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行,遇見修建318國道的工人,如今只能在客棧做保安

在西藏,每一個人物都有故事。在我之前住宿的客棧了,遇見一位很有“故事”的保安大叔,乍一看相貌平平,身材也不高大,但沒有這樣千千萬萬的大叔,可能我們如今也無法駕駛在318國道上,看那絕美景色。為什麼這樣說?請繼續往下看。

西藏旅行,遇見修建318國道的工人,如今只能在客棧做保安

1977年,那時的318國道還是土路。那年,大叔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小夥,年僅15歲。“就這樣參加工作,去修路,去修318國道。”大叔輕描淡寫地說道。但這不經意間,是他為318國道奉獻37年的故事。

西藏旅行,遇見修建318國道的工人,如今只能在客棧做保安

1962年,大叔出生在拉薩,他父母都是甘肅人,可大叔一出生心臟便查出有問題。那時,他的父親是西藏公路工人,於是他的母親帶著他回到老家生活,而父親一直在西藏工作。沒有想到的是,15年後,母子倆接到消息,父親倒在了公路上,再也沒有起來……這個消息對於一個家庭婦女、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猶如晴天霹靂,失去了生命中最親近的人,也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

不久後,這位15歲的少年向父親一樣,踏上了西藏雪域之路。

西藏旅行,遇見修建318國道的工人,如今只能在客棧做保安

跟大叔聊起這段往事的時候,我們正在去菜市場的路上,大叔走得很快,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我。談起當年的生活,大叔只有感嘆,一個字,“苦”!問:“阿叔,和我說說那個年代工作是怎樣的?”許久,他沒有說話,自顧自地往前走。待我追上他,他才接著說:“那時候都是土路,拉薩也全是土路。”

那時的他,每天上班扛著圓鍬,揹著一個包,包裡是鋁飯盒帶著飯要走十幾里路才到工作的地方。哪裡有事故(坍塌)了,他們還得走路馬上跑過去搶修。吃飯也經常吃不上,偶爾糧食匱乏,就周圍揀點柴火,自己生活煮點東西。“海拔高,又荒的很,難的時候是真難!”大叔談起說,

然而,大叔面對的不僅是工作環境的艱難,還有溝通上的問題。“那時候我最小,才15歲,語言也不通,同事大多數都是藏族。”但一兩年後,溝通卻已經不成問題。

如今,在西藏生活了大半輩子,大叔已經會說一口流利的藏語。在菜市場裡,要不是大叔跟我說漢語,都沒人知道他是漢族人。

西藏旅行,遇見修建318國道的工人,如今只能在客棧做保安

退休後,大叔買了客棧對面的房子,閒著沒事,就在客棧幹起了保安。但全職保安工作終究辛苦,加上修路37年,大叔身上也落下了不少毛病,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也勸大叔別再工作了。於是,大叔又辭去了這份工作,但閒著沒事還是會到客棧裡幫忙,閒坐,跟客棧的老闆就像一家人。

西藏旅行,遇見修建318國道的工人,如今只能在客棧做保安

如今318國道的遊客越來越多,但已經很少人知道這些公路背後修建的艱辛。

“很幸運,見證了它的一切,最美318永遠年輕。”大叔不後悔這段經歷。但年輕的318背後,卻是很多個如大叔一樣老去的建築工人。


(文章根據保安大叔、客棧老闆描述採寫,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