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復出,有何陰謀?

紅雨說歷史


導讀:被康熙皇帝撞破了“偷情”醜事以後,皇十四子胤禵又為太子胤礽的被廢加上了最後一棵稻草——偽造太子手諭,調來了凌普軍隊包圍康熙皇帝行宮。

太子被廢以後,康熙皇帝下達了“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官員都可以於諸皇子中,擇賢舉薦新太子人選”的命令。

但很快,康熙皇帝發現了皇八子胤禩“串聯朝臣”的結黨行為,又很快生出了復立胤礽為太子的想法。


在“新太子舉薦”的過程中,上書房首輔大臣佟國維對於皇八子胤禩的“執迷不悟”的支持令人費解;康熙皇帝對於“江湖術士”張明德的“妖言惑眾”予以曖昧態度,令人費解。

但最令人費解的還屬康熙皇帝為何復立早已經對其徹底失去信任和希望的胤礽為太子?

已經正式決定參與奪嫡之爭的皇四子胤禛為何舉薦復立廢太子胤礽呢?

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復出,到底處於何種打算,背後又有何種陰謀所在呢?

對於這三處令人費解的所在,我們逐一進行解析:

1、康熙皇帝明知道胤礽的種種劣行乃至和自己後宮嬪妃鄭春華幹出了代表著“謀逆亂政”的“偷情”醜事,為何還願意將其復立為太子?

難道真是因為康熙皇帝口中所說的“事後看來,他的那些事情有些是捕風捉影、純屬子虛;有的則是著了別人的魘鎮,才使得心智時常,行為怪悖”的“無心為惡”?

難道康熙皇帝真的絕對對自己已經完全失去信心和希望的胤礽,施以“忠恕之道”?

恐怕,那句“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才是康熙皇帝復立胤礽太子之位的根本目的所在!

太子胤礽被廢,太子之位空缺以後,其餘皇子開始了對於太子之位的正式爭奪,一場血雨腥風的奪嫡之爭就在康熙皇帝的眼皮底下發生。為了朝局的穩定,為了避免手足相殘,更為了壓制眼看就要危及自身皇權穩固自皇子勢力的逐步擴大,康熙皇帝必須拿出相應的解決手段。

畢竟,相對於皇位傳承而言,相對於選擇一位自己屬意的皇位繼承人而言,此時的康熙皇帝更為關心的是“江山社稷為重”、“皇權統治的穩固”!

將自己屬意的皇四子胤禛早早的立為太子,一來就讓當前的奪嫡局面更為混亂,鬥爭形勢更為殘酷、直接;二來,也會讓皇四子胤禛早早的成為眾矢之的,甚至走不到繼承皇位的那一天。

而擁有嫡子身份,做過三十多年太子的胤礽,首先在心理上已經讓其餘皇子形成了“君臣有別”的先入為主;另外,其嫡出皇子的身份,也是最能讓其餘皇子心服口服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不再在乎胤礽是不是會再度成為眾矢之的了,相反,胤礽被複立後受到的攻擊越多、越狠,對於胤禛的保護就越有效果。

對於康熙皇帝的心理路程,鄔思道早已經深為了解,並依據於此,對胤禛提出的具體建議。

2、隨著皇長子胤褆的圈禁;太子胤礽的被廢;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正式成為勢力最為強大的皇子勢力集團。就“四爺黨”當時的實力來看,絕對不是“八爺黨”的對手,更不具備和“八爺黨”正面對抗的任何優勢。

而就當時而言,胤禛想要在短時間內拉攏朝臣、擴大自身勢力顯然既不可能也不是明智之舉,畢竟皇八子胤禩利用“江湖術士”張明德製造的,用以“迷惑和串聯朝臣”的“八王大”說辭已經被鄔思道識破,就等著其觸及康熙皇帝的忌諱以後,被嚴厲懲罰和打壓。

所以,胤禛就只能在拉出一個胤禩肯定會在乎,也肯定會將其攻擊視線徹底轉移到他身上的競爭對手。

廢太子胤礽就是最佳選擇。

3、在“江南募捐”中初次展現出“孤臣”精神的皇四子胤禛,雖然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認可,甚至暗自認定了胤禛的皇儲身份,但此時的康熙皇帝春秋正盛,尚未到需要立馬傳承皇位的時機,所以他對胤禛的皇儲身份,還有時間和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考察!

對康熙皇帝皇權的絕對服從和支持;時刻以江山社稷而非個人得失為重;不因為爭奪皇位就枉顧兄弟感情;不因為爭奪皇位就串聯朝臣、威脅皇權;就是康熙皇帝在“命令朝臣另擇賢者為新太子人選”中,對於皇四子胤禛的考察內容。

而胤禛,只需要一份舉薦廢太子胤礽的諫章,就能完美的完成康熙皇帝的考察。

其實,就算康熙皇帝沒有復立太子胤礽的打算,胤禛舉薦胤礽的舉動也只會“利大於弊”。

為什麼?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方面:

1、“君臣有別”思想下的必要舉動

皇四子胤禛原本就是“太子黨”成員,而太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皇權,胤禛對於胤礽的舉薦完全可以說成是出於“名分早定、分屬君臣”下,對於三十多年的“部分皇權”擁護。

2、避免帶上“牆頭草”標籤

胤禛身上帶了很長時間的“太子黨”印記,不可能短時間抹去,如果胤禛臨時轉換陣營或者自己站出來公開參與奪嫡,肯定會給朝臣乃至康熙皇帝心中留下一個“牆頭草”的形象。

如此一來,胤禛好不容易建立的正面形象,就會立刻崩塌。

所以,與其猜錯了康熙皇帝的打算而或許會得到向王掞一樣的訓斥,也比被康熙皇帝徹底冷落要強得多。

3、進一步維護正面形象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順利走入康熙皇帝對於皇儲人選的考察之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一直以來都沒有表現出來的,對於皇位的垂涎和爭奪。

對於昔日太子胤礽的堅定支持,也是對康熙皇帝的絕對支持和服從,這是胤禛最讓康熙皇帝欣慰和信任的原因所在。

所以,胤禛就必須要繼續保持自己“對皇位爭奪毫無興趣”的態度,繼續保持自己在康熙皇帝心中“一心為國、絕無私心”的形象。

公開舉薦廢太子胤礽,就能滿足這些條件。

說到底,在鄔思道的指點下,皇四子胤禛帶著皇十三子胤祥共同舉薦一個被廢了的胤礽,乃是對於康熙皇帝心理有依據、有來由的精準猜測,更是其站在“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時刻保持“對康熙皇權的絕對支持和服從”的角度上做出的正確判斷和“無私”舉動。

事實證明,胤禛此舉,再次鞏固了自己在康熙皇帝心中的正面形象、完美隱藏了自己的奪嫡之心、成功避免了成為眾矢之的;胤禛此舉乃系其奪嫡過程中,重重加分的一次巔峰操作!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正說清代十二朝


太子被廢后,儲君位置令人垂涎,康熙的其它兒子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亮,都開始蠢蠢欲動。八阿哥胤祀素有八賢王美譽,他與人為善,群眾基礎好,是其它幾個阿哥的楷模,連上書房的大臣馬齊,佟國維都看好他,視為新太子的人選,其他大臣辯風識向後紛至沓來投其所好。


然康熙帝自有火眼金睛,他明察秋毫、洞察入微,深諳八阿哥是虛偽做作的人,眾大臣為自己的利益,置江山社稷於不顧,都在蠅營狗苟。如不當即立斷,大清危矣!事到如今必須考慮真正的接班人了,廢太子雖難堪重任,但啟用後能製造出一個過渡期。在這個時期康熙可以明辯誰在覬覦帝位,誰心中裝有黎民百姓。

所以,康熙帝內心早有重新啟用廢太子的想法——這是滿天過海的謀略。眾官舉薦八阿哥,而四阿哥卻舉薦廢太子,四阿哥的舉薦,符合康熙帝心意。



鄔先生建議四阿哥推舉廢太子有何陰謀?

1.鄔先生有大智慧,揣摩上意後,深知皇上這次要眾人推舉新的太子人選是權宜之計,他老人家這個舉措不是要真正的接班人,而是要藉此舉動查出是誰在嫁禍太子。


2.誰是太子人選,不是推薦所能決定了的,最後的決定權在康熙。康熙是乾綱獨斷的人,這樣的大事容不得別人插手。所以只能推薦康熙曾經欣賞過的廢太子。 而只有推薦了廢太子,才能表明雍正自己沒曾經嫁禍於太子——無疑是向皇上表明瞭心跡!


希望星晨58298869


不算什麼陰謀,只是針對胤禛的特定情況來制定適合他的奪嫡策略。

胤禛的情況是怎樣的呢?辦差盡心盡力,為朝廷為君父分憂操勞,這都沒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為了辦差他一絲不苟,鐵面無私,從來不講什麼情面,也不屑於結黨,這導致他在群臣之中沒有支持者,是典型的孤家寡人。



而胤禩就不同了,八面玲瓏,收買人心,辦差往往為了既得利益睜一眼閉一眼,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胤禩在朝中的支持者特別多,樹大根深,結黨營私。

此時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表面上康熙下令讓百官推舉新太子,實際上他是想借機觀察並防備皇子結交群臣的隱患,不可能真的讓百官來決定儲君的人選。所以,如果胤禛也加入奪嫡的行列,反倒是入了康熙的陷阱,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而且即便康熙是真想推舉新太子,胤禛在群臣中的支持度也遠遠比不上胤禩。



於是,鄔思道向胤禛提出了“不爭是爭”的奪嫡方針。既然康熙不可能將儲君的決定權交給百官,那麼百官支持誰就不重要了,也沒必要跟胤禩爭個高低,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康熙的喜愛和支持,才有希望成為儲君。

那麼,康熙喜歡怎樣的皇子呢?第一,對君父孝順的。第二,對兄弟友愛的。第三,不結黨不隱私,忠誠於君父的。第四,願意為朝廷為百姓辦實事的。



所以,保舉廢太子正中康熙下懷。第一,對曾經的儲君忠心耿耿,體現了對皇帝的忠誠。第二,作為胤禛的二哥,保舉廢太子體現了對兄弟的友愛。第三,時時刻刻為康熙考慮,體現了對君父的孝順。第四,保舉廢太子有助於平衡朝局,壓制八爺黨愈發膨脹的勢力,體現了他為朝廷著想不惜得罪大多數朝臣和皇子的犧牲精神。

經此一事,康熙對胤禛好感大增,而對胤禩徹底失望。


達摩說


鄔先生舉薦之前。特意講故事。以不爭而默默做事的兒子取得最後勝利為隱喻。為四爺指明方向。

而後鄔先生讓兩位爺舉薦廢太子。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讓四爺不要去爭。八爺黨現在勢力太大。四爺只能選擇做實事而不是去主動去爭。唯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這個策略。

第二,就是表現好印象。皇帝的態度晦暗不明。最穩妥點的選擇就是廢太子,無論結果如何,都證明了他們的忠義之心。可以給皇帝留下好印象。這也是先前故事裡面做實事兒子所採取的方式來讓老人最後醒悟。

第三,這點鄔先生不好當面說。不過呢,封建王朝選舉,說來可笑。皇帝獨攬大權,怎麼可能讓外人弄權呢。無論結果如何,還不是皇帝自己說了算嗎。這次選舉就是騙局,來試探各個皇子的勢力罷了。四爺和十三爺舉薦廢太子,幾乎就是棄權票證明自己沒有結黨營私。

而結果也正是如此。康熙以結黨營私為由強行結束這不公平的選舉。八爺黨落敗,廢太子重新上位。而舉薦廢太子的四爺,十三爺和張廷玉都取得了康熙的信任。


亂神虎


《雍正王朝》太子第一次被廢,出現儲君上的真空,眾位有實力的皇子看見繼承皇位的曙光,紛紛有所行動。“八阿哥黨”假借道士張德明之口,散佈八阿哥允禩有“天子之像”的謠言。面對這一局面,鄔思道從自己研讀康熙所著書籍來看,判定康熙歷來對,怪力亂神的東西是深惡痛絕的。從而否定了雍正,目前康熙對“張德明事件”的表態。

鄔思道分析各方的局勢:

1、 首先是大阿哥出局。在太子被冤枉,意圖造反的當晚,大阿哥允禔便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想置太子死地。不僅眾位皇子看不慣此等落井下石的做法,也為康熙不容,更為可惡的是,大阿哥允禔對太子使用了魘鎮之術,兩宗罪疊加,遭到削去一切爵位,永久圈禁,首先出局。

2、 其次是八阿哥。允禩在調查太子黨羽肖國興,假傳聖旨騙取口供,意圖藉此打擊太子。讓康熙已經注意到了八阿哥的“小動作”,說其為“其心可誅”,在前。其後,太子被冤枉造反一事,被張廷玉辨別出,太子調兵手諭系偽造,但康熙不予追究,說明對八阿哥有所懷疑。



3、因康熙對太子母親,感情甚篤,難產離世後,康熙對於太子更是無微不至,傾注大量心血,以至於有些放縱太子,導致行為乖張,就這樣過了近40年。直至太子和鄭春華偷情曝光,引發太子被冤枉謀反的事件,但罪歸禍首是大阿哥允禔,是他使用魘鎮之術,導致太子種種不法的行為,錯不在太子身上。

此時的十三阿哥,已經對太子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對擁立太子已不抱希望,相反力挺四阿哥。

鄔思道覺得推舉四阿哥為太子時機還不成熟,康熙對對於廢黜太子還在猶豫。



(1)太子還在位的時候,已經爭得不可開交,暗流湧動。一旦廢黜太子,可能導致阿哥之間更激烈的鬥爭。

(2)對於新太子人選,康熙還在評估,未完全下定決心。

(3)對太子的溺愛,使得康熙還有一絲幻想。



鄔思道還以故事說明,有個老人家將象徵繼承權的鑰匙,最後傳給了不爭的兒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特意將四阿哥打扮成為無疑皇位的皇子,一心為江山社稷,而不像“八阿哥黨”以一己之私利,結黨營私,這是康熙非常看重的。


綜上所述,鄔思道建議四阿哥、十三阿哥保舉廢太子,隱藏四阿哥有意皇位的企圖,以不爭而爭。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鄔思道作為《雍正王朝》中頂級智囊人物,又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不難看出康熙帝這次下令舉薦新太子只不過是一個幌子,真正的用意是為了摸底試探朝中的各方局勢以及看清各皇子對於奪嫡的心思。


基於以上這個結論,四阿哥不論保舉哪個皇子都會是輸家,唯有保舉廢太子才是上上策。保舉廢太子不但可以遠離是非漩渦中心,還能贏得康熙帝的好感。

康熙“假意”廢除太子

因為太子的調兵“手諭”,凌普帶兵進入行宮,造成了太子欲要逼宮叛亂的假象。再加上太子之前虧空國庫、賣官鬻爵,以及私通鄭春華等諸多劣跡,康熙便“決心”廢除太子。表面上看來,太子被廢是康熙對其失望至極後的必然結果。但事實上,康熙對於太子之前的諸多劣跡都選擇了姑息和原諒。至於太子調兵手諭,張廷玉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疑點,也向康熙說明了。因此站在康熙的立場來分析,廢除太子的“理由”已經不充分了。



舉薦新太子乃康熙“計謀”

既然康熙已經動搖了廢除太子之心,為何他還要下令廢除太子並且要求諸皇子、大臣舉薦新太子呢?因為康熙從此次“逼宮事件”中看出了朝廷中的“暗流湧動”,於是順水推舟趁機摸底排查一下。

通過這次“逼宮事件”,康熙發現了兩個重要問題。

1、大阿哥“落井下石”,欲置太子於死地

得知太子調兵包圍行宮後,大阿哥第一個跳了出來,還“蹦噠”得很歡樂。他痛斥太子謀逆犯上,將太子過往的諸多劣跡添油加醋的抹黑。目的很明顯,就是要讓康熙廢除太子,自己好有機可乘。他說太子在朝中結黨營私,暗示康熙要斬草除根,甚至還表明自己願“為君分憂,替父解愁”,替康熙動手。



大阿哥對於親弟弟如此的落井下石,不顧親情如此狠辣,讓康熙心中極為不快。雖然大阿哥並不能代表所有皇子,但一定程度上還是說明了問題,讓康熙嗅到了一絲危機,那就是諸皇子間因為奪嫡而存在的“矛盾”已然不可調節。

2、調兵手諭出自何人之手?

經過起初的憤怒震驚,再從張廷玉看出“調兵手諭”有問題。逐漸冷靜下來的康熙已經“回過神”,察覺出了其中蘊含的危機。既然調兵手諭不是出自太子之手,那麼究竟是誰居然如此大膽敢偽造調兵手諭?要知道,這可是殺頭的死罪!如果不是有著天大的利益誘惑,絕不可能做出這等事情。顯然偽造調兵手諭之人乃是衝著皇位而來!康熙需要弄清楚這背後之人究竟是誰?是誰在覬覦皇位?朝中大臣對於皇位候選人是什麼看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康熙想要搞清楚的。





除了以上的原因,康熙也有著考察諸位皇子的意圖在裡面。在皇位的巨大誘惑面前,哪些人是為了一己私利,又有哪些人才是真正為大清的江山社稷!

鄔思道看破康熙用意,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

鄔思道雖然一直在四爺潛邸但並沒有閒著。作為四爺背後的“智囊”,他對於朝中局勢的變化把控,對於康熙帝帝王之術的揣摩分析是十分專注的。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有以下幾條理由。

1、康熙立新太子操之過急,不符合實際

太子畢竟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即便真的被廢康熙也不可能這麼快就立新的太子。原因很簡單,自幼開始便親自培養的太子尚且如此“不堪”,那對於其他皇子康熙更是沒有絲毫把握。沒有一段時間的考察,康熙斷然不可能草率冊立新太子。這是對整個江山社稷不負責,更對不起大清的列祖列宗,康熙一世英名絕對不會如此糊塗。



2、康熙不會允許大清朝局動盪

太子乃是一國儲君,未來的皇帝。如此大事如果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會引起朝局動盪,甚至動搖大清根基。不論哪位皇子被推上太子之位,勢必會引起朝廷勢力的大清洗,造成朝局動盪。康熙對此不可能不清楚,而他執意要求推舉新太子,顯然是別有用意。如果四阿哥推舉其他皇子,那麼就掉入了康熙的“圈套。”反之,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如果四阿哥力挺廢太子,那就是站在了為整個大清江山社稷考慮的層面,還能博得一個忠君愛國的名聲。



3、為四阿哥將來奪嫡鋪路

沒錯。雖然鄔思道看出此次康熙廢太子事件乃是其自導自演的一場戲,但以太子處事方式以及過往的種種表現來看,離真正被廢只是時間問題。

四阿哥“養著”鄔思道自然是有目的和用處的。對於鄔思道來說,輔助四阿哥獲得最大利益是他作為“智囊”的本職工作。如今,眼看著皇儲之位空出來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他不由得不為將來四阿哥奪嫡考慮。

四阿哥原本是屬於太子一黨,如果太子被廢后四阿哥便拍拍屁股無情的選擇其他皇子,不但會令四阿哥在朝中毫無顏面,更會落得一個不忠不義的名聲。反之力挺廢太子則可以在康熙面前博得一個忠君重情的美名,又能增加其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為未來奪嫡佔據先機。


康熙的這次摸底試探,最終將八阿哥定性為“結黨營私”,徹底堵死了他繼承皇位的路。同時又將上書房首席佟國維拉下了馬,也算是給了朝中諸臣一個警醒。同為上書房大臣的張廷玉是唯一一個知曉康熙所有“計謀”的人,他保舉廢太子的舉動也直接證明了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是正確的。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以上是我的個人獨家原創分析,歡迎大家留言指點討論。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一下,感謝大家閱讀。


月關略萌


這不能叫陰謀吧,因為整部劇都把雍正作為正方來對待,八爺黨明顯是反方,所以應該說,鄔先生保舉太子復出,有何用意?

首先看看當時的形勢,在康熙對太子無數次的考驗中,都感覺太子沒有治國才能,但是沒有治國才能也罷,水災籌款,幫不上忙讓給了老四,戶部追繳官員的欠款,太子欠款最多,倒黴的下屬竟然給出的賣官賣爵的注意,康熙也忍了,可是通姦皇妃,就不是能力的問題了,而是人倫道德問題。加上八哥他們一黨的嫁禍,太子要搞兵變,這時候才促使康熙下定決心要廢除太子。於是就傳旨讓官員推舉新太子。八爺黨已經串聯了全國包括京官的大部分人,勝券在握的樣子,雍正正在發愁,他該如何舉薦呢,按照常理雍正當然自己想當太子,但是他不能舉薦自己吧,但是也不能舉薦八爺吧,如果這樣,那皇上可以說,連你也舉薦了八爺,那八爺不是很順理的獲勝了,正在雍正鬱悶不解的時候,鄔先生給出了建議。


鄔先生看到了什麼,才給出了讓四爺推舉廢太子的

第一、鄔先生知道皇上要推舉新太子,但是不是現在,這次明顯是選新太子的預演習。這次的目的意在查出是誰嫁禍了太子,還有朝中官員誰在勾結黨羽。

第二、選太子,不是推薦所能決定的,選太子的決定權在皇上,那麼就要問問,為什麼還要舉薦呢?

第三、選太子,必須皇帝決定,乾綱獨斷,容不得別人染指,所以不能推薦別人只能推薦廢太子。

第四、只有推薦了廢太子,才能表明雍正不是嫁禍太子的人,更不可能希望皇上選誰,也沒有跟大臣們結黨營私。


種草影視



準確來說鄔先生的並非是陰謀,而是赤裸裸的陽謀!

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一、鄔先生明白議舉新太子並非在於議舉,而在於引蛇出洞

太子一次被廢以後,所謂的議舉新太子,說白了就是康熙對於老八的引蛇出洞,以此來看看八爺黨勢力有多大,以此來打壓老八一黨。

結果是老八還有八爺黨被打壓,朝廷內部洗牌,老八最大的支持者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被罷官,佟氏一族相對來說親近老四派系的隆科多則是成為九門提督,康熙不只是調整了朝廷各方勢力,更是將一度威脅到他統治的八爺黨打擊的是元氣大傷。

關於這點神機妙算鄔先生其實看的很明白,諸如老八將妄言他將來會成為皇帝的道士張德明押到康熙那裡的時候,以此來試探康熙的反應,康熙是並沒有治張德明的罪,反而放了張德明,並且意味深長的說道江湖術士的話有時候也可以代表民意,態度很曖昧,意思是這個道士說的對。

結果是佟國維一聽認為康熙是真的有意立老八為新太子,殊不知康熙這是要以此引蛇出洞來捧殺老八,因此對下面說道皇上心中默定的太子八成就是八爺,讓他們趕緊聯絡人聯名舉薦老八。

而老四知道這件事以後,也是對鄔先生不由自主的說道:“我都懷疑,皇阿瑪是不是真的老了”。意思是康熙是老糊塗了嗎,竟然這樣做,鄔先生回應到自己看過康熙的書和詩,研究過康熙的作品,認為康熙可沒這麼簡單的,單憑道士張德明什麼八大王的說法,就是雕蟲小技而已,瞞不過康熙的。

所以在眾人皆醉的情況,鄔先生可謂是最清醒的一個人,知道康熙並不是真的議舉新太子,而是針對老八佈局罷了,而且康熙對太子並沒有死心,所以他自然不會讓老四蹚這趟渾水的,因此這是鄔先生讓老四和老十三保舉廢太子復出的根本原因。

二、鄔先生為老四定下“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奪嫡方針

在一廢太子中受到牽連被圈禁的老十三被康熙放出來以後,面對議舉新太子的局面,老十三認為太子是爛泥扶不上牆,而老四是真正的一心一意為朝廷為國家,所以建議老四奪嫡,老四有些心灰意冷,說道老八是賢王,自己是冷麵王,意思是老八人多勢眾自己沒勢力。

在這個時候,鄔先生講了一個故事:“我想起了一件事,有個老爺子生了一大群的兒子,慢慢地老爺子老了,這麼大的一個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可鑰匙只有一把,兒子卻有一大群,兒子們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

這時只有一個兒子,他很精明啊,從不去爭這把鑰匙,只是默默地幫著老爺子幹事。有一天老爺子終於想明白了,就把那把鑰匙交給了那個不爭的兒子,這就叫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惟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啊”!

很明顯鄔先生為老四定下的奪嫡方針就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而鄔先生為什麼會定下這個奪嫡方針呢,說白了就是因勢利導,因為鄔先生看清楚了議舉新太子只不過是康熙針對老八的局罷了,說明康熙對太子還沒有死心,而太子能力不怎麼樣,即使復出也早晚還會搞砸,所以奪嫡的局勢肯定會更加複雜,因此乾脆讓老四以“不爭”的方式來奪嫡。

而老四“不爭”的情況下,還要順勢而為,這個“勢”就是康熙對太子不死心,所以鄔先生就讓老四和老十三去保舉太子復出,這樣一來,康熙肯定高興,老四在康熙心中的評價自然會變高,這樣潛移默化的積累下去,太子將來徹底出局以後,老四成為繼位人的幾率自然大為增加。

鄔先生這步棋的確走的不錯,老四和老十三上了保舉太子的奏摺以後,康熙是很高興,評價了他們三個字:“好好好”!還說道朕心甚慰,甚慰朕心。這樣一來,本來議舉新太子最大的輸家是老八,而其他參與議舉的阿哥肯定也落不了好,但老四和老十三卻是由此成為贏家之一。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老四和老十三是太子一黨,如果他們在太子被廢的敏感時刻,加入議舉新太子的競爭之中,相比於其他不是太子派系的阿哥自然是不佔優勢,反而多少有些理虧。因此他們如果參加議舉,多少有些不忠的意思,但保舉太子,反倒是患難見真情,自然是有利無害的。

因此種種原因綜合之下,鄔先生哪怕是助老四奪嫡心切,也是冷靜的在當下局勢中選擇了一條最合適的路讓老四走,而讓老四和老十三保舉太子復出的陽謀,就是這條路的開端。

而老四也正式踏上了奪嫡之路,不論他到底多會有的奪嫡心思,最起碼在這個時候,老四奪嫡是開始正式起來,並且有了鄔先生和老十三這兩大奪嫡臂助。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這段劇情背後的陽謀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266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回答,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出來和諧交流,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61

主動保舉廢太子胤礽復出

清理戶部虧空是在康熙四十六年前後,緊接著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犯事第一次被廢,這次的太子被廢,徹底打破許久的沉靜,徹底揭開了九王奪嫡的序幕,一時朝廷上下人心湧動,都對康熙皇帝提出的朝廷上下舉薦新太子,到底會在哪位皇子阿哥中產生,發生了極大的興趣。


(康熙帝鬧出的笑話)

這次的舉薦新太子風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狼煙四起,一時政治風向晦暗不明。

可是康熙皇帝的皇八子,八阿哥胤祀卻是高調行事,大有不做上這個新太子的位置,決不收兵之勢。 此刻的鄔思道徹底彰顯出他做師爺和幕僚的本領,沉著冷靜而又十分精準的分析出了康熙帝那高深莫測的帝王心術。

鄔思道分析認為:

康熙皇帝雖然這次廢黜太子胤礽的“儲君”位置,但是並沒有對太子胤礽徹底失望,而且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廢掉自己大量心血,不可能說廢就真廢。

太子胤礽不但做了“儲君”三十多多年,經過苦心經營,他的門生故吏必然遍佈朝野,即使有舉薦出新太子人選,也絕無可能與太子胤礽相抗衡,這包括四阿哥胤禎及十三阿哥胤祥。


(陰險狡詐的鄔思道)

由以上兩條的存在,即使四阿哥胤禎與十三阿哥胤祥想脫離太子黨自立門戶,也切不可過於張揚,應該韜光養晦,低調行事,不可與任何一位阿哥兄弟分庭抗禮,以免過早暴露自己的實力,繼續站在廢子胤礽一邊,康熙皇帝最反對的就是牆頭草。

鄔思道強調;無論誰舉薦哪一位阿哥,我們保的仍然是太子。

繼續舉薦廢太子復位沒有風險可言,一個有情有義這四個字就值得康熙皇帝大肆誇獎,即使保舉失敗了也是各為其主罷了。
(康熙帝果然反悔了)

鄔思道與四阿哥胤禎的預料果然沒有錯,康熙皇帝真的反悔了!出頭的櫞子早濫,八阿哥胤祀在新太子的競爭中不但出手太早,更是大張旗鼓招搖過市,這讓康熙帝看了感到恐怖。

為了皇權不受於威脅,出於無奈的康熙帝只得反悔,反悔的說辭就是康熙帝說的那樣:當初廢太子是朕一人乾綱獨斷,太子也是一不小心犯了錯,近些日子以來,太子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畢竟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大概意思就是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

這次四阿哥胤禎與鄔思道的合謀又一次得逞,他更明白即使太子復位,他的下臺是早晚的事兒,個給自己參與奪嫡自立門戶,又增加了一個時期的緩衝時間,同時又打下了又一個對手,那就是八爺黨的八阿哥胤祀。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歷史上的雍正朝沒有這段人和事。只能用清朝秘史解開迷團,康熙皇帝廢掉太子胤礽後,胤禃是實對胤礽表現出救援態度。胤禛很著急,很想救他,此後發生的一件事情則更能表明胤禛對侍胤礽的態度。胤礽被廢出後,康熙皇帝準備宣佈胤礽被廢的告天文書,但在之前,他將文書給胤礽看,胤礽看後說:我的皇太子是父皇給的,父皇要廢掉就廢掉好了,何必還告天呢?大阿哥便將胤礽的話轉奏給康熙。康熙聽後很是生氣,他下令說:做皇帝是受天之命,如此大事怎能不告天,胤礽這樣胡說,以後他的話就不要上奏了!大阿哥又將父皇的諭旨傳達給胤礽,胤礽又說:父皇若說我別的不是,我倒無話可說,只是說我弒逆之事,我斷無此心!請您帶我的話轉奏父皇。然而大阿哥卻以有康熙曾說一句:不必轉奏胤礽話,的諭旨為由,不肯為胤礽轉奏此話。在當時,胤唐得知了此事,便告之胤禛,並對他說,這件事關係重大,我們應該上奏給父皇知道。胤禛聽後也十分贊同胤唐的意見,他表示即使因代奏得了不是,也應該替胤礽轉奏此事。他倆一同找到大阿哥,希望他能夠改變主意,為胤礽奏明此事。然而,大阿哥卻厲聲拒絕了,胤禛十分生氣,他說:你不奏,我來奏。阿哥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代奏此事,康熙聽後非但沒有因他們違抗諭旨而生氣,反而誇讚他們奏得對,並命人將胤礽項上的鎖鏈拿掉。胤禛在皇太子的廢立事件中,採取與他人截然相反的做法。對胤礽表示關切,仗義執言,疏通康熙與胤礽之間的感情,並且伴隨康熙更是體貼人微。在皇帝面前更是經常誇讚其他皇子,在別人需要時給予幫助。在激烈的爭儲鬥爭中胤禛深得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