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少妻,這樣過日子,才有幸福

老夫少妻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有的夫妻,丈夫的年紀比丈母孃的年紀還大。

濛濛是我的表妹,今年二十八歲,孩子已經兩歲半了。她的丈夫方雅比她大二十一歲,是一位高級教師。他們在一次培訓課上認識的,方雅是培訓課的老師,說話風趣幽默,總是很容易讓人記住他說的每一句話。可是,濛濛卻發現了方雅臉色不經意的憂傷。她主動加了方雅的微信。果不其然,方雅兩年前發的朋友圈,透露了他離婚的消息,並且他發的朋友圈,“主要內容”是不愉快的,偶爾有開心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外出旅行。

“為什麼會喜歡方雅?”我曾經問過蒙蒙,但她也說不清。也許是方雅很優秀還很憂鬱,因為一個憂鬱的男人,總是很吸引人,很多女人都喜歡,因為憂鬱之中,透露一種成熟的氣息。還有男人到了中年,總是有很多成績,雖然不是很突出,但比那些年輕的小夥子,已經很好了。事業有了基礎,存款也有了,如果加上工作比較穩定,就是女人眼裡的優質男。至於說,男人為什麼要離婚,或者中年了還是單身,女人並不很在乎。

老夫少妻,這樣過日子,才有幸福

愛一個人是一種感覺,一旦女人有了這樣的感覺,就動心了,忘記了年齡的差距。濛濛執意要嫁給方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濛濛的家人一直反對這段婚姻,因為方雅和濛濛的父母站在一起,都是“兄弟姐妹”了,這是要被旁人笑話的。父母都是要面子的人,他們才不懂女人的“小心思”。

“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老夫少妻的日子,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過。俗話說,“三歲一代溝”,這年齡差距,讓兩個人的生活習慣差別很大,討論的話題,往往不能達成共識。還有方雅事業有成,但是濛濛卻還一事無成,事業上的差距也很大。記得有一次,因為爭吵不休,濛濛還特意找到我,大倒苦水,說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夫妻的日子,怎麼過?能不能走到頭,我也為她捏一把汗。

但是現在再看濛濛的愛情,突然發現幸福多了,吵鬧少了,方雅也慢慢融入了大家庭之中,和濛濛的父母也相處更好了。這其中的改變,到底是什麼?我和濛濛暢談了一次,對她的愛情進行了深度分析,我發現:老夫少妻,像下面說的這樣過日子,才有幸福。

老夫少妻,這樣過日子,才有幸福

1.女人變得越來越優秀,別和丈夫差距太遠。

老夫少妻,一般情況是男人特別優秀,才吸引了年輕姑娘去愛。開始大家都很有耐心去為對方改變,但是慢慢就會失去這樣的耐心。不能為了愛情,一輩子都委屈自己,誰沒有一點脾氣?當女人成為男人的“附屬品”的時候,男人就會很煩躁,覺得自己就是找了一個“花瓶”,擺在家裡很好看,但沒有用。

因此,聰明的女人,會積極向上,認識自己和丈夫的差距,然後努力縮短差距。女人不能靠吃青春飯,不能覺得自己年輕就是資本,就是男人需要一輩子疼愛自己。女人需要內在的氣質來留住“魅力”。

我的表妹濛濛結婚後,考了好幾個證,並且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賺錢,並沒有對方雅帶來經濟上的負擔。兩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反而共同的話題多了,隔閡少了。她說,“自己賺錢才開心,不管丈夫多麼優秀,自己都不能成為一個‘負擔’。”

2.常常牽手同行,別在乎別人的眼神。

很多老夫少妻,不好意思在一起,甚至都遮遮掩掩的,好像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有的夫妻,出門的時候,有不很熟悉的朋友,對著男人說,“這是你的女兒嗎?”真是大跌眼鏡,說多了,女人就不高興了,都不好意思牽手了。越是這樣,感情越會變得很淡。

幸福的夫妻,不擔心別人異樣的眼神,而是大膽地在一起,用真誠去感染別人,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能夠互相理解。因為牽手的時候多了,身邊所有的人,反而會認可這樣的愛情,閒言碎語就慢慢少了。

老夫少妻,這樣過日子,才有幸福

3.積極融入大家庭,留住家庭的溫暖。

記得濛濛第一次帶方雅到孃家的時候,孃家的長輩,覺得濛濛太丟人了,要嫁不掉了,才隨便找了一個男人。但是後來,方雅對孃家人的關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逢年過節一起回家,多帶一些禮物,和長輩多聊天,彼此敞開心扉說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深了,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老夫少妻一輩子都沒有融入大家庭,只是固執己見要在一起,結果把婚姻弄得很糟糕。這一點,需要反思,不管男人年紀多大,都是晚輩,態度要端正。大家庭裡有溫暖,夫妻的感情才會更好。

4.要有共同的孩子,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有的男人,再婚前已經有孩子了,便不打算再要一個孩子。但是這樣做,就是剝奪了女人作母親的權利,也會讓感情沒有寄託。夫妻有共同的孩子,家庭相對更加穩定一些。

即便男人年紀偏大了,其實也沒有太多顧慮。在傳統的觀念裡,有孩子才熱鬧,才有牽掛。回家的時候,聽到歡聲笑語,比冷冷清清好很多。還要知道,夫妻面對面,天天大眼瞪小眼,會很煩躁,孩子就是感情的“彈簧”。很多夫妻,就是看在孩子的份上,一輩子都沒有分手。但是夫妻年紀大了,身邊還有人陪伴,就很好了。

愛情永遠沒有固定模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老夫少妻,學會以上四種相處的方法,幸福會越來越多。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緣分就像這首詩,錯過了最好的年齡,但沒有錯過最好的愛情,已經足夠好了。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