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的產業結構有助於提高城市經濟的韌性

【論點摘編】

當面臨外部衝擊時,城市間的經濟韌性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擁有多樣化產業結構的大城市表現出更強的韌性,產業結構越多樣化的城市越能迅速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而獲得更長久和更堅實的經濟韌性。由此可見,初期的產業結構是經濟體抵禦外部衝擊的基礎,但之後基於多樣化產業集聚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則是經濟韌性持續的來源。

目前,中國經濟處於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經濟韌性的增強,不僅可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擺脫傳統粗放發展模式的羈絆,而且能夠提供較大的騰挪空間實現整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在新時代以穩中求進為目標導向的調控思路中,中國城市的發展應走出傳統比較優勢的思維模式,因地制宜推進產業水平化分工,實現產業內和產品內分工的深化,在產業專業化和多樣化之間尋找平衡點。此外,還應加強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之間的互動融合,圍繞製造業集群構建多樣化的區域服務體系,提升企業間的相關性和黏合度,促進知識和創新在部門間的溢出。

《財貿經濟》2019年第7期,徐圓、張林玲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