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紙張--簡牘

簡牘是古代書寫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其中竹製的叫竹簡或簡稱簡,木製的叫木牘或簡稱牘,合稱簡牘。

秦朝紙張--簡牘

竹簡的製作方式是將青竹筒蒸煮過,要用火烤,讓其"發汗"脫水,稱之為"殺青",防止以後變形,不易被蟲蛀,且便於書寫。簡牘一般用線繩或者牛皮繩連起來成書。總結為裁、切、烘(殺青)、書寫、鑽孔、編。因為竹簡猶豫需要烘(殺青),也被稱為“汗青”,引申為書冊、史籍。例如文天祥的千古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秦朝紙張--簡牘

竹簡製作

古代通過漆、墨在簡牘上寫字,使得文字可以保存更加久遠。

秦朝紙張--簡牘

竹簡是我國曆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體。

現在發現的簡牘的年代主要是戰國、秦漢、三國,最晚至西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