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最後一集,如何評價梅長蘇和樑王那段對話?

July-黃小晶


梁王:“為什麼不等我死了,再給赤焰軍翻案?”

梅長蘇:“那不一樣,因為對於祁王來說,不一樣。

梅長蘇:“那些死去的人,哪一個不是和陛下骨肉相連?難道不想看看謝玉的手書嗎?祁王如何被害,不想看看嗎?真的無關緊要嗎?我可以念給你聽。”

梁王:“不要念,我不想聽。”

梅長蘇:“是不想聽呢,還是不敢聽呢? 祁王死之前,唸了三遍詔書,說,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梁王:“祁王總頂撞我,大臣也都言必稱祁王,那麼,到底這是我的天下,還是他的天下呢?”

梅長蘇:“這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你心中,只有皇權,只有猜疑,哪裡有天下?”

故事進行了最後,已經進入了大高潮時期。

可以這樣說,編導們借最後的兩個人的對話,來澄清我們心中的疑惑。

這是體貼的編導們在畫重點了,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看這一段兒。

首先,梅長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復仇,不是梁山好漢的那種快意恩仇,所以他否認了言侯的那種復仇方法,他所選擇的路更難,他一定要揭出事情的真相,要讓天下人都明白事情的真相,要翻盤,要讓死去的人得到他們原本應有的東西,這樣的復仇才是徹底的復仇,這也是我異常喜歡琅琊榜的原因。

第二,編導告訴我們當初冤案的最主要的原因。

岳飛之死,有人說過錯在於秦檜,而實際不然,過錯源頭在於趙構。

成功之後,大殺功臣似乎是帝王們的通病。

因為只有他們才最真正的瞭解,坐到那個位子上有多麼的爽,他們特別不願意從那個位置上離開。

因為只有他們才最真正的瞭解,把他們扶持上去的力量有多麼的強大。他們害怕這股力量有一天會成為一股反力量。

所以他們寧願選擇高處不勝寒,也會把自己忌憚的力量想方設法的除去。

父子親人朋友在這個時候都不重要了,因為在和權力的PK中,這些東西全都會落了下風。

林帥是曾經扶他上去的那個力量。

他已經非常害怕,他害怕這隻曾經扶起他的手,會把他推翻。

更何況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敵人。

他自己的親生兒子。

當一個人在政治上的呼聲已經超過了君王的時候,這個人無論如何都已經很危險了。

劇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不是他有沒有做的問題,而是他有沒有做的能力的問題。

如果他擁有了這種能力,那麼無論如何他都是危險的了。

梅長蘇他們認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梁王認為天下是自己的天下。

這是他們最根本的區別。

也就是說到底是民為貴,君為輕,還是民為輕,君為重。

對梁王來說,他們這樣的一種理念是非常危險的。

金聖嘆在總結寫作十五法的時候,曾經說過有獺尾法,也就是說在別人以為他已經寫完的時候,還要餘波盪漾。

金殿那一段兒激烈的戲過了之後,梁帝和梅長蘇的這段對話,屬於高潮之後的深刻思索。

這段話讓這部戲上了一個臺階。

真的很敬佩作者的深度。

真的很喜歡梅長蘇和梁帝的這段兒精彩演繹。








綠豆訝


當一個人放棄本心,沉迷於權勢、虛偽、猜疑中時,那麼骨肉親情、兄弟友情、真摯愛情,更甚至於江山社稷,在他心裡終也敵不過他的自私、冷漠。

如果讓我評價最後梅長蘇與梁王的對話,我個人認為不僅僅是梅長蘇達成願望讓觀者也感受到淋漓盡致的發洩。也是梁王直面內心、找回本心的,獨留懺悔的遺憾。

01

於梅長蘇或者更直白來說於林殊而言,這是他活著的支撐,因那場醜陋的權謀死去的父親林帥、兄長蕭景禹、母親姑姑、赤焰軍,都是他珍之又珍的人,這些枉死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壓在他心裡,讓他從開朗、明亮的少年變成了人們眼裡也有權謀的術士。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只是因梁王自私、懷疑而死去。

這最後的質問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是那是死去的親人、戰友們問的。我想梅長蘇之所以必須在梁王還在位是提出重查,首先是這起冤案由他而定,也該由他而改。但最重要的是必須讓梁王直面自己的錯誤,哪些與他也有血緣親情死去的人不應該被他漠視或者忘記。雖歷經權謀,但梅長蘇用一顆赤誠之心告訴他為君者應有心懷天下。

02

與梁王而言,我不相信他皇位就坐的那麼心安理得,也不信最初他就是一個虛偽善變的人,既然林夑、言侯與梁王三人年輕時是好友,又同甘共苦幫助梁王登基為帝,那當年的梁王應該也是一個胸懷大志的、情深義重的人,只是當他登上最高位置時,迷失了本心,忘記了曾一起立下的理想,因為猜忌、不安,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我認為他必須面對曾經因自己犯下的錯誤,興許在他的內心深處從未懷疑過哪些親人、兄弟,只因自己一絲邪念犯下了永不可重來一次的錯誤。所以他不敢面對內心、不敢讓梅長蘇說出當年的真相,他一定是怕那個最初的內心被掀開一點點角後一發不可收拾,可是梅長蘇沒有給他逃避的機會。我想他一定會活在內疚、痛恨自己中,同樣的,他也會受到最重的懲罰,因為他犯下的錯誤永遠無法彌補,失去的人永遠不可能回來,他將會被自己的自私、冷漠永遠折磨。


當他回憶年少時三人經歷的種種時、當他真正明白什麼是天下時。曾經他的理想終將掩埋在他年老的、不可更改的歲月裡。不僅僅給劇情劃下了句話,也讓觀看電視劇的我們也深受感觸,明白初心的意義!



琅琊榜的最後一集,梁王哭著對梅長蘇說:小殊,不管怎麼樣,你小時候,我也抱過你,陪你騎過馬,放過風箏……所以這時候的梁王已經知道自己的過錯了.知道重審十三年的命案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一開始他就知道這是一場陰謀,所以在無數個夜晚,才會夜不能寐,才會不會給靖王機會~所以,當林殊出現的時候,才會一心想把它弄死,免得他來捅破自己的陰謀,才會讓靜妃在自己的宮苑內私設靈堂,讓自己安心.是的,就是這樣,所以現在的他是無可奈何,是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了,所以才祈求最後一絲原諒.

另一方面,現在朝廷上,都是太子隻手遮天的,自己的皇位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就算再掙扎,也是枉然.

第三個方面,梁王當跟林殊說,要求就是讓林殊從此遠離朝廷.因為怕自己的醜陋因為林殊,一直襬在世人的面前,讓世人去詬病;所以才有了林殊不得不去除去敵國外患,所以才會給郡主一紙書信,所以最後才會太子把林殊牌位上的紅布扯下~

這樣的結果就是為了最後的太子殿下寫的“長林軍”,所以才會有第二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1、梅長蘇

梅長蘇請命前往最紛亂的北境對陣大渝,即刻遭到景琰與霓凰的反對.梅長蘇則直言自己是林殊,應該回到他該去的地方,最後梅長蘇踏上出征之路,由於身體虛弱,火寒毒發而死去.

2、蕭景琰

梅長蘇幫助他剷除了所有障礙,最終蕭景琰登上了帝王之位,開創了一個與前朝氣象截然不同的大梁天下.

3、譽王

“譽王”為人虛偽圓滑,野心極大,對於皇位的野心和執念已經浸入血液和骨髓.最後在奪嫡失敗之後孤注一擲選擇造反,為了請求皇帝寬恕自己沒有出世的孩子在監獄中自盡身亡.

4、秦般若

父親曾官拜滑國之攝政王,卻因滑國日後遭大梁攻滅而家道中落.秦般若身為長女,從小便矢志復國.長大後輾轉搭上譽王這條線.在譽王失敗之後被抓,移送大理寺審理.

5、夏江

懸鏡司首尊,為人陰險狡詐.因無意聽見祁王向梁帝提議裁撤懸鏡司而忌憚祁王,與謝玉聯手陷害祁王及赤焰軍.因為害怕靖王得勢之後復仇,因此想借助譽王剷除靖王,後被梅長蘇設計殺死.

琅琊榜裡靖王第49集才知道梅長蘇的身份就是林殊.以前靖王也有所懷疑,不過都被搪塞過去了.

第49集內容:夏江深夜入宮,將其所知統統告知梁帝,御書院也找到了與火寒毒有關的記載,梁帝對梅長蘇的身份疑心甚重,遂派人將其召至宮中,並吩咐御林軍火速趕到蒙摯的禁軍統領府鉗制其活動.高湛趁靜妃的宮女為皇上送餐的契機,偷偷讓宮女傳話給靜妃告知梅長蘇不可入宮.靜妃忙命人告知景琰阻攔梅長蘇,可為時晚矣,藺晨忙讓黎鋼告知霓凰郡主.梅長蘇進殿面上,梁帝命人查看其胳膊和脖頸上有關林殊的痕跡卻毫無所獲,梅長蘇不卑不亢,梁帝遂命人詔太子景琰入宮.景琰趕至養居殿中,梁帝將夏江一併召至殿前.梁帝命夏江知無不言,夏江登即指認梅長蘇就是當年叛逆的赤焰軍少帥林殊.景琰聽罷愕然,而梅長蘇則淡定自若.宮外,霓凰與蒙摯等人集結好兵力,若午時仍沒消息便衝入宮中解救太子與梅長蘇;宮內,梅長蘇與夏江各執一詞,梅長蘇順夏江意願承認自己便是林殊,同時告訴梁帝,即便自己承認就是林殊也毫無意義,反而達到夏江目的,讓其逃脫罪責的同時離間太子與皇帝的關係.夏江極力反駁,情緒激動引發梁帝懷疑,斥責夏江挑撥離間,將其發給太子處置.夏江盛怒,欲在殿上將梅長蘇置於死地,被控制後向陛下大呼寧可錯殺不可錯放.梁帝聽進心中,遂命高湛準備了兩杯御酒,其中一杯是為梅長蘇準備的毒酒.景琰將毒酒攔下,梁帝擔心景琰將毒酒喝下不敢妄動,景琰將酒緩緩倒掉,攜梅長蘇走出養居殿。

《所以》是於2007年2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池莉。本書主要介紹了主人公葉紫成長和三次婚姻失敗的故事。

梁王

梁王,中國古代王爵稱號之一。一為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又名梁國)國君稱號,即梁王,又名魏王(其國君魏罃於前334年,正式稱王,並於當年更元年,遂有魏王一稱,梁王只是魏王之別稱)。二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王爵封號之一,始於漢朝彭越。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梁王共有71位,其中彭氏1人,劉氏21人,呂氏1人,曹氏1人,孫氏1人,司馬氏8人,石氏1人,乞伏氏1人,拓跋(元)氏2人,蕭氏8人,可朱渾氏1人,沈氏1人,李氏4人,武氏1人,朱氏2人,柴氏1人,耶律氏7人,完顏氏2人,孛兒只斤氏5人,札剌兒氏1人,張氏1人。著名的梁王有西漢彭越,劉武,西晉司馬彤,南北朝時期的蕭氏諸梁王(蕭衍、蕭詧、蕭銑等),唐武三思、朱全忠,遼國諸帝,金完顏宗弼,元甘麻剌,把匝剌瓦爾密等。


隨意影音


梅長蘇和梁王的一席對話,讓觀眾們瞭解了整件冤案的起因和落幕,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梁王喪心病狂的聽取了謝玉夏江之流的挑撥離間,殘忍的屠殺了七萬赤焰軍和手足情深,曾經扶持他當上帝王的兄弟!,可以不惜代價親手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祁王,僅僅是為了手中那至高無上的權利!

梅長蘇本來想把謝玉的手書給梁帝看的,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骨肉手足和忠誠良將是如何被迫害的!可是梁帝卻不敢看,因為他心裡也許很清楚自己是如何逼死他們的!梅長蘇告訴梁帝祁王死之前只留下一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做父親的不相信兒子沒有謀反,做兒子的不相信父親會殺他!梁帝卻一口咬定祁王當年與林燮勾結,威脅了他的王位!梅長蘇終於忍耐不住痛斥梁王被權力矇蔽了心智,不能忍受自己的權力收到一絲威脅!梁王說這天下到底是他祈王的天下還是朕的天下,梅長蘇說天下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得不承認一旦坐上龍椅的人,都變態的認為天下都是他一個人的,沒有人可以威脅他對天下的權力!

梁王最後竟也對梅長蘇說:小殊,不管怎樣,你小時候,我也抱過你,陪你騎過馬,陪你放過風箏……這些你都還記得嗎??他這是終於知道自己錯了!他說他也是受了小人的矇騙和挑唆!只是他這麼說也許是想要得到小殊的原諒,是想對他懺悔吧!可是,這一切都太晚了!

梅長蘇之所以殫精竭慮,一定要梁王在位之時翻案,因為這樣才能讓所有含冤犧牲的人清清白白的翻案,而梁王之所以答應翻案,還是要求小殊從此遠離朝廷,他是害怕因為小殊的存在,他過去犯的種種冤孽會被人一直詬病!從頭至尾都是個自私自利之人。




一畝三分地的世界觀


對於刷過好幾遍《琅琊榜》的我來說,我也只能根據自己的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畢竟我們不是作者,不能參透作者所想!

於公方面,梁帝一直反對為赤焰軍平反,是因為他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是九五至尊,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著子民的關注,在百姓眼中,他是不可能有錯的,正因為百姓對他的“恃寵而驕”,才會讓他即使看到自己的錯誤也不會去改正!

於私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到梁帝的情感變化,由最初的堅持反對承認自己的錯誤,到後來想要承認林殊這個外甥,眼淚縱橫,訴說自己和幼年小殊的經歷,已經說出了他是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了。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不論他是九五之尊,還是普通的舅舅,都會心疼的自己的親外甥,是自己的錯誤才會讓他家破人亡,是自己的錯誤才會讓他經歷削皮挫骨的疼痛!






1006玫瑰花


在我看來,《琅琊榜》最後一集,梅長蘇和梁王的對話,對於全劇來說,具有點睛之筆的重大意義。因為正是從這段對話中,我們看到了整個事件的緣由,那就是皇權的自私,猜疑,陰暗,權力的無情傾軋,從而讓梁王丟掉了本心,忘記了初心。通過梅長蘇和梁王的對比,揭示了梁王的小肚雞腸,更揭示了最高無上的,不受約束的權力,對人的異化,戕害。以及要改變這種局面,梅長蘇付出的那些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這種殘忍,不亞於那些舉向赤焰軍的屠刀,這種深刻的意義,讓這部電視劇提升了一個很高的檔次。

看點一:為什麼不等我死了,再給赤焰軍翻案


梁王問梅長蘇,“為什麼不等我死了,再給赤焰軍翻案?”

梅長蘇回答,“那不一樣,因為對於祁王來說,不一樣。”


祁王和赤焰軍的罪,是梁王給定下來的,要是給他們翻案,最好的人選就是梁王。只有他親自下令,重審重判, 恢復祁王和赤焰軍的名譽,才會讓大家心服口服。

看點二:為什麼會懷疑祁王

梅長蘇問梁王,“那些死去的人,哪一個不是和陛下骨肉相連?難道不想看看謝玉的手書嗎?祁王如何被害,不想看看嗎?真的無關緊要嗎?我可以念給你聽。”


梁王回答,“不要念,我不想聽。”

“是不想聽呢,還是不敢聽呢? 祁王死之前,唸了三遍詔書,說,子不知父,父不知子。”梅長蘇接著說道。

那麼,梁王為什麼會懷疑祁王?與其說是他懷疑祁王,不如說是他在乎自己的權力,不想它被別人分享,哪怕這個人是他的兒子,是他的骨肉,是絕對忠誠與他的人。

看點三:為什麼權力會對人異化

那麼,梁王是如何被權力所異化的呢?把他從一個英姿勃勃的中年人,變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呢?


梅長蘇的話給出了答案,“你沉迷於自己的九五之尊,丟了本心,忘了初心。”

打天下時候,心中想的是百姓,是臣民,坐上了龍椅,就變成了自己的權力。原來是兄弟文化,現在是帝王文化,容不下別人。

因此,梁王被異化了,腐化他的,就是他手中那個至高無上,不受約束的權力。所以,大臣們看著他順著這條不歸之路,瘋狂之路,越走越遠,卻不敢阻攔他,只能看著他的背影,一點點地走遠。


也只有梅長蘇,才敢來走這部棋,他是一個破局的人,也是一個心中有正義和良知的人,是為他自己,他父親,祁王,也是為了七萬赤焰軍。

看點四:我不會留戀權力,只為使命而來

因為梁王痴迷於權力,被權力所俘虜,異化,因此,在他看來,梅長蘇也是為了權力而來,會在以後奪取他的權力,奪取他們的江山。

因此,梅長蘇在對話中表明瞭他的立場,“以後我們永不相見。我會離開這裡。”

看著梅長蘇風度翩翩離去的背影,那一瞬間,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他的胸懷,豈是梁王這種人可以比擬的?

看點五: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梁王說,“祁王總頂撞我,大臣也都言必稱祁王,那麼,到底這是我的天下,還是他的天下呢?”


梅長蘇答道,“這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你心中,只有皇權,只有猜疑,哪裡有天下?”

一句話道破了梁王的本質,撕下了他偽裝的面具,最終,留下了他跪在殿內,孤獨,悽慘,落魄的哭泣聲。

在這場對話中,梅長蘇成功做到了三點,一是撕破了梁王的面具,擊潰了他的心理防線。直言他為的只是自己的權力,不想看到權力被人分享,於是,藉著安定天下的名義,打著赤焰軍反叛的旗號,向祁王和七萬赤焰軍舉起了屠刀。


二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我為什麼而來?我做的是何事?我又會去往何處?

我不是為了覬覦你們的權力,也不屑於你們的那些權力,我為了家人,好友,七萬英靈,也為了心中的正義,可能梁王你無法理解,但是,我就是我,這是我的內心堅定的東西。

三是揭示了人間正義,可能它會遲到,但是早晚會到。

任何人的干擾,螳臂當車,必定是徒勞的。梁王想用冤案來維護自己的權力,雖然他一時得逞了,但是,註定會是短暫的,以後是要付出代價的。謝玉,夏江,這些為虎作倀者,也都付出了他們的代價。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全部分析。若有不當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提出你的意見建議,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影視凌凌漆


琅琊榜最後一集,梁王對梅長蘇說人坐上這個位子是會變的‘‘‘林燮想要的天下朕給不了他,林燮輔佐朕10年,你母親晉陽,更是朕的親妹妹啊,你小時候,朕抱過你,帶著你騎馬,你還記得嗎?梁王說這些話的時候反映出人的兩面性,善與惡,時至如今在當今社會又何嘗不存在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個君王得到無上權利之後就會害怕失去,功高蓋主而死的數不勝數,權利讓梁王成為了孤家寡人,對兄弟、好友的殘忍,對親情的冷漠使他眾叛親離。最後的話也是對以往犯下的錯進行懺悔!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行走的影視剪輯者


原著裡沒有這段,我個人覺得這段戲加的好,使梁帝這個人立體了一些。人不可能只有一面,不是善就是惡,作為最後被扳倒的那個人,梁帝身上被作者加了很多屬性,自私,殘忍,涼薄,對妃嬪的冷漠,對好友的殘忍,對親子的涼薄。總體來說,這是個壞人。但是最後,他眾叛親離,說出的那段話無疑讓人動容。大概壞人的懺悔比好人的懺悔更讓人刻骨銘心吧,更何況,梁帝曾經還不是壞人,只是登上了皇位,他成了孤家寡人,忘卻了曾經的苦難,開始有了疑心,有了猜忌,玩起了帝王心術。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阿木娛樂


我覺得我拍的很不錯,梅長蘇在籌謀了這麼多事,在梁帝的眼裡只是為了讓他認錯,但其實不是,做了這麼多事如果僅僅只是讓皇帝認錯,那麼大可不必,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俗話說一言九鼎,如果皇帝能夠輕易的認錯,那麼歷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因皇帝的一句話就丟掉性命了,皇帝說話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們也知道一旦說出口就沒辦法挽回,不過還是有皇帝說完之後就後悔了,可是沒辦法,下面的人執行起來速度還是很快的,再說梁帝,和很多皇帝一樣,身邊的人一旦有了勢力,不論大小,都會忌憚起來,不管是誰,即使是自己的兄弟,生怕別人來搶走屬於他自己的位子,而夏江他們也是抓住了這一點,導致了自己的同窗伴讀被害死,自己的親妹妹更是自盡而死,當得知了梅長蘇就是林殊時,還是不承認自己的過錯,反而說成了受小人矇騙,可見梁帝對於地位的看重,比一切都重要!


娛樂鮮知


在我看來,《琅琊榜》最後一集,梅長蘇和梁王的對話,對於全劇來說,具有點睛之筆的重大意義。因為正是從這段對話中,我們看到了整個事件的緣由,那就是皇權的自私,猜疑,陰暗,權力的無情傾軋,從而讓梁王丟掉了本心,忘記了初心。通過梅長蘇和梁王的對比,揭示了梁王的小肚雞腸,更揭示了最高無上的,不受約束的權力,對人的異化,戕害。以及要改變這種局面,梅長蘇付出的那些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這種殘忍,不亞於那些舉向赤焰軍的屠刀,這種深刻的意義,讓這部電視劇提升了一個很高的檔次。

看點一:為什麼不等我死了,再給赤焰軍翻案

梁王問梅長蘇,“為什麼不等我死了,再給赤焰軍翻案?”

梅長蘇回答,“那不一樣,因為對於祁王來說,不一樣。”

祁王和赤焰軍的罪,是梁王給定下來的,要是給他們翻案,最好的人選就是梁王。只有他親自下令,重審重判, 恢復祁王和赤焰軍的名譽,才會讓大家心服口服。

看點二:為什麼會懷疑祁王

梅長蘇問梁王,“那些死去的人,哪一個不是和陛下骨肉相連?難道不想看看謝玉的手書嗎?祁王如何被害,不想看看嗎?真的無關緊要嗎?我可以念給你聽。”

梁王回答,“不要念,我不想聽。”

“是不想聽呢,還是不敢聽呢? 祁王死之前,唸了三遍詔書,說,子不知父,父不知子。”梅長蘇接著說道。

那麼,梁王為什麼會懷疑祁王?與其說是他懷疑祁王,不如說是他在乎自己的權力,不想它被別人分享,哪怕這個人是他的兒子,是他的骨肉,是絕對忠誠與他的人。

看點三:為什麼權力會對人異化

那麼,梁王是如何被權力所異化的呢?把他從一個英姿勃勃的中年人,變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呢?

梅長蘇的話給出了答案,“你沉迷於自己的九五之尊,丟了本心,忘了初心。”

打天下時候,心中想的是百姓,是臣民,坐上了龍椅,就變成了自己的權力。原來是兄弟文化,現在是帝王文化,容不下別人。

因此,梁王被異化了,腐化他的,就是他手中那個至高無上,不受約束的權力。所以,大臣們看著他順著這條不歸之路,瘋狂之路,越走越遠,卻不敢阻攔他,只能看著他的背影,一點點地走遠。

也只有梅長蘇,才敢來走這部棋,他是一個破局的人,也是一個心中有正義和良知的人,是為他自己,他父親,祁王,也是為了七萬赤焰軍。

看點四:我不會留戀權力,只為使命而來

因為梁王痴迷於權力,被權力所俘虜,異化,因此,在他看來,梅長蘇也是為了權力而來,會在以後奪取他的權力,奪取他們的江山。

因此,梅長蘇在對話中表明瞭他的立場,“以後我們永不相見。我會離開這裡。”

看著梅長蘇風度翩翩離去的背影,那一瞬間,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他的胸懷,豈是梁王這種人可以比擬的?

看點五: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梁王說,“祁王總頂撞我,大臣也都言必稱祁王,那麼,到底這是我的天下,還是他的天下呢?”

梅長蘇答道,“這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你心中,只有皇權,只有猜疑,哪裡有天下?”

一句話道破了梁王的本質,撕下了他偽裝的面具,最終,留下了他跪在殿內,孤獨,悽慘,落魄的哭泣聲。

在這場對話中,梅長蘇成功做到了三點,一是撕破了梁王的面具,擊潰了他的心理防線。直言他為的只是自己的權力,不想看到權力被人分享,於是,藉著安定天下的名義,打著赤焰軍反叛的旗號,向祁王和七萬赤焰軍舉起了屠刀。

二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我為什麼而來?我做的是何事?我又會去往何處?

我不是為了覬覦你們的權力,也不屑於你們的那些權力,我為了家人,好友,七萬英靈,也為了心中的正義,可能梁王你無法理解,但是,我就是我,這是我的內心堅定的東西。

三是揭示了人間正義,可能它會遲到,但是早晚會到。

任何人的干擾,螳臂當車,必定是徒勞的。梁王想用冤案來維護自己的權力,雖然他一時得逞了,但是,註定會是短暫的,以後是要付出代價的。謝玉,夏江,這些為虎作倀者,也都付出了他們的代價。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全部分析。若有不當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提出你的意見建議,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