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的身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發展的關鍵期嗎?為什麼?

用戶841209580004


所謂的關鍵期即是敏感期,指的就是孩子受內在的生命力的驅動,在某個時間段之內,專心發展某種特定能力和行為的時期。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形容:“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

敏感期對於孩子是一個又一個的關鍵期,因為孩子們只有順利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他們才能夠從零開始,學會適應這個複雜而多變的社會。

科學家在通過掃描兒童大腦的時候發現,大腦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時候是具有一定的時間段的,這個時間段被稱之為“機會之窗”,其實也就是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大致有九大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微小事物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書寫敏感期、閱讀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等。

語言敏感期(0~6歲)

孩子在進入語言敏感期之後會喜歡模仿別人說話,會喜歡說髒話、悄悄話,會突然口吃,會搶著接電話……


秩序敏感期(2~4歲)

蒙臺梭利認為,沒有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寶寶就“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

因為孩子需要一個穩定有序的環境來幫助自己認識世界,在這個基礎之上,逐漸建構自己的智力系統。

秩序敏感期會呈現出三個不同的階段:

  • 第一個階段會因為秩序被破壞而哭鬧不停,以待秩序恢復;
  • 第二個階段是自我意識的出現,會為了維護自己認定的秩序而堅決說不;
  • 第三個階段就是讓人頭疼的執拗,會因為自己的秩序遭到破壞而要求重新來過。在這個階段,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有序的環境。


感官敏感期(0~6歲)

感官敏感期是孩子綜合發展身心的基礎期,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關鍵期。

通過視覺,味覺,觸覺,聽覺,嗅覺來感知和認識世界。

微小事物敏感期(1.5~4歲)

這個階段是父母培養孩子敏銳觀察力和比較能力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能力會得到日新月異的發展。

動作敏感期(0~6歲)

分為兩大塊:

  • 第一個板塊是手部敏感期,通常出現在1.5~3歲,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想盡各種辦法鍛鍊自己的手部。通過手部的鍛鍊,進而達到手腦並用。
  • 第二個板塊是肢體的運動——走路。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孩子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自我意識也開始覺醒。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喜歡追求完美,會喜歡說不,會喜歡黏人,會喜歡與別人交換玩具,會喜歡問我從哪裡來,會成天喊著我是×××,會想要和某個人結婚,會想要做家務。

書寫敏感期(3.5~4.5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非常喜歡拿著筆亂寫,他們通常要經歷戳戳點點、寫不規則直線、畫不規則的圓、寫成人能夠看得懂的字、寫規範的字。


閱讀敏感期(4.5~5.5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喜歡閱讀,自己捧著,甚至趴在地上看,還喜歡讓父母給自己讀書。

文化敏感期(6~9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對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天文地理、自然環境等種種知識感興趣。

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辦

第一,把握細節,不漏掉任何一個敏感期。

第二,尊重孩子,並且要有足夠的耐心。

第三,針對不同的敏感期,設置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四,適當地鼓勵、引導孩子。

第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樣。


凡萌育兒


學前兒童“保教結合”,“安全第一”。

至於注重“遊戲”、寓教於樂、“知行合一”,根據地域,結合現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加以取捨。

0~3歲,“保”的比重佔多,腦力發育、身高、體重是一個黃金期,千萬不能錯過。

3~6歲,“教”的成分可以多一點考慮,自然、社會、家庭、幼兒園有機結合,讓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給小學輸送一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口如一,熱愛自然,懂得生活的“聰明”兒童。


萊陽西


存在的,孩子在不同時期同樣擁有很多的關鍵期,你可以看看《關鍵期關鍵幫助》這本書。

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0~1歲安全關鍵期,讓孩子感受溫暖

0~2歲心智模式發展關鍵期(啃、抓、踩),允許孩子吃手,這樣可以促進大腦神經元的連接。

2~3歲探索事物與人的關係。

一定要尊重孩子自然發展軌跡,給予真正的愛與信任,多學習養育方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用正確的教養之路,然後努力做正確的事,然後靜待花開[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