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的74師不退回孟良崮,而在垛莊強行突圍,結局會是如何?

很多軍迷們覺得張靈甫發現垛莊被我軍攻佔,74師退路被斷掉後,丟下重武器返回孟良崮,是一大錯招、敗招。便如三國時的馬謖一般,山上無糧無水,犯了兵家大忌。張靈甫還不如在垛莊拼死一戰,集全師之力在垛莊強行突圍,或許會逃脫被殲的命運。

事實果真如此嗎?強行突圍會改變張靈甫和他的74師的命運嗎?

張靈甫的74師不退回孟良崮,而在垛莊強行突圍,結局會是如何?

大家知道,垛莊是臨蒙公路上的一個大的站點,是“敵74師設防的要點,也是敵進攻沂蒙山區的交通孔道和後方補給點”。這裡的“守備工事非常堅固”。

湯恩伯發現我軍有圍殲74師的意圖後,曾指令張靈甫派重兵死守垛莊,保護通道。看來,湯恩伯的頭腦還是清醒的。只是這個動作晚了,等到張靈甫派出的部隊增援垛莊時,我6縱如飛兵天降,已攻佔垛莊1個小時。

丟掉垛莊意味著74師退路被斷。湯恩伯和張靈甫當然都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垛莊原本有一個輜重連守衛,被殲滅後,張曾令他的運輸團長率1千多人來反奪垛莊,但很快也被我殲滅。

張靈甫深知,垛莊奪回無望,他的74師已經徹底被包圍。

此時張靈甫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強行突破垛莊,衝出包圍圈;一個是上孟良崮搶佔制高點,等待援軍到來。

按說,強攻垛莊,衝出包圍圈,這是張靈甫第一本能。但這種本能成立嗎?

張靈甫的74師不退回孟良崮,而在垛莊強行突圍,結局會是如何?

不必諱言,張靈甫也曾是抗日名將,也是見過大陣仗的。特別是通過張靈甫攻佔兩淮及漣水與我軍作戰實際看,他的戰場應變指揮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此時,張靈甫並不難判斷強攻垛莊有諸多不利因素:

一是攻佔垛莊的不可能是我小股部隊,否則他派出的運輸團千餘人的兵力不會這麼快就被消滅,這說明我軍在垛莊至少是師規模以上的主力部隊。

二是垛莊築有非常堅固的工事,易守難攻,衝過去談何容易?

三是垛莊南北是一個狹長的通道,這是一個大部隊無法展開的地形。更何況3萬多人(含83師1個團)有很多重武器的74師,根本無法展開投入強攻垛莊的作戰。

四是74師3萬多人云集擁擠在垛莊以北狹長通道內,這和萊蕪戰役李仙洲集團被我圍殲如出一轍。擁擠在狹長的通道內,沒有任何依託的作戰,一發炮彈過來,只能是亂作一團,更容易被我殲滅。

五是還沒等張靈甫向垛莊實施象樣的強攻,74師後面和兩翼的部隊便會兜擊過來。因為,從戰役打響開始,除垛莊的6縱外,與74師正面硬頂的4縱、9縱,兩側的1縱、8縱便沒停止過對74師的猛烈進攻。換句話說,74師沒有一點機會脫離這4個縱隊的兜擊,而從容地去強攻6縱把守的垛莊。

張靈甫的74師不退回孟良崮,而在垛莊強行突圍,結局會是如何?

如果真是出現了強攻垛莊這樣的戰局,可能到是粟裕更希望的,萊蕪戰役可以再覆盤重演一次。孟良崮戰役也就很可能不需要打三天,而是和萊蕪戰役總攻李仙洲集團一樣,沒用幾個小時就全殲了。74師再厲害,估計也就一天,至多不會超過兩天,就會在垛莊以北狹長通道內被全殲。

這樣看來,張靈甫只能選擇第二個本能。那就是上孟良崮,搶佔制高點,利用山地複雜地形,負隅頑抗,等待援軍到來。

張靈甫有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好,可來個“中心開花”,建立不世之功業;打得差些,憑藉孟良崮的有利地形,憑藉74師的完整建制,憑藉74師的強大戰鬥力,堅守個幾天應該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強行突圍垛莊不會改變張靈甫被殲的命運,甚至很可能滅亡的更快。上孟良崮與強攻垛莊對比,顯然上山會好一些。張靈甫的上山與馬謖的上山,情況並不完全一樣。至少張靈甫上山沒糧沒水,蔣介石可以空投給他。而馬謖這點完全不可能。

張靈甫的74師不退回孟良崮,而在垛莊強行突圍,結局會是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