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色球559萬大獎確認被棄!「棄獎」就是一道無解題?

雙色球559萬大獎確認被棄!「棄獎」就是一道無解題?

“非常可惜,截止到2019年10月10日24時,北京市朝陽區中出的雙色球2019093期559萬大獎,確認被棄!”

“之前我們在9月25日發新聞尋找這位大獎得主,但是一直沒有等來這位彩民。”近日北京福彩官方貼出一份棄獎公告。

小貼士:

何為棄獎?

《彩票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彩票中獎者應當自開獎之日起60個自然日內,持中獎彩票到指定的地點兌獎,逾期不兌獎的視為棄獎;兌獎日最後一天為《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的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或者彩票市場休市的,順延至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後或者彩票市場休市結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中獎彩票因玷汙、損壞、塗改等原因不能正確識別的,不能兌獎,也作棄獎處理。

獎金怎麼處理?

根據《彩票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逾期未兌獎的獎金,納入彩票公益金。因此,這個559萬雙色球大獎如未在規定期限內被領取,就將納入彩票公益金,直接用於社會公益事業。

難解?國內棄獎猛增

今年9月財政部公告,2018年國內31個省市,湖南是棄獎獎金最多的省份,達7.6億元;廣東、江蘇則排在第2、3位,棄獎獎金分別為1.75億元和1.42億元。另外,山東等6個省份棄獎獎金超過1億元。在2018年中,最大單筆金額的棄獎發生在2018年12月25日,河北廊坊大樂透1388萬元頭獎遭棄。除此之外,雲南大理、寧夏銀川以及貴州貴陽等地,均產生了500萬元及以上的棄獎。

藉此,我國2018年全國彩票逾期未兌獎獎金達251,277萬元,歷史新高!

雙色球559萬大獎確認被棄!「棄獎」就是一道無解題?

據數據統計,從2014-2018年,全國棄獎獎金總額達95.96元。全國棄獎獎金2014年16.8億元、2015年16.63億元、2016年18.97億元、2017年18.43億元,而2018年則是高達25.1億元。

雙色球559萬大獎確認被棄!「棄獎」就是一道無解題?

時至今日,我國彩票事業走過三十幾年風雨。整體遊戲設計已趨於更成熟,科技進步也十分明顯。但不可否認,棄獎現象仍有改觀空間......

為防棄獎 各國出招

不光在國內,棄獎,實際一直困擾著全球彩票界。對此,各國屢出應對之法。

1、彩票丟失能否通過其他辦法領獎?

彩票丟失也能兌獎,這在國外已有先例。2012年,來自加拿大的瓊斯女士中了Lotto Max的5000萬加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頭獎,卻弄丟了中獎彩票。

相關機構就此展開調查,並尋求公眾幫助來確認這個頭獎的真正得主。發佈相關信息後,有435人次與彩票機構聯繫,其中不乏有人聲稱自己就是本期Lotto Max彩票頭獎的真正得主,這其中也包括瓊斯女士。

通過彩票機構的工作人員查了數據庫,也查看了瓊斯當時購買彩票店的錄像;此外,瓊斯也能提供信用卡刷卡的證據;還有,面對調查員的所有提問,她的回答均是分毫不差。

最終彩票機構表示,鑑於瓊斯女士的買中彩票又丟失的情況,他們開出特例,將領獎日期延遲30天,如果在此期間內沒有其他人證實該獎另有歸屬,那麼瓊斯女士下次來多倫多就可以拿到5000萬元的支票。

2、兌獎期限是否應該延長?

有這樣一組數據,澳大利亞的彩票兌獎期限不設領獎期限,這在全球範圍內都顯得十分獨特。泰國為2年,加拿大和日本均為1年,英國為6個月。每個國傢俱體情況或許都有差別,相比其他國家,我國目前60天的兌獎期顯得短促了一些。

雙色球559萬大獎確認被棄!「棄獎」就是一道無解題?

多方重視是第一要位

棄獎究竟是否是無解題?歸根到底,最主要還是取決於人們的重視程度。個人層面,記得及時兌獎,即可避免棄獎發生。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購買彩票後一定要妥善保管,及時核對所購彩票的開獎信息,確認中獎後,要在規定時間內兌取獎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沒有查看中獎號碼的彩票事先放在櫃子或抽屜裡,與沒有中獎的“廢票”分開保管,以防清理彩票時,不慎將中獎彩票丟棄。

要養成及時查看中獎號碼的習慣。生活中部分彩民隨意購彩,為換零錢隨意選上一注、心情好時隨手買上一注等,這些“馬大哈”彩民甚至連中獎號碼都懶得查詢。根據以往的一些中獎案例,獎金高達幾百萬元的棄獎多為隨機選號中出的棄獎,令人在感嘆這些人運氣太好之餘,不免扼腕嘆息。比較恰當的做法是,彩民在生活中要養成規律購彩的習慣,如每週購買一次的話,一定要先將上次的彩票在投注站核對號碼之後,再買新一期的彩票,避免與大獎失之交臂。

此外,面對近年猛增的棄獎獎金,產生一個疑問:這些彩票獎金是每個人都不想要嗎?面對如此多的棄獎,雖然歸入公益金中也是物盡其用,但這與發行彩票過程中“負責彩民”的精神,卻有些背道而馳。眾所周知,時至今日,我國彩票並沒有推行實名等制度,彩票的不記名特點,讓機構無法通過短信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提示彩民兌獎......伴隨近年棄獎獎金額度增長,對這一問題思考探索的必要性仍切實存在。

(轉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