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冬苗鎮壓對豐產有什麼作用?

大別山鷹


冬小麥冬苗鎮壓的好處

小麥播後鎮壓,比澆水施肥都重要,春季死苗主因!旋耕播種+秸稈還田,把秸稈翻到13-15釐米的土層,會造成土壤松宣;

如果播後不鎮壓,小麥種子與土壤接觸不緊密,出苗困難,秋季冬季沒問題;因為停止生長,不需要太多水分,春季返青生長快,根系與土壤接觸不密切,吸水困難,就會造成死苗現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冬小麥播種後為什麼要鎮壓,冬小麥鎮壓有什麼好處吧。

注意:現在都是機播手播種,帶著鎮壓棒,消耗的柴油較多,趁農民沒看到,或者有些農民不懂,機播手就把鎮壓棒拿下來了,他成本降低,但是播種質量也下降了。

有鎮壓棒

無鎮壓棒

小麥籽粒很小,不要播深了,3-4釐米就行,深播小麥頂土困難,苗弱,形成“地中莖”,很容易凍死。

注意:要適量播種

小麥每年有2次分櫱,秋季和春季,所以群體自動調節能力很強,播種量大,分櫱少,播種量少,分櫱多。

生產上要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如土壤墒情適宜、適耕性好,及時做好秸稈(二次)粉碎還田,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

如遇陰雨天氣、土壤黏溼、不適宜實行旋耕或深翻秸稈還田整地播種的情況,首先要採取措施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溼度,“寧遲勿爛”,避免爛耕爛種。

冬小麥鎮壓的好處

鎮壓在麥田中的增產作用十分明顯,鎮壓後可以沉實土壤,減少透氣跑墒,減輕凍害發生程度;還會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增加對水分養分的吸收能力,促進弱苗的升級轉化。

通過鎮壓,控制地上物的旺長,促進根系的生長,這樣就可以提高冬季抗凍能力,後期抗倒春寒的能力,抗乾熱風、抗倒伏的能力。

如果是播種早,在10月5日前播種,播種量超過20斤,都存在冬前旺長的趨勢。對這部分小麥,現在就開始鎮壓。冬前***好鎮壓2-3遍。通過鎮壓,可以控制旺長,提高小麥的抗逆、抗倒伏能力。

對旺長的麥苗,鎮壓後可以控上促下,抑制旺長,還能提高後期對倒伏、乾熱風等不良條件下的抵抗能力。

一般來說,麥田鎮壓可以多次進行,在播後可以立即鎮壓,也可在小麥分櫱後至土壤上凍前進行冬前鎮壓,也可以在春季返青後至起身前進行早春鎮壓。

鎮壓雖好,但也要主要一些問題,不可盲目鎮壓。要掌握壓幹不壓溼、壓大不壓小、埋苗不要壓、深苗謹慎壓的原則。

由於播量過大,基本苗多,小麥後期容易倒伏,尤其是在重施拔節孕穗肥後很容易倒伏,使得小麥生產上***重要的一次追肥難以施下,限制了小麥產量的提高。生產上不宜盲目擴大播種量





大足陸二妹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衛農地處冬小麥的主產區,瞭解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冬小麥鎮壓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控制小麥旺長,促使小麥增產的方法。通過對麥田鎮壓,能起到蹲苗控制麥苗旺長,促進根系生長的作用,可以提高小麥抗凍,以及抗倒伏的能力。

對於播種過早,或者播種量過大的麥田,由於氣溫高,小麥容易冬前發生旺長,可以在小麥分業,發生旺長的時候進行鎮壓。通過鎮壓可以控制小麥旺長,達到控上促下,蹲苗抑制旺長都作用,還能提高小麥的抗抑性,應對乾熱風的能力。



麥田鎮壓,應該根據麥苗的長勢,在小麥分業後,土壤封凍前的冬前鎮壓,也可以在春季,小麥返青後至起身拔節前,進行早春鎮壓。再就是麥田鎮壓雖然比較好,但是也要注意掌握好,幹壓溼不壓、旺壓弱不壓的原則進行鎮壓。

另外就是,並不是對麥田都必須要進行鎮壓的。只要播種的適時適量,小麥苗生長健壯的話,就不需要鎮壓。再就是對於控制小麥旺長,除過鎮壓以外,也可以採取放羊啃食麥苗,或者噴施植物調節劑的方式來控制,並不是只有鎮壓一項措施的。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栽培技術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小麥的消費量急劇增加,小麥生產所依賴的水資源和耕地面積在不斷的減少,依靠雙擴(擴大小麥種植面積和擴大小麥灌溉面積)進一步增加小麥產量變得十分困難,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才是發展小麥生產的正確方向。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分析冬小麥豐產的技術方法:一、規範化播種技術;二、冬前管理技術;三、春季管理技術;四、後期管理技術。魯西北平原位於山東省北部分別與河北、河南接壤,小麥播種面積2000多萬666.6m2,佔全省小麥總面積的35%左右,是全省小麥的最大產區,該區年平均氣溫12.1~13.4c°小麥生育期內降水僅162~219毫米。1 規範化播種技術規範化播種技術包括了從整地到播後鎮壓的整過過程。大約時間在9月25日至10月15日之間。首先是精細整地,它包括了秸稈還田、深翻深松、靶耮鎮壓、播種、播後鎮壓幾個環節。1、秸稈還田。秸稈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在秸稈還田時每666.6m2撒入15千克氫胺或10千克左右尿素,以利於使秸稈氧化進入土層後能快速的被微生物分解為有機質。2、深翻深松。深翻深松就是通過深翻打破犁底層,把秸稈深翻入地下,每隔2~3年深翻一次,這樣及保證了土壤疏鬆通透,又增加了有機質含量,還減少了病蟲的危害。3、耙、耮鎮壓。耙、耮鎮壓就是通過耙、耮鎮壓使土地達到平、細、透、足、實。為播種創造良好的條件。4、播種。播種包括選種、種子處理和科學合理的播種。(1)、選種就是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環境條件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通過人工選種達到種子飽滿,活性強、發芽率高。(2)、種子處理就是對種子進行拌種或包衣。(3)、科學播種。在魯西北地區最佳播期是10月5日~10日,每666.6m2用種10千克~13千克最為合適。播種晚,墒情差要增加播量。再就是選擇寬幅播種這一好的播種方式,寬幅播種出苗後,苗是8釐米左右的一條寬帶,麥苗分散排列沒有疙瘩苗有利於早分孽。5、播後鎮壓。播後必須鎮壓,鎮壓使種子和土壤充分接觸,達到不跑墒,跑墒慢,種子出苗快而均,不管墒情孬好播後鎮壓是必須的。2 出苗到越冬的管理技術 (俗稱冬前管理技術)此時期小麥的生長主要是生根、長葉及增生分孽,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培育壯苗,保證麥苗的安全過冬,在正常播種的情況下,一般要求主莖葉齡6~7片,單株分櫱5~8個,冬前生長不過旺,不瘦弱,越冬安全無凍害,返青後生長穩健。主要技術要點:1、查苗、補苗。小麥出苗期間要及時查苗,對缺苗斷壟麥田應抓緊時間補種。2、冬前除草。小麥播種30天后,約在11月10日左右,幼苗達到三葉一心是冬前除草最關鍵的時期,用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加10%苯磺隆15克兌水15千克大田均勻噴霧除草。3、追冬肥澆冬水:冬肥冬水是在小麥臨近越冬時使用的,能改善土壤養分,水分狀況,平抑地溫的變化,有利於麥苗越冬期間根系的生長,併為來春小麥返青和分櫱成穗創造條件。在11月底12月處,晝融夜凍時開始澆越冬水,澆越冬水應根據地力、墒情、苗情確定澆地時間的早晚,應早澆已分櫱的弱苗,再澆苗量適中、底肥不足、苗色較淡的地塊,後澆早茬脫肥的旺苗,最後澆地力好、長勢旺、群體大、苗情好的高產田。3 春季管理技術此時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小麥進入返青期後從根、櫱、葉等營養生長為主轉為根、櫱、葉、莖、穗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群體發展和個體發育增長迅速,植株需水、需肥量增多,根據小麥在春季的生育特點在管理上一般分為返青期和起身、拔節、挑旗期兩個階段。3.1 返青期的管理返青期的主要任務是促麥苗早發穩長,鞏固冬前分櫱,控制無效分孽。促進根系發育,為提高成穗率,增加667平方米穗數和爭取大穗打下基礎。(1)劃鋤鎮壓、提溫保墒:劃鋤由於切斷了毛細管,可阻止下層土壤水分上升,起到了保墒的作用。劃鋤還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於可溶性養分的釋放。返青期鎮壓可壓碎土塊,使經過冬季凍融疏鬆了的土壤表土層沉實,土壤和根系密切接住,有利於根系的吸收作用,減少水分蒸發。(2)及早澆好返青水:正常年份當5釐米地溫穩定通過5°C以上、麥田土壤完全化凍後澆返青水比較適宜,要把澆好返青水和追施返青肥作為返青期田間管理的首要措施抓緊抓好。一般當日氣溫穩定在3°C,白天澆水後能較快滲下時、就要抓緊澆保苗水,越早越好。澆水時要注意小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地表積水夜間出現地表結冰。是否澆返青水、施返青肥視具體的墒情、苗青、地理、溫度等情況而定。澆返青水時可按照先澆三類麥田,再澆二類麥田,最後澆一類麥田的順序管理。隨澆水每666.6m2追施尿素5~10千克和5千克左右的磷酸二胺或30:0:8的復混肥40千克。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要氮肥後移減少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3)及早綜合防治病蟲草害:要抓住3月上中旬防治適期,及時開展化學除草。具體措施每666.6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50~60毫升加6.9%精釆唑禾草靈水乳劑(驃馬)每667平方米60~70毫升,莖葉噴霧防治。春季病蟲害的防治要大力推廣分期治理、混合施藥兼治多種病蟲的技術。以主要病蟲為目標,選用對路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一次施藥兼治多種病蟲。可每666.6m2用0.9%阿維菌素乳油10毫升加5%井岡黴素水劑30毫升兌水15千克噴霧防治,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3.2 起身、拔節、挑旗期的管理此時期是小麥生長量最大,決定小穗數、小花數、結實粒數的主要時期,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對肥水需求迫切,反應敏感,肥水效應主要表現在提高分櫱成穗率,促進倒二葉和旗葉增達,具有增穗數促穗大的雙重作用。主要任務是:保證群體結構合理,協調群體和個體的矛盾,在爭取穗足的基礎上,助攻壯稈大穗。中高產田宜在起身、拔節期追肥澆水。每666.6m2地追施含30:0:8的復混肥40千克。起身拔節水必須澆足澆透。4 後期管理技術此時期營養生長達到高峰並開始衰退,穗數和穗粒數基本固定,植株根系功能減弱,營養物質迅速向籽粒輸送,籽粒逐漸增大,各種病蟲害相繼發生。主攻方向是保根、保葉提高粒重。具體措施是20%啶蟲脒1000倍液,多菌靈800倍液,磷酸二氫鉀500倍液混合從抽齊穗時噴藥,防治病害、蟲害、預防乾熱風,開花期如遇3天以上連陰雨天氣,在開花盛期再噴一次。以後每7~10天噴一次到蠟熟期為止,每667平方米可增產50千克以上。要在麥收20天前停止澆水,以防土壤空氣不足,影響根系早衰死亡。後期澆水要有風停澆,防止倒伏。適時收穫,提倡小麥晚熟時機械收穫。




金金的北漂生活


膠東農村這邊主要是以種植小麥與玉米為主,關於冬小麥冬苗鎮壓是有利於小麥豐產的。冬苗鎮壓主要是針對苗旺苗多情況,那麼冬小麥鎮壓對豐產的作用是什麼呢?

過去膠東農村這邊種植小麥一般是遵尋"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原則,來確定小麥下種時間。

但由於近年來的暖冬情況,小麥種植時間有所延遲,如今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但有的時侯,因為土壞墒情及溫差所限,有部分農民趁著地色,抓緊種植,但種植過早的話,就要及早對麥苗進行鎮壓。



鎮壓麥苗的作用

種植過早的麥田,由於環境溫度過高,小麥下種後容易出現旺長,及吋鎮壓可以使小麥安全越冬。不然的話,在冬季到來之時,旺長的麥苗容易因環境溫度驟降而受到凍害。


及時鎮壓可以促進小麥根系生長,對於根系分櫱有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因為麥苗冬季旺長,就在降溫前容易受冷空氣影響而受凍,來年春季返青時,出現麥苗大量凍死,此時補苗己晚矣。

綜上所述,冬季對於早種的麥苗鎮壓,是為了來年小麥豐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保證小麥豐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