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紅薯刨回來後,儲藏之前用不用晒?對此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悠然見東山


紅薯是一種澱粉類的薯類植物,市場需求大,種植地域廣,是不少農民種植的農作物之一,紅薯用途類似於土豆,兩者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一樣的地方。

在農村一般把刨回家的紅薯做簡單處理之後,都會放入地窖儲存。地窖儲存有兩大好處,一個是可以確保紅薯水分不易流失,在一個就是在嚴寒漫長的冬季紅薯也不會被凍。那麼儲藏之前怎麼做為好?通常紅薯儲存前把紅薯表皮的泥巴清理乾淨,有經驗的農民把紅薯放在室外晾曬兩三個小時之後,去除泥巴雜質,然後做好儲藏以被食用。





我是鄉村隴原,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喜歡的朋友們點個關注,我們一起學習探討三農知識和經驗。


鄉村隴原


農村紅薯刨回來後,儲藏之前用不用曬?對此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在我們北方的山區,紅薯又叫地瓜,霜降前後刨地瓜,這時你到山上轉一轉,地瓜到處都是,地瓜是豐收了,可儲藏又成了問題,今天鄰居送我一箱地瓜,一直囑咐我回家先曬一下,梅花不解,怎樣儲藏地瓜才科學呢?今天專門去諮詢了村裡的農業指導員,終於明白應該如何收藏地瓜,下面梅花就來分享一下我瞭解到的。


第一,用不用曬要根據儲存方法而定,如是大量種植,且大量儲存,不必曬。記得小時候生產隊裡都是上午刨地瓜,收拾好了,當天就分回家,那時地瓜分了也不進家門,都是直接送到地瓜井中窖起來,當然得把破的、爛的撿出來。那時也沒看誰家先把地瓜曬一段時間。因此如果是儲藏在深點窖子裡不用曬,晾一下就行,因為在儲存過程中水分還會減少,如果曬太乾易長芽。況且,量太多也無法曬。

第二,現在種地瓜都少了,一般都種一點自己家吃,如果量少,可以曬一下,增加甜度。因為地瓜裡水和澱粉曬後減少,糖分增多,所以地瓜就越曬越甜了,而且通過太陽光直射,使地瓜裡的水分減少,促使澱粉變成糖分,也可以讓地瓜更甜。



我是山村梅花,熱愛農村,喜歡種植,祟尚原生態,您的閱讀、點評、關注、點贊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山村梅花


農村紅薯刨回來之後,儲藏之前用不用曬?

我家裡年年都會種紅薯,秋紅薯一般到霜降以前收穫,以前的時候,農村比較窮,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種植紅薯,在村子北邊的空地上,每家都有自己的紅薯窖,到了霜降的時候,就拿著撅頭去地裡把紅薯刨出來,然後把壞的,破損的,有蟲眼的紅薯挑出來,把完好無損的紅薯用竹籃繫到紅薯窖下面,堆放起來,等到冬天的時候,想吃紅薯的時候,再把紅薯給提上來食用。

現在紅薯窖都被填平了,而且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也不用必須拿紅薯充飢了,我們家種植的紅薯刨挖出來的紅薯大都拉到市場上銷售了,剩餘的除了自己食用,還會留點種到明年繼續培育紅薯苗。自己留種的紅薯,會在家裡空地挖一個坑,把紅薯裝到袋子裡,直接放到坑裡埋起來,上面再放點秸稈,雜草保溫,到明年春上挖出來也不會壞。

紅薯收穫之後,到底要不要曬呢?我從我家保存紅薯的經驗來看,也問過很多種植紅薯的農戶,都說紅薯需要儲存的時候,是不需要曬的,都是在地裡面把紅薯刨挖出來以後直接下窖保存的。

紅薯為什麼不曬呢?因為霜降的時候雖然氣溫下降,但是中午的太陽仍然很厲害,紅薯被曬過之後,表皮會缺水而皺皮,導致紅薯不新鮮,儲存過程中紅薯也需要適當的水分進行呼吸,曬過的紅薯表皮脫水厲害很容易腐爛,而且曬過之後紅薯品相很不好,以後也不好賣。紅薯收穫之後,來回翻動很容易導致表皮磨損而影響儲存,所以為了保鮮一般都是紅薯挖出來之後,直接裝袋下窖保存的,不用在太陽下晾曬。

現在紅薯窖已經逐漸淘汰了,而且很不安全,只在偏僻的地方還能見到。現在大量儲存紅薯有條件的採用冷藏室儲藏,也有的在空地挖坑建造地下室儲存,就是為了到春節前後能賣好價錢。

儲存紅薯的時候,要注意消毒殺菌處理,前期溫度高注意通風,後期注意保溫,紅薯最佳儲存的適宜溫度是10-15°C,溫度低紅薯內部很容易硬心,不容易煮熟,口感差,紅薯儲存過程中不用輕易翻動。


鄉間一抹陽光


前幾天,我正好回家刨了紅薯,也正好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收紅薯的過程和經驗。霜降之前,農村的紅薯基本已經刨完了。否則,放在地裡農民不放心。像這幾天的天氣還可以,雖然早晚有點兒涼意,可中午的時候還有陽光,所以平均氣溫對紅薯沒有傷害。怕的是萬一氣溫突然降低,埋在地下的紅薯就會被凍,一旦受凍,所有的紅薯就功虧一簣。

這幾年吃地瓜不再是為了充飢,而是從身體所需考慮,所以在自家自留地裡種了幾壟紅薯。離霜降還有好幾天,老爹就打電話讓我回去刨紅薯。種的不多,到中午的時候就刨完了。本來打算直接拉回家,可老爹說不用直接拉回家,中午的陽光這麼好,最好是放在地裡曬一曬。這樣可以蒸發一下紅薯的水分,同時也把紅薯帶著的泥土風乾一下,方便收的時候泥土自然脫落,曬一下也有利於儲藏。

曬了一箇中午,直到下午快三點的時候,我們才去地裡往家收。收的時候,看到哪個紅薯皮上有泥土,我就想擦乾淨,老爹制止了我,說去了泥土雖然乾淨,卻不利於儲藏。另外,碰破了皮的和刨壞了的紅薯容易腐爛,需要跟好的完整的紅薯分開來放,這樣儲藏的時候,那些刨壞的紅薯不會影響到好的。

希望各位留言分享一下你們刨紅薯和收藏紅薯的經驗。


一品小十六


我是鄉下小三哥,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小夥。現在的天氣已經比較涼爽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們農民的各種農作物也開始收穫,而紅薯目前就是剛成熟的一種農作物。我國全國各地好多地區都種有紅薯,紅薯的產量也是特別大,市場需求更是特別大的。



現在我們這邊的紅薯也開始刨了,雖說天氣轉涼但是現在這個季節最可怕的就是蚊子,地裡的蚊子那是特別多的,尤其是一早一晚更是多的恐怖。在地裡幹一天活,身上蚊子咬的疙瘩可以達到好幾百個。

我們家裡的紅薯刨回家之後,都會在太陽底下進行曬幾天。剛刨回來的紅薯由於水分特別大,在太陽底下晾曬幾天後,水分會有所減少,通過晾曬後這個時候在進行食用的話是最好吃的。如果是刨回來就想吃的情況下,紅薯一定要進行3天左右的晾曬時間。


這裡有個細節需要注意,我們刨的紅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紅薯的外皮破損,外皮破損後是不利於儲存的容易損壞。如果刨回來後直接進行儲存的話,可以不進行晾曬當然晾曬一下的話會更好。紅薯存儲為了更好的保鮮保存,在存儲的時候是一定要泡藥的,這樣才可以存儲。

我是鄉下小三哥,希望說的對你有所幫助。記得關注小三哥,每天分享農村知識。


鄉下小三哥


農村紅薯刨回來後,儲藏之前用不用曬?

馬上就要迎來霜降了,而這個時候也正是採收紅薯的旺季。想起十幾年前,在農村裡這個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去地裡採收紅薯。那個時候紅薯種植的是真多啊,因為紅薯在過去也是主糧。

農夫還記得,在小時候早上基本上天天都是吃紅薯,那有今天這樣早上油條、麵包、粉條等等。以前早餐除了紅薯以外,還是紅薯。當然了過去種那麼多的紅薯,除了人要吃以外,家禽也是需要吃的,像豬、雞、鴨和鵝等家畜都是吃紅薯的!


也是由於過去紅薯種的比較多,所以採收回來之後,為了避免腐爛,都會挑選出一些壞了的、生蟲的紅薯,然後把剩下的紅薯再放到地窖裡面去。那在儲存之前用不用晾曬一下呢?

在農夫的家鄉這邊,還真的沒有晾曬過紅薯。不過就算是晾曬,也只是在挖出來之後。因為過去農村裡挖紅薯,全部都是手工用耙子挖。挖出來的紅薯上面會有少量的泥巴。如果最近下過雨,那泥巴就會更多。所以挖出來之後,先讓紅薯在地裡晾曬上個把小時。然後再去把紅薯摘下來。這樣泥巴經過太陽一曬,比較乾燥了,就很容易就從紅薯上面抹掉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何況,把紅薯放到地窖裡面以後,因為地窖裡面水氣比較大,就算是曬乾了也還是會潮溼的,所以是沒有必要晾曬的!

當然了,各地儲存紅薯的方法可能有差異,農夫說的是我們本地的土方法。在你家鄉需要晾曬嗎?


農夫也瘋狂


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早些年,村裡家家戶戶都種植紅薯。除了土質比較適合紅薯生長外。最主要當時農村還不太富裕,糧食很少,捨不得敞開吃。尤其在冬季,都是搭配著紅薯做飯。所以,只有把過冬的紅薯儲存好,才能保證吃到春天還有餘糧。



記得,村民們在霜降之前的晴好天氣裡,陸續把紅薯從土裡刨出來。拉回家堆在院子裡慢慢挑撿。沒有人手的,就會在地裡曬一階段。先把割掉的紅薯藤蔓拉回家。既可以餵豬,也可以把葉子做成美味的乾菜。一舉兩得。勤快的還會曬些紅薯幹。吃的時間更長些。



種麥之前,必須把表皮稍脫水的紅薯拉回家。選擇完好無損的儲存在地窖裡。不過,窖口要暫時敞開著,散發熱氣。



待立冬過後,大風降溫時才會把窖口封嚴。這樣一冬天紅薯基本上沒有壞的。可能,這也是人們不急於把剛出土的鮮紅薯儲存起來的緣故吧。那樣,水分太大,高溫高溼,紅薯更容易壞掉了。

不過,這個都是過去的老方法。現在,人們儲存紅薯就方便多了。有專用的保鮮冷庫。安全的防腐劑。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紅薯了。



我是今夕月映。關注三農話題,與您同行!


今夕月映


農村紅薯刨回來後,儲存起來前用不用晾曬?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我是【農村黃豆豆】,我來回答問題

紅薯是非常高產的經濟和糧食作物,可以作為食材,也可以加工延伸出很多農副產品,紅薯澱粉,紅薯粉條都是銷路不錯的副產品。紅薯受氣候影響不大,在我國的南北都有大面積種植。紅薯較耐儲藏,一般收穫之後可以儲藏接住來年的新紅薯,在豆豆的家鄉,大家都是把紅薯,蘿蔔,白菜,土豆儲藏在四五米以下的地窖裡,家家都有自己的地窖。這些作物是我們越冬的主要蔬菜。可見儲存方法很重要,關於儲存前要不要晾曬,我個人有親身經歷,就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吧!

一,紅薯儲存前可晾,不可曬。

1,紅薯在刨回來時晾乾水分。刨紅薯時,我們會把紅薯攤開在地面上,一邊刨,一邊晾乾水分,因為在儲存的時候,都是堆在一起,太溼,水分太多,會燒堆腐亂,還會相互感染,不晾乾水分,不耐儲存,細菌滋生厲害。晾乾水分注意不要把紅薯表面的泥土掰的太乾淨,留少許泥土,對紅薯起到保護作用,以免在運輸搬運途中,造成紅薯的表皮破損,受傷後的紅薯是無法儲存太久的。

2,紅薯在儲存前不能暴曬。刨紅薯時有大太陽是沒事的,因為紅樹薯表層有泥土,不會曬傷紅薯,但也不能晾曬太長時間,一般兩天左右就可以運回來了,曬太長時間的紅薯,會從內部腐亂變質,木質化嚴重,表皮變黑,肉變褐色,苦澀,不能吃,只能扔掉。餵豬豬都不會吃的,更不用說加工別的產品了。

二,紅薯儲存前要作挑選工作

紅薯刨回來後,儲存前必須要作挑選工作,挑選出破損受傷,開裂厲害,有病害黴變的紅薯,這些有問題的紅薯是不能放在一起儲存的,受傷破損的紅薯很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如果不把這些壞薯挑選出來,大有“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的可能,互相傳染,很快就會導致整堆紅薯腐亂變質,損失慘重。

三,儲存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通風消毒。要提前把地窖的出口打開,通風換氣一下。地窖的內部最好做好消毒殺菌的工作,可以用物理辦法,用生石灰均勻的拋灑在地窖的地面上,這樣可以殺蟲滅菌,預防病蟲害的滋生。也可以用藥物殺菌消毒,酒精噴灑也可以。

2,輕拿輕放。儲存時要輕拿輕放,以免造成紅薯的二次受傷,此時受傷破損,你不會再挑選出來,它會在堆子裡慢慢腐爛變質,然後不斷的傳染,像一個病源一樣,最後可能會導致整堆紅薯腐亂。

紅薯想要耐儲存,就是要儘量保證刨出來的紅薯品相好,沒有破損開裂。這就要求我們在刨的時候用心細緻一些。想要儲存的好,在我個人看來還是要注意刨的方法,和儲存時必須要做到的挑選,和消毒殺菌工作!

我是【農村黃豆豆】,本文系豆豆原創文字,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轉發分享,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農村黃豆豆


紅薯儲藏,可曬可晾。兩種方法都可以。目的是為了蒸發紅薯表皮的水分,以免在地窖裡腐爛。晾曬都不用很長時間,只要表皮水分幹了即可。

窖藏紅薯是鮮紅薯保存和留種最基本的方法。要想保存的紅薯不發生腐爛。首先要保證在秋天打霜以前將紅薯從地裡收回,萬一來不及收回的,要提前將紅薯藤蔓割掉,霜打過的紅薯容易腐爛。二是紅薯怕凍,凍過的紅薯也容易腐爛。所以,紅薯保鮮一般用窖藏。窖藏在我們鄂東又有兩種為法,一種是室外地窖,一種是家裡池窖。

先介紹一下室外地窖。室外地窖一般選在溫暖向陽不積水的坡地。最好是那種硬土的麻谷土坡,橫向打一個口小內大的圓洞。洞口不能朝上,以免水流進洞。為了便於食用,可多窖貯藏。挑選無破皮開裂,無蟲駐損傷的新鮮紅薯,一層一層疊放洞內,洞內不能放滿,要留有空隙。然後,用幹稻草或其它植物秸稈塞住洞口,再將洞口用土封死。稍作防水處理。只要不讓雨水灌出洞口就行。可以保存到第二年。

室內保存,可以利用家裡容器,或用磚塊砌一個小池,在池底墊一層小麥豁子或水稻秕穀,然後放一層紅薯,蓋一層豁子或秕穀,一層層往上疊放。最後用木板蓋住池口。可以隨要隨取,方便快捷。



以上是村夫夜話本地的紅薯貯藏方法,是不是跟你們那裡的方法不一樣,歡迎評論。


村夫夜話


紅薯作為粗糧的主力軍也被廣泛種植,然而對於種植戶而言,要想提高紅薯產值,除了種植前的各項管理以外,儲藏也是一門技術,只要能儲藏好紅薯,才能提高紅薯產值,增加種植戶的收益,那麼紅薯刨回來後,儲藏之前用不用曬呢?



在儲藏紅薯之前不需要過分晾曬,簡單晾曬處理即可。這步主要為了方便儲藏,可以使紅薯儲藏時間更長,因為剛刨出來的紅薯有許多水分,適當晾曬後可使紅薯儲藏不易腐爛的,而且還能增加紅薯的口感,所以適當晾曬對儲藏還是有好處的。


紅薯儲藏之前晾曬是一方面,同時我們還要知道,紅薯儲藏的好壞與紅薯品質有很大的關係,在儲藏之前一定要對紅薯進行嚴格篩選,首先要去除有傷痕、病害等紅薯,因為這類紅薯會帶有病菌,會傳染給好的紅薯,極易造成紅薯大面積腐爛現象。

綜上所述,紅薯刨回來後,儲藏之前可適當進行晾曬晾曬,當然,要想更好的儲藏好紅薯,可在入窖前幾天進行消毒處理,同時保持好溫度,一般控制在10-15℃,這樣不僅可以抑制病菌的活動,還可以避免凍害,從而達到安全儲藏的目的。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每日分享實用三農資訊,帶領大家瞭解更多三農。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