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風險誤區有哪些?

剛剛他爹


基金分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基本沒什麼風險。如果說要誤區就是要看基金經理夠不夠專業。有沒有用心去管理好這個基金,其他的都是瞎扯蛋。


木林森財經創著者


基金一直以來都以穩健、門檻低、風險小等優勢被大眾所青睞,不過基金理財雖然風險低但並非沒有風險,並且在選購基金的過程中投資者還可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誤區。下面我們來分析幾個基金理財中常見的誤區。  新基金比買老基金更划算  這只是大家一種心理上的錯覺,也是很錯誤的一種認知。為什麼這麼說?部分投資者認為新基金只有1元錢,而老基金由於已經運作一定時間,基金淨值已經超過了1塊錢。事實上,對基金而言,其淨值取決於所投資標的的價格漲跌。新基金成立後還有一個建倉的過程,這其中包括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早已建倉的老基金已經開始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因此購買優質的老基金比購買新基金更划算。  分紅次數多的一定是最好的基金  有的基金為了迎合投資人快速賺錢的心理,封閉期一過馬上分紅,這種做法就是把投資者左兜的錢掏出來放到了右兜裡,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與其這樣把精力放在迎合投資者上,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市場研究和基金管理上。所以投資者在進行基金選擇時,一定要看淨值增長率而不是分紅多少。  選擇價格便宜的基金  有很多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會去選擇價格較低的基金,這是一種錯誤的選擇。例如A基金和B基金同時成立並運作一年以後,A基金單位淨值達到了2元/份,而B基金單位淨值卻只有1.22元/份,按此收益率,再過一年A基金單位淨值將達到4元/份,可B基金單位淨值只能是1.44元/份。如果你在第一年時貪便宜買了B基金,收益就會比購買A基金少很多,所以在購買基金時一定要看基金的收益率而不是看價格的高低。  選擇基金只關注短期業績  對於基金來講,歷史業績優異的未必現在業績依舊良好,更何況只關注短期業績表現。不少投資者可能看到哪些基金整體業績好,就蜂擁投資這些基金。我們要知道,基金適合長期投資,所以選擇基金的時候要把中長期業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長期表現良好的基金,也能反映出較好的管理能力。投資者要選擇中長期業績排名在前 1/3-1/4 的基金作為投資對象。參考雲掌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