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辭!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廣」受苦了

告辭!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廣」受苦了

告辭!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廣」受苦了

印度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波高速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出現的則是大規模的城市化。2011年的印度人口普查中,已經有32%的印度人住在了城市裡,而最新的人口估計則認為,這個數字還被大大低估了,當年就應該有50%的印度人成為了城市人口,如今這個比例只會更高。

如果以較低的預估來比較

印度的城市化進程還很漫長

但每1%的增長都相當於津巴布韋全國人口

(圖片來自wikipedia——Urbanization by country)▼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和大多數的發展中經濟體一樣,從農村湧向印度的印度人,大多數選擇了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這樣的大城市。但與此同時,弔詭的事情也發生了:大量已經在大城市落住腳的印度人卻在逃離這些大城市,正如中國年輕人裡曾流行一時的逃離北上廣一樣。

這驚人相似的歷史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

作為一個印度人,如果你想改變命運

就來這些城市吧▼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德里大,居不易

如今,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周邊地區已經聚集了2700萬居民,而在上個世紀末,這座城市還只有不到幾百萬人口。新增的城市居民都是在這20年裡陸陸續續湧入新德里的,而且還在以每年70萬的速度高速增長中

1989年(上圖)和2018年(下圖)的新德里衛星圖

三十年間成長也是相當迅速的

(圖片來自nasa.gov)▼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據預測,只需要十年,新德里就將取代東京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特大都市圈。而與此同時,印度也很有希望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國。

世界上的城市競爭,已經升級為大都會的競爭

印度的新德里和孟買都殺入了二十強(按人口算)

他最大的對手恐怕是拉各斯、墨西哥城這種同樣人口增長迅猛的發展中國家都市

(圖片來自wikipedia——List of metropolitan areas by population)▼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連佔兩個和人口有關的世界第一,發生在印度似乎並不讓人感到特別驚奇。但印度人自己卻未必對這兩個第一感到切實的自豪。和世界上所有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和城市一樣,過快的城市化進程也已經讓印度人感到了不堪重負。

歡迎來到孟買,這裡是印度的大門

這裡能賺到很多錢,但想賺錢的人比錢更多▼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人們來到大城市,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居。然而印度的大城市顯然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這些投奔而來的勞動者,城市建設速度非常緩慢。

比如在新德里地區,政府從2005年開始就啟動了住房計劃,但到目前為止也只建造了43000所住房,這些年裡的新德里人口增長卻高達1000萬,兩個數字的高度不匹配讓很多人只能選擇蝸居,或是乾脆在城市邊緣搭建自己的貧民窟社區。

算是貧民窟中尚可的房子

還有更多破落的棚子集中區,甚至不能遮風擋雨

(圖片來自Flickr@Sistak)▼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這些聚居區,也成為了本就略顯混亂的印度首都裡治安最成問題的地方。

2014年勝選的莫迪政府也曾為快速增長的大城市制定過雄心勃勃的建設目標,承諾在2022年之前實現所有人都能“有房子住”。然而正規居民區的建設並不是造一座房子就可以了,周邊的配套交通、上下水設施、教育和醫療設施也都要跟上。

相比住宅的外形

更重要的在於整個街區有無規劃,有無基礎設施

這決定了一般人能否低成本的獲取高質量公共服務▼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印度建設顯然沒有這樣的效率。

因此,莫迪政府目前已經放棄了2022年計劃,將承諾延期到了2030年。該國住房和城市事務部長哈蒂普·辛格·普里(Hardeep Singh Puri)表示,到2030年印度將“每年建設一座芝加哥”。這不是一個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一個怎麼做的問題,因為面對劇烈的城市化進程他們別無選擇。

規劃-建設出來的城市,和人口湧入-堆積出來的城市

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美國-芝加哥,圖片來自wikipedia@Dicklyon)▼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政府擴展城市面積幫助民眾安居樂業的初心是好的,但有人卻並不同意。印度的環保組織就是這類計劃最激進的反對者。

在新德里的東基德韋·納加爾(East Kidwai Nagar)地區,有一片政府規劃的廉租房。這片住房的規模並不大,佔地不過0.35平方公里,原計劃建成一座14層樓4600多套公寓的平民住房。為了表現科技感和環保感,印度

政府還為這套住房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統,在印度混亂的住房系統裡,這已經是堪稱樣板房的優質住宅了。

設計圖似乎是這個樣子的,這很印度

(圖片@chapmantaylor)▼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然而環保主義者們抗議為了建造這座住房政府砍伐了2000多棵樹,並把市政府告上了法庭。判決結果則對市政府

不利,法院禁止這套住房繼續開發,供水和交通配套建設也被迫暫停,變成了一座爛尾樓。

砍了這麼多樹,樹是有點可憐

不過搬磚的顯然更需要環保主義者關懷一下

(圖片來自facebook@Redevelopment of East Kidwai Nagar)▼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然而此事卻並非完全是環保事件,因為很顯然即使房子爛尾了,那2000棵樹也不會回來。支持這些環保組織阻擊政府的,其實是大城市裡的房產業主們。他們擔心過多的廉價住房將會影響自己房產的價值——在印度的大城市裡,老房屋租賃是非常成熟而受歡迎的生意,而且由於新的人口還在不斷湧入,業主有著充分的定價權。

孟買濱海大道,印度的上海和外灘

要不要租個海景洋房住一住?▼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無法在大城市定居的年輕人,在奮鬥幾年之後,往往發現自己的錢包已經被房子的租金榨乾,不得不失望地回到老家,重新開始。

一天抽40根菸

環境汙染也是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

過去十年,印度都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國家,沒有之一。2016年,全球20座汙染指數最高的城市裡,印度獨佔9座,即使是飽受霧霾困擾的中國北方城市在印度面前也沒有一戰之力。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首都新德里,霧霾的濃度水平常年是安全值的75倍。

空氣汙染前二十,印度佔十三個

中國保定上榜,第十九

(圖片來自wikipedia——List of most-polluted cities by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印度霧霾的成因非常複雜。

在城市周邊,它往往可以被歸咎於高汙染工業和汽車尾氣排放,印度政府也曾努力推出過一些防控政策,比如遷移高汙染行業和禁止大卡車進入城市核心區。

但在印度目前的發展水平下,完全禁絕這些工業設施並不現實。而較差的基礎建設水平又迫使這些為城市工業提供原料的高汙染工業不能距離城市太遠,市內的汙染情況依然會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為大城市帶來空氣汙染。

在首都當差也不容易▼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而在更遠郊的地區,農民燒秸稈則是屢禁不止的汙染源。每年的秋冬季節,經歷了秋收的印度農民就會點燃秸稈,既是為了處理農業廢物,也是為了來年的耕種準備肥料。因此與中國北方城市一樣,印度大城市到了冬天也是霧霾熏天。

尤其是印度北方,燒起秸稈來那是非常的兇

(圖片來自nasa.gov)▼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密集的起火點與濃厚的霧霾

(圖片來自nasa.gov)▼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極高的空氣汙染指數為印度的公共衛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世衛組織認為,在印度汙染最嚴重的地區,城市居民每天吸入的煙霧帶來的有害物相當於40根香菸。而另據統計,印度現在每年有255萬人因受到空氣汙染影響而過早死亡,尤其是聚集在大城市的那些居民。

2017年11月,能看到太陽麼?

太陽的光芒也穿不透新德里的“面紗”!

(圖片來自Wikipedia@Sumitmpsd)▼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哥斯達黎加駐印度大使瑪麗埃拉·克魯茲·阿爾瓦雷斯(Mariela Cruz Alvarez)就因為實在受不了新德里的霧霾,跑到南方的卡納塔克邦。

從農村來到大城市討生活的農民可能也發現這裡的空氣質量遠不如自己的老家,跟著這位外國大使的腳步也回到了農村。

安得拉邦Lepakshi的向日葵農場

雖然這只是個少見的好地方

但農村很少灰濛濛的(除了燒秸稈的日子)

(圖片Flickr@Navaneeth KN)▼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有些地區仍然使用傳統的耕牛方法

空氣和環境自然是天然舒適(當然低效率也讓農民比較窮)

(圖片來自wikipedia@Augustus Binu)▼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大城市讓人口渴

城市基礎資源的缺乏則是更讓人絕望的現實。由於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規劃,印度的大城市幾乎全都已經處在水資源超載的狀態,有的甚至已經在過去十年裡榨乾了自己的地下水資源,很快就要成為一座無水之城。這其中,就有首都新德里。

其實從城市到農村都普遍缺乏涵養水資源的意識

基本建一套設施,榨乾資源就換個地方再來一套▼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據印度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報告,新德里的地下水位正在以每年10釐米的速度下降。最多到2022年,新德里的地下水就會耗盡。而地面上範圍巨大而密集的混凝土地基,則嚴重影響了雨水的滲透,讓地下水幾乎得不到恢復。

新德里的市政部門對這份報告的結論提出了抗議,他們表示新德里的供水主要由地上河流提供,地下水的消耗不可能這麼快。然而反對者卻發現,由於供水系統年久失修,新德里的漏水情況非常嚴重,甚至會浪費一半的水在路上,而這些缺口都是由居民自己從地下水裡補齊的。

事實上,這兩年新德里的南部和西部就時不時出現斷水的情況,不少新移民覺得在城裡的生活條件還不如在老家,也選擇了離開。

由於印度大部分區域為熱帶季風氣候

所以旱季與雨季分明,旱災和水災都可能很猛烈

越是這樣的狀況,其實越需要儲水設施、地下水涵養來調節自然供水的劇烈變動

(圖為印度旱災多發地區)▼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無法達到預期的供水系統也削弱了印度大城市的抗風險能力。今年6月,印度就經歷了一次史上罕見的乾旱(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這樣的災害也許今後會不再罕見),人口稠密的各大城市受到的影響比農村地區更大,在有的城市裡居民要等好幾天才能洗一次澡,過的完全不像是現代化的城市生活。

這個溫度,還沒水洗澡...

(圖片來自google)▼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那些已經在城市裡成為有產階級的外地人並沒有老家這個選項,只能在擁擠而乾熱的城市裡死磕。唯一的備選項,也就是去氣候適宜的鄉村裡休閒。

比如在新德里北方200多公里,有一座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城西姆拉(Shimla),是印度版的古北水鎮(不過比去古北水鎮要遠得多),每年夏天都會成為新德里人的避難所。這裡氣候陰涼,供水充足,很多印度人到了這裡就不想再離開了。

冬天還可以來玩雪,真是熱帶人民的剛需▼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可是隨著首都人民光顧得越來越頻繁,這座本來只有2萬多人的小城也已經出現了牴觸情緒。居民們抱怨首都遊客推高了當地的物價,留下了滿地的汙染,在乾旱季節讓小城的供水也出現了問題。

也確實越來越“古鎮化”了▼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所以開發更多適合大城市遊客的鄉間旅遊項目,近年來成為了在印度有利可圖的創業項目。

青草之路(Grassroutes)就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一個。他們的任務是在印度村莊裡徵得長老理事會的同意,在村民中開展服務業培訓,然後為村莊設計適合他們的一年四季的特色旅遊項目,從大城市引導遊客前來體驗無汙染、原生態、富含鄉村特色的新生活。

旅遊不旅遊的不重要的

主要想犁地

(圖片@grassroutes)▼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你也可以來學插秧..

(圖片@grassroutes)▼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城市化意味著人的聚集,也意味著精細的分工和更大的規模效應。發展中經濟體沒得選擇,只能通過高速的城市化實現自己的發展之夢。

然而快速的城市化也必然會帶來一些負面問題,住房、環境、交通、供水都需要精密的規劃和強有力的市政執行力才能得到完善。城市的問題,最好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城市裡解決。農家樂說到頭來也只是一種有限的補充罷了。

何況大部分農村還是比較窮的

相比農家樂,他們更需要進城▼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說明:本文原載於公眾號“地球知識局”(diqiuzhishiju),作者蘇摩大大。文中內容不代表東亞評論觀點和立場。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END

告辞!印度人也不想在「北上广」受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