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笑納瞭如月?如月真是去監視老鄔的嗎?後來他們怎麼樣了?

青燈問史


導讀:對《雍正王朝》中鄔思道來說,笑納丫鬟如月是無法決絕的。正應了那句老話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工程以後打算急流勇退哪有那麼容易,如果不想和雍親王府的總管高毋庸一樣秘密消失就得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求生慾望甚強的鄔思道在雍正繼位的當夜好容易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雍正允許他半隱,結果第二天一上路就被送來個如月。按照實在人老十三的話來說,是福晉和老十三的意思讓如月來照顧年老的鄔先生。也許老十三是個老實君子沒別的意思,但是四福晉的想法可就代表了雍正的意思。所以對於鄔先生來說,無論丫鬟如月是不是來監視自己的。自己都得心安理得的收下如月,一來自己也確實需要人照顧;二來也好安雍正的心。


鄔思道以一介落魄書生加入四王爺府重做幕僚,不但要負責皇孫們的課業也要為四王爺的奪嫡大業運籌謀劃。鄔先生是有大才的人,可以說是民間奇才。他擅長謀劃和揣度聖意,輔佐四王爺朝著皇位繼承人越來越近。正向送別的時候鄔先生給十三爺說的那樣,“我是懷著為天下蒼生的心願來輔佐四爺的。如今心願得償,夫復何憾啊”。所以為了自己胸懷天下的情懷,再加上不想辜負自己一身的本來才在仔細考察後投效到四王爺門下。

鄔思道如同一個棋道高手,走一步看八步。他在公推太子、謀取《百官行述》、推舉大將軍王人選等等重要的奪嫡進程中都閃現這他的智慧。尤其是在康熙駕崩當夜,在四王爺進宮後鄔思道坐鎮指揮。他居中調度策劃了四王爺最終的順利奪嫡,可以說當居首功。


鄔先生納如月的歷史背景:求生欲極強的鄔思道急流勇退

隨著九龍奪嫡的落幕,雍正登基初步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雖然八爺黨不服不忿,但是暫時也無可奈何)。雍正的刻薄寡恩在當夜表現的十分明顯,登基當夜就以皇宮內部不安穩的理由回到雍親王府。當進府門後看到總管高毋庸的第一句話就是“鄔先生呢?”(這裡記住高毋庸,他的結果證明鄔思道的謀劃不是多心)


都說龍眼無恩,還有一句就是就是兔死狗烹。雖然雍正可能確實最合適的繼承皇位的人選,但是不代表在雍正奪嫡的過程中沒有黑暗手段。鄔思道本來就是擅長陰謀為主,陽謀為輔。所以鄔先生早就想好了急流勇退的退路。所以當鄔先生見到雍正的時候,還沒等雍正表露出意思來就巧舌如簧的訴說自己不合適當官、適合半隱的戲碼。也許是怕萬一雍正先說出來,自己只有死路一條了。於是求生欲極強的鄔思道上來就一條條、一款款的不停的說了起來。

鄔思道陳述自己不合適當官的理由:

1、身有殘疾:不做官是為了雍正的聖德著想。

2、自己是前朝欽犯:如果啟用自己會和先帝的判罰悖逆,有損聖德。

3、捧雍正應當用光明正大之臣:自己擅長陰謀,也已經黔驢技窮了。

同時向雍正點名,保護雍王府的是十三爺率領的五路各不統屬的兵馬。畢竟鄔思道和老十三還是有交情的,這也讓雍正有對處理自己投鼠忌器。這讓準備如何開頭的雍正被迫把話嚥了回去。


雍正只能聽鄔思道說的半隱急流勇退,記住到了關鍵地方了啊。何謂半隱?就是遊走在雍正心腹身邊,幫他們出謀劃策還能有點收入(在田文靜和李衛身邊的工資是一年八千兩銀子)。說白了就是讓雍正放心,咱們的事我不會說出去的。於是,鄔思道順利脫鉤,第二天踏上了半隱的道路。


十三爺為鄔思道送行,如月出場

鄔思道第二天起程的時候,十三爺打馬揚鞭帶著酒來送行。要不說老十三是個實誠人,帶來了當年自己被圈禁時期鄔思道送的半壇酒。如果僅僅是這些,鄔思道不會和老十三掏心窩子的。注意細節,鄔思道喝了酒就要上車出發。但是老十三還是真誠的,非常不好意思跟鄔先生道歉:

“鄔,鄔先生,鄔先生,我們 我們對不起您啊”


這才讓鄔思道看出了十三爺的老實厚道,心裡一熱就說起了臨別的肺腑之言。

“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啊,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查實的人恐怕就要......”

果然在以後的劇集中我們再也沒有看到以王府總管高毋庸為首的這批人,也說明了鄔思道的先見之明。以後鄔思道既然半隱,也就和老十三不會在見面了。鄔思道也就直言相告,老十三隻要收斂鋒芒是可以保全的並說自己有自全之道。

就這樣當年在一個戰壕裡為雍正上位共同努力的二人完成了交心的過程。所以此時老十三才從車裡請下如月,並說是自己和四嫂的意思。鄔思道那是個人精,一聽就明白了。他在真正首先老十三的好意的情況下,也只能接受雍正送給自己的這個貼身監視者。因為他知道,如果不要可能很快就有殺身之禍。


小結:

鄔思道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在巧舌如簧的申辯取得了半隱的理想結果。又在次日上路的時候,鄔思道心甘情願的首先了如月這個小探子。因為他知道有了如月這個紐帶自己才能讓雍正徹底放心。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談到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可以說是料事如神。自從跟隨雍親王以後,鄔思道所說之事都應驗,讓雍親王自己都佩服。雍正登基,鄔思道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沒有鄔思道,雍正不一定能當上皇帝。“死鷹事件”後,康熙撤掉了張廷玉與馬齊,以及雍親王都撤職,雍親王感覺這是康熙在為十四阿哥登基而鋪路。

因此,便拿了許多銀子給鄔思道,又對他說,自己對皇位已無希望。此時,鄔思道會有兩種想法:一,必定認為雍親王胤禛是在試探自己;二,對康熙瞭解的比較少,從眼前的形勢下判斷康熙帝的意圖。後來,鄔思道給雍親王胤禛分析了康熙的做法,這才讓雍親王知道康熙的心思,讓雍親王再次有了信心。

隨著鄔思道的出謀劃策,以及雍親王的配合,雍親王終於成為了雍正皇帝。雍正登基之後,鄔思道便選擇了“半隱”,走之前是十三阿哥胤祥送的。送的時候,十三阿哥胤祥便將如月給了鄔思道。這裡就產生了一些問題。

鄔思道為何笑納瞭如月?

其一,接受十三阿哥胤祥與福晉的一片心意。鄔先生臨走時,十三阿哥胤祥說了一句:鄔先生今年有五十了吧!這時,鄔先生便馬車上回頭,就此下了馬車,而後就看到了如月。起初鄔先生以為是秋月,當見面時,十三阿哥胤祥說:這是如月,是自己與福晉的意思。之後,鄔思道便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鄔先生心想,這是十三阿哥胤祥與福晉的一片心意,如果不接受如月的話,肯定有些對不住他們。再說自己年紀也大了,腿腳也不靈便,也得需要一個伺候。因此,鄔先生便笑納瞭如月。當鄔先生看到如月,便知道雍正的真實目的所在。雖說十三阿哥胤祥說:如月是他們的商量後,為鄔思道晚年的生活所考慮。另一層意思鄔思道非常清楚。

其二,為了讓雍正放心,更讓自己可以活命。鄔先生看到如月的那一刻,便知道雍正的另一層意思。這層意思就是:自己要想活命必須接受如月。鄔思道非常清楚,如月並不是十三阿哥胤禛與福晉的意思,而是雍正的意思。一旦鄔先生接受了如月,雍正才能對鄔先生放心。

雍正登基之前,鄔先生曾告訴雍正,年羹堯的提防,可是,雍正就說怎麼提防他。此時,鄔先生就說,派一個人盯住他。無獨有偶,鄔先生也遇到此事,鄔先生肯定知道雍正的目的。為了活命鄔先生只能接受如月,如鄔思道不接受如月。必將面臨生命之憂,當初,鄔思道選擇“半隱”,也是為了活命才這樣做的。

如月跟隨鄔思道真的是監視他嗎?後來他們怎麼樣?

長城君認為肯定是去監視鄔思道的。按照雍正的慣例,對於鄔思道這麼厲害的人物,肯定會讓他在世界上消失。但是,雍正沒有這樣做,主要是因為雍正比較重感情。畢竟鄔思道為他登基做了很大的功績,又加上鄔思道是一個刑餘之人,也不貪圖功名利祿。

雍正更清楚,鄔思道確實是忠於自己,但是為了自己放心,必須派一個人監視鄔思道的一舉一動。因此,雍正必須安排一個人照顧鄔思道的生活起居,也可以監視他的所作所為。

對於如月與鄔思道的後來之事,長城君大膽猜想一下。

首先,鄔思道由半隱,直到全隱。說明鄔思道已經將如月收到自己身邊,也只有這樣,鄔思道才能順利的全隱。鄔思道是何等人物,知道如月的來意,那肯定也有方法感化她。

經過長期的觀察,雍正已經知道,鄔思道是忠於自己。因此,去田文鏡處要見鄔先生,田文鏡說他走了,還要派人去追。可是,雍正沒有人田文鏡去追,說明雍正是有意放走鄔先生,更讓鄔先生徹底隱退。

如月與鄔思道肯定過著田園生活,鄔思道也是徹底的歸隱,讓自己的後半生,有一個安穩的生活。更有甚者,鄔思道與如月還結婚了。

長城君曰:鄔思道接受十三阿哥胤祥送的如月,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更說明鄔思道知道雍正的目的,以及後來自己的退路在哪裡。鄔思道又知道,如何能讓雍正放過自己,又如何才能讓雍正放心。因此,鄔思道才有了先到李衛處,又通過李衛巧妙的給田文鏡做幕僚,直到最後徹底隱退。


長城說歷史


看這一段劇情的時候,明知道這是電視劇,是假的,仍然為鄔思道捏了一把汗。

答錯一個字,做錯一個動作,甚至錯了一個眼神,都立刻會刀劍加身,死無全屍!

全因為,鄔思道伺候的這一位主子是出了名的冷麵王爺,殺伐果斷,又刻薄寡恩,說翻臉就翻臉的一個主。

看看雍正剛登基第一個月幹了什麼,大家就能部分的瞭解這位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一般來說,老皇帝賓天,向天下頒佈遺詔,新皇繼位,一時之間是不好有什麼舉動的。

因為新皇但凡在政事上有所更改,不就意味著老皇帝有問題有錯誤嗎?

自己老爹屍骨未寒,你就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的,這就是不孝順啊!

那還不招來天下人的口誅筆伐啊!

可是雍正則不然,也不怕,他立刻曉諭在京的侍郎以上的大臣們:你們覺得牽涉國計民生的利弊,哪些該留,那些該改,密摺奏朕知道!

要知道康熙在遺詔裡可是誇雍正“深肖朕躬”啊,就是說,你小子挺像我的,所以我看好你。

雍正還真不像康熙。

康熙回覆老臣子的奏摺說:你快把欠國庫的錢還上吧,我活著還好,朕一死,你咋辦?

雍正的回覆風格是這樣的:這種人,放心吧,活著長著呢,死不了!

當然,公平的講,雍正這種做法,這樣強硬的性格,

對因為康熙老年倦勤所造成的的國庫虧空,貪腐橫行等現象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可以說沒有雍正這個“抄家皇帝”給乾隆打的好底子,康乾盛世無從談起!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雖然鄔思道,就是無此道,也就是,現實中,沒這麼個人,

他算是九王奪嫡時,四王爺胤禛身邊人的一個集體形象的代表。

也算是雍正在九王奪嫡時期那個“皮袍下的小”,是不能宣之於口,並對他接下來的鞏固皇權非常有害的那一部分。

所以,鄔思道的生與死,真的只在雍正的轉念之間。

可以說,他,就是專門回來處理鄔思道這個問題的。

所以,鄔思道笑納瞭如月姑娘,並且提出到雍正的心腹大臣李衛那裡“半隱”,

這真的是在苦苦的求生!

好在劇中的雍正也許意識到了,如果處理鄔思道太過,會不會寒了老十三胤祥,李衛,年羹堯,甚至戴鐸等一干心腹的心。

最終,輕輕放過了鄔思道。


泰林閣


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之後的第一晚,誑說為了安全要回住一晚,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

鄔先生呢?

四下暗黑,殺氣騰騰。他的目的昭然若揭,害怕老鄔此時有什麼舉動,打算回來試探一下鄔思道,撲殺之心暗藏心底。

但是鄔思道早已想好了保全之策,來了個“半隱”,道出不能為官出仕的三條理由,其實大家可以認真琢磨一下,這三條理由究竟是否站得住腳。雍正會不會相信?

雍正此時雖有撲殺之心,但是無奈當時外有五路人馬,都是由鄔思道臨時調遣的,故不敢輕舉妄動。鄔思道成功得以脫身。

臨別,是十三爺帶了個丫鬟如月前來送行。鄔思道與十三爺說了些許知心話,算是老鄔與十三爺的交情。十三爺說,和四嫂商量了,給你派個保姆如月侍候你。

無奈十三爺也不是當年的俠王了,雖有義氣長存,但是政治氣息漸濃。此舉雍正才是真正幕後策劃,十三爺也無法,權當真的是給他一個可以照顧生活起居的保姆。

所以,這個丫鬟不簡單,定是雍正派去監視鄔思道的間諜。

當然,這些怎麼瞞得過鄔思道,心裡明鏡似的,並且二話沒說就笑納了。因為他知道,既然雍正監視他,就意味著他不會死,若拒之,則真是離死不遠了。

所以,他一定要笑納,笑納就能活命。

為什麼雍正非要派個間諜保姆去監視鄔思道呢?

一是因為老鄔的三條理由不大能站得住腳,他不相信。

二是雍正剛剛繼位,朝局不穩,各方勢力虎視眈眈,如果老鄔此時又被他人所利用,這著實是一個難以對付的人,所以他要防範於未然。

在此後的幾年中,為了讓雍正放心,老鄔兌現了他對雍正的承諾。

一是協助田文鏡查抄諾敏番庫造假案,二是協助年羹堯查找西北叛軍主力(有名的燈下黑),這兩件事情,都是關乎雍正立足的大事,電視劇雖然沒有表面,但是雍正心裡很清楚,這都是老鄔的功勞。至於說到李衛那裡去,讓李衛看著他,只不過是老鄔的苦肉計,讓雍正在繼位之初,更放心他罷了。

為什麼後來鄔思道和如月都沒有再出現過?

有人說,雍正心裡放不下這個梗,所以最終還是派人殺了他,也有道理,因為雍正為人實在多疑苛刻,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極少放過,兄弟之間尚且如此,何況一小小的謀臣。

但是我個人認為不是。

雍正雖然多疑苛刻,但是也不說濫殺無辜之人,以後沒有再見鄔思道和如月的蹤影,主要原因在於雍正的帝位已經穩固,西北平叛,年羹堯死,新政得以推行,八爺黨逼宮亂政是自家兄弟搗蛋,老鄔怎好出手?八爺黨覆滅之後,兄弟們個個都被他收拾了,雍正再無敵對勢力,最後就連自己的兒子弘時也被他幹掉了。

所以,逐步穩固下來的鐵桶江山,有沒有鄔思道,便也無足輕重了。加之隨著年齡的增長,鄔思道只怕也只是一個糟老頭子了,起不到翻雲覆雨的作用了。倒是這個如月,年紀輕輕要監視老鄔的一生,大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雍正的政治統治。因為這是她的使命。


青燈問史


在雍正登基的當天晚上,雍正沒有留在宮裡邊,而是急急忙忙的回到了潛邸,一臉嚴肅的要見鄔思道一面。奇怪的是雍正並沒有和鄔思道的分享自己登基成功的喜悅,而是吐槽自己府裡兵力部署的太多。雍正也沒有主動提出要給鄔思道加官進爵,而是在鄔思道說這是臣安排的,以後淡淡的說了一句你的事我會妥善安排的。誰也不知道冷血的雍正這時候心裡在想著什麼,或許他的目標就是要默默的處理掉這個知曉他一切事情都鄔思道。



鄔思道作為雍正登基幕後的最大智囊,甚至稱得上第一功臣,除了親近的幾個人以外,沒有人知道他。最後鄔思道在和雍正的對話中也漸漸感到了不安,他主動提出了半隱的決定。一番發自肺腑的陳詞之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雍正再冷血也有些許被鄔思道打動,畢竟眼角的淚花是不會騙人的。鄔思道走的時候,十三爺帶了半罈子酒來送別鄔思道。

這半罈子酒是十三爺被康熙囚禁的時候鄔思道到託四爺帶給他的。十三爺沒有捨得全喝完,一直收藏著。這裡有一個細節,開始鄔思道以為十三爺是雍正派來留下他,賜他毒酒的,所以巫師道並沒有喝下這碗酒,而是等十三爺喝下了一碗以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喝的。臨走前十三爺送給了鄔思道,到一個女孩叫做如月。不知道第一眼看到如月的時候,情不自禁的喊出了秋月兩字。我們都知道鄔思道到和年秋月有一段忘年戀,卻被雍正橫刀奪愛。或許十三爺說我們對不起你的時候,除了最後沒有給鄔思道一個歸處,年秋月也是一種潛臺詞。


那如月是不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呢?這個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看後來也有一個細節,就是李衛和田文鏡見面的時候,把鄔思道引薦給了田文鏡。鄔思道提出幫助田文鏡在河南處理事件的想法。但是這件事雍正應該是不知道的,而且這只是一個想法而已,在李衛到京城述職的時候。雍正卻主動提起了這件事問李衛說鄔先生是不是想要到田文靜那裡去?。那就去吧。可以說如果沒有如月的報信,雍正又怎麼會對鄔思道的一舉一動知曉得如此清楚?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雍正微服私訪來到田文鏡處要見鄔先生的時候,鄔思道已經提前要了4000兩銀子跑路了。雍正微服帶著劉墨林,張五哥基本上誰也沒有告訴,李衛都不知道,那鄔思道又是怎麼能預測到呢?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如月在給雍正報信的時候,被鄔思道到給發現了。因為鄔思道並不是神人,他雖然能揣測到別人的心意,但是並不能未卜先知。所以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有也是照顧鄔思道,這應該是無確切無疑的。




紅雨說歷史


做為四爺胤禛的重要謀士,雍正繼承皇位的那天晚上,鄔思道知道自己需要離開了。

那天晚上,雍正回到了潛邸,見到了鄔思道,說是宮中情況不明,為了安全起見,回來住一晚上,順便看看鄔思道。


其實真正的用意是來試探鄔先生是否忠心,有沒有必要除掉,因為,知道自己秘密的人越少越好。

雍正說:“今晚孝子守陵,本不應該回來,無奈宮中情況不明,今晚回來住一晚上,明天該又是另一個忙法了。”

隨即,雍正帝試探鄔思道,打算給鄔先生安排一個名分。這時,鄔思道說出了“三不可用“:

一、自己本是殘疾之人,屬於“六根不全”的人,為官者,講究儀表堂堂,殘缺之人不可為官。如果雍正啟用自己,至公不公,於私有私。

二、自己是康熙朝犯人。如果雍正啟用自己,那是康熙帝當年抓人抓錯了,還是雍正帝用人用錯了?這樣有辱先帝聖名。

三、自己的才華都是陰謀詭計,上不了檯面。而雍正帝治國,講究光明正大。再說,這麼多年,自己的才智早就被榨乾了,無才可用。

那拒絕了雍正帝,鄔思道想幹嘛?想要另尋高枝?不可能,這樣會死得更快。只能隱退。

雍正帝問:“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先生怎麼個隱法?”

鄔思道:“臣想半隱。原因有二:一、臣身無分文,全隱必然餓死。二、君臣十幾年,感情猶在,若果全隱,陛下想念臣而又找不到臣,臣心不安。所以,臣既要找到吃飯的地方,又要讓皇上找到我,以便了了這段恩遇之情。”

實際上 ,鄔思道是在求饒。如果全部隱退,必然失去雍正帝控制,如果被別的勢力利用,後患無窮,所以說,全隱必死。只有寄身在皇上信賴的人那裡,皇上才放心。所以,雍正應允了鄔思道的請求,同意他去李衛那裡。


臨行之前,由十三爺來送他。當時十三爺拿出了半罈子酒,這是當年自己被圈禁宗人府的時候,四哥胤禛去看他,帶給他的。原本剩下的酒,打算四爺奪嫡成功,榮登大位之際,三人開懷暢飲。

然而,此時,鄔先生卻要離開。相信這也是雍正的意思。

飲完了壇中酒,十三爺說了一句“我們對不起你。”然後叫出了一位姑娘,名叫如月,讓如月照顧鄔先生後半生。

鄔先生一看,差點兒認為是秋月。仔細一看是如月姑娘。鄔先生沒有猶豫,立刻笑納了,還開玩笑著說:“自己的後半輩子又要聽她的了!”

雍正為何送把如月給鄔先生?

這要從秋月說起。秋月原本是雍正身邊的侍女,為了照顧或者監視鄔思道,胤禛送給了鄔思道。而秋月和鄔思道逐漸有了感情,那鄔思道能不能娶了秋月?

不能。因為秋月還有一層身份。她是年羹堯的妹妹。若果鄔思道娶了秋月,必然和年羹堯關係緊密,胤禛能不能容忍鄔思道和年羹堯聯合?於是,鄔思道做了個順水人情,自己做媒,把秋月嫁給了胤禛,成了胤禛的側福晉,才化解了這一段感情危機。這樣一來,相當於胤禛橫刀奪愛了,如今,面對鄔思道孑然一身的局面,雍正當然要想辦法補償給鄔思道,於是,就找了一位跟秋月長相相符的如月賜給了他。意思是,見到如月,就如同見到秋月,還還是老實本分為妙,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那鄔思道為何毫不猶豫的笑納了?

原因很簡單,接受了如月,說明自己跟秋月的感情一刀兩斷。接受了如月,說明君臣的感情猶在;如果拒絕瞭如月,那麼意味著割袍斷義,後果很嚴重。

鄔思道領著如月,先是到了李衛那裡,後來又到了田文鏡那裡,因為酬金與田文竟鬧掰(也許是故意的),鄔思道被田文鏡請出府邸。鄔思道徹底浪跡天涯,雍正帝沒有派人去追,說明二人感情徹底瞭解,雍正帝最終放棄了鄔思道,鄔思道得以善終。


品讀春秋001


一掖知球亦知史。

《高鳥已盡良弓宜藏,書生明哲克保全身》——這是二月河《雍正皇帝》的原文回目。

電視劇《雍正王朝》根據小說改編,在很多關鍵細節上都做出了調整,既要保持了帝王的相對正面光輝形象,又要讓劇情合理推進。

在原文中,胤禛登基那一夜,十三阿哥允祥先是前來報喜,卻被鄔思道當頭一盆冷水,不但自己希望退隱,也讓允祥拼了命的辭掉“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因為他對雍正的真正的點評是:豺聲狼顧、鷹視猿聽。

那一夜,以往被其“以師禮待之”的鄔思道再殘疾不便也堅持著跪倒行禮;

那一夜,性音、墨雨等十多個人吃了頓酒就被填了雪窟窿;

那一夜,鄔思道再三推辭官位,並且連夜搬離雍王府。

鄔思道對雍正說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雍正說可惜了你,鄔先生卻深知對方的帝王心術恰恰是自己十幾年來交給的,豈能瞞住了自己的眼睛。

鄔思道想全身而退,雍正卻不能輕易放他離開,性音和粘杆處上人被滅口就是因為他們知道的太多,怕今後影響皇帝形象被八阿哥他們拿了把柄,幾乎所有陰謀詭計都出自鄔思道一人,如何能放他離去?

與電視劇不同,書中要求鄔思道半隱的不適他自己,而是雍正皇帝。那一夜,非常巧合的是鄔思道剛剛回到住處,蘭草、金鳳姑兩個落難人就來了——原文中沒有明月這人,但她的作用由這兩位妻子代替了。後來在河南,鄔思道曾經說過:你們想問什麼,我都知道,但不要胡 猜疑,我若不愛你們,豈有今日?怡親王原要叫你們唱《馬前潑水》來著!我知道的事太多了,講給你們,白教你們擔心。只告訴你們一句話,這世界雖大,我三尺難藏。雍正爺在位一日,我不能歸隱——現在為後世計,恐怕還得多費一點心思。

鄔思道需要歸隱,在田文鏡處拿八千兩的幕酬銀子,卻遊山玩水不務正事,就是為了能早些脫開樊籠。把田中丞惹急了逼他離開才是本心。為了走得更踏實,他還特地去李衛那裡打個秋風,讓幫忙說說話好叫雍正放過他。李衛當時怎麼說的?“您的心事我有什麼不知道的?無非想回鄉,耕讀快活。可是不成啊,你我都是套著籠頭的牲口,這車不拉到天盡頭,主子不叫歇,就不能停步的啊!”

無奈和,鄔思道擺出了當年救下李衛和翠兒性命的恩情做籌碼,才換得了李衛的幫忙。

可就在同時,雍正巡視黃河河堤,見到田文鏡卻突然問了句“鄔先生安否”,一代帝王,稱先生而不喚其名,這人在雍正心中得多大分量,嚇得田文鏡冷汗叢生,吩咐下人無論鄔思道走得多遠也要追回來。

再次回來的鄔思道心中有底,李衛的聰明在於知道什麼樣的事情讓什麼人幫忙,最後寶親王弘曆親自向雍正求情,雍正念及十多年的情分再加上這些年鄔思道並沒有什麼不臣之心、不軌之事,也就給了鄔思道一個周全。臨行時,鄔思道那封彈劾年羹堯的密信也幫助田文鏡到死也聖寵不倦——每年的八千兩銀子他分文沒取掛印封金,只為當年鄔思道落魄之時田文鏡的仗義執言而報恩。



讀書人的最高理想是出將入相,恰如諸葛亮一般,但所謂的伴君如伴虎,讀書人的執拗很容易沒有了下場。鄔思道知進識退,有智有謀,才是文人楷模。


一掖知球


如月是年羹堯派到鄔思道身邊的眼線,但是在長期接觸的過程中,秋月竟然愛上了鄔思道,不過最後他倆也沒走到一起,秋月最後被雍正立為側福晉,但是,秋月並不快樂。


年羹堯出身漢八旗,他原本是四爺胤禛家裡的奴才,胤禛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 慢慢的,把年羹堯給培養起來,而年羹堯的妹妹秋月也是福晉身邊的使喚丫頭,年羹堯兄妹二人就是為胤禛做事的,而鄔思道幾次科舉不中,又因為家貧,只能漂泊,後來不知道得罪了什麼人入牢了,是胤禛從大牢裡把他接出來,讓他當了自己的出謀劃策者,鄔思道確實老謀深算, 又看得長遠,幾次幫胤礽化險為夷,但是年羹堯和胤礽並不信任他,所以派了眼線在他身邊,名義上是照顧他的起居, 實際上是盯著他,怕他有異心。


年羹堯的妹妹秋月年輕漂亮,又把鄔思道照顧的舒舒服服的,鄔思道很是滿意,兩人一來二去,漸漸的就曖昧了起來,鄔思道和秋月年齡相差很大,但是好像絲毫沒有阻礙他們互生情愫,這種日子秋月很滿足,她甚至還幻想著和鄔思道在一起浪跡天涯。

胤禛有一次打獵回來很是開心,因為他爹康熙,把代表儲君的玉如意賞賜給了自己的兒子弘曆,這讓胤禛欣喜若狂,他就覺得是鄔思道在背後幫了他的忙,因為鄔思道是阿哥們的老師,鄔思道教弘曆背誦過康熙這些年打過多少獵物,結果正巧用上了。



胤禛一開心不但賞賜了秋月好多金銀財寶,而且還給她們全家抬了旗,這意味著她們一家從奴才變為主子,後來胤禛把秋月收編,秋月心裡一百個,一千個不願意,她去找鄔思道 嗯 問問他有什麼好主意,鄔思道雖然心裡也捨不得,但是他卻不敢違背胤禛的意思,他只有勸如此順從胤禛。


總結:後來,四爺胤禛在鄔思道的暗中幫助下,從“九子奪嫡”中勝出,繼承皇位,年號 雍正,這時候鄔思道,為了自保,向胤禛請辭選擇回老家養老,因為他知道,自己知道的事太多了 再帶下去胤禛不會放過他,自己沒有好果子吃,鄔思道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去送他,把一個叫如月的丫頭送給他,如意長的很像如月,這讓鄔思道大為驚喜,鄔思道帶著如意回老家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佳寧談歷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宋安之來回答一番!

鄔思道笑納如月是很正常的情況啊,人家老十三堂堂一個王爺和皇后(四嫂)送你鄔思道一個侍女,你敢不收???

更何況是好意!

至於如月肯定有監視鄔思道的意思,因為送侍女是老十三跟皇后商議過的,皇后是什麼人呢?

當年雍正還在潛邸的時候,皇后就是個賢內助,比如跟著老四一唱一和的忽悠老十四。還有趕李衛走實則讓李衛監視年羹堯的時候,更是自己做主給了李衛他們不少銀子,籠絡人心的手段高明著呢!

再看看後來雍正為什麼知道鄔思道開玩笑要去田文鏡處呢,當時也就是李衛、鄔思道、田文鏡、如月在場,李衛沒說田文鏡也沒說,很明顯就是如月說的。

所以說如月肯定有監視鄔思道作用!

當然如月的存在,還有彌補鄔思道的意思,畢竟當初鄔思道與年秋月是你情我愛的,老四屬於是橫刀奪愛,所以他們送這個侍女也是為了補充鄔思道!

雖說這個侍女是監視鄔思道的,但很明顯鄔思道後來將其征服了!所以才成功歸隱了!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就想鳥盡弓藏,對鄔先生產生了殺意。好在鄔思道智慧與膽量過人,以“半隱”的名義逃過一劫。

鄔先生走的時候,十三爺親自來送行,並帶來半罈好酒。兩人是朋友,自然少不了把酒言歡。酒後,十三爺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對鄔先生表示歉意。鄔先生也提醒他,注意“安全”,收斂鋒芒。

臨行前,十三爺叫如月出來,名義上說是與四嫂商量,派來伺候鄔先生的。實際上,如月可沒有那麼簡單。

第一,受雍正指使,負責監視鄔思道。

雍正這個人,向來比較多疑。鄔先生胸懷韜略,又掌握著許多不可外傳的秘密,萬一被人利用或者反水,那後果可想而知。所以,雍正需要在鄔先生身邊安裝一個監視器(如月),隨時掌控他的動向。

第二,這也是變相地對鄔先生的一種補償。

雍正能夠順利繼位,鄔先生居功至偉。付出了太多,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這讓雍正和十三爺都有些愧疚。鄔先生已經知天命之年,又行動不便,給他一堆金銀財寶是對知識分子的羞辱,找個丫鬟伺候他更加溫情。

第三,這是對鄔先生的賠償。

鄔先生與秋月兩情相悅,這是眾所周知卻又心照不宣的事,但因為現實原因,秋月嫁給了胤禛。看看胤禛多腹黑吧,為了個人目的(拉攏年羹堯、敲打鄔先生)霸王硬上弓,強行橫刀奪愛。

丫鬟一定是刻意挑選出來的,不然不會那麼像秋月,連鄔先生都誤以為是秋月。十三爺重新給她取名如月,表示要如秋月一樣貼心地照顧鄔先生。言外之意是,搶了你的秋月,賠個如月吧!

鄔先生笑納了,也無奈地笑了,說了句一語雙關的話,“看來,我這後半輩子,又得讓人管著咯!”這是對如月的滿意,也是對雍正多疑的無可奈何。

鄔思道明知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他的,為何還要收下?

一、對雍正表示忠心,讓他放心。

鄔先生已經說過是“半隱”,那就表明還是要在雍正的視野中,不能杳無音訊。如果不接受如月,那就成了全隱,也是抗旨。接受如月,雍正才能安心,鄔先生才能安全。

鄔先生走的時候,頭頂戴著的是五品官員的暖帽,表示自己還是要發光發熱為雍正幹活的。雍正的暗示與明示,鄔先生還是要照單全收的。

二、盛情難卻。

堂堂親王為鄔思道踐行,算是給足面子了,何況兩人交情不淺。既然十三爺開口,還是雍正的老婆安排的,三個人的面子總不能全部駁回吧?如果拒絕,那就是同時打了雍正、福晉、十三爺的臉。

三、個人需要。

鄔先生一大把年紀,又孤苦伶仃,有個人來照顧,何樂而不為呢?如月在身邊,還能說說話,解解悶,緩解對秋月的相思之苦,找點心理安慰。

兩人先在李衛那兒落腳,後來又跳槽到了田文鏡府衙。經過長期的相處,兩人日久生情,如月被鄔先生收編了。當雍正視察河南的時候,鄔先生帶著如月“全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