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

新大風歌


其實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60歲以上的老人雖然有退休金,只勉強夠日常開支,但是老人們有一句話這樣說:為子孫造福,能動就動一下。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第二,農村老人一生種地幹活習慣了,突然間到了60歲不幹活,停下來他們還不習慣。

第三,老人們心裡還有個想法,就是人要經常活動,不活就不動,不動就徹底玩完了。偶爾種點地同時也鍛鍊了,一舉兩得,有點小收成,體質也會好點。還有句話說,老人們身體健康就是兒女們最大的福氣,所以說老人們也為兒女們想得很多,不想給下一代太多經濟壓力。





珍食田園風


我父親就有退休金,現在70多了還在老家種地。我父親在鄉政府幹了一輩子,事業單位,我母親是農民,我們子妹四個,都分的有地,農忙的時候我父親就在家幹農活,平時早上上班前大早上就去地裡幹活,不耽誤上班,下午下班以後再去地裡幹活 ,我記得小時候我父親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單位離我們家幾里路,我父親是邊上班邊幹農活,幹了一輩子,現在退休工資好幾千,還經常和我母親去地裡幹活,或者村裡面有婚喪嫁娶了去幫幫忙,我父親在村裡面大家都把他看的很高,有婚喪嫁娶的事情都叫我父親去幫忙,並且我父親字寫的好,文化也高。退休後把地全都給大哥了 ,以前幫大哥幹活,現在大哥把地也租給包地的了,收租金,家裡沒地了。我當兵轉業在市裡面住,父母也不跟我們一起住,現在把我老家裡的院子開墾了都中上了蔬菜、果樹,每次回老家都能吃上綠色蔬菜,臨走的時候還能帶走好多,雖然幹了一輩子,但是老兩口的身體也不錯。按說現在老兩口應該享清福了,有的時候也出去旅旅遊,但是老人就是閒不住。


變心的翅膀8137135


農村老人有退休金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陌上花的大伯就是其中一個,在陌上花的村裡,整個村子也就大伯一人是拿退休金的。

大伯早年的時候招工進了當地的一家國企,後來轉了正,吃上了公糧,一干就是幾十年。不過,大伯的媳婦,也就是陌上花的大媽是農村戶口,大伯的兩個兒子也都是農村戶口,一直就住在農村,種點口糧地種點蔬果。


早些年,大伯因為每月都有固定工資,廠裡又會時不時地發點東西,再加上大媽在家種地種菜,一家人的生活還是要稍高於村裡平均水平的。那會兒,因為家裡有個吃公家飯的,大媽和兩個堂哥人前腰桿兒都挺一點。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村裡搞副業的人越來越多,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而大伯所在的國企卻越來越不景氣,後來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因為是普通工人,每月退休金也就兩千多點。


因為兩個兒子成家時,家裡欠下了一筆債,雖然有大伯每月兩千多的退休金,也不足以填補這個缺。於是,退休後的大伯和大媽不僅依然種田種菜,以減少家庭開支,而且還承包了一座山頭種植果樹。

經過大伯大媽和兩個堂哥幾年的努力,一家人把外債都還上了。兩個堂哥自己的事業也上了正軌,也有能力孝敬父母了。再加上大伯自己有每月兩千多的退休金,哪怕他和大媽什麼都不幹,基本的生活還是能保障的。


但,一來,大伯覺得自己這幾年田裡幹慣了,讓他閒下來,什麼都不幹,反而渾身不自在。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人一懶,病都容易多生點。反正身體還硬朗,權當幹農活是做運動了。

二來,大伯雖有養老保障,但大媽沒有。雖說,也已過了退休年齡的大媽現在每月也能領上幾百元的養老金,但這些錢也就夠買個油鹽醬醋,一旦生病,就杯水車薪了。所以,大伯想趁現在還能幹得動就多幹點,多存點錢,好讓兩人老來更安心點。

三來,雖然兩個堂哥實際上已經擔負起了大伯大媽的養老義務,每年都會給父母一筆不小的錢,但大伯大媽把這些錢都悉數存了起來。一是因為農村老人節約慣了的天性,每月也花不了多少;二是大伯大媽想著存著這筆錢,以後還可以給兒子應急用。而自己現在還能幹得動活,賺得了錢,就為兒子多分擔些。正所謂是“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所以,每月有兩千多元退休金的大伯,現在依然還在種田種菜,也依然還在忙活著他的果園。不過,相比於那些迫於生活重壓,即使身體已經吃不消,卻依然被逼無奈要種田甚至要外出打工的農村老人,大伯的生活狀態已經是很好了。


陌上花開且緩歸


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

舅爺爺今年七十四歲,每回和我爺爺見面時,寒暄最多的一句就是:今兒你又到田裡去種莫得?——這些恩施農村土生土長的老人,半顆心在家裡,還有半顆心在土地上。舅爺爺年輕時畢業於州里的供銷學校,那個時候在農村也算是吃國家飯的人,後來供銷社體制改革,舅爺爺開始到鄉小學教書。

因為年輕時的付出,年老時舅爺爺成為了村子裡為數不多有退休金的老人,現在每年退休金加獎金能拿五萬多。我爺爺說:你舅爺爺的退休金比那些上班的還要多,人還輕鬆的不得了。然而實際上,舅爺爺他們那些農村老人,還是依舊扛著鋤頭,種著自留地。或許這是中國農村和老農民的常態,與錢無關。

  • 農村家庭生活的實際

農村農民其實每家每戶都可以算一個小型的產業循環,這個循環雖然是初級的,但也是每個步驟都不能少的:農民種植莊稼,一部分留下自己吃,一部分作為豬食來餵豬;餵養年豬等牲畜又會生產農家肥,幫助農民種植莊稼。所以咱們農民如果選擇不種地,那麼糧食和豬食都需要花錢購買,划不來不說還沒有自己家的好。

而在農村年輕一代早已經外出打工,他們要在城市裡奮鬥出更好的未來和更多的金錢,維持農村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所以在農村種地、餵養牲畜的活只能交給老人,他們為了子女也不得不重拾鋤頭和手套,開始種植業與養殖業。其次就是在農村種地和餵養牲畜也能夠賣錢補貼家用,幫助減輕子女們的負擔。

我的舅爺爺其實就是這樣的思想,他除了每年花退休金買藥和補貼家用外,也通過賣年豬和一些農產品來補貼家用。可以說在農村正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努力,才會有每個農民美好的生活。

  • 老農民的思想

在農村如今的老人,不管是否有退休金,在年輕時都種過地、幹過農活,也都十分熟悉農村和農業,有著自己的經驗。等到年老時,他們年輕時勤勞致富的思想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心裡面。特別是那些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的老農民,他們更是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懂得有地種的好處。

我的爺爺時常說一句話:現在豬吃的東西比當時人吃的還要好。他們的思想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他們想要通過土地種植把糧食所有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不需要依靠在集鎮上購買。其實這也算是咱們農民的一種土地情結,在他們最深沉的思想裡,是覺得自己屬於這片農村的土地。

此外還有部分農民的思想受到當時偉人的影響,他們內心認同偉人關於土地種植的一些說法和思想,即使在老年時,也通過自己在農村種植實際來踐行著這些思想。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當然還有因為農村沒有其他的活動,農民們只能通過種地來完成對身體的端尿等其它原因。我覺得即使是在年老之時,只要老農民的身體允許,在土地上活動筋骨也可以算是明智之舉。


愛茶者九號


以前在農村想必大家看到最多的場景就是每天在村頭看到很多人一大清早就扛著鋤頭去田裡勞動,他們的身影都特別的挺拔,現在我長大了再次在村頭看的時候卻發現原來他們挺拔的身影已經變得微微有些彎曲了,並且他們的鬢角也添了些許的白髮,要知道如今的他們現在已經有60歲了。

如今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去往了大城市裡打工賺錢,那麼這個時候在農村老家的土地也就沒有人種植了,畢竟現在老一輩人都已經60歲以上的老人了,不過現在農村這幾年發展的特別快各方面農村的福利政策也是越來越多,比如說現在有些地方如果人的年齡到了70歲,80歲,90歲,100歲的話每個月都會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

並且現在農村還有一種社保叫養老金也就是說繳費到60歲以後就可以每個領補助金了,但是就是這樣的60歲老人他們依然還在種植著自己的土地,我曾經問在我們村問過我的爺爺他今年就已經70歲了,我問他您每個月有補助金為什麼還要種地呢,他老人家說土地我快種植一輩子了,如果現在讓我放下土地不種植的話不習慣。


當我聽到爺爺這樣講的時候我內心特別的有感觸,畢竟他們一輩子都和自己的土地打交道,長時間的與土地接觸已經形成了一種感情在裡面,所以一些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會種植著自己的土地,還有一點是因為自己的子女都在外地,土地沒有人種植那麼這個時候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又不想土地荒蕪,所以也會繼續種植著自己的土地,為的就是不浪費自己土地的價值。


紀錄鄉土


這叫飽漢不知餓漢飢,農村老人每月100多元的養老金夠養老嗎?不種地能養活自己嗎?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呢?

城鄉居民人均養老金162元

這些人有退休金,但是卻還要種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養老金不夠用,不夠養老的。

來自人社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城鄉居民人均養老金目前只有162元。

而在農村,很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雖然有養老金,但是領取的只是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要知道,基礎養老金的全國最低標準只有每月88元,各地的標準有所不同,但也大多是在100多元左右。

比如,廣東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只有170元,山東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只有118元,河南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103元。

100多元的養老金收入,這隻能充當零花錢而已,如果說僅僅靠這點錢根本是完全無法來養老的。

而對於農民來說,養老金不夠用,所以只能繼續種地來增加收入,繼續靠種地來養活自己了。

為什麼農民的養老金這麼低呢?主要原因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2014年才建立,目前只有五年多的時間,個人賬戶積累比較少,很多人領取的只是基礎養老金。

而且,對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定位是農民的補充性收入,因為農民是有土地等生產資料的,可以自己生產糧食蔬菜,土地才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城市居民沒有土地。

當然了,有人說了難道子女不給老人養老錢嗎?難道子女不贍養老人嗎?

當然,在養老錢基本夠用的情況下,有些人繼續種地,甚至說幫子女繼續種地,很多人會說通過種地來鍛鍊身體,要不然真的是要蹲在牆根下等死嗎?

一些人的父母確實是這麼想的,因為莊稼人是閒不下來的,在他們看來,一閒下來可能身體上的各種毛病就全找上來了,還不如干幹農活。種地的同時還能夠給子女減輕一些贍養負擔。

所以,在有養老金的情況下,有些人繼續種地,主要原因是因為養老金太低,不夠用,當然也有的人是想通過幹農活,種地來保持身體健康,同時也能補貼家用,給子女減輕負擔。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思之想之


農村一些六十歲以上的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

此話差也。農民不是工人,一輩子也沒有“退休”。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養老金髮這事一點不假,這是黨和政府對農村老年人的厚愛和關心。但由我國農民佔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而且農民老年人越來越長壽,所以國家財政一時很難拿出像工人那樣一個月三四千元的退休金,只能擠出一個月七八十元的生活補貼農村老年人生活。



雖說錢不多,但也是黨和政府的一片心意。由於各地區經濟不一樣,農村農民養老金也有所不同。像我們浙江金華地區,目前沒有上交過養老金的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領取養老金150元,上交過1500元的老人,每月領取養老金174元,與其他地區相比,不高也不是最低,算起來一年也有1800元和2088元。除去每年農民上交的800元合作醫療費(其中醫療保險費500元,大病保險費300元),剩餘的夠農民塞牙縫喝杯早茶的。



那麼,我畢竟要問,農民靠這百來元養老金就能養老了嗎?這根本是不現實的。所以,農民除了有病痛躺下了不能下地勞動,除此之外,都要去地裡勞作,並按照季節種植蔬菜和糧食。有了糧食和蔬菜,老人們就不用掏錢買大米、麵粉、食用油和蔬菜。如果農民拿百來元養老金就跟城裡人一樣享清福、跳廣場舞、打太極不種地,那還不要餓肚子,這不是增加子女的負擔嗎?



所以說,農民沒有一個閒得住的,不管有沒有養老金,農民照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說,種地不掙錢,可農民工夫有的是,不算錢。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話叫:“氣力無財,去了會來”,累了一天,睡上一覺,第二天早上起來照樣下地勞動。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叫:“勤勞動,豐衣足食”,這才是農民 的座右銘 。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是農民的話,60歲以後會拿養老金享清福不下地嗎?不種地百十元錢能夠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嗎?


老孃舅說事


是的,我們又再一次看到了關於農村老農民的退休金問題,這也說明了老農民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現在最為關注的焦點。隨著現在大力提倡城鄉結合的迅速發展,現在對農村的經濟發展越來越看中了,為了發展農村的經濟,為了農民看病的問題,為了農民養老的問題,現在不僅在農村實施了多項的優惠政策,而且還給農民發放補貼;今後,農村60歲以上到了退休年紀的老人,也可以像城裡的老人一樣,每個月領取到退休金。


但是,我們隨即要想到了是,為什麼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有了退休金,依然還要下農田乾重活。流芳對此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現在由於城鄉結合的迅速發展,雖說現在的農民生活物質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比較過往的農村確實提高了很多。不過,城市發展迅速農村也是不甘落後,就這樣造成了大量的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如今在農村基本上很少能看到年輕人,而留在農村的多數都是老人和孩子。

現在農村稍微是年輕一點的人,都會選擇到外面的大城市去工作,有的農民只是為了承擔養家的責任,有的農民也想要融入到城市裡面。所以,農村年輕人都外出了打工了,也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在村路;而老人們靠什麼維持生計了,顯而易見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田或者身體好點的農民還能喂點豬羊來換點錢。

雖然說現在政策好了,他們也用養老金了;但是,那不到100元的養老金現在能在農村做什麼?可能對於好點的農村有個100、200的,可這點錢現在僅僅只能說買點油鹽醬醋什麼的,想說用來過日子,那真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農村老人寧願自己在家吃苦受累,把孩子帶好、把幾畝地種好。很多老農民人也不那麼寄希望於這100多元錢,倘若能夠依靠子孫孝敬的就依靠一下,靠不上的就還得自己雙手奮鬥。

農村大多數老人,除了滿足自家需求外,還會把自己種的果蔬拿到集上去賣,農村老人也勤快,身體反應很快,他們有的即使衣食無憂,也閒不住。勞動慣了,閒下來反而不自在,有些甚至閒出病來,他們沒有城市老人豐富多彩的生活,也很少出去旅遊,比較適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面朝黃士,背朝天”的農耕生活。

當然,也有老人是主動願意種地的,他們不差錢,在領基礎養老金,同時子女也會給他們養老錢,但是他們依然堅持種地,想法是可以通過種地來鍛鍊身體,同時也能減輕子女養老的經濟壓力。但是,這種算是辛福老人在農村是非常少有的。


總之,農村現在基本在農地幹活的大多數都是年紀大的偏多,地裡幹活的基本上沒幾個年輕人,老人都說為了不給子女添加負擔,能自己動手的都儘量自己做。農村裡很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在種地,還在幹農活。依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忙碌著,根本沒有什麼養老之說,如果有話就是農村家境條件可以的老人亦或者就是他們幹不動已到“垂暮之年”的時候。

農民60歲老人下農田幹活維繫生活,這也是無奈之舉。但願農村老年人在晚年都能過的幸福,不要再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累。對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加大提升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待遇。讓更多的老人更多的農村老人,能夠安享晚年、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農人顧流芳


首先要先去了解農村老人的退休金有多少,一年的退休金還沒有城市裡半個月的高,能幹啥呢。

農村人種地是本分,幹了一輩子的莊稼活,自己能動,就儘量減少孩子們的負擔。自己吃的、穿的、住的都非常簡樸,他們都清楚明白生活的不容易,都是過來人,懂得農村裡面的苦。

說到農村老人的退休金,現在上了60歲的一個月才100都不到,一年才1000多一點。現在這個時候的生活水平,肉漲菜漲,什麼都漲,去買包鹽也要3塊,還只有320克(6兩4錢)。就這點退休金,能買啥?現在買3斤肉的話,不種地的老人可能就要餓一個月的肚子。

農村的老人也要生活,種地、養點雞鴨、種點菜,再平時家裡孩子們給點,日子也就對付過去。種地的糧食吃不完的可以賣點,養雞鴨也能換幾個零花錢。靠人們的想法都是一樣,都是要減少孩子們的負擔,他們自己只要能動,都會自己去弄。

農村人家的子女,都是為了生活在四處打拼,出家在外的他們,也無暇顧及家裡的老人,很多時候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在一起,有些一年到頭也難見上一面,老人自己也要開支。抽菸的要買包煙,喝酒的要買點酒,哪怕是晚上無聊買點瓜子花生嗑嗑,那也是要錢的,更加別說生病住院了。

農村老人是有退休金,但是太少,就連治個感冒的錢都不夠,100來塊錢真的幹不了啥。大家覺得呢?


常德農村小趙


說句大實話,農村六十歲老人,每月100塊錢退休金,地不種,連吃糧都解決不了,喝西北風去呀。

每年種些五穀雜糧,能解決溫飽問題,這是關健問題,能吃飽肚子,那是每個農村人最起碼的一種意識。

每月一百塊退休金也就是零用錢,有啥大事,一年一千二百塊都不夠,農民不種地根本不行,我也近七十歲了,在地裡忙活整整16天,所有的莊稼才歸倉,至於這些天的艱辛付出,自有自己清楚。

60歲的農民,他們為了子女,為了不給兒女增加壓力,他們還會繼續耕種著屬於他們的土地,直到生命的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