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享年81歲,為何56歲就傳位給趙匡胤一脈?

用戶1483710936801


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城,宋欽宗被迫脫去龍袍,和太上皇宋徽宗一起成了金國女真人的俘虜,北宋滅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宋欽宗的弟弟)僥倖逃過被俘之劫,於同年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了南宋。

1162年5月,就在金太宗欲再度南侵之際,時年56歲的趙構不理當朝宰相勸諫,毅然以“老且病,久欲閒退”為由禪位於養子趙昚(宋孝宗),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要知道趙構活到了81歲的高壽,證明他在56歲時身體是沒毛病的,為什麼卻急流通退甘於幕後?而且還將皇位禪讓給了趙匡胤一脈呢?



先說趙構禪讓帝位的原因

*趙構是一位“命運多舛”的帝皇,同時又是一個很予盾的人,他禪讓帝位的原因很簡單,但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這過程也可以看作是趙構心路的歷程。

《宋史·卷二十四》載: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朝廷方遣同知樞密院事李梲等使金,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授地,欽宗召帝諭指,帝慷慨請行。

這裡說的是1126年初,北宋開封被金軍包圍,宋欽宗弟弟趙構自動請纓前去金營議和,北宋想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作為議和條件。都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北宋低估了金軍的無恥程度,強行將趙構扣留了十餘日。

金軍元帥元顏宗望更是以“趙構不是真的皇子”為由,要求宋朝廷另換一位皇子來議和,後來五皇子趙樞來替換,趙構才得以脫身回朝。

(趙構)

割讓太原等三地並沒有滿足金人的慾望。1126年12月金軍再次包圍開封府。當時趙構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這時趙構做了一個影響整個宋朝國運的“重要決定”。

《宋史·本紀》載:“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馬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以避敵鋒。

趙構這是公然違抗命令了,皇帝命令他率領兵馬支援京師,他卻跑去山東東平府躲了起來,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非也,相反趙構這是怕了,一年之內北宋都城汴梁開封府兩次被圍,可見宋朝軍隊積弱成疾已久,面對從窮山黑水出來的女真悍匪,趙構非武將出身,他的兵馬又沒有三頭六臂,看不到可以獲勝的希望。趙構為了小命著想,當然是有多遠跑多遠了,即使是抗詣也在所不惜。

*事實證明趙構的選擇是對的。公元1127年五月,金兵攻破汴梁城,徽、欽二宗,連同北宋朝延大小官員、妃嬪等大約3000人被金人連根拔起,一起俘往北地,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漏網之魚”趙構沿用宋朝國祚,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成了南宋的“開國皇帝”。

*南宋政權建立,雖然國土面積不比北宋,少了大概三分之一國土,但地處相對富庶的南方,對意欲一舉侵併整個宋朝的金國來說,絕對是不能忍受的,必須除之而後快。

1128年正月,金軍兵臨山東,趙構不顧主戰派宰相李綱等人的勸阻,毅然放棄了南京應天府,逃到了揚州。一聽說金兵奔襲揚州,趙構又狼狽逃到了杭州。迫於輿論壓力,罷免了宰相李綱,免得李綱對他的逃跑行徑說三道四。

金軍在完顏宗弼的率領下,發出“搜山檢海抓趙構”的口號,渡江南侵對趙構窮追不捨。趙構也是了得,逃命功夫一流,先後途經浙江紹興、寧波、舟山、溫州,最後還上了船,在海上飄蕩了四個月。

幸好水戰一直是金軍弱項,韓世忠率8000人圍堵完顏宗弼10萬大軍,經黃天蕩之戰,大挫了金軍士氣,到了1130年夏天,才使得屬於旱鴨子的金兵北撤,“亡命達人”趙構的逃命之旅才告一段落,暫時在浙江杭州安定下來。

*在逃亡期間,趙構一直想著和金國議和,但金國鳥都不鳥他。迫於無奈之下,趙構決定重用岳飛、韓世忠等武將,開始進行“北伐”事宜。另外,對主和派秦檜予以重用為宰相,用來牽制岳飛等主戰派。

這時侯南宋才有了一絲喘息之機,而“北伐”事宜也在緊密進行。在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帶領下,從1140年開始,各路宋軍開始在對金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收復了大量失地。

*但在同時,宋朝有一個傳統,那就是猜忌武將。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將全國的正規軍分別劃歸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兵司三衙掌管,但是這三司卻無調兵之權,有權調兵的是樞密院。

自南宋與金朝戰爭以來,岳飛的“岳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都是從戰爭中建立起來的軍隊,實際上就是岳飛等人的“私家軍隊”差不多。隨著岳飛北伐不斷取得勝利,也越讓趙構坐臥不安。加上岳飛情商確實很低,不時喊出“迎二聖”口號,讓趙構對他更是不能容忍。

另外,趙構北伐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打勝仗,而是為了在和金國的議和中添加談判籌碼,這時候金軍節節敗退,趙構認為到了處理岳飛、韓世忠的時機。


公元1141年,趙構解除了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明議和的決心。之後,在奸臣秦檜的推波助瀾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岳雲父子。而南宋和金朝簽定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南宋除了向金國俯首稱臣,每年還得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的代價,來保天下太平。

*趙構的神操作讓南宋享了20年的太平日子,得到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直到1161年秋,靠弒君上位的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侵。這時候趙構卻流露出禪位之意。

當朝宰宰相朱倬進諫勸道:“靖康之事,正以傳位太遽,盍姑徐之”,

朱倬的意思是宋朝的“靖康之難”,有宋徽宗的太急於禪位給欽宗的原因在內,勸趙構不要蹈徽宗之覆轍,禪位之事只好暫時作罷。

而金朝連年南下征戰,除了消耗損傷,南方的財寶和美女,也逐漸腐蝕了金軍的鬥志,金人對完顏亮的再度南侵政策有很大的牴觸情緒。而完顏亮就在南侵途中,驚聞金朝後園起火,完顏雍已發動政變登基稱帝,完顏亮更是在南侵期間,在手下的譁變中丟了性命。完顏亮一死,本就無心南侵的金軍迅速北撤,南宋危機解除。


之後宋高宗趙構不顧朝臣勸諫,於1162年以“倦勤”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趙構自稱太上皇。

(宋孝宗)

*公元1163年,繼位的宋孝宗決定北伐,史稱“隆興北伐"。由於宋軍內部將帥不和,被金軍所乘,兵鋒一度逼近長江。太上皇趙構聽聞消息,雖然表面鎮定,卻在暗裡“日僱夫五百人立殿廷下”,隨時準備跑路。


*根據上述趙構的遭遇歷程,總結如下:

從1127年“靖康之難”開始,趙構目睹徽、欽二宗被俘的慘狀,深怕也遭受同等遭遇,所以一聽說金軍南侵,連忙不管不顧溜得比兔子還快。趙構在逃亡途中由於驚嚇過度,還失去了生育能力。

宋、金於1141年簽訂了“紹興和議”,趙構也享受了20年的安樂日子,到1161年完顏亮再度南侵,宋高宗依舊在害怕,20年的時間撫平不了趙構的心裡創傷,是真的被金軍嚇破了膽。

所以,趙構禪讓帝位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害怕恐金。因為害怕,所以趙構禪位高掛免戰牌,釋放出這樣的信息:“這可不關我的事哦,冤有頭債有主,皇帝可不是我”。禪讓皇位給趙昚,有什麼事都有趙昚擔著,自己想什麼時候跑路都可以,不會被人詬病。

趙構為什麼禪位給太祖一脈?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表面看來,太宗一脈似手在“靖康之變”中被俘被殺而消失殆盡,事實上並非如此。

太宗一脈中,比校有實力的有濮王的三個兒子趙士從、趙士街、趙士籛,還有扶持過趙構登基建立南宋的安郡王趙士㒟,加上趙構的其他叔伯的後代眾多,所以並不存在說太宗一脈無人繼承皇位。偏偏趙構卻禪位於屬於太祖一脈的趙眘,這是為什麼呢?


*宋朝的江山是宋太祖趙匡胤打下來的,但在此之後皇位卻是其弟趙光義繼承(繼承還是篡位先不說),所以南宋的大部分朝臣都認為,若宋高宗能傳位給太祖後裔,將是功德無量的事。

宋朝一向重文抑武,經太祖、太宗二帝之後,重文輕武的弊端便逐漸開始顯現,特別是金人滅遼崛起之後大舉侵宋,之後更是如狼入羊群隔一段時間便來擄掠一通,弄得原本富庶的宋朝疲於應付、殘破不堪。所以南宋群臣希望太祖後裔繼位,也有點懷念宋朝初期國力強盛、宋祖英明神武的味道。

此時上虞丞婁寅亮向高宗上書:“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

婁寅亮的意思是說,太祖後裔本來應該得到福廕優待,但太宗一脈繼位後,太祖後裔地位每況愈下,和庶民差不多,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靈,是宋朝遭受“靖康之難”的主要原因。 宋高宗對婁寅亮的上書深有同感,之後便下了一道詔書。

《宋史》載:“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宋高宗同時宣佈將從太祖後裔的“伯”字輩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最終趙昚和趙璩被選入宮,成了宋高宗的養子。

*皇子有了著落,高宗卻遲遲沒有進行立儲。因為,北宋曾經出現過宋仁宗傳位給養子趙曙的先例,趙曙也就是宋英宗,後來卻出現了宋英宗堅持追封親生父親趙允讓為皇帝的鬧劇。

(孝宗)

有了宋英宗的前車之鑑,加上趙構一直認為自己不能人道的暗疾可以治好,所以高宗一直不急於立儲君。這時候,宋朝收到一條情報,並經由岳飛之口轉述給高宗聽。

據張戒《默記》載:“虜人慾立欽宗子來建康,欲以變換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閣,以定民心。”

這份情報意思是說:“欽宗的兒子趙諶曾在靖康元年被立為皇太子,在靖康之變中也做了金軍俘虜,此時金人說要把趙諶送回建康,有圖謀不軌之嫌,是金人的陰謀。而宋朝只要另立了皇太子,這樣金人的陰謀就不攻自破了。”

這也是關於岳飛干擾高宗立儲的由來。其實岳飛情商沒有低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只是對於當時的形勢來說,立儲已是最有效最正確的選擇,岳飛情急之下心直口快而已。

說回正題,此時朝中形勢、大臣的不斷進諫,加上趙昚又是沒落皇族,並沒錯綜複雜的勢力對南宋皇室產生威脅,而婁寅亮又對高宗進諫,說可暫立趙昚為儲君,侍日後產下皇子再行另立。綜合以上種種原因,宋高宗終於選擇妥協,於1162年5月28日立趙昚為太子。

宋太宗立趙昚為太子並不是自願的行為,而是多方原因迫使造成的結果。而趙昚博學多才,最主要是性格恭順,始終對高宗恭敬有加,讓其退位後還尊享了25年的太上皇滋味,直至去世。趙昚也就是宋孝宗,是史學界公認的南宋有為之君,也是南宋後期得以和平穩定的因素之一。


小刀刀說史


趙構曾經有個兒子,在一次政變中由於驚嚇而亡,趙構後來被金軍追趕,坐船在海上漂了幾個月,因驚嚇患上了不舉,也就是現在的ED,再說明白一點就是陽痿。自己不能再有孩子了。

由於趙光義一脈的子孫,都在靖康之難中被掠到了黃龍府,在選擇接班人時,趙構只能在趙匡胤一脈中尋找。後來即位的宋孝宗,就是趙匡胤的八世孫。這樣大宋政權又回到了趙匡胤一脈,在當時朝廷具有耳目一新的作用。

野史還有一個記載,趙構做了一個夢,夢中趙匡胤滿身都是血,他對趙構說,趙光義耍陰謀害死了我,奪得了政權,你只有把大權傳給我的子孫,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所以趙構就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一脈。趙構活了80多,趙構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ED造成的,有因就有果。認同觀點的請加關注互粉交流





鯉波說史


很多人都知道,趙構在56歲時就提前退位給宋孝宗,卻很少有人知道,趙構實際上是被宋孝宗逼迫後退位。雖然趙構本人和大宋官方一再表示,趙構退位,是因為他覺得當皇帝太累,不如當太上皇舒服,加上他和宋孝宗父慈子孝,自然願意把皇位主動讓出來,這樣也好讓年富力強的宋孝宗來帶領大宋人民走向富強生活。

但其實呢?不管趙構和大宋官方如何掩飾,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宋孝宗和趙構之前,也曾發生過一場權力暗戰,最後以趙構的失敗而告終,而趙構也因此被迫提前退休。只不過因為他們之間的這場權利衝突比較隱晦,而事後宋孝宗對趙構也給予了足夠的尊重,所以在後世人看來,就覺得趙構是主動讓出皇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在趙構執政期間,他對待金國的態度,始終是以主和為主,但問題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主和政策所面臨的壓力那是空前巨大,因為,對於廣大百姓,甚至很多官員來說,所謂的主和,本質就是大漢奸、賣國賊的行為,這樣就會讓堅持主和的人,在政治上始終處於輿論的被動地位,並且可能還會留下無法抹去的政治汙點。

對此,趙構自然不願意衝在最前面,因為,如果他親自挑起主和大旗,那趙構本人就需要親自面對各種輿論的攻擊,甚至是主戰派所施加的壓力,這會讓趙構處於非常被動的政治局面中。在這種背景下,趙構就開始重用秦檜,並且裝出一副不管事的模樣,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告訴天下人,主和那是秦檜的主意,是秦檜實施的,你們要罵要怨,就找秦檜。



這樣一來,所以的輿論和壓力,就都打在了秦檜身上。對於趙構來說,如果秦檜能夠扛得住這些輿論和壓力,甚至能夠鎮住主戰派,那他自然就可以作為趙構的代言人,執掌大宋帝國的朝政。

但是,如果秦檜鎮壓不住主戰派,那關鍵時刻,趙構只需要將秦檜的腦袋交出去,總而言之,千錯萬錯都是秦檜的錯,是他揹著我搞的主和,我也是受他矇蔽,所以我今天把他給殺掉,也是給大家一個交代,從今往後,咱們君臣並肩攜手一條心,齊力保衛大宋朝。

總的來說,秦檜也算是個比較有能力和手腕的政治人物,當然,更重要的當時主戰派中沒有一個能夠讓各派都信服的領銜人物,所以在第一輪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的交鋒中,主和派大獲全勝,於是秦檜成為大宋執政官,而岳飛被殺、韓世忠和劉光世被下野,張俊投靠秦檜,宋金也達成議和。



後來,隨著秦檜去世,主和派也由此失去了領銜人物,雖然趙構還想找出一個像秦檜這樣的執政官來做自己的代言人,但卻始終沒能找到,因為,並不是誰都敢像秦檜那樣,甘願充當趙構的走狗,甘願被人冠以漢奸賣國賊,也不是誰,都能夠承受得住那麼大的輿論和壓力。

在這種背景下,主戰派的勢力那是越來越大,而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在趙構退位的前一年,金國皇帝完顏亮撕毀宋金和談協議,然後親率60萬大軍南下攻宋,一路攻城拔寨、燒殺搶掠,不僅造成數萬南宋軍民死亡,更是讓不計其數的南宋百姓家破人亡。在這種背景下,不管是在朝廷,還是在民間,絕大部分人心裡都對金人充滿了仇恨。當然,他們也不再對和談抱有希望,因為所謂的和談協議,人家想撕毀就撕毀。

後來,完顏亮的大軍被宋軍擊退,而完顏亮本人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殺,金軍不得不全面撤退,面對這種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南宋軍民都開始齊聲要求北伐,總而言之,我們要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我們要讓金國嚐嚐家破人亡的滋味。

但這個時候,趙構卻還想繼續堅持主和的政策,只不過,此時的他已找不到一個像秦檜這樣的人來替他做這件事情,所以他只好自己衝到最前線,親自挑起主和的大旗,一意孤行的想要再次和金國議和,但這次,趙構就沒有當年那麼幸運。

因為,這一次主戰派不僅佔據天時、地理和人和,更重要的是,宋孝宗願意站出來充當主戰派的旗幟,而有了這面旗幟,主戰派各大派系開始團結在一起,並迅速對趙構進行反擊,最後,所有的輿論和壓力,都直面趙構本人,而趙構身後,卻沒有人敢繼續支持他,甚至面對洶湧的民意,主和派都不敢再發聲,於是孤身一人的趙構只好退位讓賢。


我是趙帥鍋


趙構為什麼禪位給宋孝宗趙眘,此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自己膝下無子而且在1130年被金兵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且逃到南宋以後也無子侄。二是思前想後,覺得還位於高祖趙匡胤一脈做個順水人情,還能得到後世讚揚,何樂而不為呢。至於為何提前二十多年傳位於孝宗趙眘,還要從趙構這個人的性格和經歷說起,趙構這個人稱帝之前先是經歷了靖康之變,父兄被金人擄走變成了階下囚,自己逃到商丘稱帝建立了南宋緊接著沒幾年呢就被金兵追著跑了一大圈最後甚至造船逃到了海上,不得不說趙構還真是逃跑的行家。而晚年為何早早禪位於趙眘,《朱子語類•高宗朝》記載:“日僱夫五百人立殿亭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由此可見趙構是拿趙眘當擋箭牌,自己隨時準備逃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讓趙眘給自己擦屁股改變自己的投降路線,然後給岳飛昭雪吧。原創不易,興趣認證即將完成各位看官幫幫忙點個贊吧。




電腦主機diy


最直接的問題是不能生育

如果趙構有兒子的話絕對不可能傳給趙匡胤那一脈,因為古人立嫡立長,子承家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宋高宗在南遷建國之初原本有一個兒子,叫趙旉,兩歲的時候因病在一次意外中受到驚訝不幸早夭,而趙構在南遷後不知什麼原因,再也沒有生育。

趙光義一脈不地道

自從燭光斧影之後,趙光義繼承大哥趙匡胤的皇位,結果北宋末年趙光義一脈在河南天天喊著迎回徽欽二帝,趙構心生怨恨害怕傳給趙光義一脈被清算,為了大宋王朝的傳承只好傳給趙匡胤一脈。

面子沒了

趙構為了和金人議和,不惜和秦檜同謀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主戰派的岳飛。結果輪到金國使臣到大宋朝廷時,卻當場指著趙構破口大罵,趙構這麼一個懦夫皇帝竟被罵哭了,躲在屏風後面不敢出來。發生這麼一件奇恥大辱的事情,趙構面子丟盡,萌生了退位之意。

結果到了晚年,金人再度來攻打南宋,議和終於是失敗了,只能繼續抵抗金人的攻擊。這讓力主議和的宋高宗面子更加沒了,鬱鬱寡歡之下,不如做個太上皇安享晚年。

大權緊握

當了太上皇的趙構真的就安心當一個閒散的皇帝嗎?從一件小事上看,趙構仍然緊握大權,一個州官因為貪汙被免職,趙構讓當時皇帝孝宗把他官復原職,孝宗沒照辦。結果在之後的家宴上,趙構專門指出孝宗翅膀硬了不聽長輩的話,嚇的孝宗趕緊低頭認錯,把那個州官官復原職。由此可見,趙構當了太上皇仍然大權在握。

56歲當上太上皇,身前還有一個“擋箭牌”孝宗,接下來日子過的才叫安穩。


陸棄


1162年,55宋高宗趙構(活到81歲)身體健康,並沒有啥毛病,說自己又老又病才禪位,明顯是託詞。這時南宋軍民剛剛取得采石大戰的勝利,南侵的金國皇帝完顏亮(海陵王)被部下殺死,金國內亂,南宋趁機收復江淮一線,國家正處於相當穩定的時期。這個時候趙構選擇禪位,政治意味深遠。(採石大戰的指揮,虞允文雕像)

施恩於宋孝宗趙眘。

宋高宗趙構是有兒子女兒的,五個女兒被金國擄走,一個兒子趙旉南渡。自己的親生兒子被部下利用,試圖取代趙構的位置,陰謀被推翻,自己的兒子卻受到驚嚇去世,年僅3歲。

養子趙眘,在紹興二年就被立為皇子(皇儲之一),到這時已經在宮中待了30年,如果等到趙構老去再讓趙眘即位,估計要55-60歲左右了,根本沒有什麼恩情在了,反而會產生怨恨,對趙構的身後事根本不可能照顧周全。此時政治穩定,戰爭剛剛結束,傳位給養子,養子對他的恩德肯定銘記於心。(宋孝宗劇照)

以後事實證明,宋孝宗對宋高宗這個養父非常孝順,即便是錯誤的決定,宋孝宗也執行,宋高宗去世後宋孝宗非常悲痛,兩年後禪位給自己的兒子。

宋高宗禪位後的政治謀劃。

一、阻斷金國圖謀

宋高宗趙構選擇禪位趙匡胤這一支,而不是趙光義這一支,心裡還是有盤算的。紹興議和後,趙構的母親韋太后被金國釋放回來。韋太后在金國淪為金軍的軍妓,在金國的洗衣院幹活,後來嫁給了完顏宗賢,並且有了孩子,這對宋朝皇室來說是一大丑聞。韋太后回來的第二年,金國有意讓宋欽宗和他的妃子迴歸,金國也有謀劃,宋欽宗迴歸就是要和趙構搶皇位,產生內鬥,有利於金國攻佔南宋;同時還可以收到不少的贖金和領土,畢竟是一個宋朝的皇帝和妃子。(海陵王完顏亮劇照)

趙構眼光也非常毒,一眼看穿金國的圖謀,對接回宋欽宗置之不理。其實趙構在徽欽二帝眼中就是一個送死的棋子,先後兩次送入金軍,僥倖逃生,對他們也有怨恨。

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金國威脅南宋的政治籌碼——宋欽宗、他的妃子、子女的利用價值大減,宋孝宗是趙匡胤一支,被俘的宋欽宗是宋太宗趙光義一支。

二、斷絕趙光義一支的皇位圖謀

趙構立趙匡胤一支也是有圖謀的,趙光義一支在南宋也有不少後裔,對接回北方被俘親屬心存幻想,意圖奪取皇位,對宋高宗不接回宋欽宗等人肯定怨恨在心,一旦他們獲得皇位,趙構死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這也是維護他自己死後的聲譽。

三、拉抬宋孝宗人氣

趙構為了能夠紹興議和,每年要輸送金國不少財物,割讓了不少國土,殺了堅持抗金的岳飛、岳雲父子。紹興和議只維持十幾年和平,金國就南侵了,輸送的金銀財富反而助推金國南侵,這是宋高宗趙構的一大政治敗筆。南宋的采石之戰是一介書生虞允文指揮的,南宋的一些將領都消極作戰,武將勝利不但沒有功勞,反而可能被處死,誰願意盡心作戰,這是殺岳飛帶來的惡果。南宋不可能單靠一個虞允文力挽狂瀾,需要彌合殺岳飛帶來的政治創傷。(趙構和岳飛劇照)

宋孝宗在繼位後就給岳飛平反,陸續授予岳飛後人官職。宋孝宗不可能剛剛上位就做出這麼重要的決定,這是宋高宗趙構的謀劃,彌合政治創傷的同時,拉抬宋孝宗在南宋的地位,目標是穩固南宋的江山社稷。

宋高宗確實累了。

宋高宗一生坎坷,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一遇到金國大舉南侵,首先想到的是逃跑,從南京跑到杭州,在杭州再乘船到海上,在南宋臣民眼中觀感很差。采石之戰前趙構已經追備好了逃生路線,如果金軍突破長江防線立馬乘船到海上避難,幸虧是戰勝了才沒有逃跑。趙構個人感覺自己是金軍的靶子,這種心結始終揮之不去,心理負擔非常重。

如果自己做了太上皇,金軍的目標就會轉移,自己也不用那麼提心吊膽。做了太上皇后,趙構也隨時想逃跑,1163年,南宋軍隊戰敗,他僱了500個民夫,1000人的軍隊供他支配,天天如此,就是為了隨時能夠搬走重要財物,隨時乘船逃跑,幸好金軍被遏制了。

退位後,趙構每每在重要關頭插手南宋的朝廷事務,逃跑也是要有權利支撐的!


穿越再現彼岸


公元1127年,金軍攻陷北宋首都東京,微,欽二帝以及大量皇親貴族被俘,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後,宋微宗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南宋自此建立,趙構在位期間對外重用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主和派,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或被殺害,或被罷免官職,對外對金國卑躬屈膝,委曲求和。宋高宗趙構總共活了81歲,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算是長壽皇帝了,儘管趙構很長壽,但是在趙構在其56歲之時就把皇位禪讓給趙昚,宋朝的皇位得以重新迴歸於趙匡胤一脈,是什麼原因讓趙構在56歲時就將皇位禪讓於趙昚呢?

趙構太累了。趙構在即位之前,曾經兩次入金軍營帳做人質。靖康之難之時,又眼見自己的父親宋微宗,哥哥宋欽宗被金軍所俘虜。即便成為南宋開國皇帝之後,面對金軍的南侵,也是各種逃跑,先後從南京應天府逃亡揚州,又從揚州逃亡杭州等地,在趙構禪讓於趙昚的前一年(1161年),趙構面對金海陵王完顏亮的南侵,又做好了逃跑的打算,多年的逃亡生活導致趙構精力憔悴,與其做一個逃亡皇帝,還不如做一個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來的實在,操心的事讓趙昚去煩惱吧。

斷絕趙光義一族的皇位圖謀。趙構和在靖康之難中被俘的宋微宗,宋欽宗都屬於趙光義一脈,而趙昚卻是屬於趙匡胤一脈。趙構即位後,南宋國內對迎回微,欽二帝的聲音不絕於耳,特別是以微,欽二帝的親信最為積極,而如果微,欽二帝真的回來,那麼趙構的皇位就可能不保,因此趙構對迎回微,欽二帝的態度一直不積極。微,欽二帝后人如果即位,勢必會清算這筆賬,對趙構百年之後的名聲也不好。

趙昚可以做趙構想做卻做不到的事。趙構雖然在位期間重用主和派,對金國卑躬屈膝求和,但是這一切可能並不是趙構所情願的,面對自己父母被金軍虜去的慘劇,趙構心中肯定也是悲痛萬分,但是面對金軍的強勢,只能委曲求全,對金國俯首稱臣,殺害主戰派岳飛,也使得趙構內心愧疚萬分,將皇位交給主戰派趙昚,讓他完成自己未了的心願,修正其在位期間的錯誤,對於趙構來說是最好的選擇,趙昚上臺之後,為岳飛平反,啟用主戰派人士,積極收復故土,很好的完成了趙構所交託的事。

因此,趙構之所以在56歲時將皇位禪讓於趙昚,並且態度十分堅決,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由於宋朝勢微,在與金國的對抗中一直處於下風,趙構在皇位之上也是心力憔悴。靖康之難後,微,欽二帝被俘,國內期望迎回微,欽二帝的人大有人在,如果微,欽二帝后人即位,勢必會對趙構不迎回微,欽二帝進行清算。趙構在位期間,犯了不少錯誤,內心對於金國一直是想打卻不敢打,禪讓皇位於趙昚,能讓趙昚修正自己犯下的錯誤,完成自己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小龍談歷史


簡單來說,方便跑路。

宋高宗趙構,是歷史上有名的逃跑皇帝,兩條腿就像上了彈簧一樣,還自帶船槳,形勢緊急還能往海上跑,可以說是古今罕見的海上天子。

話說回來,趙構沒有預言術,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活81歲這麼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不是因為身體原因退位的。因為他退位的時候才56歲,退位以後還活了25年,而且歷史上從來沒有因為身體不好主動退位的皇帝,只有身體不好被逼退位的,可見帝王極權比身體健康更誘惑人。

那又是什麼讓趙構甘願放棄帝王身份,主動退位呢?只有他自己的小命了。

從趙構數次望風而逃的經歷來看,他非常惜命,為此,他不惜一切代價,只為追求“和平”,在放棄北伐、冤殺岳飛、屏退韓世忠、張俊、劉錡等大將、讓秦檜專權後,趙構終於過上了一面向金國稱臣納貢,一面剝削百姓滿足私慾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截止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這年秋天,金主完顏亮毫不猶豫地撕毀了紹興和議,這份用數位大將鮮血、無數民脂民膏換來的屈辱協議,被金人當作廢紙。

或許是趙構為了這份和議付出了太多,早在1159年,完顏亮有意南侵的消息就傳開了,但他一直不願意相信,也壓根沒做戰備。

1161年五月,金國使者大搖大擺地抵達臨安,告訴趙構一件好事:你哥(宋欽宗趙桓)死了。其實宋欽宗五年前就死了,金人特地來通知只是隨口一提,他們的目的是痛罵趙構無德,然後宣示一下有德之君(當然是指完顏亮)將要討伐無道昏君。

這時候,傻子都知道金國這是要開戰了,可再怎麼準備也來不及了,很快金國大軍便席捲長江以北,一副不滅宋朝不罷休的模樣,可把趙構嚇壞了。

如此一來,就出現這麼一幅奇景,前線宋軍在打,後方皇帝想逃,可憐大臣們要一邊安排抵禦敵軍的事務,一邊還得好說歹說勸皇帝別跑,每天睜開眼不是怕金軍打來就是怕皇帝跑了,差事也是難做。

所幸最後採石大捷,金軍內部發生兵變,完顏亮被殺,金國陷入內部混亂,無力再戰,南宋的危機解除。

當此之時,趙構想的可不是如何乘勝追擊、擴大戰果,而是在後怕,覺得這皇帝真難當,想過幾天安生日子都不行。

怎麼過安生日子呢?趙構琢磨起來,既然卑躬屈膝不行,那乾脆退休吧!

不過趙構不傻,他其實是退而不休,雖然他退位後就躲在後宮裡享福,但很多事情還要他出面干預,像官員任命這等大事,如果沒有趙構的定奪,宋孝宗很難做出決定。這就像後世的乾隆皇帝,表面上是退位了,其實大權還攥在自己手裡,這樣每天才睡得香。

此外,因為退位後的趙構不是皇帝了,不會再成為敵國靶子,想跑就能跑,這才是他退位的真正原因。很明顯,這是跟他老爹宋徽宗學的,只不過宋徽宗順帶被金人擄走了,趙構覺得自己不會這麼菜,他逃跑經驗比宋徽宗多多了,一定會趕在金人圍城之前跑的。

這種設想還真差點讓他實現了。

後面宋孝宗發動隆興北伐失利,金人南侵,趙構害怕金人打過來,一面教訓兒子,讓其趕緊跟金人議和;一面隨時準備跑路:“日僱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

至於傳位給趙匡胤一脈,這又是趙構精明至極的體現,他本身只有一個兒子,還早夭了,面臨絕嗣的危機。為此趙構收養了兩個養子,都是從小養起,打的算盤就是自己有兒子就立自己兒子,沒兒子就從兩個養子當中選一個當繼承人。

而這兩個養子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這不是因為宋太宗趙光義一脈絕後,恰恰是因為這一脈人太多。

趙構因為擔心在自己死後養子尊崇生父,自己落得個跟宋仁宗一樣沒有兒子的下場(仁宗養子英宗尊崇生父,不稱養父仁宗為皇考),故意選擇世系遠的宗室,加大他們尊崇生父的阻力,保證自己的身後地位。

趙構兩個養子的生父均是八九品的小官,地位非常低,根本不可能被尊為皇,更別提皇帝了。

趙構收養子收了二十幾年,到紹興三十年(1160年),才將其中之一立為皇子,兩年後這位皇子成了皇太子,接著成為皇帝,即宋孝宗。趙構就開開心心地當他的方便跑路太上皇了。


平沙趣說歷史


在封建時代,沒有繼承人是非常嚴重的事態!

趙構因為驚嚇喪失生育能力,兒子都亡故,不得已要收養養子。

沒有繼承人有多嚴重,後世有個例子,景泰帝在土木堡之變接替了自己的哥哥當上了皇帝,如果沒有意外皇帝寶座將在他的一脈流傳,然而他的兒子死了,沒多久大臣發動了政變扶持他哥哥復位,為什麼會這樣子?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我們的也是你們的,最終還是你們的。

皇位是要流傳下去,不可能在一個人手上終止。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兩三朝元老並不少見,整個家族為官的更多,一般來說老子總歸是比兒子先死的,為了家族萬古長青,提前巴結新帝遠比效忠老皇帝更有好,這也是很多皇帝不願意立太子的緣故,這樣權力會提前離自己而去。

但是趙構已經沒有繼承人了,並且很可能不會有新的兒子降生,大臣都在為自己和大宋江山社稷的未來著急,如果不消除這個疑慮,搞不好大宋會陷入內亂中——大臣投向各自看好的潛在繼承人,展開皇位爭奪戰。

為了避免這種展開,就要確立一個繼承人,於是趙構選了兩個孩子為養子,最終結束了禍患。

但是趙構畢竟沒死,並且還很健康的樣子(除了不能生育),他並不想提前放棄權力,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退位以太上皇的名義繼續掌控朝政,而且為了避免太子/新帝提前掌權,趙構放棄了近支宗室中挑選養子,而是從太祖後人中選。

因為近親屬本來繼承順位就靠前,把他立為繼承人,他並不會感恩戴德,會認為理所當然。同時近親屬家族勢力大,難以控制。

那麼把最遠的第一代君主趙匡胤的後代裡為繼承人,一切就迎刃而解了。他本來無緣皇位被立為繼承人,必然對養父感恩戴德,同時家族勢力等同於無(太祖後人已經淪為平民了),便於掌控。


長島男爵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

①:趙構為什麼要56歲退位?

②:趙構為什麼要傳位給太祖後裔?

為什麼呢?先解釋第一個問題。

公元1161年,也就趙構退位的前一年,金國皇帝完顏亮舉兵伐宋。開戰之後,金軍勢如破竹,僅短短數月時間,宋朝在長江以北的領土便全部淪喪於金軍之手。

當時的南宋,除了老將吳璘外,一個能打的將領都沒有。

是的,一個都沒有!吳玠病死了,岳飛被高宗弄死了,韓世忠被高宗弄退休了。其它的大將不是病死,就是半隱退。整個南宋,沒有一個人能出來主持大局。

面對此情此景,趙構先是大哭一場,畢竟這個尷尬局面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哭完之後,趙構對抗金喪失了信心,於是他決定重操舊業,他吩咐宮女太監趕緊收拾細軟隨他下海跑路。

畢竟,打仗他不擅長,但跑路這件事對他來說,還是很熟的……



聽說皇帝又要跑,時任宰相陳康伯當時就驚呆了。他是真的不能理解,趙構為什麼會如此怕死?從18歲就開始跑,現在都是個55歲的小老頭子了,居然還是一副遇事就逃跑的尿性。

嗚呼哀哉後,陳康伯立即進宮面聖,他摁住趙構,勸他不要跑。說你要是跑了,那咱大宋就真的沒救了。

(陳康伯)聞有勸陛下幸越及閩者,誠用其言,大事去矣。

但是,趙構根本不聽。他給陳康伯下了一道諭旨,說再等一天看看情況。如果明天還沒收到金軍退軍的消息,那咱就趕緊跑。

“如更一日虜騎未退,且令放散百官”

陳康伯看到趙構這份諭旨後,心裡簡直哭笑不得。他在沒告訴任何人的前提下,直接就燒了高宗的諭旨。

到了第二天,金軍退兵的消息沒來,宋朝各級衙署也沒有遣散的動向,高宗納悶,就找來陳康伯問情況,到底怎麼回事。

陳康伯說,是我燒了你的諭旨,把你的旨意壓了下來,別人都不知道。

趙構一聽,他居然還恬不知恥的怒了,大罵陳康伯憑什麼燒他的諭旨。罵完後,他派人把當時的太尉楊沂中叫來,讓楊沂中負責徵集百艘航海大船,保護自己向海上跑路。

楊沂中一開始不知道趙構要跑的消息,因此他聽到趙構的口諭後,也是哭笑不得。他對趙構說:金兵還遠,陛下你現在逃,是不是為時過早了?而且,您是皇帝啊!您要親自去前線督戰才對啊。

聽了楊沂中的話,趙構瞬間嚇尿,他原本叫楊沂中來,是為了讓他協助自己跑路,可是現在楊沂中卻讓他去前線督戰玩命,這讓他腸子都悔青了。

之後,趙構和楊沂中、陳康伯開始較勁。趙構想跑,楊、陳二人就攔著他。

再後來,陳康伯見勸不動趙構,就發動滿朝文武一起勸。趙構經不住滿朝文武的勸,最後就壯著膽子去了。

他到了前線後,由於虞允文指揮得當,宋軍取得采石磯大捷,再加上金軍內部火拼,海陵王完顏亮被自己人殺掉。

因而,金朝的這次滅宋之戰最終也這就麼不了了之了。趙構的皇位也算是保住了。

不過,由於趙構在這整個事件當中被金人嚇破了膽子。所以他在事後立即決定退位,把皇位交給太子趙眘。

至於退位的原因,他雖然沒明說,但此前他的行動也能看出原因:如果他是皇帝,他就不能隨便跑路。滿朝文武都希望他君王死社稷,希望他去前線督戰。而他最怕的就是去前線。雖然這次他又僥倖贏了金國,但是下一次呢?誰能保證下次就能贏?但是如果他退位,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到時候太子變成皇帝,下次宋金大戰就該是太子君王死社稷了。而他這個太上皇則毛事沒有,該跑路就跑路,沒人能管得著他。

這一點,趙構和他父親徽宗很像。遇事就趕緊跑路,把問題丟給兒子。



說完了第一個問題,接下來再說第二個。趙構為什麼要傳位給宋孝宗。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宋孝宗不是皇族大宗出身,家族勢力很弱。趙構就是看中他的這個“優點”才選擇了他。

說到這裡,要先澄清一個錯誤印象:很多人以為趙構把皇位傳給趙昚(太祖後裔),是因為太宗後裔在靖康之變中被金國人一鍋端了,趙構別無選擇,只能在太祖後裔當中選繼承人。

然而,這個印象其實是的。

因為,宋太宗的後裔傳到北宋末年,子嗣數量非常龐大。金軍雖然俘虜了三千多宗族子弟和北宋高官北返,但這並不能說明宋太宗的後裔在靖康之變中被一網打盡了。

事實上,當時逃到江南的太宗後裔數量確實也是非常龐大的。就比如宋英宗的哥哥,濮王趙宗晟的後裔,當時就跑到了江南。趙構能繼承皇位,恰恰就是仰仗了齊安郡王趙士㒟的支持才上位的。

連郡王都跑到了江南,這能說太宗後裔被一網打盡了?

所以,趙構選太祖後裔而不是太宗後裔繼承皇位,原因不是太宗後裔死絕了導致的。



好,既然太宗還有後裔,那趙構為什麼不從他們中間選擇繼承人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前面已經說了——因為趙構不想從皇族大宗中挑選繼承人。

當時,趙構就是個光桿司令,而南逃江南的太宗後裔都是有權有勢有錢的皇族大宗。趙構在他們面前,沒有絕對優勢地位。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是太宗後裔,憑什麼你趙構就能繼位,別人就不行?

每每想到這些,趙構心裡就發慌。所以,他乾脆就一刀切,凡是近支皇族,凡是有權有勢有錢的皇族,他一概不選。

他只在太祖的落魄後裔當中選人。因為經歷了北宋一朝,宋太祖的後裔絕大多數都混的很落魄,與平常百姓無異。趙構從這些落魄的趙家人當中選儲君,不管選到誰,到最後這家人都會對他感恩戴德,而不是如皇族大宗那樣,盼著他早點去死。

並且後來事實也證明,宋孝宗非常孝順,趙構沒看走眼。

這裡插一句,其實太祖的後裔,也有混的很好的。比如安定郡王一脈就是在北宋時期地位相當崇高的太祖後裔。靖康之變時,當時的安定郡王叫趙令畤,趙構在選擇繼承人時,也直接跳過了安定郡王一脈。理由和他不選太宗後裔是一樣。

總結。

①:趙構南逃江南,勢單力薄,仰仗了宗室協助才穩定皇位,所以這導致他對宗室成員非常忌憚。其親生獨子趙旉死後,趙構在儲君問題上非常謹慎。他深思熟慮,最終確定了在宗族勢力不強的太祖後裔中選擇儲君的擇儲標準。

②:事實也證明,趙構的眼光非常準,宋孝宗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儲君。

③:由於宋孝宗非常孝順,趙構確定他退位之後,孝宗不會架空他的權力。加之他對皇位早已經厭倦,想過幾年安生的日子,所以他便在56歲時,提前退休,傳位給了宋孝宗。而提前退休的好處就是——金兵再來,他隨時都可以跑路。而且還是正大光明的跑,不用再君王死社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