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

溫開元


貞觀23年(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的功勳皇帝李世民,在在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駕崩,享年51歲。李世民從17歲起就投身軍旅,18歲輔佐父親李淵征戰沙場,一年後力勸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先後被封為右領軍大都督、唐國公、右元帥、尚書令、秦王、天策上將等。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可謂是居功至偉,為大唐帝國的繁榮昌盛更是功不可沒。李世民28歲登基稱帝,後執掌大唐帝國23年,為什麼在51歲時就去世了呢?



戎馬倥惚一生的李世民,身體健康狀況並不是很樂觀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一位能征善戰的馬背皇帝,在大唐帝國還未建立時,他就是一位率領千軍萬馬縱橫馳騁的統帥,殺伐四方是家常便飯之常事。李世民不單單是一個在幕後指揮軍隊衝鋒陷陣之人,他甚至還經常身先士卒殺敵。

《資治通鑑》:“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為流矢所中,拔而復戰,衝突其陣。後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兩刃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

此段記載了李世民在霍邑之戰中採用輕騎誘敵出戰之計,李世民親率數百騎深入敵陣。敵軍主將見李世民等騎兵勇猛,就命令用箭射擊李世民等人。當漫天箭雨射向李世民等人,他也不幸被射中,李世民把箭拔出來後,衝入敵軍陣中殺死敵數十人。像這樣的場景,李世民在還是秦王時也不在少數,因此李世民的身體健康狀況並不是很好。


李世民勤政愛民,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貞觀政要》卷二《論求諫》記載,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這段話記載了李世民對唐朝第一任宰相裴寂(後升任司空)的一段對話,大意是,“大臣們的奏疏很多,我都把它們貼在牆壁上,方便出入觀看,有時候甚至研究到三更方才休息。”

李世民為了把國家治理好,可以說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在他治下,政治清明,虛心納諫,對內實行文治天下,與民休養生息。對外開疆擴土,被北方各民族尊稱為“天可汗”,為大唐王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的“痛腳”上狠狠地插上了一刀李

世民雖然對大唐王朝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但他最大的“痛腳”就是通過兵變獲取了皇帝繼承權,他弒兄的事實是他永遠也不願意提及的事。但是命運偏偏要捉弄他,太子李承乾竟然受大將侯君集鼓動,準備再來一個“玄武門之變”。

據歷史記載,在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太子李承乾因為對父親李世民寵愛胞弟李泰心懷不滿,隨後對李泰暗殺失敗。於是聯合大將侯君集等人準備發動政變,但還沒付諸行動就被人提前告發。雖然太子李承乾的政變沒有成功,但給李世民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他的“痛腳”傷疤再一次被兒子抓得傷痕累累。


李世民派遣出使天竺國的使者王玄策給他帶回來了一位高僧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派王玄策出使天竺,但不幸的是當王玄策使團到達天竺的時候,正值其國內大亂,臣子篡位。身陷險境的王玄策孤身一人前往吐蕃和泥婆羅借兵,然後憑藉到的約8200兵力滅掉了天竺反叛者。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神話的王玄策在回大唐覆命時,給李世民帶來了一個天竺高僧。

這名天竺高僧自稱那羅邇婆寐,已經在世200多歲了,他說長壽是因為服用自己提煉的仙丹“天竺仙丹”。李世民見高僧如此厲害,對他禮遇有加,對那羅邇婆寐是好生侍奉,讓他一心一意的早日能提煉出所謂的“天竺仙丹”。

一年多後,那羅邇婆寐所煉製的丹藥終於是出爐了。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激動不已,因為長生就在眼前,殊不知,萬丈深淵就在前面等著他。當他服下“天竺仙丹”後,他所預期的長生不老非但沒有,還讓他原先不太健康的身體出現病情是越來越嚴重的狀況,沒過幾天,51歲的李世民就一命嗚呼了。


李世民在51歲就死亡,是很多種原因下,堆積在一起,然後再通過服用所謂的“天竺仙丹”後,身體就不堪重負,就只能是坍塌了。

資料參考:《資治通鑑》、《貞觀政要》、《新唐書》、《舊唐書》等


觀景說史


其實稱不上暴斃,在那個年代,51歲的壽命並不算短。不過與他的後代李隆基(77歲)相比少了20多年,確屬可惜。原因有這幾個可能:

一、常年征戰

李世民16歲就從軍,在雲定興麾下,解救陷入突厥重圍的隋煬帝。

19歲時跟隨李淵太原起兵,其後一直作為李氏的領軍元帥到處征戰,先後消滅薛仁果、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勁敵,打殘劉黑闥主力。

李世民打仗還有個特點--親自衝鋒陷陣,他建立的精銳騎兵玄甲軍,就是自己作為先鋒。

在去世的前六年,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史書中講:“雖盛暑流汗,不之易。”氣候太惡劣,但李世民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在馬上待了幾個月。

這就現如今的運動員,常年在運動場上過度使用身體的話,年紀大了其後遺症會逐漸體現。況且打仗比如今的體育運動要艱苦得多。

二、生病

在親征高句麗班師後,李世民就病了,“上疾癰,御步輦而行”,生了瘡,甚至無法走路。而且這場病持續很久,第二年(公元646年),“上疾未全平,欲專保養。”已經病到暫時不處理朝政。直到公元647年才徹底恢復:高士廉去世,李世民計劃親自送喪,房玄齡則對他進行勸阻“房玄齡以上疾新愈...”。

但同年,李世民又得了風疾。有點像今天的中風,這像是李氏的家族病,有六七位皇帝都因此病去世。

公元649年,李世民“苦利劇增",嚴重到出不了聲,不久去世。

三、晚年心理波動太大

其一,魏王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寵,後者勾結重臣侯君集意圖伺機謀反,並收買了刺客準備刺殺李泰。但未曾想刺客先行告密,李承乾、李泰二人皆被廢。兄弟同室操戈,讓李世民聯想到自己當年的玄武門之變,對其打擊巨大。

其二,御駕親征高句麗未獲得預期戰果。

其三,高士廉、房玄齡等忠心耿耿的老臣相繼去世,李世民多次痛苦流涕,心理波動太大。

從現代醫學理論來講,身體的過度勞累、心情壓抑,都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李隆基就不一樣,人家經過了安史之亂後,當了太上皇,還能天天錦衣玉食、沒心沒肺的作樂,物質和精神都很豐富,自然能活得久。


正史漫談


人越老,越惜命,帝王更是如此。從古至今,有無數帝王因渴望長生不老而終,就連英明的唐太宗都脫離不開這個怪圈,為了子虛烏有的長生不老,終因食用“仙丹”暴斃。

唐太宗李世民在我國是非常開明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大唐呈現出貞觀盛世的景象。但是在他晚年,既迷信方士,又痴迷丹藥,儼然是一副道家弟子修仙之象。

為何這麼英明的君王會有這麼大轉變呢?

其實早期唐太宗李世民是對長生不老之類的思想持否定態度的。他一度對著大臣嘲笑秦始皇和漢武帝求仙的愚蠢行為,說“神仙事本虛妄,空有其名。”還說秦始皇派徐福率領三千童男女求仙藥,藥沒求到,徐福帶著人跑了,秦始皇則送了命。說漢武帝為了求仙,把女兒都嫁給方士,一樣還是被騙。還說梁武帝君臣只談佛家的空苦之論,侯景之亂時,百官不能騎馬。齊元帝更是在北周軍隊圍困的情況下,還在為臣下講述《老子》,百官們穿著戰袍聆聽。

唐太宗認為這些都應該引以為戒,他還說自己所好者,只有堯、舜、周、孔之道。


看來,人總是善變的。自己說的那些話有些說的太滿了。晚年的唐太宗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和秦皇漢武一樣,開始愚蠢的追求長生不老。也可謂是極大的諷刺了。

人老了,病就多了,死亡就慢慢迫近了。人都是畏懼死亡的,尤其是享受了一輩子榮華富貴的帝王,更是不想死。他覺得國內的術士不靠譜,於是派人四處尋訪國外大師高人。

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在一人滅一國的傳說中俘虜了一名叫那羅邇娑婆的印度和尚,此人本是個在印度混日子的神棍,口才相當了得。見了唐太宗後,便吹噓自己有二百多歲的高齡,專門研究長生不老之術,並對唐太宗說只要吃了他煉製的丹藥,延年益壽不成問題,甚至可以長生不老白日飛昇。

這番話打動了唐太宗追求長生的心理,於是便對其委以重任,讓他煉製長生不老丹藥。那羅邇娑婆見唐太宗對他深信不疑,於是煞有介事的開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藥來,唐太宗要求天下尋訪這些藥。

貞觀二十三年春,印度僧人煉製的藥已經出爐,唐太宗見到後如獲至寶,於是依照那羅邇娑婆的囑咐服食“仙藥”,可想而知,仙藥變成了毒藥,病情反而加重了許多,兩個月後暴疾而終。

服胡僧藥,遂致暴疾不救。

所以最終定論是唐太宗服食丹藥不當而亡,真是諷刺性的結果!


望風瑟瑟




答:唐太宗李世民51歲突然暴斃,其實並不是什麼歷史謎案,原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他自己瞎聽妖人妄語,亂服劇毒丹藥,最終毒死了自己。


人生於世,絕大部分畏死貪生,這是情理之中的事,無可厚非。

但要評選最“畏死群體”,當屬帝王無誤!

道理很簡單,擁有的東西越多,越擔心失去。

生無可戀者,往往都是一無所有之人。

帝王富有四海,俯視蒼生,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權、錢、色、氣、酒,樣樣為其所有,剩下的唯一願望,就是希望這一處境可以永遠,萬古不變。

但是,時光匆匆,腳步永遠不會停留。

在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不知不覺中,頭髮變白,皮膚變皺,身子變得佝僂,死神開始招手……

現實無比殘酷:時光就是我們人類的最大敵人。

那麼,長生不老,就成了歷代封建帝王的最大追求!

秦始皇就是歷史上追求長生不死最著名的皇帝了,他大力贊助盧生去仙境求藥,又派徐福出海訪仙,但他最終只活了49歲。

漢武帝也追求長生不死的帝王隊伍中的佼佼者,他甚至比秦始皇嬴政還瘋狂。《史記·武帝本紀》中,幾乎有一半的篇幅都在講他如何寵信方士,如何勞師動眾追求仙藥。

和秦皇、漢武一樣,唐太宗也是千古一帝,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也一樣痴迷長生不老。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從天竺國來了一個名叫羅邇娑婆的妖僧。此人詭稱自己會煉製長生不老仙丹。

唐太宗大喜過望,讓妖僧為自己煉製。

沒承想,“神丹”煉成之日,就是太宗皇帝斃命之時。

他喜孜孜地服下丹藥,很快毒發身亡,終年五十一歲。

歷史上像唐太宗這樣,為追求長生不老,暴食丹藥的帝王可不少。

如晉哀帝哀帝司馬丕,此人迷信黃老之術,常服長生不老之藥,服食過量而死,時年25歲。

又如唐穆宗李恆,渴求長生不老,服藥過量而死,時年30歲。

唐武宗李炎,信奉道教,吃丹藥身亡,時年33歲。

唐宣宗李忱,為求長生吃丹藥被毒死,時年50歲。

南唐烈祖李升,常服丹藥,中毒身死。時年56歲。

清朝的雍正,也是吃丹藥中毒致死……


覃仕勇說史


關於唐太宗的暴斃,眾說紛紜,迷霧重重。

朝鮮人說唐太宗是被他們射死的。前些年,韓國有一部很扯的古裝電視劇,講的是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結果被高句麗打的大敗而歸,眼睛還被毒箭射瞎了,成了獨眼龍,最後毒發而亡。


然而,咱們的歷史卻是另外一種說法,《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時,得了“癰疽”,這是一種毒瘡,還記載了太子李治親口替李世民吸膿瘡的事情,此後太宗身體每況愈下。

其實,用口吸膿瘡是極不科學的,因為口腔內含有大量真菌,用嘴吸膿瘡極易加重感染,不知道唐太宗病情加重是否與此有關。


還有一種說法,唐太宗是吃了仙丹而死的。《舊唐書》記載“服胡僧藥,遂致暴疾不救”。

假藥害死人啊,秦始皇吃了仙丹之後,很快玩完了;漢武帝吃了仙丹之後,很快升天了。粗略統計一下,歷史上因為吃仙丹而死的皇帝,不下十人之多。

想當年,孫悟空一傢伙偷吃了太上老君幾百顆仙丹,他是金剛不壞之身,所以硬挺了過來,要是凡人的體質,估計只需小小一粒,就可以“羽化昇天”,飛上月宮見嫦娥姐姐了!


李世民之所以吃了仙丹,這都要怪王玄策啊!玄策,玄奘,都是玄字輩的人,玄奘寫過《大唐西域記》,玄策寫過《西域傳》,後來經專家證實,《大唐西域記》中有不少插圖和內容都是盜用,呃,不是,“借鑑”《西域記》中的。

王玄策也是個奇人,他一生去過四次天竺,而且還有過“一人滅一國”的驚世壯舉。原來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的時候,恰逢天竺發生叛亂。叛軍把王玄策捉住了,押入了大牢。

最後,王玄策尋機逃了出來,一逃就逃到了吐蕃,到了吐蕃之後,向吐蕃國王借了一萬軍馬,調轉馬頭反殺回來,後分分鐘滅了天竺叛軍。


滅了天竺之後,王玄策就把俘虜押往長安受審,這些俘虜之中,有一個叫作那邇娑婆寐的方士,這人是個大忽悠,自稱活了兩百歲了,而且還擅長製造長生不死之藥。

王玄策把邇娑婆寐介紹給了唐太宗,唐太宗很高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妨試一下吧!

結果,邇娑婆寐花了七七四十九天,經過四十四道工序,終於研製出了“印度神藥”,唐太宗吃了之後不久就玩完了。


一半秋色


好像就是因為身體不行了吧,生病醫治無效,於公元649年駕崩於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2歲,畢竟他的一生也是顛簸前行,並以己之力開創貞觀之治,操勞過度也在情理之中。



mr0712


唐太宗李世民過早死亡的原因有兩條:一是縱慾過度,二是迷信道教吃仙丹導致重金屬中毒。

李世民好色是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後,他把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都殺了,把李建成的妻妾和李元吉的妻妾據為己有。特別是李元吉友誼愛情也叫楊珪媚,姿態嫵媚可人,嗓音你像百靈鳥那樣甜潤,是一個比楊貴妃還要楊貴妃的美人。李世民不忍心讓他死,讓他經常陪伴在自己身邊。

唐高祖李淵自稱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後代,唐朝皇帝崇尚道教,以煉仙丹追求長生不老,唐太宗也大量服用仙丹,結果導致重金屬鉛汞中毒。



谷老師


唐太宗算不上暴斃,其實太宗對他的死早有預料,因此對其死後的事兒都預做安排,一步一步十分老道,毫不突然。

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中有三人都只是活了五十歲左右,唐太宗在古代皇帝中不算短壽

四大名君中,除了漢武帝活了七十歲,其餘三位都剛剛五十左右,對比起來,唐太宗不算活得短的。對比中國古代那麼多皇帝來說,唐太宗還應該在平均壽命之上。對比唐朝人的平均壽命,唐太宗依然在平均壽命之上。

二、再對比四位出名的太宗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絲毫不短,在古代皇帝中算是在位時間很長的

漢太宗漢文帝、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明太宗朱棣(嘉靖時改為明成祖),這四位皇帝的廟號都叫太宗,有趣的是,四個人都是自己朝代的第二位或第三位皇帝,而且他們在位時間出奇的一致,都在二十二、三年左右,真不知道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因為他們比較類似,因此死後被上了同樣的廟號。和歷代皇帝比,他們是在位時間比較長的,而且都算是太平天子(雖然他們後三位都打過仗)。

三、唐太宗病逝之前,已經對朝局進行了周密的安排,絕非對自己的死毫無預料

早在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唐太宗就有託孤之意,他甚至對李績(徐茂公)說道:“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

在那個時候,他以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勣為詹事,還定下了太子拜三師的禮儀,其實這就已經是在託孤了。他這個託孤,可比劉備當年託孤從容得多,距離他去世的貞觀二十三年還早呢。

到他去世時,他心目中的他死後的唐朝政治格局已經形成,即以李治為嗣君皇帝,以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績為朝中的三頭政治,以輔助李治。

為了鞏固李家天下,他甚至因為“女主武王”的讖語事件,殺了禁軍大將李君羨。還給稍不放心的李績設下一個套。這一切都進行得特別從容。要說太宗對自己的死毫無預料,這是不可能的。

四、資治通鑑中,早在貞觀十九年,已經明確記載李世民生病,貞觀二十一年,又記載他病情加重

原文如下:壬辰,車駕發定州。十二月,辛丑,上病癰,御步輦而行。戊申,至幷州,太子為上吮癰,扶輦步從者數日。辛亥,上疾瘳,百官皆賀。(貞觀十九年)

“是月,上得風疾,苦京師盛暑,夏,四月,乙丑,命修終南山太和廢宮為翠微宮。”(貞觀二十一年)

貞觀十九年的記載是說他患瘡,二十一年的記載是說他中風。其實有一點現代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患瘡不過是他三高、心腦血管病的併發症而已。李世民的身體早在這之前,肯定已經出現問題。

這種病症,幾乎是唐朝皇帝的遺傳病,後來唐高宗李治長期生病無法處理朝政,就和這有關。究其根源,很可能來自於北周皇家宇文氏的遺傳,李世民之母竇氏是宇文家的外甥女,而宇文家有幾位皇帝很可能死於這種疾病,其中以北周武帝宇文邕最為明顯。

五、雖然歷史的事實總是難以證明,但根據歷史記載,有些謠言還是要駁斥

唐太宗死於高句麗人造成的箭傷?這種說法最不可信,屬於半島小國自己意淫的想法。倘若太宗真的因為貞觀十九年親征高句麗而受傷,也只能證明他身先士卒的英勇,更何況他那個年紀和地位,也不至於要親臨最前線的戰地。而且,太宗到二十三年才去世,這和十九年的箭傷完全扯不上關係。

至於太宗死於服用丹藥的說法?這是顛倒了因果。太宗為什麼要服用丹藥?那是因為太宗覺著自己身體出了問題,難以恢復,把丹藥當成治療藥物來用。太宗患了三高、心腦血管病這才是原因,服用丹藥只是患病帶來的結果。當然,有毒的丹藥一時起到了提振的作用,實際卻加深了太宗的病情,最多也就算個疊加因素。

可以說,在貞觀十七年,以太子李承乾謀反未遂為轉折點,唐太宗的身體已經出了很大問題。這其中的因素是複雜,和太宗的身體基礎、情緒、國政等等都有關係。但是,太宗絕不是暴崩,他對自己的病情是清楚的,因此才會從早年的不信神仙方術、到迷信長生,但他對這種迷信也沒有把握,於是又理智的安排起自己的身後事來。這些事情,歷史的記載都有痕跡,推論一下就可以知道。


星火辰


李世民暴斃之謎,都是因為這個印度人!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在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生在這裡終結,享年52歲。唐太宗李世民是人人皆知的皇帝,他戎馬一生為唐朝的建立、發展、鞏固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他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礎,史稱貞觀之治。那麼他為何突然暴斃?是誰要害死他呢?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一位馬上皇帝,可以這麼多,大唐江山就是靠他打下來的。他大半輩子都是在馬上馳騁,身體應該很強壯,但為什麼在50歲這個正值壯年之時身亡呢?

在歷史記載中,我們很容易的就能知道李世民喜愛打獵,也經常帶領大臣外出打獵,可是從貞觀十六年開始,到貞觀二十三年,這七年之間,李世民僅僅打獵一次,從這裡我們可以大概猜出,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去打獵的原因。

李世民在當時已經沒有心情去打獵了,身邊的煩心事一樁接著一樁,而且李世民身體也不支持他去打獵。如果還像年輕時候那樣,身強體壯,他絕不會放過去打獵的機會。

據史記載,貞觀十七年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密謀逼宮。李承乾不愧是李世民的兒子,想法都和李世民如出一轍,李世民當初靠著玄武門之變取得皇位,而李承乾也想效仿一次,但是卻敗露了。

長生不老藥

李世民因為這件事心煩意亂,受到沉重打擊,自己心愛的兒子居然做出這種傷天害理之事,誰能不傷心呢?李世民在傷心之際,開始吃藥,來維持自己的生命。李世民也是皇帝,雖然他不是個俗人,但卻也相信俗事,就是長生不老。服用丹藥是長生不老的唯一途徑,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像年輕時一樣身強體壯,延年益壽。

李世民不僅一個人吃,他還會把丹藥賞賜給大臣,就比如大臣高季輔曾因陳述政事得失讓李世民很開心,所以李世民“特賜鍾乳一劑”,還附言“卿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另外就連尉遲恭也被賞賜了,同樣吃了長生不老藥,“敬德末年篤信仙方,飛鍊金石,服食雲母粉”。尉遲恭字敬德。

我們都知道以前的長生不老藥都是含有劇毒的,而李世民暴斃,也正是因為長期吃這些長生不老藥,才毒發身亡的。當然,這些丹藥是國產的,所以藥力並不怎麼強,尉遲恭也一直吃,卻活到74歲,李世民和尉遲恭沒得比。

問題來了,同樣是吃長生不老藥,為何尉遲恭死得那麼晚?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在貞觀二十二年,有一個胡僧那羅邇娑婆,他聲稱自己已經200歲了,並且知道長生不老的方法。李世民很好奇,同時也很開心,因為能活那麼就的人肯定知道長生不老的方法,於是召見這個胡僧,並且將他視為指引長生不老之路的神明。

深加禮敬,館之金飆門內,造延年之藥。

最終仙丹煉成,起名“天竺仙丹”。李世民迫不及待,一口吞下仙丹,結果與李世民想法相反,身體不但不見好轉,反而愈加嚴重,最後就連御醫們都無可奈何了。很快,李世民便帶著自己的長生夢去了另一個世界繼續長生。

昔貞觀末年,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婆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胡人有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

這是唐高宗時期,東臺侍郎所說的話。

而在唐憲宗時期,大臣李藩也說過:

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從這些來看,原來害死李世民,讓李世民突然暴斃的人就是這個印度人。


理科男讀歷史


據《新唐史.太宗本紀》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因服用天竺(今印度)長生不老藥導致暴疾,駕崩於中驪山翠微宮含風殿。

原來早在兩年前,也就是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相傳李世民得了“風疾”,煩躁怕熱,口渴難耐,於是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了翠微宮,修好後去那裡養病。



就在這個時間點上,“一人滅一國”的大唐外交官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凱旋歸來了。

值得一說的是,王玄策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太宗生病前曾派王玄策帶著30名使者出使天竺(印度),等老王到了印度後(古印度是聯邦制,由許多小國組成),出使的這個國家發生了政變,叛亂分子就把老王一行人投進了監獄。

老王沮喪極了,心想“真倒黴,正趕上暴亂,不能就這樣等死。”

幸虧王玄策機智,乘看守不注意的時打蒙了看守,一行人跑了出去。

老王他們並沒有往大唐跑,而是跑向大唐的藩屬國吐蕃去借兵,吐蕃國王借給了王玄策一萬人的軍隊,老王帶著一萬人馬,運用孫子兵法,竟然以少勝多滅了這個國家。這就是歷史上的“一人滅一國”的事情。

老王從叛軍手中奪回了政權,交給了原來的國王。然後帶著戰利品和國王獻給太宗的禮物高高興興回國了。

除了這些之外,王玄策還帶回來一位印度高僧——那羅爾莎婆寐。



回國後,老王來到了翠微宮,看到太宗病歪歪的樣子,於是說:“陛下,正好這次我帶回來了一位200多歲的高僧,讓他瞧瞧病吧?”

李世民一聽200歲的高僧,就認定他必有長壽秘方,趕緊說,“快請!”不大一會,高僧來了,李世民一看果然不同凡響,雪白的鬍子,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從臉上看沒有一點皺紋,宛若孩童的一張臉。太宗從心裡就相信了高僧。

印度高僧瞭解了一下病情,從隨身攜帶的藥箱裡抓了一些不知名的粉狀物,然後用水銀和硃砂調製成丸,讓老王用煉丹爐練兩天兩夜,然後讓太宗服下。

高僧說這是天竺的“起死回生不老丹”。

練好後,太宗就吃了,還別說,頭兩天果然見好,不適症狀比如口渴,煩躁等消失了,太宗、老王以及御醫們很高興,心說這回皇上有救了。

如此炮製吃了三副藥後,等吃了第四副藥後,太宗突然嘴歪口斜吐吐白沫,不到一個時辰就死了,這下子嚇壞了老王和印度高僧。



太宗死了,他的兒子李治繼位,李治還算仁慈,並沒有怪罪老王和印度高僧,事後老王趕緊把高僧打發回印度了。

其實世上哪有起死回生不老藥呢?人食五穀雜糧豈能不得病?加上太宗年輕時征戰四方,落下了一身傷痛,到老了縱慾後宮,這些都有損健康,太宗虛火太旺,加上高僧的補藥,如火上澆油,李世民不死才怪呢!沒有印度高僧興許李世民還能多活幾天,然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