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中國平安(02318-HK)在2019年10月24日收盤後公佈了一份整體表現尚可的前三季度業績。

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下同)的2019年前三季業績報告顯示,這家綜合金融巨頭的營業收入為8927.5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18.6%,其中已賺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47%,至5806.6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63.2%,至1295.6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款項後,經常性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0.4%,至1193.87億元。期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同比上升了4.1個百分點,至19.8%(非年化)。前三個季度來自經營活動的淨現金流入同比大增1.08倍,至3308.88億元,經營現金流大幅增長,主要受銀行業務中客戶存款和同業存款淨增加同比升1.4倍推動。

單看第三季業績,中國平安的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17.3%,至2535.96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49.71%,至318.91億元;財華社根據其過往的業績進行估算,平安第三季度的扣非歸母淨利潤為319.41億元,同比增長50%。

再來看財務狀況,截至2019年9月30日,平安的資產規模較年初時擴大了9.02%,至7.79萬億元,負債規模僅較年初時上升了8.25%,至6.992萬億元。資產負債比率由年初的90.43%,改善至89.79%。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其整體業績相當靚麗。但是在公佈業績翌日(即2019年10月25日),中國平安的H股股價卻下跌3.86%,收報90.90港元,而當日恆生指數跌0.49%。

前三季業績增長如此強勁,為何市場並不賣賬?投資者到底有何疑慮?

財華社總結了以下幾點:

前期風高浪急,公佈業績後趁勢回調

趕在10月中旬尚未公佈業績之前,中國平安的H股股價已走起一波,15天內漲了接近5%,見下圖。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公佈業績後第二天,賣空量急增,見下圖。10月25日半天內,賣空量已經接近過去三天的總賣空量,再加上獲利賣盤,可能導致其股價受壓。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第三季壽險新業務收入下降

中國平安的主要業務分為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財產保險業務、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以及科技業務。2019年前三個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貢獻營運利潤691.04億元,佔了大部分利潤,見下圖。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儘管中國平安近年努力推行業務多元化,但是保險業務仍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支柱,其中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更是重中之重。

再看下圖,人口紅利減退,已賺保費增長從2018年開始放緩。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佔了營運利潤大半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增長更持續下滑,見下圖。2019年前三個季度,壽險及健康險的新業務價值僅按年增長4.51%,至588.05億元。財華社根據該集團的前三個季度和上半年業績數據,估算出2019年第3季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為177.53億元,同比下滑23.42%。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考慮到壽險及健康險對於平安業績表現的重要性,第三季新業務價值下降可能引起市場對其歷年強勁的保險業務能否持續的憂慮。從下圖可見,平安的壽險業務在過去的增長都頗為顯著,但到近年已逐漸隨市場放緩,與同行尤其中國人壽(02628-HK)的差距在縮小。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除了壽險之外,平安的財險原保費收入增長也有放緩跡象。2019年前三個季度,平安的財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8.7%,至1969億元,但相對於中國財險(02328-HK)的13%以及太保產險的12.6%來說,增長優勢已不大。


中國平安:前三季淨利大增63%股價卻下跌,市場到底有啥不滿意?


第三季投資收益下降

我們在《中國平安:險資的槓桿魔法》以及《中國人壽:“重振國壽”的用心良苦》中提到投資收益對於保險公司尤其壽險公司的重要性。投資收益是保險公司賴以獲利的支柱。作為綜合性金融企業,平安除了能通過保險業務吸引資金外,還能通過銀行、信託、資管服務等引資,但道理一樣,以投資收益減去獲取這些資金的成本(不過是通過保險、銀行還是信託等渠道)就是其賺取的利潤。

2019年前三個季度,平安的投資收益同比增長17.5%,至633.3億元,仍保持雙位數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投資收益增幅達到31.4%。財華社根據已有的業績數據,計算出平安第三季度的投資收益為189.32億元,同比下降了5.7%。

截至2019年9月30日,平安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達到3.03萬億元,而其上半年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為2.96萬億元,依此計算,到9月末的三個月間,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擴大了2.36%。

再來看看上年同期的情況。截至2018年9月30日,其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近2.6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1%,較2018年6月30日的2.58萬億元增長2.7%左右。

所以,2019年9月末平安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是有所擴大的,但期內的投資收益卻減少,這不由得令人擔心其投資表現。

總結及展望

再看看其他的方面,前三季銀行業務營收增長18.8%,其中利息淨收入增長21.5%,或得益於淨息差擴大0.33個百分點,利息淨收入佔比進一步上升。但同時信用及資產減值損失大增21.9%,導致其淨利潤僅同比增15.5%。不過從其提供的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9月末的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了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上升了30.94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也提升了1.21個百分點,至9.75%,但仍處於較低的水平。

資管業務於前三季實現利潤90.23億元,同比下降18.9%。

不過,其頗受矚目的科技業務卻有600.4億元的收入進賬,同比增長33.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為41.1億元,同比下降23.93%。不過如果單計算第三季,科技業務的歸母營運利潤實際上增長9.09%,至13.08億元。

市場一直擔心其陸金所控股的潛在風險,不過從其提供的數據來看,似乎有所改善。截至2019年9月末,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17.7%,至4412.13億元,該公司還加大政府金融領域方面的應用和推廣。

綜上所述,主營業務第三季增長有所放緩、其他業務表現一般,可能是平安公佈優異業績後沒有獲得追捧的原因。

在公佈業績的同時,平安也公佈了一系列新的人事安排,擬定的新組合呈年輕化,該公司解釋變動是為了更明確分工、責任,提升協同效能,以進一步提高決策和執行效率。期望新的人事安排能讓平安保持活力,在未來取得更好的發展。

平安作為“港股100強”,在2019年前三個季度仍保持理想的盈利表現。我們將繼續關注“港股100強”的業績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