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浮山後流行的“跑豬”是怎麼回事?

“今天,你跑豬了嗎?”突然聽到這句話是不是很納悶呀。在青島浮山後的跑步愛好者裡面,跑豬已經成為了流行。

所謂“跑豬”就是環浮山跑步,最早是在今年,跑友張永剛和燕兒發現的。她之前繞著浮山森林公園外圍的人行道跑步時,用跑步軟件記錄了跑步的軌跡,當她和往常一樣,把跑步軌跡發到群裡,大家發現,把線路連起來的樣子,活脫脫像一頭“豬”。

青島浮山後流行的“跑豬”是怎麼回事?

這樣的意外收穫,也讓許多跑友前去公園跑步體驗。在之後的幾個月裡,大家把豬“畫”得越來越像,速度也不斷刷新。這條路線已經成為了跑友們眼中的新時尚。

他們一般在同樂三路銀川路路口集合,經過了銀川路至寧德路的路口,環繞膠寧高架橋下回寧德路形成豬尾巴;之後,寧德路方向經過青大一路拐向青大三路,據跑友們介紹,青大三路對於很多跑者來說是一個比較長的坡道,如果能通過了這個考驗,對跑馬拉松有很大幫助;接著從青大三路拐向梅嶺西路,途徑海清路、海富路、海龍路、梅嶺西路、山東頭路、銀川路北側,到達國信南門;進入國信後,沿內道順時針方向環體育中心跑,從國信西門出,再沿勁松七路轉向銀川路,從銀川路回到起點,小豬圖案形成。

青島浮山後流行的“跑豬”是怎麼回事?

如今跑友們的跑豬小分隊已經出具規模了,也更加歡迎朋友們前去體驗,據說,目前“豬耳朵”的細節方面已經突破,跑友們正研究怎麼跑出更多。這樣的“網紅路線”,你何時來“打卡”?

小貼士

相信對於跑步大家都能瞭解部分跑步的好處,保持好身材、強健骨骼、宣洩負面情緒、減少部分疾病的發作率等。

青島浮山後流行的“跑豬”是怎麼回事?

不過對於並不是經常運動的人來說,進行跑步還是需要注意:跑步時需要一個合適的方法,保持頭與肩的穩定。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保持平衡和步幅。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於挺直。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衝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以及跑完步後不要立馬蹲坐休息、不要空腹跑步以及量力而行,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以及合適的程度和方法,太過量反而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