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實行民主多年的伊拉克為什麼至今仍然暴亂衝突不斷?

紅霞17468596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民主制度不是萬能藥,不是說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只能說,合理的民主制度可以很大程度緩解衝突,解決激烈的矛盾。

但不是說,你搞了民主以後,一切固有矛盾就不存在了,除非昇仙了。

即便是美國一樣會有騷亂,當年黑人差點把洛杉磯一把燒掉了。

大家去法國看看,各種遊行鬧事每週都有。


以伊拉克為例,教派衝突,民族衝突都是持續幾百年甚至前千年的複雜問題。

在獨裁者薩達姆時代,對付這些直接採用武力解決,殺就是了。

1988年用飛機空投毒氣彈,造成5000多庫爾德人的死亡。

一般認為1987年到1988年在伊拉克北部對庫爾德人進行種族滅絕計劃的行動代號,造成大約18.2萬名庫爾德人死亡,數十所庫爾德村莊被毀。

這是庫爾德人,還有什葉派的衝突。

全國武裝圍剿親伊朗什葉派實力,軍事作戰、特種作戰、恐怖襲擊,搞的一團混亂。

大家都知道的薩達姆在杜賈爾村遇刺,刺客就是什葉派親伊朗武裝力量。

為此薩達姆乾脆屠村,將杜賈爾村人都殺光了,隨後大舉報復。

什葉派認為僅僅91年海灣戰爭後,就有數萬伊拉克南部什葉派穆斯林被殺。

這次鬧事頭子薩德爾,他老爸和2個哥哥在1999年被薩達姆殺害。

然而,這些問題並不是說薩達姆殺就能搞定的。

實際上,庫爾德人和什葉派仍然不斷鬧事甚至武裝叛亂,薩達姆能把他們都殺光嗎?

這些問題不可能一夜之間解決。

現在庫爾德問題大體解決,因為北方庫爾德人自治了,沒有再鬧的理由。

然而,教派爭奪大權還是存在的。

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51%、遜尼派穆斯林佔42%,基本是是1:1,而同一教派中,又分為若干分支,非常雜亂。

這些分支都有自己的地盤和支持者。宗教的特殊性,讓這些支持者又比較狂熱。

這次示威者敢於衝擊巴格達主要政府機構和外國使館所在地“綠區”,甚至還一度封鎖了通往巴格達機場的主要入口,顯然背後都是有人主使的。

說來說去,幕後還是薩德爾,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實際上,每年伊拉克必然要有這種騷亂,都是幕後政治勢力煽動的政治運動,藉機搞一搞政敵。

這次騷亂的最主要地區,仍然是巴格達的什葉派地區。

作為教派武裝的領袖,他現在是不敢用自己的民兵武裝直接和政府軍作戰了,也不敢直接讓人衝擊一會。

薩德爾去年利用選舉,一度獲得大量選票,然而卻沒有獲得他需要的國家大權。

現在薩德爾的目的是要求政府下臺,內閣解散,提前進行大選。

這個目的已經很明確,就是奪權。

你要說是現實問題,卻是有現實的因素。

伊拉克經過長期戰亂,到2017年才大體實現國內和平,到今天也就2年時間。

這麼短的時間,國際原油價格又很低,不足以讓一個國家迅速恢復。

至於伊拉克總理邁赫迪上臺還不到1年時間,就算神仙也不可能一下子把伊拉克發展好吧。

伊拉克的這些教派問題,持續了幾百年,不是這麼容易解決的。

此次騷動如果放在以前,很容易演變成也門那種教派部落戰爭。

現在內戰變為騷亂,已經算是進步了。

這個薩沙也就不多說了。

中東國家想要實行民主制度,是非常困難的。

薩沙雖然只去過幾箇中東國家,對他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這些人的文化傳統、民族傳統、宗教傳統,同民主思想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寧可選擇聽從教長或者族長的獨裁命令。

這次騷亂應該沒多久就會過去,目前巴格達地區已經結束宵禁。

這無非是教派政治實力之間的博弈而已,民眾只是教長煽動起來的炮灰。

隨著政治上的妥協達成,騷亂也就會煙消雲散了。

現在伊拉克最主要的問題是,如果解決根深蒂固的教派矛盾,以及改善民生問題。

阿拉伯人為什麼在阿拉伯帝國以後就一蹶不振?

很簡單,都在教派之間自相殘殺了。

至於民生問題,伊拉克是個4000萬人口的大國,但靠今天如此低的石油價格,是很難迅速解決。


薩沙


秀才見一骨瘦如柴可憐兮兮的狗拴於門前而頓生憐憫之心,與狗主人相謀花重金將狗買來欲好生飼養,怎奈狗咆叫並撕咬秀才,秀才不解,我本欲救你於水火你又為何撕咬於我?狗主人哈哈大笑道:“狗性使然”,話罷飛起一腳正中狗頭,狗痛苦哀鳴著依偎在主人的身邊。

人和狗的最主要區別就是人具有獨立的思想性和分辯事非的能力,但傻子卻沒有,因此傻子與狗並無大異。傻子喜歡的一定是騙子,騙子喜歡的一定是傻子,如果你試圖教化傻子揭穿騙子,傻子和騙子會一起收拾你。

薩達姆的駕鶴西去本是一件好事,而有些人非但不相信也不願去相信,因為那樣會顛覆他們的認知,這種人的思想意識仍然停留在封建專制時代,認為這個世界本應由他們心目中的強人去主宰,這和狗離不開主子異曲同工,而這種人落後了文明人類至少一百年以上。


馬拉菠蘿


我們推翻滿清後也內戰幾十年啊,有什麼問題。???歷史人文問題可以短時間解決的嗎???又想把屎盤潑給某國了吧。


bosh真巨頭


編號6943,為您回答。

已經實行民主多年的伊拉克為什麼至今仍然暴亂衝突不斷?

美國在實行了民主制度將近百年的時候,發生了南北戰爭。在二百多年的時候,由於白人警察毆打黑人父子,發生了嚴重的騷亂。法國在大革命二百多年之後的今年,發生了黃馬甲運動。伊拉克不過實行民主十幾年而已,發生騷亂實在是不值得大驚小怪之事。

民主過去現在未來,從來不是完美的制度。只不過是最不壞的制度。民主只能保證程序的正義,而不能保證結果的正義。但是對於某家民族和國家,這已然很是難得。程序正義,得到正確結果的機會就大。而如果程序不正確,得到正確結果的概率就會大大的降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無一不是民主國家,開放社會。

民主只是追求結果正義的一種手段。為了追求結果的正義,制定了近乎瑣碎的選舉制度,嚴荷的權力制衡方式。但是僅有此兩點,並不能保證結果的正義。 對於遊戲的參與者,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每個參與者,遵守規則,維護規則。

伊拉克的民主,是外部強加的民主。雖然制定了完備的選舉制度,合理的制衡方式,但是參與這個遊戲的主體,其素質還不達標。

只可以贏,而不可以輸。不知道如何在規則之下,程序之下,表達觀點,提出訴求。不和其意,就要砸鍋燒房。

民主制度之下最為重要的就是兩個詞就是妥協與開放。

二者是缺一而不可的。

造成伊拉克現狀的原因,就是各個參與主體的意識裡,只有開放,而沒有妥協。

伊拉克可能很快會學會妥協,也可能永遠學不會妥協。伊拉克的未來如何,取決於他們學習進程如何。

民主從來不是完美的制度。不是建立了民主,就大功告成,萬事大吉。而是需要參與的主體,更有責任心,更有擔當,更加的小心翼翼。民主之所以有制衡機制,就是因為對人的不信任。相信人是一定會犯錯的。民主之下,同樣有骯髒,醜陋,邪惡。只是會以民主的方式程序來解決。

在毆打黑人父子警察被判刑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樣的事情只能在美國發生。

克林頓的桃色事件發生的時候,美國人也並不以為恥。這樣的事情,也可能在美國發生。

伊拉克的民主有缺陷。所以有騷亂的發生。

但是也無需驚詫莫名。畢竟這樣的事情,在薩達姆時期是不可能發生的。相對之前,也仍然是一種進步。

伊拉克人的大部分成為合格公民之前,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


用戶3059208046943


虎賁(文)2019/10/5


美式民主=繁榮?完全是見識淺薄的看法!法國黃馬甲、英國脫歐鬧劇,如何?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是萬能的,包括目前強行嫁接在伊拉克的“美式”民主制度!

目前的伊拉克如何?完全是垂直灌輸,如同二戰後的日本。但伊拉克又不同於日本,在推翻薩達姆後,伊拉克國內分支林立、派系叢生,邊陲的地區處於無政府狀態,絕對的實力掌握了話語權,法律、民主只不過是遮羞布罷了!


週二以來,伊拉克的街頭抗議圖片

說一下虎賁理解的伊拉克,粗略分為四個時期。伊拉克戰爭初期,美軍摧枯拉朽,以200多人的代價,佔領了伊拉克主要城鎮。在這之後,白宮派駐文官,重塑伊拉克行政、法律體系。伊拉克百姓期盼美軍的到來,期待著“美式民主”。

與薩達姆作戰,美軍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而在這之後的8年,美軍不斷與地方勢力、反美勢力、恐怖主義、薩達姆殘餘進行作戰,各種原因陣亡美軍達9000餘人,受傷數萬人。這一時期,不僅美軍疲於征戰,生活在底層的伊拉克百姓,同樣飽經戰火。

2011年奧巴馬全面撤兵後,敘利亞戰爭隨之爆發,活躍在敘利亞與伊拉克境內的基地組織分支合併,形成了後來赫赫有名的is。隨後is在伊拉克攻城掠地,一度佔領1/3伊拉克土地。直到兩年前,伊拉克與伊朗才同一天宣佈,極端組織is已經基本被剿滅。但不可否認,直到今天伊拉克仍然受到恐怖組織的困擾。

17年到19年,也是伊拉克最為安穩的兩年。各派勢力不斷妥協之下,去年伊拉克進行了第四次也是擊敗is後第一次全國大選,薩德爾率領的“行走者聯盟”成為了伊拉克議會第一大黨,後與其他派系聯盟,推選出邁赫迪擔任第四屆伊拉克總理。



16年,伊拉克每天都在上演著衝突與流血!先是反美勢力與伊拉克衝突,伊拉克國內十萬餘人因戰爭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難民被迫前往約旦、敘利亞避難。後來的反恐作戰中,半數國土淪為恐怖組織控制區,血腥、殘暴的極端組織使百姓苦不堪言。直到今天,伊拉克境內仍然充斥著血腥與暴力,三個月前美國的石油公司也曾遭到襲擊,普通伊拉克民眾的生命安全如何,恐怕已經不用多提,

每一天都處於戰亂中的國家,如何能夠富強?出現混亂難道不應該?民主制度就是萬能神藥?



其次,咱們說一下伊拉克民生如何?舉一個例子,前段時間伊朗遭到制裁,伊拉克挺身而出呼籲美國保持冷靜,原因是什麼?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伊拉克境內的電力仍需要伊朗提供。

電力!工業發展的“血液”,伊拉克卻不能夠自給自足?試想一下,如果國有餘力,首要發展的自然是工業、製造業,也就必然需要生產電力。但如果連供電力都無法保證,其餘的民生項目可見一斑!

最後,伊拉克國內派系林立,跟著虎賁一塊關注過伊拉克大選的朋友一定知道。在競選伊拉克大選之前,僅僅在什葉派內,就存在著三股勢力!!!2017年9月,伊拉克庫爾德人自治區公投自治,極大的脫離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控制,這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遜尼派、恐怖分子、親伊朗什葉派、親美什葉派、伊拉克當地部落勢力等等,活脫脫的一個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時期百姓生活什麼樣?伊拉克又能怎麼樣?

法律權威、國家意識的缺失,直接導致監督機構缺失,長期的戰亂中,貪腐橫行,強權當政,民不聊生。民生就不多提了,不過這裡肯定有朋友問,之前不是有人說“伊拉克GDP提高了多少倍嗎?”的確是提高了很多倍,薩達姆執政後期,伊拉克石油幾乎無法賣出去,現在伊拉克油田開動,自然是黃金萬兩。暫且不論這個數據佔了多大便宜,這些錢最終去哪裡了?政府、主持開發的國外公司和貪腐,真正落到伊拉克百姓頭上有多少?為何連發電的資金都沒有?



上文是虎賁的一篇微頭條,重複的話就不多說了。伊拉克抗議已經持續了五天,如此積貧積弱的國家,短期內無法改善,這完全無可厚非。但伊拉克突然爆發如此大規模遊行,並且迅速升級,很難不讓人懷疑有人在幕後操控。而在邁赫迪最危險的時刻,一手把馬赫迪推上去的薩德爾卻呼籲其辭職。這裡是否涉及了伊拉克派系鬥爭,目前各方還沒有定論,咱們可以走一步看一步,但不可能排除這一種可能。

最後,題主的這種疑惑完全是把“美式民主是萬能神藥”作為前提,虎賁認為這完全沒有必要,且萬萬要不得。年輕人還是要多讀書,否則只會一葉障目,樹立文化、制度、道路自信。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沒有絕對完美製度,只有適合自己的制度。


虎賁軍huben


中國人想象中的伊拉克:伊拉克有一個大暴君叫薩達姆,美軍來了,美軍推翻薩達姆了,伊拉克人民歡欣雀躍,“喜迎王師”,“百姓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袁騰飛當年就這麼說),於是我們看到的媒體是這樣的:


幾年下來,全露餡了。


真實的伊拉克是:一盤散沙,遜尼派是一派,什葉派是一派,還有一幫庫爾德人,互相仇視許久,薩達姆時代帶著遜尼派欺壓什葉派,美軍來了什葉派歡迎不歡迎?當然歡迎,不但歡迎,還要欺壓回去。

民主以後殺全家,說到做到。


為什麼中國人想象的伊拉克和現實的伊拉克不一樣?


中國人自秦朝以來就是大一統國家,所有的中國人都被置入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應當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可以管理全國資源的調配,當一個王朝對另外一個王朝完成替換以後,新建起來的中央政府可以領到全國進行戰後重建-----中國曆朝歷代都是這樣的。


問題是,這是中國的情況,不是中東的情況,更不是 伊拉克的情況。

對於絕大多數中東國家,本來就是一盤散沙,他們已經一盤散沙上千年了,遜尼派打什葉派,什葉派打遜尼派,庫爾德人同時被雙方打,想獨立建國。


民主在伊拉克壓根都不存在問題,中東大部分國家還處於前現代,民族主義這四個字他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伊拉克的什葉派看到伊朗的什葉派,比看到伊拉克的遜尼派還親熱,在教派主義和部落主義下,大家都非常民主,但是大家也都互相仇恨。


當一個國家處於四分五裂,在意識形態都無法統一的時候,談什麼民主不民主的?

當年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北方的領導人全部是民選的,南方的領導人也全部是民選的,結果打的你死我活,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戰爭,都超過二戰。


當年美國佔領伊拉克的時候,最強烈要求民主的人是誰?是什葉派的大阿亞圖拉西斯塔尼,因為西斯塔尼非常清楚,民主選舉就是靠人頭,而伊拉克就是什葉派居多,西斯塔尼一個教令下去,比法律還管用。

不是要選舉嗎?來啊。

反倒是美國人慫了,西斯塔尼說的清清楚楚,“一人一票搞民主”,美國人反而不敢了,因為美國人清楚的很,只要民主選舉,百分之百的什葉派上臺,而什葉派上臺以後必然對遜尼派報復-----薩達姆就是遜尼派的,欺壓了什葉派那麼多年,什葉派會放過他們?


結果高喊民主的美國人民,自己抽了自己的臉:搞了所謂的“預憲會議”,指定出一幫人搞臨時政府。

調和什葉派和遜尼派?想太多了,人家衝突已經上千年了,從唐朝一直打到現在,美國人何德何能,能調和宗教矛盾?

宗教民主也是民主,也是一人一票,部落民主也是民主,人家也是一人一票。


單純的指望複製其他國家的制度就能平息紛爭,單純指望一個民主制就能包打天下,這不是幼稚而是可笑。今天的利比里亞全部法律都是抄襲美國,連整個國家的領導人都是當年從美國過去的黑人,利比里亞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伊拉克的當務之急是立即重修基礎設施,並且為伊拉克人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現在伊拉克的失業率已經高達13%,青年失業率更高,如此高失業率的情況下,任憑哪一個國家不會發生動盪?納粹德國之前的魏瑪共和國,憲法民主的先進程度是當時的美國人都望塵莫及的,結果希特勒照樣上臺。


李建秋的世界


在美國槍口下的伊拉克,是美國稱的民主嗎?伊拉克政府,都必須要聽從美國的指揮,連起碼的國家主權都沒有,還談什麼民主呢?簡直就是鬼扯淡嘛!


伊拉克主要的石油主權,都控制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手裡。他們通過外包的方式,坐收漁利,每年有大量的石油,為美國賺取鉅額的財富。試問:伊拉克的國家主權又在那裡呢?一個連國家主權都沒有的國家,又從何來的民主呢?

直到現在,美國在伊拉克仍然有許多的軍事基地,對伊拉克的重要部門,交通要道,以及石油資源進行控制。對伊拉克政府,也構成了直接的威脅。而在美國控制下的伊拉克,派系眾多,爭權奪利十分嚴重。所以,發生暴亂,就在正常不過了。



只是這次的暴亂卻是另有隱情。因為,現在的阿卜杜拉.馬赫迪政府,與伊朗的關係暖昧,公開支持伊朗對抗美國。而且,還和伊朗建立了“自由貿易區”,似乎完全不把美國人放在眼裡的跡象。所以,這次暴亂事件,實際上是美國在背後暗中操作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動搖阿卜杜拉.馬赫迪根基,為最終推翻馬赫迪造勢。


而且,完全可以斷定,美國希望通過這樣的事件,已經吹響了阻止阿卜杜拉.馬赫迪平穩執政的號角。並且,在未來的政府選舉中,讓其敗北。而這一切,都與民主沒有任何的關係。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暴亂就是民主的體現。

因為民主,所以各個派系都能表達自己的訴求。

當各個派系無法達成意見的時候,且實力差不多時,就只能用暴力來展現自己的要求。

這就需要伊拉克有一套參政系統來平衡各方,把事情解決在機構裡。

戰後的國家要一個強有力的專制政府,進行恢復建設。


純瞎說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薩達姆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理直氣壯對伊拉克發動了軍事行動,由於武器技術的明顯差距和美軍的前期充分準備,薩達姆這個當時的中東一霸很快就全面落敗,並且被活捉,羞辱,處死。廣場上薩達姆的雕像被推倒,似乎象徵著伊拉克從此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然而,民主並沒有給伊拉克帶來和平與繁榮,薩達姆死後的十多年裡伊拉克一直幫派林立,暴亂不斷,民不聊生。



伊拉克亂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美國人為什麼要搞掉薩達姆,為了推行民主?要回答這類問題,先簡單回顧一下當年的伊拉克和薩達姆。

上世紀末,伊拉克在薩達姆的帶領下成為了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中東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強國。據記載,當年伊拉克人的平均工資比美國還要多,而且醫療費是全免的,學費是全免的,甚至連房子也都是免費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那時候伊拉克人的生活是很多國家所望塵莫及的。

但是,伊拉克有一個存在千年的問題,即使在薩達姆時期也沒有解決,只是富裕生活沖淡了人們的宗教矛盾。像許多伊斯蘭國家或地區一樣,伊拉克民眾也存在兩大宗教派別,什葉派和遜尼派。伊拉克總人口中69%的人是穆斯林,其中60%-65%是什葉派,32%-37%是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主要分佈在中部和南部地區,遜尼派主要在北部,庫爾德人大部分是遜尼派的。



薩達姆本人是遜尼派,而伊拉克軍隊中大部分人是什葉派,因此他們對薩達姆有一種先天的“非我同類”,而且一經挑撥就會反感至極。因此,在美國及其伊拉克代理人的教育下,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不久很多軍隊沒打一槍一炮就選擇了投降,而且對薩達姆本人和他的塑像大加羞辱,讓全世界的人,包括許多專家都始料不及。深厚宗教情結的力量是我們這些化外之人經常無法理解的,在過去20年中伊斯蘭世界已經不止一次展示了宗教的力量。

遺憾的是,當年的薩達姆本人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當然,薩達姆的“原罪”在於他的財富——石油。讓中東石油掌控在薩達姆一干人手中,美國豈能容忍?於是美國挑撥了“兩伊戰爭”,8年大戰耗費了伊拉克巨大財力,從此走向衰落。直到2002年,薩達姆依然“不識趣”,不聽美國的話,還要推行去美元化,搞“石油歐元”,是可忍孰不可忍!

美國要掌控中東石油進而控制大半個世界,所以必須做掉不聽話的薩達姆。美軍雖然最後也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弄了一點洗衣粉,但該打還是照樣打,於是“理直氣壯地”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把薩達姆送上了絞刑架。



伊拉克在美國的直接指導和保護下民主了,就繁榮富強了? 十多年來的事實給世界展示的似乎是截然相反的一幅畫面。

據相關資料,1990年伊拉克人均GDP是1.03萬美元,沙特7204美元;2004年,伊拉克被美國民主後只剩下1391美元,而沙特卻達到了1.11萬;2017年伊拉克的GDP上升到5165美元,這成為許多愛美和愛民主人士說明伊拉克民主後沒有衰落最為有力的證據,但他們一般不會同時引用沙特的GDP數據,2017年沙特的人均GDP達到了2.08萬美元。伊拉克經濟看起來雖然有所恢復,但經濟增長几乎完全靠其石油產量的增長。在石油生產設施全面修復之後,伊拉克很快就成為OPEC國家中原油供應第二大國。石油出口佔據了伊拉克99%左右的出口額,提供了90%以上的財政經費。



現如今,四千萬人口的伊拉克因為戰爭,不同教派和地方割據等原因而四分五裂。在伊拉克的街頭每天都有暴力犯罪,更加上戰爭留下的創傷,很多伊拉克人不得不逃離生活多年的家園,成了不被接受的難民。其主要成因當然是過去十多年的戰爭和各種衝突。

僅2003年3月,美國就在轟炸伊拉克中使用了2000噸貧鈾彈,再加上前後時期的使用,以及其他武器的汙染,伊拉克的許多河流和土壤受到放射性汙染,無數伊拉克人民的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留下了終生的病痛。同時,作為經濟命脈的石油設施基本被戰火摧毀殆盡,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恢復。而且至今伊拉克到處都是暴亂,反對派勢力挑戰美國扶持的政府,恐怖分子不時製造混亂。

民生基建,包括電力、飲水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存在很多問題。在去年中國央視的一期對伊拉克的專訪中,背景完全是黑的,沒有燈光。甚至連首都巴格達的電力供應都不充足,連酒店都經常斷電。

根據聯合國2017年的數據, 伊拉克全國53%的有家居民吃不飽,66%的流浪人員食不果腹,75%的兒童為了幫家人找吃的而不得不輟學…... 如今很多伊拉克小孩還在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譴責美國數十年來在中東地區的戰爭是一個基於詭計的大錯,尤其是伊拉克戰爭。他再次公開表示,美國入侵伊拉克時薩達姆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這個“大錯”卻給無辜的民眾,包括美國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傷痛。據估算,從 2003年至2011年,美國入侵伊拉克造成美國4500人喪生,伊拉克約50萬人在同一時期死於戰爭和佔領。更有人估計這個數字應該超過一百萬。


伊拉克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西方所宣傳和推行的民主只是一面旗子,一個打擊對手的理由,一個搶佔地盤的工具。美國、英國等西方大國的富強與民主基本沒有關係,同理西式民主根本無法讓一個貧弱國家變為富強,只是可以用作打人的理由去摧毀本來和平富饒的生活。伊拉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證據。


無中生有hz


因為現在伊拉克政權架構仍然有問題。伊拉克的民主制度是外部主導下的合作型民主,要求各派的權力分享。然而,伊拉克的主要政治派別事實上都缺乏權力分享的共同基礎,即共同體意識。

伊拉克主體分為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三大部分,這點屬於常識。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美國主導的新伊拉克政治架構為代議制,三派中,庫爾德人一般擔任總統,什葉派擔任總理,遜尼派擔任議長,這是個很明顯的“多族群”政治制度安排。不過,這三大群體之間也高度缺乏共識,一方面遜尼派與什葉派一直以來就有教派之爭,另一方面,庫爾德人又有很強的獨立意願。這三大力量之間缺乏很強的政治共識,甚至還有進一步分化的趨勢。

最重要的什葉派政治力量中就有多達五個派別,包括薩德爾領導的 “薩德爾運動”、阿米里領導的 “巴德爾組織”、前總理阿巴迪組建的 “勝利聯盟”、前總理馬利基領導的 “法治國家聯盟”以及伊拉克伊斯蘭最高委員會哈基姆組建的 “希克瑪運動” (Hikma,也被稱為全國智慧運動) 。阿巴迪薩德爾和馬利基之間的權力爭奪在2016年大選後表露無遺,內鬥非常激烈,各項(本來就意圖叵測的)改革都難以進行。在2018年的議會選舉中,只有薩德爾運動與巴德爾組織達成了基本的合作,勝利聯盟和法治國家聯盟則繼續充當反對派的角色。因此伊拉克政治秩序仍然處於重組過程。

在這種政治力量分化重組的基礎上,伊拉克國家仍然沒有統一的武裝力量。除了伊拉克政府軍外,什葉派各派、遜尼派、庫爾德人都有自己的武裝民兵組織,這些武裝民兵組織在收復被極端組織佔領的領土過程中表現出了高度的自主性,什葉派的“大眾動員力量”民兵在費盧傑戰役中違背各方協議率先發起進攻,並有打死700名平民的事件,引起了伊拉克國內的輿論譴責,而庫爾德人的“自由鬥士”雖然也參加了摩蘇爾戰役,但後來仍然與伊拉克政府軍在庫爾德公投上爆發過沖突。可以看出,伊拉克的武裝力量仍然沒有統一,事實上要讓各派放棄武裝可能性也很低。

這種分化和重組中也有一些積極現象,比如薩德爾運動與伊拉克共產黨之間形成了“沙戎聯盟”,而哈基姆嘗試組建一個包括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在內的各派系大聯合的“技術官僚型”政治集團,被稱為“國家的大多數”。不過這種跨越簡單教派的政治聯盟能否穩固還很有疑問。目前伊拉克議會里基本形成了由薩德爾領導的沙戎聯盟和以哈迪·阿米里(Hadi alAmiri)為核心的開拓聯盟兩大什葉派陣營相互制衡的局面,但缺乏共識仍然是伊拉克國家重建的最大障礙。

與分裂的政治同步的是,由於長時間的戰爭,加上油價走低,伊拉克政府的財政能力嚴重不足,公共服務無法提供,許多民生問題無法解決。長時間的停電、自來水汙染等問題時不時引發群眾示威,並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然而除了大量精力用於政府內鬥外,伊拉克政府也仍然嚴重缺乏資金來完成重建工作。

除此之外,外國干預也非常常見。最大的干預力量是伊朗,伊拉克有大量的什葉派政治力量是受到伊朗大力支持的,也有什葉派領導人公開讚美伊朗的霍梅尼模式。遜尼派的海外支持者就是沙特,目前主要還以資金支持為主,而遜尼派中仍有一部分勢力與激進組織有著一定聯繫。由於極端主義組織在2014-2016年之間的大量做法,有意識地塑造遜尼派與什葉派、庫爾德人、雅茲迪人等群體的仇恨,而極端主義目前仍然不能說在伊拉克領土上完全絕跡,而是化整為零的存在,這也給伊拉克帶來了潛在的安全隱患。此外,美國對伊拉克的控制仍然十分深刻,當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美國的要求,伊拉克才沒有陷入公開的分裂,不過美國的合作型民主制度對於經歷混合部落-威權政治-獨裁統治的伊拉克來說,似乎水土不服仍然十分嚴重。

因此,民主制度本身其實只是一種相對分散的權力模式,民主制度不會自發導致政治秩序的穩定,因此民主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政治制度。在高度極化社會經濟結構中,民主可能會讓富裕階層進一步擴大併合法化利益,最終徹底綁架國家權力,而民眾則可能除了投票權一無所有。在傳統力量仍然強大的社會,民主制度則可能賦予傳統社會力量以合法地位,從而維護傳統社會力量的利益,使其避免被現代化進程所摧毀,甚至直接阻礙現代化進程。在缺乏共同體意識或其他社會共識的國家中,民主不僅可能無法粘合社會,還可能進一步撕裂社會,並給外國干預留下巨大的空間。民主制度本身是中立的,良好的民主制度也是有前提的,很遺憾,人類社會目前仍然沒有完美的解決模式。

回到伊拉克問題上,薩德爾運動和伊拉克共產黨對於民族主義的強調和對社會民生的關切或許將成為伊拉克社會中難得的積極左翼力量,這一力量的發展,以及其他派別聯合更廣泛的民眾的做法,可能會帶來一些積極因素的積累。未來不太樂觀,但並非沒有什麼積極因素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