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不好做,員工背後說:公司倒閉就走人,去哪裡還不是打工。你是領導,有何感想呢?

職場三哥


“職入龍門”觀點:公司越混亂、人心越渙散,越考驗管理者的真實能力!如果你輕易被員工消極的話,左右情緒和決策的話。說明你身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還不到家!



一、為啥說:“公司混亂中才考驗管理者的真本領?”因為潮水褪去,才能看出自己管理能力是源自自己,還是依賴公司!

說實話,管理崗位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在於:公司賦予你資源調配權後,可以產生很多優越感:比如:高收入、或者享受駕馭員工的快感等等。

雖然,為此你需要付出更多精力與員工溝通、哄員工少講條件、多幹活!努力成為維護公司利益的管理者!這樣老闆才能持續給你升職加薪的機會。

但,凡事都有例外!

如果公司因為自身經營自顧不暇時,管理者的‘特權和光環’就會被抽離!儘管你還保持‘領導’頭銜,但連員工基本需求都無力保障!

這時,員工不再聽你指揮、還會天天釋放消極情緒,你想罵人都沒底氣!

因為他們無視你的存在!


同時,你會強烈感受到無助和彷徨。因為你正在受到上擠下壓的‘夾板氣’!

公司沒錢支付員工工資,但還需要員工做免費、聽話勞動力、積極工作。幫助公司週轉資金!而且不允許有怨言、更不允許帶頭鬧事,擾亂軍心。

這些‘得罪人’的事都需要你這個領導出面溝通、協調!

你心理一百個不願意,也要硬著頭皮出面!


面對員工合理合法的的討要工資,你感覺自己真的沒有充足的理由,說服他們不產生怨言!

而且,隨著公司經濟狀態日漸糟糕,你甚至和員工一樣,都開始懷疑這家公司的是不是‘大限將至’了!

你甚至對公司下達的任務也充滿疑惑和牴觸!

不給員工發工資!誰的工作積極性高呢?哪怕自己也是領導!那又怎樣?領導也是員工呀!也一樣靠老闆發工資!

公司經營不善,那是老闆的問題,憑啥要員工買單呢?

相信這是很多深陷公司混亂環境中的管理者的日常感受吧!明明自己的合法利益也受到侵犯,卻還要裝作堅強的安撫或‘鎮壓’下屬,簡直是噩夢!


【總結】這個環境確實熬人!誰都希望同甘,但不想共苦。

但,所有能在生死邊緣活下來,並且發展壯大的企業都是九死一生的‘幸運兒’!也成就了一路跟隨過來的管理者!因為這些人才是徹底擺脫公司賦予光環的束縛、真正具備個人魅力、懂得管理的高手。

比如:董明珠。別看她今天是威風凜凜的霸道女總裁,她成為領導都是在公司最落魄的時刻臨危受命。

在董明珠還是優秀空調銷售時,格力集團遭遇嚴重危機,工資都發不出來。很多高管、銷售精英集體離職。於是公司認命她為經營部長。

當她從銷售變成領導後,不僅和以前同事的關係疏遠,更要面對員工每天對公司的抱怨。

那時候,很多人都看不到格力有未來,都想離職。

董明珠則展示出非凡的管理能力:不管底下人如何喊苦喊難,她都積極給大家做堅定完成銷售任務的思想工作。並堅信格力空調是最好的,一定能經受住市場考驗!只要銷售齊心協力幫助公司渡過難關,不僅被拖欠的工作有著落,堅持下去大家也一定會有好前程!

她就是這樣帶著員工從公司最黑暗的時刻,闖出一條生路!

董明珠根本指望不上公司出錢激勵員工,她完全是靠個人魅力帶領下屬殺出重圍的。

她是不靠公司賦予的權利優勢,也能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合格管理者。

二、身為領導應該明白:即便員工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也不代表員工必須、一定要和企業‘共存亡’,不允許發表個人觀點和不滿!

很多人當領導時間長了,就習慣從高處來審視員工的思想覺悟。總覺得員工應該為企業貢獻忠誠度和奉獻精神!

推己及人的說,如果你每月工資沒比員工多幾千塊,你願意為企業付出更多忠心和愛心嗎?

我想,敢承認的人並不多!

因為員工要求公司支付合理報酬是合理合法的!為此員工只要很好的完成本職工作即可。

至於奉獻精神和忠誠度那要看企業給員工提供哪些附加值(職業發展平臺等)後,員工自發、自願的去做得到的結果。

而一旦企業經營不善,即便員工很好完成工作,企業連工資都無法保障。

請問,你好意思不讓員工發發牢騷嗎?

員工與公司在任何時候都是雙向選擇的過程!

特別是一方已經履行義務,而另一方卻因種種理由不履行義務,這已經上升到違法層面了!

員工有權追回屬於自己的權益。

所以,這時的管理者最好不要輕易向著公司和老闆說話。

即便你需要大家配合你工作,也要考慮清楚再說!

三、公司越混亂、聰明的管理者越要給員工想發聲的機會!傾聽、安慰、理解、認同是你此時最需要做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激動時,最有效的溝通就是傾聽、理解和安慰!

這是深處混亂公司中的管理者最應該提升的能力!

員工也是人!他們雖然沒有領導工資高,但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不比領導少!辛苦工作多年的公司要黃了。

這就意味著自己馬上要失業,馬上又要進入頻繁找工作的波動期。對於養家餬口的員工來說,是職業和經濟‘雙危機’的開始。

大家心裡都不好受!

所以,發牢騷、消極怠工都是人之常情!你能堵住人家的嘴嗎?


領導這個時候應該清楚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
公司一天沒有宣佈破產,領導就需要履行自己‘潤滑’員工與公司矛盾、促進生產任務按時按量完成的職責!
所以,堅決不能讓員工反感自己、激化員工與公司的 矛盾!
這是管理底線!

切記:不要認為自己平時接觸老闆比較多,知道老闆此時的難處。就人情角度出發,替老闆打抱不平。強勢說員工沒良心……

你雖然也是想哄著員工不要發牢騷,先把工作做好。

但,對待敏感時期的員工,還用從前高高在上的方式壓制,完全沒用!

因為以前人家服你,不是因為你有過人之處,只是因為公司能給他們想要的薪資待遇和前途!

現在公司都自身難保了,你這個領導出門就和陌生人一樣,誰理你!

你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你和欠薪老闆是一丘之貉,你們是合夥壓榨員工的魔鬼!

你把自己放在員工對立面,還怎麼開展工作呢?

這就是管理能力弱的直觀表現!

【對策】

環境越混亂,管理者越要冷靜提升2大能力:

A 冷靜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急於反駁員工發牢騷前,請先認真分析公司財務和業務發展情況,確定公司是否到了山窮水盡的程度?欠薪是否有能力償還?或者說老闆是否真有意願償還?

這樣你就知道員工繼續在公司做下去是真有前途?還是隻當免費勞動力!如果老闆真黑心,你也別傻傻替他壓榨員工了。你自己的工資不也是在人家手裡嗎?

此時,你需要給員工和自己指出一條明路。

B 重塑領導力的能力

在公司暫時沒錢,但有發展前景的情況下,想要調動員工積極性,就必須從職場導師的身份入手。

真心為每一位員工規劃一條屬於他們的職業之路。鼓勵大家和和公司一起度過難關!

將來等時機成熟再考慮跳槽到心儀公司,自己也會積極給予實用建議。

如果老闆打算捲款逃跑,那你就要站在員工這邊,積極提供證據,鼓勵大家通過勞動仲裁方式維權。

這樣,起碼你自己的利益也有機會追回。也不會在員工心中落下‘走狗’的罵名!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親自嘗試從員工真實需求角度溝通,讓員工認可你的個人能力。即使公司黃了,你未來去別家公司,也有了與員工溝通、讓員工認可你的經驗!

這個混亂的環境於你而言,收穫良多!


“職入龍門”最後總結一下:

領導是一個雙重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員工。所以,越是在公司低迷期,面對員工發牢騷,越要能控制情緒、慎重安撫員工敏感的心情。

你需要做的不是站在員工對立面,你需要鍛鍊自己在逆境中樹立自信、調動員工積極性的管理能力!你在這個混亂的環境就徹底被成全了!

大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職入龍門


初創公司呆過幾年,跟公司老闆是朋友關係,見證了公司從8個人到80人再到零的過程,在公司倒閉的前3月,這樣的話我聽到了無數遍,雖然我不是領導,但是作為最早的老員工,我早就把公司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傷心

我們的老闆比我稍大幾歲,平時對員工比較好,當時我倆正在樓梯口抽菸,聽到兩個上廁所的員工說起這句話,我的心裡非常不是滋味,剛想開口安慰他,他先開口苦笑著道:說的還挺在理呢。說完狠狠地掐滅了菸頭。

反思

當天晚上我們幾個元老聚餐,老闆交代了公司的運營現狀,確實初期的小打小鬧,我們碰巧賺到了不少的錢,可是公司擴大後的運營出了問題,資金鍊現在斷了,而且之前的門路也快不行了。

老闆喝了不少笑著說:自己確實差太多了,不懂管理,就是憑著一腔熱血才衝到現在,公司堅持不了多久了,等發完工資他要重新去學習。

制度還是人情

當初的初創公司,因為規模小人員少,大家相處和諧,所以之前老闆都是打的感情牌,擴大規模後,為了規範管理很多人,因此制定了比較嚴格的制度,人情味少了很多,如今來看一個成熟的公司,必須要兼顧這兩點。

員工說出這樣的話一方面是現實如此,並且這個人沒有什麼大抱負,工作對他來說就是混日子,另一方面就是公司歸屬感的問題,如何讓員工遵守公司制度,認可公司的文化,這些都是老闆需要想的。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件事沒有誰對誰錯,相互理解吧。

共享人才


很正常,員工和老闆就是僱傭關係,別想著員工和你共同擔風險,儘管員工和你關係處的再好,記住員工和老闆永遠都是僱傭關係,成為互相幫助的朋友太不可能了,我開店10年了,給導購開工資幹活我自己還要幹一半,導購的思想就是你的店你幹活天經地義,其實作為老闆完全可以給他制定任務完成了我給你多少錢,完不成幹不好就扣錢,不想幹走人,畢竟兩條腿的人到處都是,我和員工一起幹活完全是想年齡上我們差不多,年輕人出門在外不容易能幫著幫點,不扣工資,導購帶薪請假,不壓工資,其實在他眼裡你就傻,所以只有僱傭關係,員工看你不行了換另一家也是情理之中


我叫孟先僧


確實,現在的生意是比較難做。前幾天還有一個大型商場負責招商的朋友說,商場裡,除了幾個教育機構和幾個餐飲的,其他的店鋪基本上都換了一次了。其實,消費力不足,也說明現在的實體生意比較難做。

精英菌很認同一句話就是,老闆就是為員工打工。這句話其實聽起來很對,真的是如此,很多時候,老闆忙來忙去的,帶領全公司人馬忙的熱火朝天的,其實,最後一結算,扣掉成本,其實賺的也就是一份工資而已。當然,你也可以說老闆沒有能力,才導致目前這樣的局面,但是,事實上就是,很多老闆賺的其實就是一份工資而已。

至於員工怎麼想,其實,作為老闆,真的不好干涉,來去都是他的自由,這就是做員工的好處,這裡不好做,換一個地方就是,但是老闆就不同,他需要支撐。所以,從所有者的角度出發,產生這樣的想法就是非常正常的。角度不同,立場想法當然就不一樣。作為老闆,沒法去要求別人不這麼想。所以,唯一的做法就是,團結大家,一起把生意做的更好,生意有了,待遇有了,人自然就能留下來。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個人建議做跨境電商,現在處在風口的行業,我個人是從去年開始做的跨境電商,投資了幾萬塊錢開了一家工作室和幾個店鋪,剛開始很枯燥每天都在電腦旁邊大量的鋪貨。訂單也從幾天一單到每天幾單幾十單,也有日進千單。當然了,國外和國內的機制不一樣,把平臺上的雷區都踩了一遍,提高的自己的技術。現在手裡也有一批新店鋪,一個店鋪月收入在50000左右。如果想做電商的話,我電腦上的資料可以拿去,有興趣的可以留意我的主頁面,加油創業路上的朋友


跨境黑臉仔


老闆聽見員工說“公司倒閉就走人”,心裡傷心、生氣、憤怒,覺得員工是“白眼狼”。其實,如果你還這麼想,說明你自己的觀念沒有扭轉,公司倒閉員工走人,這是本分,如果員工留下、陪你同甘共苦,這是情分。員工願意跟你打拼,關鍵看老闆為人。如果員工鳥獸散,說明老闆做人做事沒有籠住人心,不是責怪員工,而是責怪自己。

第一,聽到員工背後說出這麼“無情”的話,不要發火。

不要當面發火,也不要指責員工,你怎麼做,只會加速員工的離職。而且你當面一旦說破臉皮,員工也待不下去了。不信,你罵員工“白眼狼”一句,員工肯定就走了。員工怎麼想?原來老闆這麼想我啊,我還留著尷尬嗎?

第二,聽到員工這麼說,作為老闆,悄悄關上辦公室的門,好好反思一下。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員工不陪你打拼,說明兩點:一點是沒有感情,另一點是沒有利益。即使為了感情,歸根到底還是利益。

比如,古人結拜打天下,為兄弟兩肋插刀,根本的利益是互相幫助、最終瓜分天下。所以,作為老闆,你要想一想如何把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的發展進行有效捆綁。

第三,人心也是肉長的,越是底層員工,越是普通人,越是容易講感情。

老闆對他們一分好,只要是真心的,員工真的可以湧泉相報。樸實的員工,感情也是樸實的。比如,你公司不行了,有感情的員工可以陪你撐半年,沒感情的員工第二天就走人了。

感情來源於老闆真心對待員工,一方面是砸錢,給的錢多,一方面是投入感情。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只砸錢也不是萬能的。平時多關心員工,人家家裡有困難,就要體諒幫助。

舉一個例子:有的老闆,員工孩子病了都不給假,照顧老人遲到了就罰款。老闆看似嚴格執行制度,甚至一視同仁,對中層也罰款。但是,等老闆有難時,員工也不幫你。你對他們公事公辦,員工對你也公事公辦。

感情是相互投入的,是不是真心對員工好,不是老闆說了算,而是員工心裡有桿秤。


職場火鍋


題主的提出的題目讓我想起了德國曾經應對經濟危機時出現的景象:德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很多工廠要倒閉,員工自願提出各自出錢拯救工廠。那時候,為了生存有些德國企業需要裁員,而員工為了不讓裁員發生,竟然主動提出讓自己的工資減半,把要裁員的員工保留下來繼續工作。德國工人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一個是出於對工廠的情懷,一個是一個國家體制有所不同,一個是德國工廠的老闆平日裡對員工的尊敬。

作為社會的一員,作為公司的一員,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對於員工背後的“公司倒閉就走人,去哪裡還不是打工”一說,想必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尤其是老闆。

一、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反思。

員工背後說這樣的話,其實在現實的社會條件下完全可以理解。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最終就要要靠前養活自己,養活家庭,孝敬父輩。市場經濟自身也沒有錯,可惜的是,一旦整體社會的價值觀變成“一切向錢看”的時候,除了錢,什麼也不認的時候,公司生意不好,公司倒閉,員工重新選擇一個還活著的公司去打工養家的時候,可不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家都要活下去啊。現在的環境是什麼一種環境?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生畢業,一路都貫穿著“金錢”的味道,而不是道德的味道。員工能說出那樣的話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老闆的反思。

有些網友說中國的工廠是血汗工廠,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有些工廠對於員工的態度,實在來自於老闆的處世態度和對金錢的態度。這裡也許沒有對錯,因為工廠都是靠利潤或者的。只是,我們往往過於重視經營利潤、經營成功,忘記了對“人”的經營。忘記了對人的經營,最後的結果就是當一個工廠行將就木的時候,生意淒涼的時候,大家紛紛先找好自己的退路,因為在大家的骨子裡,已經坐實了“你給錢我幹活”的單一思維,至於工廠的私活,幹我什麼事兒。工廠活著是你們的事兒,我幹了活你給錢是我的事。平日裡對員工的態度,也決定了一個工廠在關鍵時刻員工對於工廠的態度。經常看到那些蓬頭垢面、廠服沾滿油汙的員工行色匆匆進入工廠、再從工廠出來的那個樣子,面無表情,真的有種無奈的感覺。是他們造就了現在的自己,還是工廠造就了現在的他們,還是教育造就了他們現在這個樣子?

三、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無論社會環境是怎樣的,每個人由於其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對社會環境的態度也不同,由此也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無論環境如何,能夠適應環境讓自己活得更好的人,就是贏家。老闆為了自己工廠的生存,不得不對員工們狠一點,而當工廠行將倒閉,員工抱著“哪裡都可以幹活”的心理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讓他們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拯救工廠是不可能的事情。老闆對員工“狠”,員工對工廠“無情”,於是形成了一種無形的惡性循環:工廠對員工越狠,員工對工廠越無情,根源在於社會環境只講究“錢”,而拋棄了“德”。畢竟,人不是普通的動物,他有思想、有個性、有想法,需要尊重和體面地生活,但當一切都以錢為中心的時候,人和動物真的沒有什麼區別了。

四、分享一個案例。

我在張家口的一個朋友是做餐飲生意的,當時已經有七八家的自營店。在某省的一個省會,也開了一家飯店。朋友多員工的人格尊重和物資尊重沒得說。只是不知何故,在省會的飯店開了不到兩年,江河日下,經營慘淡。於是朋友提出要關閉飯店。而員工真的拿出錢來對我朋友說,我們希望飯店能夠經營下去,我們投錢入股。但朋友知道那點錢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房租吃掉,生意也不會好起來,於是拒絕了員工的請求,但卻讓他驚醒了一點:只有尊重,才能換來尊重。

小結:現實生活中,老闆有老闆的難處,員工有員工的難處,大家都在水深火熱之中,互相理解是最佳狀態。但是,“相互理解”時,大家竟然會生出“我理解你,誰理解我”的言詞。這是什麼問題?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導向的問題?我們不得而知。相互理解這個詞或許已經在大環境下不存在了,只存在與一些微環境下。真正打動人的“尊重”,應該回歸,否則上述的惡性循環就會不停地演下去,而且會愈演愈烈。華為、阿里畢竟是鳳毛麟角的企業,他們並不能成為整體企業的代表。但尊重成為一種普遍企業的行為的時候,或許員工才會有所改變。


耕然夫


以前國有企業沒有獎金,沒有加班費,領導幹部更沒有年薪,大多數人都能自覺的努力工作,年終評個先進發一張獎壯和一條毛巾,都高興壞了。年年企業都能完成任務(實打實的不是現在做假的),不給錢都有人幹活為什麼?因為那時的企業是給國家和工人開的,官兵平等有些官還不如兵呢(有的領導要等所有職工都住進新房後,他家才搬進去),這樣的企業大多數人都會努力工作,這樣的企業能沒效益嗎?不管什麼樣型式的私企老闆都是以利為中心的,只所以能做大是站了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過了這段時間別人站了更好的天時地利人和他的企業也就完了,但他~樣還是富豪,可大多數員工就沒這麼好了,被裁員出來的員工面對著巨大的經濟壓力,這樣的企業誰願意一心一意為他幹,有機會就會跳槽。私有制在沒有公有制前他是先進的,一但公有制出現了他必將被替代,這是被歷史所證明了的。(當年抗美援朝如果我國是私有制的話,一定打不過美聯軍,因為中國軍隊不會有那樣的勢氣,我們打敗美聯軍靠的是精神,只有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才有那樣的精神和勢氣。)


說實話不傻372


很正常,遇到這種情況老闆一定心裡不舒服,其實,一個公司,員工願意跟著你就算公司落難了員工也不拋棄你,只要做到三點就可以。

第一,把員工當家人一樣對待,不要讓你的家人去幹涉員工幹活等等。

第二,員工工資準時發放,而且工資比周圍公司高,員工們就會有一種驕傲和幸福感,他們願意為你奮鬥。

第三,員工給予相應的自由度,比如員工送孩子上課下學這些時間,公司要相應理解。員工居住環境好一點,節假日福利好一點。

人心都是肉長的。

以前我在昆明進城搞大棚蔬菜種植的時候,有員工十一個人,我就是這樣對他們的,一七年的時候不景氣,我虧了,多給他們兩個月的薪水,讓他們重新去找工作,並且很他們說在我把種植基地盤出去之前,你們安心找工作,你們的孩子上課下學我接送。要知道,種植基地到鎮上學校開車要半個小時。

分開的那天,那些女的哭得稀里嘩啦,幾個老爺們也眼眶溼潤。

我跟他們說,但凡還有一絲扭轉的機會,我都不會這樣做,這幾年謝謝大家。

或許在很多老闆眼裡我這樣的行為很傻逼。

傻逼就傻逼一點吧,問心無愧。


南山樹下lisong


在公司處境不好的情況下,聽到員工這樣的話,我當然是感到氣憤和難受!但我不會衝動做出什麼,而是先了解一個情況:是個別員工,還是大部分員工說這樣的話?

根據這個情況的結果,再分析背後的原因,想法應對方法。

一、個別員工在背後煽動情緒,則馬上辭退

如果我們發現只是個別員工在背後說出這樣的話,那麼就沒必要上升到管理的層面,而是個人問題個別處理,然後再開個會議穩定人心。

對個別員工 的個別處理,最好是直接辭退,不要再留著,避免擴大影響,最後公司還沒倒,下面員工就已經各自在找新工作了。

其次,出現這種現象,說明公司確實開始有些人心不穩,身為領導還是需要出面澄清,開個會議,向員工表達自己能帶領公司走出困境的決心,以及公司接下來的發展計劃,讓大家更有信心幹下來。

比如可以這麼說,“公司最近業績是有些不好,我看有些員工都以為公司要倒了(微笑),沒那麼誇張,有起有落是公司發展的正常現象而已,作為高層,我們不但不擔心,還制定了新的發展計劃……”

大部分員工在背後議論,則穩住核心骨幹為主,待公司業績穩定,再強化員工歸屬感

如果有大部分員工在背後議論,那麼說明公司確實有一定的危機了,人心也開始不穩。在這個時候,雖然還是需要我們出面澄清,但效果不會太大,只能穩住一時。

在此時,我們要分三步走,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公司困境:

  1. 先穩住核心骨幹
  2. 讓員工看到業績發展,增強員工信心
  3. 完善管理,增強員工歸屬感
1、核心骨幹是公司中流砥柱,穩住他們最重要

任何事情都要有最壞的打算,大多員工都在背後議論了,我們不能排除有員工陸續跳槽的情況。

事實上,我以前在一家公司做的時候,就出現過員工人心不穩,陸續有人跳槽的情況。當時老闆的處理讓我印象深刻,他和公司的核心骨幹(中層管理者)一一約談,約大家聚餐吃飯,在飯局上大談公司未來的發展,更強調大家只要跟著發展走,都有機會成為股東。

基本一套下來,中層管理者很少有跳槽了,而且還幫他穩住了下面員工的局面,在公司業績穩定下來後,他馬上請了顧問來討論如何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核心骨幹是公司的主要力量,當出現人員流動危機的時候,第一時候必須穩住核心骨幹,方法方面也提到了,要讓他們有信心,談發展,談利益,留下來就能賺大錢,這是最實際的。

2、讓員工看到業績發展,增強員工信心

人心不穩,根源還是在於員工覺得公司業績不好,再這樣下去,可能工資都發不起。

所以,我們要穩定人心,可以從兩步進行:

  • 第一就是讓員工知道,不管公司業績如何,工資不會有問題,大家做好工作便可以。
  • 第二就是讓員工去看到,公司的業績已經在慢慢起步。比如在每月的工作會議上,公佈公司業績進步的幅度,告訴大家,公司業績有了新的進步,雖然進程慢,那也說明公司已經在往好的方面發展,然後對所有員工的貢獻給予肯定。
3、完善管理,增強員工歸屬感

最後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增強員工歸屬感。這裡建議從三個制度入手:

  1. 公司晉升制度,明確公司的職位晉升架構,並具體列出晉升申請要求,審核機制。同時,根據這一制度,協助中層管理者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再讓中層管理者與下面員工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將員工的發展與公司綁定在一起,員工的歸屬感自然更強。
  2. 完善團隊建設制度,投入經費定期開展團隊建設,公司文化的營造等。這一制度更適用於大公司,由企業文化專員來做,專業的人負責專業的事情。
  3. 完善績效激勵制度,包括績效獎金、年終獎等,讓有能力的員工能獲得更好的薪酬,留住真正有價值的員工。

我是學習委猿,10年職場高管經歷,每日職場乾貨分享,我們一起職場進化。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委猿是個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