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漩渦中的“環保少女”,來談談全球變暖的話題

不談漩渦中的“環保少女”,來談談全球變暖的話題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於9月23日在紐約召開。最新報告顯示,全球變暖或已成定局。然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精英與民眾之間分歧越來越大,以通貝里為代表的青少年不得不走出課堂。

全球變暖或已成定局

為支持在實施《巴黎協定》方面所作的努力,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邀請來自政府、金融界、商界和民間社會的世界領導人參加9月23日舉行的氣候行動峰會。在氣候行動峰會召開之前,世界氣象組織發佈了有關過去5年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報告。報告稱,過去5年間,全球氣候變化明顯加劇。

該報告指出,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和極端天氣等氣候變化的重要指標在2015-2019年間均出現增長,而這5年或還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

報告還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了20%,這導致全球平均氣溫比前工業時期提高了1.1攝氏度。

報告總結稱,過去幾年,大範圍熱浪、破紀錄的大火、熱帶氣旋、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導致了巨大的人員和糧食產量損失。南極和格陵蘭島冰川的融化開始加速,這也是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瞭解,約6.7億人生活在山區,冰川往往是他們重要的水源。約6.8億人生活在沿海地區,那裡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島國基里巴斯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恐從地球上消失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警告稱:“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和衝擊並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增加。”他還表示,熱帶氣旋是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極端天氣。2017年的“哈維”颶風,就造成了超過12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是有記錄以來最慘重的。

此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也發佈了一份《氣候變化下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報告指出,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了0.2米,隨著全球冰川融化加劇,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繼續上升1.1米;而即使執行了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措施,海平面也無法避免地上升0.29-0.59米。

美國退群致步調紊亂

應對氣候變化,世界各國曾經協同合作。2009年,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雲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參加世界氣候大會。又經過幾年的磨合,國際社會終於在2015年通過了一個控制氣候變化的協議《巴黎協定》。

然而在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有專家分析美國“退群”的原因,認為以公路、鐵路為代表的美國基礎設施已經60多年沒有更新了。如果更新,將需要天量的水泥、鋼鐵、電力。此外,美國煤炭儲量世界第一,達到2466億噸,是中國的2.5倍以上。如果美國不退出,那麼就無法動用煤炭,就沒有辦法啟動中低端製造業。

《巴黎協定》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每個國家都要控制碳排放,每年給每個國家一定的份額,如果一國的份額使用完了,還想排放,那麼就要花錢到其他國家購買。

特朗普的目標首先是要讓“美國再次強大”。早在2012年,特朗普就曾在推特上發佈帖子聲稱,氣候變化是美國的對手們編造出來的“騙局”,目的是讓美國製造業缺乏競爭力。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 年期間,排放量基本持平,彷彿一切都開始變好。然而,希望在2017年破滅了。2017年,全球排放量增長了1.6%,並預計2018年的增長率將達到2.7%。應對氣候變化,雖然全球協同治理迫在眉睫,但國際目標與各國正在做的事情之間存在矛盾。

但世界各國並沒有放棄努力。截至2018年11月,已有184

個國家及歐洲聯盟加入了《巴黎協定》。去年12月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開幕,各國代表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進行談判,以實現三年前世界各國在巴黎作出的重要承諾。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瑞士環保人士為已經融化了的永久雪蓋舉行“葬禮”

發達國家成眾矢之的

氣候行動峰會中,有一個花絮被媒體捕捉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被禁止發言,而中國以及印度將取代上述國家成為此次峰會的“主角”,為未來全球氣候變化提供解決方案。

毫無疑問,這種安排引起了一些發達國家的“不滿”。聯合國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和印度雖然目前仍在投資燃煤發電,但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且積極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而一些發達國家尚未同意提高應對處理氣候變化的目標。

美國等國之所以被剝奪發言權,其實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在過去幾年中的環保成績不僅沒有進步,而且還出現了明顯的退步。美國重振該國煤炭工業並退出《巴黎協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澳大利亞儘管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最大投資國之一,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自身嚴重依賴煤炭還拒絕向綠色氣候基金提供更多資金,被剝奪發言權無可厚非。此外,因為亞馬遜森林大火而受到國際社會批評的巴西也未獲得發言邀請。

反觀中國和印度,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佔據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卻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和巨大犧牲,遠比發達國家更積極。中國的經濟轉型在很大程度上就考慮到了環境問題,推出了一系列節能減排任務和指標,人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與10年前不一樣的山和水。印度在植樹造林和綠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也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

16歲通貝里 全球行動發起人

一場全球倡議行動正在席捲全球,而運動的發起人竟然是一位年僅16歲的瑞典女孩——格蕾塔·通貝里。通貝里2003年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去年8月起,通貝里堅持每週五在瑞典議會外靜坐,希望政府採取措施重視氣候變化問題。

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她先後登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和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講臺,通過國際舞臺傳播自己的環保理念。她還宣佈休學一年,將精力完全投入於環保工作中。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一身紅衣、扎一條辮子的通貝里備受矚目。她在大會上發表了4分鐘的演講,略帶哭腔的“how dare you”(你們怎敢這樣)成了她的標誌性語言。她指責各國領導人“辜負了我們”,“我們不會讓你們推卸責任,我們這時在這裡劃下紅線,世界正在覺醒,無論你們是否樂意,變革正在來臨。”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然而,面對這場慷慨激昂的演講,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領導人並沒有給予太多正面反饋。德國總理默克爾稱,她被通貝里的演講打動。此後,默克爾還接見了通貝里,但她同時也批評通貝里沒有提到可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現代技術和創新。法國總統馬克龍則直接批評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做出具體行動的年輕人。”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擔憂這名女孩承受的精神負擔。他表示,女孩對精神負擔過重還不瞭解,她的安好是最重要的事。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表態最耐人尋味,他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這樣評價通貝里:“她看起來像個快樂的女孩,對光明的未來充滿期待,看起來真好。”美媒稱,特朗普是在對通貝里冷嘲熱諷。

也有一些與會者對於她的演講予以正面評價。例如,尼日利亞環境部長阿布巴卡爾表示“深受觸動”,並表示“完全認同”她的觀點。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市長科拉烏稱讚她“言語有力”,具備成年人的風範。通貝里還被提名為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青年學生攜手爭未來

隨著各國之間扯皮不斷,氣候變化問題長期不受重視,而環境又持續惡化,很多青少年已不安於在教室讀書。一場由青少年發起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這個名為“週五為將來”的行動聲勢越來越大。今年3月15日,全球12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城市,上百萬名學生參與其中。從歐洲的瑞典、挪威、德國到亞洲的菲律賓、泰國、日本,學生們手持標語表達關注氣候變化的想法,要求政府就氣候變化議題採取應對措施。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澳大利亞青少年呼籲全球關注氣候變化

9月20日週五,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的前夕,全球超過150個國家的數百萬人參與其中,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氣候變化行動。

在紐約、巴黎、布魯塞爾和等城市,青少年們攜手同行,呼籲人們關注氣候變化。青少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引起包括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內的西方領導人的支持,從而引起社會各個層面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中國青少年也參與到全球行動當中。

近日,中國首個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公益影視活動的中國國際氣候影視大會在深圳舉行。“深圳少年”組委會受邀請參加了本次大會,並帶領“深圳少年小記者”進行現場拍攝與採訪報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鄭保衛就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方面與小記者們進行了深入的講解,要求小記者們要有節約能源的意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大家共同

關注生態環境保護,並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理念宣傳給更多的同學們,讓更多的青少年一起來保護環境。

馬特

圖片提供 IC PHOTO

不谈漩涡中的“环保少女”,来谈谈全球变暖的话题

「 2019年10月24日 郎恩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