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才100公里,能跑高速嗎?

鄧雅雲dyy_


新磨合,尤其是上高速,不能開太快,諸如此類,很多老司機都這麼說。但你知不知道,新車出廠前,廠家都要測試,高速測試是必經的關節,所謂高速並不是上高速測試,而是在試車道上高速行駛,時速100公里肯定不止。還有部分異地調動的新車,車行調車時,高速上是不會考慮限速的,因為沒掛牌,不怕拍。

說這些,是想告訴你,新車上高速沒問題,現在的新車的發動機製作工藝早已升級,每個發動機都具備直接高速行駛的水平,整車也是。購買新車後,前期不要開太快,對駕駛員適應車輛還是很有必要的,相對於車輛的磨合,人與車的磨合,更具價值。


車故事


可以跑100公里然後休息一會在跑。


冷車的時候預熱3到5分鐘,車速不超過100碼,最好的磨合速度是60到80碼,轉速不超過3000轉,不急油門和急剎車,儘量的減少負重,穩定行駛到3000公里就可以首保了。
不可讓機器轉速過高,磨合期間,大家都知道速度不能太快,不管是幾檔,轉速一般不要超過3000轉以上,如果自動檔不要超過3500轉。
不可讓機器轉速過低,過低的轉度達不到正常使用時的磨合效果,行車過程中最少要讓轉速保持在2000轉到2500轉之間。
不可長時間保持一個檔位,有些朋友為了讓車快過磨合,長掛五檔或四檔,為了磨車而磨車,其不知這樣會讓發動機快速老化,表面不平的前提下,又是長時間體力活,機器受不了的。
最好不要待速行駛,不要讓機器過於負重,一般情況下要用油給車子些力,不要用一或二檔的待速行駛。
車子不要負重行駛,磨合期車上越輕越好。
磨合期由於不能達到最佳潤滑狀態,加重負荷會使磨損加劇,磨合期內都不要超過最大負載的50%,磨合期後再逐漸增加負載。
另外製動系統沒有充分磨合,制動效果不佳,也需要減輕負載。
不要拖掛或牽引其它車輛或設備。
用日常使用來磨合,各檔都要磨,從一到五檔,都要用一用,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城區行駛,時不時地起步停車,對機器也有好處。

不要過早首保,一般2000或2500Km再去,出廠的機油是不一樣的,換成了普通機油一樣達不到更好的效果。
雖是愛自己的車,但方式有待商討。

不要過長時間行車,要讓機器有調整時間,別一天到晚讓它去跑,像出租一樣,最多開幾個小時就要放一放,讓它休一下,別買了新車又新鮮,又練手,週六週日滿城跑,可不知這對車有多少傷害。
關於拉高速,對於磨車來說是沒有任何必要的,只要你磨好了車,發動機動力性、密封性都會很好,自然車就有勁,高速也沒問題,沒必要客意超速行車。
這只是一些一知半解人“理所當然”的土辦法。
起步先預熱冷啟動時,最好等水溫預熱到40度以上再起步。
起步時應輕踩慢抬離合器和加速踏板,並選擇良好的路面行駛。
涼車時候也不要轟油門。
處於磨合期的車,一定要控制好駕車的速度,不能速度太高,而且不要用力踩油門,以保證活塞、汽缸及其它一些重要的部件在緩和的狀態下提高負荷。
擋位要勤換。
不要長時間使用一個擋位,應以低擋起步,逐步換為高擋,循序漸進地行駛。
低擋高速,高擋低速的現象一定要避免。
在低車速掛高擋會因動力不足造成經常性的挫車一樣有拉毛、拉傷氣缸壁和損壞活塞環的可能性,以“20km/h換二擋、40km/h換三擋、60km/h換四擋、70km/h換五擋”為最佳。

“低速掛高檔省油”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不能在可能損害發動機的情況下去省油,不然。
省下的汽油錢還不夠補償發動機工況不良而造成使用壽命縮短的損失。
,生成油泥或出現氣泡,氣泡會使油壓降低,同時使潤滑不良更加惡化,加快了磨損的速度。


餘音嫋嫋


車肯定沒問題,實際上新車下線後,車廠都會有專門的質檢人員進行各種測試,目的是暴露可能的問題,經過各種質檢測試後,一般的工況都可以開,實際上高速對車的傷害很少,反而各種工況跑跑,就像人一樣雜食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