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河源,又稱“槎城”,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 全市總面積1.5642萬平方千米,下轄源城區及龍川縣、東源縣、和平縣、紫金縣、連平縣共一區五縣。

河源市擁有華南第一大湖“萬綠湖”、 亞洲第一高噴泉, 是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 最具發展潛力金融生態城市、 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恐龍之鄉, 水質量居於全省第一。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著“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的美稱,擁有地方立法權。

“百越”時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後,遷陝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後,凡遇中原戰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河源市境內的客家文化。

今天就跟著克里斯,一起走進河源!

河源市

河源的文化以客家文化為主。客家山歌、打馬燈、舞龍舞獅等都是傳統的客家民間藝術,節慶習俗、婚喪習俗也有濃厚的客家傳統色彩。。此外,河源地區不乏本地的民俗特色。被列入第一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忠信花燈”,流傳於連平縣以忠信鎮為中心的幾個鄉鎮;在過去,連平縣陂頭鎮和紫金縣紫城鎮每逢春節,都要進行“紙馬舞”表演;連平縣元善鎮自明代以來,“香火龍舞”都有流傳;據史料記載,舊時以打魚為生的東江漁民生活清苦,但嫁娶場面非常隆重,有接花船、唱迎嫁歌的習慣,受此影響,清末時紫金縣古竹鎮沿岸和龍窩鎮韓江、琴江沿岸等地老百姓也模仿此類做法,叫做“花船舞”。

今天就跟著克里斯去尋找景點和美食!

一、萬綠湖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來到河源就不能不提萬綠湖,他可是河源的地標!萬綠湖又名新豐江水庫,是華南第一大湖,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是1958年籌建新豐江水電站時,在距河源市僅6公里的新豐江下游的亞婆山峽谷修築攔河大壩蓄水而形成的。1993年被國家林業部規劃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授予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區。距廣州、深圳均在200公里以內,堪稱是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萬綠湖是依託新豐江水庫建立起來的風景區。

萬綠湖在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景緻,四季皆宜。萬綠湖的主要景點有:鏡花緣、鏡花嶺、水月灣、龍鳳島。其中鏡花緣景區是以清代李汝珍在所著《鏡花緣》中講述百花仙子被貶凡間的故事,河源與百花仙子有不解之緣,是百花仙子降生之地,而鏡花緣景區優美。鏡花緣景區依託萬綠湖奇秀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重點突出自然生態、園林、森林、奇石異洞等景觀,以《鏡花緣》中描述的仙境美景,奇聞趣事為主線,設置了百花廣場、百花路、綠香亭、入夢巖、凝翠谷、紅顏洞、泣紅亭、女兒國、高空飛降等景點和項目,是一個融觀光旅遊、湖濱度假、森林度假、康體旅遊、會議旅遊、專項特色刺激型旅遊產品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龍鳳島的位置處在萬綠湖心,東部象龍,西部似鳳,整個島嶼如龍飛鳳舞,故名“龍鳳島”,也是萬綠湖中的愛情島。但凡雙雙“私奔”到河源的情侶,無不到龍鳳島一遊,一則取龍鳳呈祥之意,二則該島景色秀麗,遠離塵囂,是談情說愛互訴衷腸的好地方。龍鳳島上每天都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客家女表演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遊客可以真真切切地領略客家女子熱情好客的秉性,欣賞她們能歌善舞的才能。島上還有新鮮刺激的野戰,竹閥戰,遊客參與其中,鬥智鬥勇其樂無窮。水上高爾夫也讓人別開生面,也許您一杆就能將白色的高爾夫球打過湖面飛入對岸。那份滿足讓你久久不能忘懷。如果您想在水上露營,湖邊煹火,可以在龍鳳島桃花島搭起帳篷,燃起煹火,透過開滿鮮花的萬綠水月,盡情享受萬綠湖夜色的寧靜與深沉。

地址:東源縣新港鎮港中路17號

二、佗城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佗城位於龍川縣最南端,始於秦朝,原為龍川縣城,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佗城商業頗盛,至建國前夕,仍完整保留了縣前街、南門街、大東門街、小東門街、百歲街等,店鋪約300多間。佗城至今仍留下眾多古蹟和古建築,如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坑子裡、牛背嶺;秦時古城基、越王井、趙佗故居、馬前崗等遺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時代的城隍廟、越王廟、孔廟、東河、仙塔橋、新塔、考棚等舊址及古建築。

全鎮總面積218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約43218人。佗城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設施完善,毗鄰東源縣,距龍川縣城、鐵路編組站(廣梅汕、京九鐵路)僅8.5公里,河梅高速公路龍川西出口距鎮區僅1.5公里,東江、205國道、河梅高速公路在境內經過;鎮內17個行政村村道全部硬底化。佗城還是縣城規劃區、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鎮。水產、水果、蔬菜為該鎮三大農業支柱產業,特別是鎮內龍眼種植已成規模,面積達8144畝,被稱為“龍眼之鄉”。

佗城鎮既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發跡之地,又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與百越文化交流的結合地,而且也是千百年來東江中上游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同時又是五代南漢至明初循州治所。在當地老百姓的心目中,佗城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首批公佈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文明。

地址:河源市龍川縣佗城鎮

三、林寨古村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林寨古村,位於河源市和平縣東南部,以中國最大的四角樓建築群而聞名。 古村落風景區位於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境內,是廣東省首批27個古村落之一,和平縣政府計劃將其打造成4A級旅遊風景區。

林寨古村內有清代、民國古民居200多幢, 仍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民居風格的四角樓。其規模大、數量多、建築藝術精湛、文化底蘊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國實屬罕見。

2011至2012年,林寨古村落景區相繼獲“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 、“中國傳統優秀建築文化遺產名村” 和“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稱號;2017年6月,古村的四角樓系列照片登上美國郵票並在第10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年賽上獲記錄獎; 2017年10月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名單。

據史載,和平縣林寨鎮建制於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軍南下時,南越王趙佗為了防禦來犯之敵,派一姓林將軍到當地築寨守關,官府後來便用他的姓而命名為林寨。自元朝以來,興井村民憑藉土地的肥沃和浰江水運之利,務農經商,富甲一方。清代至民國期間,興井村富裕人家建造了一座座高大的房屋,形成頗具規模的古民居群。保存較完好的古民居有24座,其中清代20座、民國4座,總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林寨村民興建起頗具規模的古民居群,為典型客家風格的方圍屋,每座佔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樓,高達8至10米,主體建築為三進院落廳堂式佈局。

地址:和平林寨鎮林寨古村

四、龜峰塔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龜峰塔位於河源市東江邊的龜峰山上。傳說神仙因同情終年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發了惻隱之心,在新豐江與東江匯合的地方放了一隻大水龜,讓它變成一個山包,然後建一座塔以鎮水妖。故此山稱為龜峰山,塔名曰龜峰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是廣東省公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樓閣式磚塔。

龜峰塔歷來被列為“河源八景”之首,1962年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龜峰塔平面為六角形,第一層外邊長為4.8米,內邊長為1.6米,牆體厚為3.3米,塔高42.6米。塔正門向東,外觀為七層,內為十四層,一明一暗,有如竹子,節節上升。

地址:源城區下角南堤路40-2-8

五、南園古村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南園古村位於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距河源市區僅12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水路東江航道貫穿,陸路京九鐵路、205國道、粵贛高速、河梅高速公路等重要通道,現南園古村有常住人口1900多人,除建築外的山地有800畝,可用作旅遊配套的古民居達15萬平方米,共有36座客家民居古建築,始建於明末終於清初,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另外據族譜記載,南園古村捐授的官宦就有23名之多,留下眾多的官宦、商賈巨宅,是河源市現存規模較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保存較完好的代表性客家古村落之一。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村民都是“潘氏”一族的後代,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區客家人在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凝結著祖先智慧與汗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根。也許你每天都從它身邊走過,卻一直忽略它的存在;也許它正在你面前慢慢消失,你卻聽不到它發出的無聲呼喊。

六、蘇家圍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蘇家圍位於河源市義合鎮,距河源市區約26公里。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匯,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綠色相擁,環境優美,有“南中國的畫裡鄉村”的美譽。蘇家圍還是蘇東坡後裔聚居地,在這裡,不光可以欣賞到秀美的鄉村風光,還能親身體會蘇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蘇家圍全村18座圍屋,其中有5座明朝建築。圍屋,又稱“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客家先民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南遷定居,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最古老的是為紀念蘇東山而於1481年修建的永思堂,故又稱東山蘇公祠。

地址:東源縣義合鎮

七、燕巖六祖古寺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燕巖古寺座落於河源市連平縣陂頭鎮夏田村的鹿子坑(又名六祖坑),該村是河源市最西邊的一個村莊,與韶關市翁源縣交界現在燕巖古寺遺址依稀可見殘牆斷壁,以及當地群眾的流傳,在一千多年前,古寺就有一定的規模,佔地建築面積上萬平方米,有禪堂、有講經堂、有齋堂等。古寺的後面有一個天然溶洞叫燕巖,大約有80多平方米,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當地群眾傳說,這是慧能六祖當年弘法傳道的地方。洞內左右兩側巖壁以及後巖壁雕刻有許多小佛像,還有普渡眾生之類的浮雕壁畫,可惜這些都已經被破壞。現在依稀可見的只有安放小佛像的蓮花座石託,以及慧能六祖打座過的蓮花座墊。

在當地群眾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南華寺的鐘,燕巖寺的佛”。在當時南華寺的鑄鐘最大,聲音最洪亮,而燕巖古寺的佛最高大,最威嚴。把南華寺的鐘與燕巖寺的佛相提並論,說明了當時的燕巖古寺和南華寺一樣,已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傳說有這麼一個故事,燕巖古寺是先塑造了大佛的金身後才建寺。寺院建到一定的高度後準備封頂,但過了一個晚上,建築師們突然發現,大佛一夜之間長高了許多,大佛的頭已高出砌好的院牆。師傅們不得不繼續砌牆,又準備封頂,但是過了一個晚上,大佛又長高了。師傅們又繼續加高院牆,大佛又長高了。師傅們感到非常驚訝。仰視大佛,議論紛紛,大佛現在究竟有多高?我們的牆還要砌到什麼高度?於是師傅們拿來尺子進行測量,一算已經有六米多高。之後佛像就再也沒有升高。

地址:河源市連平縣

八、霍山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霍山風景區位於河源市龍川縣田心鎮東江村,毗鄰興寧、五華,距龍川縣城35公里,距河源市區146公里,方圓10公里,海撥550米,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遊區,以險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巖秀石而早已聞名遐邇,屬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譽。為廣東七大名山之一。位於縣內中部的霍山風景區,是廣東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級森林公園,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以險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巖秀石而早已聞名遐邇。相傳,遠古時代,這兒沒有大山,後因當年的女媧補天時,將剩下的一點沙漿,撒落人間,剛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現出懸崖高聳,絕壁萬丈,橫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態,令人歎為觀止的奇特山峰。

霍山為廣東七大名山之一,屬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譽。霍山以它奇特的山形,清幽的巖宇,悠久歷史而著名。山裡三組峰巒組成一個體,傍無延緣,氣勢磅礴,奇峰突起,峭石崢嶸,百態千姿,景色秀麗。山上泉水清洌甘甜,久旱不竭。東峰之下,一湖環山,湖光山色,美盡粵東,全山計有二十七巖、四十八峰、十一泉池、八大洞府等名勝古蹟。諸勝中尤以"霍山十景"為最。這十景是:船頭觀日、玉麟玩月、酒甕凌雲、雄師吼龍、橫巖傲霧、一線曙光、礱盂接佛、七井仙泉、沙僧拜壽、鐵柺挑葫蘆。

地址:龍川縣田心鎮東江村

九、熱龍溫泉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熱龍溫泉度假村位於河源市和平縣熱水鎮,被譽為“嶺南第一溫泉”。熱龍溫泉度假村的地下溫泉水儲量豐富,日出水量達10000立方米,是多種溫度共存的多點溫泉群,水溫47-96°C的泉眼有十多處,可滿足不同用途的溫度需求,保證溫泉水的“原汁原味”。其溫泉水清澈透明、晶瑩爽滑,富含60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偏硅酸、氟、氡的含量均達到國家醫療熱礦水的標準,是已開發利用的溫泉中少見的純天然、無汙染優質溫泉,被譽為“嶺南養生第一溫泉”。這裡的地下溫泉儲水量異常豐富泉水溫度高達88℃,水質清澈、晶瑩爽滑,富含偏硅酸等10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礦物質元素,溫泉水呈偏鹼性,PH值為7.42,對防治心血管病,風溼性關節炎、心肌炎、肌肉勞損等疾病具有特殊療效。在水溫、供水量、對人體有益度多方面都是世界級的純天然、無汙染的藥療性的溫泉之一,被譽為“廣東溫泉之冠”。

地址:河源市和平縣熱水鎮南湖村

以上就是克里斯的重點推介!接下來找點河源美食!河源美食

河源客家名菜:東江釀豆腐、韭菜炒河蝦、上湯桂花魚、東江鹽焗雞、釀三寶、薯絲煲等等。河源地區的菜餚主要都是客家菜,客家菜偏重“肥、鹹、熟”。

一、釀豆腐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釀豆腐是一道客家名菜 ,常見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區。製作材料需要豆腐、大蔥、豬肉等,口味清淡,是客家地區美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菜餚之一。湯汁醇厚,鮮嫩滑潤,口味鮮美,廣受歡迎。其他的釀苦瓜、釀辣椒等都是特色美食。

二、韭菜炒河蝦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韭菜炒河蝦是一道菜品,製作原料主要有蝦、韭菜、鮮紅椒等。口味濃郁多汁,或清淡爽口。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三、上湯桂花魚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上湯桂花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傳統佳餚。刀工精細 口感嫩滑 清甜味鮮。

1、先將桂花魚去鱗、宰淨、起肉、切成塊、魚骨斬塊;

2、起鑊,將魚肉拉油,魚骨煎透加入二湯滾成奶白色,起鑊放入碟瓷上,把菜遠煨熟,擺放在菜式兩邊即成。

四、東江鹽焗雞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它創於廣東東江一帶。300多年前的東江地區沿海的一些鹽場,有人把熟雞用紗紙包好放入鹽堆醃儲,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後來東江首府鹽業發達,當地的菜館爭用最好的菜餚款待客人,於是創制了鮮雞燙鹽焗[2] 制的方法現焗現食,因此菜始於東江一帶,故稱這種雞為“東江鹽焗雞”。五、客家釀三寶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客家釀三寶是一道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色澤各異 形狀美觀 味道獨特。把蝦米豬肉用刀剁碎,加入雞蛋,調味料拌勻,茄瓜雙飛,角椒斜切,去核,涼瓜斜刀切段,每段長約3cm,去瓤。

六、客家薯絲煲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客家薯絲煲是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傳統客家人以耕作為主,靠山食山,種成的木薯和大米會用來製成薯絲粉,用來炒食,亦突出了他們樸實的一面。浸薯絲粉時要用清水,不要用熱水,因為會令薯粉流失米的香味。

七、五指毛桃湯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五指毛桃湯,屬於粵菜系。用五指毛桃根用來煲雞、煲豬骨、豬腳等而做成的一種保健湯。把五指毛桃洗乾淨,放水裡泡十五分鐘。排骨洗乾淨過熱水。材料放瓦煲裡,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煲兩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八、豬腳粉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河源的豬腳粉,就如廣州的牛腩面一樣的普遍。在河源的大街小巷,你都可以找到買豬腳粉的小店,店名幾乎都叫“河源豬腳粉”。豬腳有豐富的膠質,豬腳炸過再燒,皮比較筋道且不油膩,優點是湯汁不必勾芡也有黏稠度,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爽滑入味。

九、八刀湯

廣東攻略第二十五篇:河源篇

八刀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點,屬於粵菜系。廣東紫金縣的“八刀湯”,算得上是的客家人對豬的完美演繹。“八刀湯”是對著用黑麥草、番薯葉餵養的紫金藍塘豬的八個部位,切割一刀,分別包括豬心、豬腰、豬肝、豬粉腸、豬肚、豬肺、豬胰臟、瘦肉等等熬成的湯。切下的豬件精華,在上面灑放少許的鹽花、胡椒粉、味精,倒入山泉開水裡,加蓋,煮十分鐘,掀鍋蓋,見豬件精華綻開如花,盛進蔥花墊底的大湯碗即可。在煮灼湯時,絕不準攪動翻轉豬件精華,以免破壞豬件的爽脆口感。

河源還有很多獨特的美食,克里斯留待下次再做介紹!其實去河源也很方便,廣州開車去大概2個小時就能到達。

吃飽喝足了,馬上出發下一站!陽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