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解開《魯班書》“缺一門”的祕密

《魯班書》是中國古代一本關於土木建築類的奇書,為聖人魯班所著。上冊是道術,下冊是解法和醫療法術。

一句話解開《魯班書》“缺一門”的秘密

魯班是木匠的開山祖師,而魯班書照理也應該是一本技術類型的書籍。但是為何魯班書被古代稱之禁書?,之所以會變成一本禁書,只是因為傳說這本書帶有詛咒,學的人必須缺一門,否則非死即殘。

而這個詛咒也有故事相傳:傳說當年魯班祖師爺,剛剛新婚不久就被徵召到國都幹活,因為特別想念新婚妻子,祖師爺就做了一隻木鳶,人只要騎上去唸幾句咒語,木鳶就能載著他飛回千里之外的家裡,與妻子相聚。他的妻子對此特別好奇,有一次,趁祖師爺回家後,偷偷地騎上木鳶,依樣畫葫蘆地念完那幾句咒語,木鳶便飛上了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一向深居閨閣之內的祖師孃好不愜意。然而,好景不長,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時祖師孃已經懷有身孕了,正在空中飛翔時,突然分娩,汙血流出。然而木鳶原本是祖師爺使用秘法制成的,一受到玷汙,法力頓時消失,而祖師孃就一下子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連同她肚子裡的孩子一併摔死了。知曉此事的魯班祖師爺後悔不已,於是詛咒天下所有學習《魯班書》的人都要“缺一門”,鰥、寡、孤、獨、殘任選一樣。否則不得好死,

一句話解開《魯班書》“缺一門”的秘密

難道《魯班書》真的有詛咒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之所以《魯班書》會有這樣的傳說完全是因為當時工匠的社會地位,當時時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經常互相征伐而且工匠的社會地位比較低,不受重視。魯班生於魯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十五歲後拜師於子憂門下,幾個月後便能通曉師父的所有技藝,並輕視其他諸侯國的同行不濟,自稱王者,遊說列國 重金聘請他,均不受用,自信心受挫的他便選擇了泰山之南的小和山歸隱。

雖然當時我們的管仲大相國提出了“四民分業”對 士 商 工 農 進行了劃分 提高了工匠的社會地位但對於當時的社會情況看工匠依然屬於下等人。所以我們的魯班祖師當時遊說列國後也沒有得到重用。只能回小和山隱居了。

而且還有一點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由於受我們管仲大爺提出的“四民分業論”影響 掌權者把同工種的人聚集在一起培養,工匠聚集在一起“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東以功”就是說,大家彼此互相傳授技術,經驗 ,方法。

《魯班書》記錄的很雜除了土木建築 還有道術 風水術 巫術 醫療法術 等等,或許就是因為在當時的那種相互傳授的社會環境下形成的。

一句話解開《魯班書》“缺一門”的秘密

再來說一下“缺一門”的奧秘。在天書《陰符經》有一句話“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也許我們的魯班祖師爺因為沒有得到重用,一直鉚著一股勁,非要整出點名頭來,為了讓傳授的弟子更用心更專注,想到了“絕利一源,用師十倍”的方法。所以定下了“缺一門”傳統。魯班祖師爺用心也是好的,就是被後人把意思曲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