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結婚3次無一真愛,妻子去世半個月,他對學生說:我愛了你20年

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1893年生於蘇州。他出生於一戶書香門第,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還曾其家族題字“江南讀書第一家”,可見家族文化底蘊之深厚。在這樣的讀書氛圍之下,顧頡剛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上世紀二十年代,他就已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並順利留校任教。當時新文化思潮正在興起,顧頡剛也是擁護者之一。後來受新思想影響,他開始專研史學,一手創立起了“古史辨”學派,在史學界具有極高的影響力。

作為一個史學大家,顧頡剛一生取得的成就不可估量。但在他的個人婚姻中,他卻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他沒有背叛婚姻,但心中所愛卻不是其妻子。直到妻子去世之後,他才向心中的愛人表白心跡。彼時,他已年近半百。

他結婚3次無一真愛,妻子去世半個月,他對學生說:我愛了你20年

1943年,顧頡剛花了七天的時間寫情書,只為交給即將離開北京的譚慕愚。對於顧頡剛而言,譚慕愚是夢中情人一般的存在,他愛戀這個女子整整二十年。但這份感情一直沒有說出口,直到妻子殷履安去世,恢復獨身的顧頡剛才選擇向她表白。

然而,在顧頡剛心中壓抑了20年的感情,對於譚慕愚來說很難接受。再加上兩人原本沒有什麼交集,她對於顧頡剛沒有感情,便找藉口拒絕了他。當時殷履安剛剛去世半個月,並不知道這樣與她相伴長達二十年的丈夫,實際上心中暗藏一個女子多年。

他結婚3次無一真愛,妻子去世半個月,他對學生說:我愛了你20年

顧頡剛一生共有三段婚姻,但對於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妻子,他表示並不是真愛。第一次結婚時,顧頡剛只有十八歲,是被迫接受了包辦婚姻。他當時在外求學已接受了新思想,而家中為她安排的妻子,卻是一個固守封建的女性。雖對婚姻感到不滿,但顧頡剛還是沒有什麼反抗行為,只是默默接受了。

夫妻之間沒有感情也有情分,妻子因病去世時,他同樣感到很悲痛。朋友為了讓他快點走出悲痛,便為他介紹了另一個女子,也就是他後來的第二任妻子殷履安。第二段婚姻算得上經過了自由戀愛,但在婚後,顧頡剛感覺自己又遇到了“真愛”,對方便是北大學生譚慕愚。

他結婚3次無一真愛,妻子去世半個月,他對學生說:我愛了你20年

顧頡剛對於譚慕愚算得上是一見鍾情,當時他和妻子在外遊玩,一眼便被這個女學生吸引了。雖只望了這一眼,他卻覺得心中有萬千衝動,想與她共度一生。但身旁已有了妻子,顧頡剛不願背叛,便將心中的感情強行壓了下去。等到二十年後殷履安去世,他才將多年的心思,都寫進情書中交給譚慕愚。他表示愛了譚慕愚20年,但對於女方來說,只是一個意外的告白而已。

顧頡剛結了三次婚,心裡明白妻子不是自己真正所愛,卻也從未告知實情。在他看來,這或許是有擔當不背叛妻子的作為。但實際上,他雖沒有離婚,卻在心中念想著另外一個女子長達二十年。倘若去世的殷履安有知,應當也會痛苦於二十年的表面婚姻吧。

參考文獻:

《顧頡剛自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