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汝州劉孟博/文

貞禪師塔又名七祖塔,位於風穴寺內大雄寶殿西側靠前位置,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唐代天台宗高僧貞禪師圓寂後,其弟子為他建造的墓塔。貞禪師塔為方形九層密簷式磚塔,塔高24.17米,塔身外輪廓呈拋物線,各部比例均勻,造型優美,為唐代早期密簷的典型風格,是我國現存唐塔中的佼佼者。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貞禪師塔下部為正方形塔基,塔基邊長4.15米、高2.17米。塔基之上是邊長3.11米、高3.61米的一層塔身,塔身略有收分。塔身第一層南側設磚券門洞,通塔心室,其餘各層均設拱券壁龕,疊澀出簷,比例勻稱。第一層券門上有塔額,為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時所嵌,中書“貞禪師塔”四字,二層以上南面每層設一券門,北面第三層嵌一石碣,第六層設一券門,塔剎由基座、九重相輪、寶蓋和火焰組成,中置剎杆,為合金鑄造,雖鏽跡斑斑,卻保存相對完整。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關於貞禪師塔第三層疊澀簷下,所鑲嵌石碣內容,一直未見有資料予以介紹,詢問汝州諸文化學者,亦未有登覽者,故長期被視作謎團。去歲,餘與古塔研究學者王學賓教授一道整理風穴寺塔林現存塔銘,曾請風穴寺監寺延悟法師對該碣進行拍攝,奈設備不佳而未果。今夏與楊佔營老師、張禮安老師、馬紅民先生、郭廣傑先生一行到風穴寺遊覽,再次嘗試用望遠鏡對該碣進行觀察,僅見碣上有細小字跡,亦未能知其內容。今幸有郭廣傑先生邀請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王永華先生,對七祖塔三層塔碣進行拍攝,所得高清照片字跡清晰,經過通讀,方知此碣既《風穴寺文史薈萃》一書所記《佛頂尊勝陀羅尼咒碑》。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碑》,鐫刻於唐開元十六年三月(728年),距今已近一千三百年,乃風穴寺已知最早的碑刻,堪稱風穴至寶。《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出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系早期密宗經典之一。密宗以為身、口、意三密兼修,便可迅速成佛,而口密即指誦讀陀羅尼、咒和真言。唐代陀羅尼和咒已經合一,故唐代經幢上常稱“佛頂尊勝陀羅尼”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神咒”。佛家相信,誦讀此經,不僅可以延年益壽,破除病苦,心想事成,而且可以打破來世地獄中惡報,從而成佛。經文中宣揚,“或見或與相近,其影映身,或風吹陀羅尼幢等上塵,落在身上”皆可消除罪業,免除災禍。唐代宗大曆十一年,曾頒敕令:“天下僧尼每日須誦尊勝陀羅尼咒二十一遍”,使得《佛頂尊勝陀羅尼咒》能夠傳遍唐帝國的城市與鄉村。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附:貞禪師塔銘兩則

一、貞和上塔銘

石橫,廣四尺四寸,高二尺三分。三十行,行十四字,隸書,在汝州。

大唐開元寺故禪師貞和上珤塔銘

緱氏縣尉沈興宗纂

禪師諱貞,茲郡京兆人也,俗姓張氏。自輪奐規唐,貂蟬蔚漢,姜宋莫齒,袁楊肯倫。師泛浪知清,依林擇茂,將揮聖姓,載顧華宗。年弱冠,秀才登科,知名太學。已為儒家非正諦, 文學增妄想,故去彼取此,而為上乘。因亦既□繬 ,遂受衡陽止觀門,居於洛陽白馬寺。口不絕誦習,心不離三昧。□妙□之慧萌,刜賴耶之濁種,庶滅裂有我,千盤無生焉。後隸此郡開元寺,又以為喧者起之本,靜者定之緣,利緣舍起,故復居此窟。茨廡藥蔬之妙受,溪篁甗挒之勝塵,可略言矣。

前刺史、故丞相齊公崔日用,吏部尚書李暠,皆頂奉山宇,斯豈弘道歟!然而□熊軾□,龍宮紆紫,綬稽䊷□,□以惕凡庶之見聞,兆昏蒙之□響。□以開元十三年九月十八日□滅於開元□舍,春秋八十有四。物慘煙雲,哀纏黑白,塗□酇泣,人到於今。僧弟子宗本,覺枝外茂,□性內融。三晉公候,從師子夏;伯喈墳藉,悉付仲宣。痛微言之絕聆,感星躔之易次,遂為銘曰:

圓凝寂體兮,邈彼真如。□□無明兮,倏若蘧廬。慈梁過駟兮,歲月其除。松慄杳冥兮,宛此幽居。

開元貳拾陸年七月十五日第子宗本為亡和上敬造此塔

汝州劉孟博摘錄自《金石萃編》卷八十三

風穴寺貞禪師塔千年佛寶首現世間

二、大唐開元寺禪師貞和尚寶塔

銘中:貞禪師塔

銘右:

大唐開元寺禪師貞和尚寶塔

禪師諱貞,京兆人也,俗姓張氏。幼習儒,弱冠游泮,後看破世事,棄儒歸禪,披剃於開元寺,壽登八十有四圓寂。舊碣剝落不全,僅序其略如此。

直隸汝州正堂三韓白明義重修

銘左:

本郡癸酉科舉人蓮溪尚夢書題

住持真修率兩序執事監院空磬等立石

大清道光二十四年二月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