實應該有,但一定是選錯了機油。假設用車地的環境溫度是零下25攝氏度,機油使用0W冰點標準能夠使用零下35攝氏度的低溫,有10度的溫度差仍能保證機油的流動性合格,啟動發動機後的3~5秒即可通過由高轉速旋轉的發動機曲軸帶動的機油泵實現有效潤滑。而如果機油使用的是10W冰點標準,那麼機油的冰點正好在零下25攝氏度,此時啟動發動機會因機油流動性很差而導致潤滑形成速度很慢,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熱車。

圖解:下圖可理解為不同溫度下機油的流動狀態

但能選錯機油標號的情況極其少見,除非是南方的汽車在沒換機油的前提下在冬季開到東北,題主符合這種情況嗎?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別原地熱車了,除了費油以及因加濃噴油導致燃燒不充分造成積碳以外,對於發動機而言沒有任何意義。正常的熱車應在啟動後開始正常駕駛,在行駛中利用行駛轉速加速熱車,讓發動機和冷卻液快速升溫不僅能減少加濃噴油的時間,同時也能快速的獲得暖風,這才是正常的用車方式。

想一想為什麼停產化油器汽車吧,如果加濃噴油原地熱車不是錯誤的話,有什麼理由全球都會否定化油器而升級為電噴呢?在很多車主想盡各種辦法節油的時候,往往會做出原地熱車這種最費油用車行為,這一階段的油耗會是正常駕駛平均油耗的2倍左右,別幹丟西瓜還什麼都沒有撿到的事了。


本文由天和Auto撰寫,內容請勿站外搬運,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天和Auto


車子經過一段時間停放後,發動機內的機油就會流回發動機下部的機油底殼內。因此,剛點火時,發動機的上半部是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滑潤的狀況,在發動機啟動30秒左右,機油泵才會將機油運送到發動機的活塞、連桿以及曲軸等部件。

車輛啟動後,怠速潤滑油還沒有供應到位,所以最容易發生磨損。發動機機件的磨損都是在冷車發動後三分鐘內造成的。因此,冬季、特別是嚴寒的冬季,原地怠速熱車不能太長時間,一分鐘左右就可以,一分鐘後,車主可以採用低轉速或怠速緩慢行駛的方法進熱車。


DZH丁子豪


啟動後原地熱車40----60秒再起步,溫度達不到時轉速不超過2000轉,並且一年四季熱車,時間長了你就會明白熱車的好處。不要相信什麼化油器時代等等,因為說是熱車不如叫潤滑車,熱車的目的就是讓潤滑油潤滑到發動機的每一個零部件。飛機,先進吧,為什麼要先開車再氣飛,道理一大堆。懶得打字相信我沒錯的!


軍歌嘹亮499


熱車屬於化油器年代的遺留產物,對於電噴車來說,供油穩定性不大受溫度影響,沒必要像以前花上3-5分鐘,讓車熱到一定溫度才走,這樣浪費汽油也汙染環境。但也不是說一點火就立刻踩油門走,最好在原地等大概30秒,背後目的不是“熱車”,而是讓機油重新在機械上走一圈。以變速箱油為例,停車時會自己留回到油底殼。另外車輛剛開出去的時候,也避免大腳轟油門,行走大概5分鐘,機油會基本流轉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