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繳利稅多的企業就一定盈利嗎?

隨著音樂癲癇


上繳稅金越多的企業不一定肯定盈利。

企業上繳的稅金包含: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等附加稅,印花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等。

企業涉及的相關稅金及企業淨利潤的相關公式如下:

1、相關稅金計算公式

企業所得稅=利潤總額*25%

(只有企業有利潤,才會交企業所得稅)

應交增值稅=收入*適用稅率

應交消費稅=應稅消費品銷售額/銷售數量*適用稅率

應交城建稅=應交增值稅*適用稅率

應交印花稅=銷售合同/採購合同/租賃合同/運輸合同等*適用稅率

(只要企業經營業務量越大,需要繳納的增值稅或消費稅就越高,同時城建稅等附加稅就越高。只要企業簽定任何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都需要繳納印花稅)

應交房產稅=應稅房產原值×(1-扣除比例)×年稅率1.2%(從價計徵)

應交房產稅=租金收入*12%(從租計徵)

(只要企業擁有房產,不管是自用還是出租都要繳納房產稅)

綜上所述,除企業所得稅外,其他稅金和企業是否盈利無關,只要存在應稅行為就要納稅,業務量大的企業所有稅金合計也是筆巨大的金額。


除以上稅金外,企業還要幫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可能還會涉及幫境外企業代扣代繳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但這些代扣代繳的稅金不會影響企業的利潤。

2、淨利潤公式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淨利潤=利潤總額-企業所得稅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公司要盈利與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稅金等相關,最終能否盈利或盈利多少,都是很複雜的,需要多方努力與控制的。

企業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合法納稅,利國利民也利己!


不怕小貓


上繳利稅,是指國有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要分別向國家交納“利潤”和“稅金”。

上繳利稅,是指國有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要分別向國家交納“利潤”和“稅金”。
我國的《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國有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經營行為,除去經營成本所產生的利潤,按照國家的現行稅法規定,應當上繳給國家的稅金,即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這是納稅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徵、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的決定。
我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致富之路


利稅是指淨利潤、上交的所有稅費。

利潤指的是稅後利潤,稅指的是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營業稅、印花稅、城建稅等等。

是指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稅金、教育費附加、資源稅和利潤總額四項之和, 但不包括企業計入生產成本的各項稅金,它是反映工業企業一定時期內全部純收入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利稅總額=產品銷售稅金及其他稅金+利潤總額

其中:產品銷售稅金及其他包括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應負擔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

利潤總額既包括企業工業生產活動所得的產品銷售利潤,又包括非工業生產活動及其他營業外活動收支差額。

以下方面有助於您更好的理解利稅:

成本費用利稅率

成本費用利稅率是指成本費用與實現利稅的比率,即所得與耗費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利稅總額成本費用利稅率= --X100%

成本費用總額

成本費用利稅率反映企業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一般來講,成本費用水平低,則說明企業盈利(貢獻)水平高;反之,成本費用水平高,則說明企業盈利(貢獻)水平低。值得注意的是,為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盈利水平,還可以通過成本費用利潤率來分析:

利潤總額成本費用利潤率=-- X100%

成本費用總額

一些企業成本費用利稅率雖然較高,但並不能說明它就一定是盈利企業。只有結合成本費用利潤率的分析,才能準確反映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和自身的盈利水平。


九州文景愛吃小煎餅


上交利稅多並不一定意味企業一定盈利。

國有企業有上交利潤、稅收一說。如果每年還有稅後淨利潤上交國家,那自然是上交利稅越多,其企業的盈利也多。

非國有的企業有法定稅收義務,但企業利潤歸股東所有,所以只存在向國家上交稅收義務。每個企業的承擔稅收種類多,企業的利潤是除去各項稅收後有淨利潤才能叫盈利,很多經營規模大,毛利低的企業,雖然每年交很多稅,可能到年底還是虧損企業;當然也有很多優質企業,稅收和盈利是同步增長的。既交納大量稅收,承擔了社會責任,同時也為股東們創造了大量盈利。



一克成林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

首先,不同行業之間,利稅多少沒有可比性。

其次,在財務信息失真的情況下(如企業做假賬),利稅指標也沒意義。

第三,相對指標比絕對指標更有意義。

在同行業內,利稅總額只能反應企業的規模情況。如甲地產公司年利稅5000萬,乙地產公司年利稅1個億,只能說明乙企業比甲企業規模大;而利稅率指標,才能反應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效益情況。如甲地產公司年利稅率25%,乙地產公司年利稅率30%,說明乙企業比甲企業效益要好。

但是相對於股東與企業員工來講,股東追求的是絕對額基礎上的相對指標,而對員工個人而言,相對指標反應的是高效率,高效率才有高效益。


太和元氣


上交利稅多並不一定意味企業一定盈利。

國有企業有上交利潤、稅收一說。如果每年還有稅後淨利潤上交國家,那自然是上交利稅越多,其企業的盈利也多。

非國有的企業有法定稅收義務,但企業利潤歸股東所有,所以只存在向國家上交稅收義務。每個企業的承擔稅收種類多,企業的利潤是除去各項稅收後有淨利潤才能叫盈利,很多經營規模大,毛利低的企業,雖然每年交很多稅,可能到年底還是虧損企業;當然也有很多優質企業,稅收和盈利是同步增長的。既交納大量稅收,承擔了社會責任,同時也為股東們創造了大量盈利。


易灣清水


利稅一說存在於以前國有企業向國家上繳的除了稅以外,還有利潤。

但是不是稅收上繳的越多,企業狀況越好呢。首先從一個層面上來說,說明這個企業很有資金實力,要不然企業虧損那有錢來交稅?

其次,上繳的稅多了,看是什麼稅,如果是企業所得稅,說明企業是賺錢的,如果是增值稅,只能說明企業稅負重,還得靠外來資金交稅,企業稅收規劃不合理。我上家企業就這樣,利潤表虧損嚴重,還得繳納增值稅,主要是受採購影響較大。


老闆角度看財務


利稅不是稅收上繳的越多,企業狀況越好。首先說明這個企業很有資金實力,要不然企業虧損那有錢來交稅?其次,上繳的稅多了,看是什麼稅,如果是企業所得稅,說明企業是賺錢的,如果是增值稅,只能說明企業稅負重,還得靠外來資金交稅,企業稅收規劃不合理。


定遠人之家


稅金分為很多種的比如所得稅,流轉稅,行為稅等等,一般來說由於所得稅跟利潤掛鉤的所以利潤高,所得稅就高。但,也跟企業模式有關,比如增值稅跟進銷項掛鉤,有可能,企業沒有利潤但是也要交增值稅。不能一言以蔽之


京東二把刀


不一定,利稅多就盈利!

企業的負債多照樣虧損。負債率低證明企業運轉的好,才有可能盈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