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溫差比較大,養蝦人應注意些什麼?

用戶67239664


早晚溫差比較大,養蝦人應注意些什麼?

夏轉秋、秋轉冬、春轉夏各個時期,隨著氣溫的變化,早晚溫差變化幅度很大,養殖水體的水溫也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

就當前的水產養殖模式看,只要不是工廠化養殖,都要受自然氣候變化的影響。

溫度,對所有生物都很重要,因為生物的生理生化過程都需要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大到恐龍、小到細菌病毒,從微生物到植物、動物,各種生物的生長、繁殖、免疫等等生理階段,其效率都會受到溫度的影響。

南美白對蝦屬於變溫動物,對環境的變化較為敏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調整,所以暴雨等天氣、季節交替等水溫變化幅度大的階段,也是白對蝦病害高發的時段。

溫差過大,易引起南美白對蝦的吃料放緩、白斑綜合症、紅體、蛻殼不遂、甚至偷死。所以,需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南美白對蝦對溫度要求的基本生理特性

1、適宜生長、代謝的水溫

生存溫度:南美白對蝦在水溫9℃~47℃範圍內,均可生存。

適宜溫度:24℃~32℃。在相同的溶解氧含量水體中,水溫不同,對蝦的耗氧率也不同,這就意味著對蝦的代謝率不同。 例如,當水體溫度為25℃時,對蝦的耗氧量可以提高30%;提高到30℃,耗氧量提高到60%。

這個指標表明,對蝦的代謝水平、採食水平都在增加,也就意味著對蝦活力好、生長迅速。所以,24℃水溫也適於對蝦生長,但適當提高水溫,有利於白對蝦的生長。

低溫影響:一般來說,20℃是一個界限。水溫低於這個值,採食降低,活動減緩,生長緩慢。低於15℃,基本停止採食,但是實際發現,水深1.2米以上,達到12℃左右還有采食現象。低於8℃,蝦開始出現昏迷、死亡。

高溫影響:35℃水溫,是高溫的一個臨界值。高於此值,機體消耗增大,採食減緩,生長速度緩慢。

2、溫差變化的適應能力

白對蝦屬於變溫動物,其體溫與水環境的溫差一般在0.1~1.0℃之間。因此,無論是運苗、放苗、養殖、賣蝦,溫差變化都會產生應激。

研究表明: 當水溫突然下降3℃以內,白對蝦的免疫、生理活動的影響不明顯; 當水溫突然下降6℃以內,白對蝦的免疫、生理活動的影響明顯; 當水溫突然下降9℃以內,白對蝦攝食減少、活力減弱,甚至開始死亡。

可見,溫度突變幅度過大,白對蝦適應能力會降低,易發生死亡狀況。



溫度的作用與影響

1、水溫對蝦的影響

蝦是變溫動物,所以蝦體溫與水溫之間的差異在1.0℃以內。 種蝦繁殖適於30℃以內的水溫,因為性腺發育和孵化不宜過高溫度。高溫對孵化等較有利,但幼苗體質一般較差。所以育苗時,也不宜溫度過高。

在適宜溫度內,溫度越高,白對蝦生長速度越快。南美白對蝦的最適宜生長溫度是28~32℃。

在高溫期,常出現蝦腿、蝦鬚、尾扇、腸道等“非病理性發紅”的現象,常被認為是生理性缺氧的表現。

2、水溫對溶解氧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一個大氣壓下,0℃的水中,溶解氧飽和度為14.62mg/L;20℃的水中,溶解氧飽和度為9.17mg/L。

所以,要注意隨著水溫的上升,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在下降。但養殖動物的生長、代謝活動在增強,水體在其它耗氧因子,如藻類(夜間)、微生物、浮游生物、有機質降解等,都在增加。因此,池塘更容易產生“缺氧”現象,水質也就變得更重要。

3、水溫對生存環境的影響

自然的季節和氣候變化,會導致養殖水體中產生“躍溫層”,即上下層水溫垂直差異明顯,經常可達到2~5℃。 這種現象,會在水體中產生“密度流”。

低溫向高溫轉換、或高溫向低溫轉換的季節或天氣,會產生強烈的“密度流”。這會帶動池塘底部腐敗物上浮,需要大量分解、消納作用,這些作用需要大量的耗氧。因此,養殖水體會產生“缺氧”現象,加上部分來不及分解和消納的有毒有害物質累積,會造成浮頭或泛塘。

水溫變化,對養殖水體內藻類、菌類、浮游生物等的繁殖、生長活動,都會有增強或減弱的作用,同樣會影響到白對蝦養殖生產。



應注意的水溫調節措施

原則:溫度差不宜過大。變化要逐漸變化,不可以大幅度變化,一般不宜超過3℃。

養殖水體升溫:

1、地下深井水:在一些有地熱資源的地方,有些人嘗試採用此方法。一般多是近年來興起的工廠化養殖採用。

2、溫棚鍋爐:在江蘇如東小溫棚,以前為春季標粗採用鍋爐加溫標粗池,可提前30天出蝦。近年,有在冬季採取雙膜棚加鍋爐升溫,意在延長養殖週期30天以上,春節前出售活蝦,可以獲得較好的單價。

3、加大水深:一般採取加大水深的方法,也可以減少溫度變化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保證溶氧。例如,在小溫棚自然溫度養殖的情況下,採用雙層棚膜保溫,加大水深到1.2米,也可保持蝦到春節前銷售。

養殖水體降溫: 一般蝦塘的突出問題,是解決“躍溫層”產生密度流的問題。

1、在不影響溶解氧的前提下,儘量提高池塘水位,降低氣候對底部水溫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透明度1米左右的天然湖泊水體中,一般陽光射到水面的熱能大部分為1米以上的水層所吸收,剩下的一小部分以指數衰減的形式向下層水體穿透,透明度低的養殖水體太陽能穿透更加淺。 由於水的導熱性能比較差,1米以下水體的水溫是相對穩定的。所以:養殖池塘適當提高水位(大概超過1.5米左右),可以為底棲的南美白對蝦提供一個水溫相對穩定環境。

但由於水位越高,底部的溶解氧會越低,所以:提高養殖池塘的水位就必須考慮到池塘的耗氧量,尤其是底部的耗氧量。底泥由於富營養化加上微生物相對多,其耗氧量是足可明顯的影響到整個池塘水體的溶解氧。

因此,提高養殖池塘的水位就一定要降低池塘底部的耗氧量,準確的底改措施會明顯的持久提高池塘水體溶解氧。

2、合理使用增氧機

一般來說,上層1米內的水溫變化都會比天氣溫度滯後1~2小時。在養殖水體內部,儘管也會進行著熱交換,包括上層水體與下層水體之間的熱傳導、水體豎向對流產生的熱交換、垂直環流產生的熱摻混等,這些類型的熱交換都比較緩慢,所以自然環境中,深層的水溫變化會更加滯後和幅度小。

但是,如果有大風的天氣或者開啟增氧機,池塘深層水體的水溫變化滯後時間會相應縮短,變化幅度也相對提高。

所以,在早晚溫差大、暴雨等天氣驟變的日子裡,合理使用增氧機,只要水體溶解氧允許,可以緩解水溫變化幅度,減少蝦的應激。

3、強化營養,降低溫差對蝦的影響。

溫差的變化過大,對於養殖動物來說,就是一種應激。處於應激狀態的動物,其澱粉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都有一些影響,對仔蝦的抗氧化機能也有明顯的影響。

從肉眼看,溫差變化過大,對蝦的活力也明顯下降。對於蝦活力的觀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對蝦活力差,免疫力、生長速度就肯定差,池塘的水質和底部肯定也不怎麼樣。

所以,天氣變化、季節交替的時期,應及時、定期補充電解質等營養物質。因為,在對蝦應激的狀態下,這些營養的消耗是很大的,容易缺乏。

以上個人觀點,敬請指正。這裡是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t


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


在對蝦養殖的過程當中,我們除關注鹽度、ph、氨氮等養殖關鍵數據以外,水體的溫度變化,也是養殖人員必不可少關注的養殖數據!在一定的條件之下,它的影響力甚至超過鹽度等數據的影響。

南美白對蝦對蝦在20℃活力降低,攝食飼料的速度減緩,生長速度放慢。

南美白對蝦在水溫是35℃的時候,機體消耗大,飼料係數增大。

並且,南美白對蝦的很多病害都是發生在溫度驟變的情況之下,養殖人員不及時的管控好水體溫度,給池塘帶來不良影響造成的。 由此可見,冬季養蝦,溫度確實是很多養殖人員必須關注的數據。

二、溫度驟然降低對養蝦有什麼影響?

冬季養蝦除了關注溫度下降以外,特別要注意水體溫度下降幅度為多少。

據相關研究表明:

當水體溫度突然下降3℃以後,對蝦的免疫、生理等的影響不明顯。

當水體溫度降幅為6℃以後,對蝦的免疫、生理等將遭受明顯的影響。

當水體溫度降幅為9℃以後,對蝦會出現攝食減少,活力減弱等情況,甚至有些已經開始死亡。

由此可見,南美白對蝦雖然號稱耐低溫的蝦類,但是這種能力必須建立在溫度漸變的情況之下,但是在溫度突變的條件之下,對蝦適應能力變差,易發生死亡的情況。

三、南美白對蝦的適合溫度是多少?

南美白對蝦適合生長的溫度在24℃~32℃之間,而且在同等溶氧含量,不同溫度之下,水體的耗氧率也是不同的。

據相關資料表明:

當水體溫度提高到25℃,對蝦的耗氧量比之前提高30%。

當水體溫度提高到30℃,對蝦的耗氧量提高60%。

溫度上升,對蝦耗氧量增加,那麼說明對蝦的代謝水平、攝取食物等都在增加,所以對蝦能迅速生長!但是養殖人員也要注意這是建立在水體擁有充足溶氧量的條件之下,如果低溶氧,高耗氧,那麼對蝦會死給你看!

雖說24℃能夠正常的生長,但是水溫適當的提高,是有利對蝦更快的生長的。但是對蝦處於高速生長時期,糞便、殘餌等有可能造成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等超高,對養殖人員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高溫度的辦法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冬季養蝦晝夜溫差都是比較大的,而且有些地區晝夜溫度都是處在很低的水平。

●一般採取什麼措施提高水體溫度呢?

●一、加深水位,把池塘的水位加深至1.5米以上,以減少晝夜溫度的波動,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對蝦的安全。

●二、抽取深井水,在冬季養蝦,深井水的溫度,相比外塘的水溫度要高,養殖人員可以每天適當的抽取深井水,給池塘加加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井水的鹽度、汙染等情況。

三、通過鍋爐鋪設加熱管道的方式給自家的池塘的加熱,不過這種模式在很多養殖密集的區域都被禁止使用,養殖人員需要採用這種方式,需要注意當地的政策。

四、在池塘上面使用塑料薄膜等加蓋成為小棚、大棚,這種養殖模式是很多地方採取的冬季養蝦保溫模式,讓池塘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有利溫度的恆定。

採取大、小棚養蝦的人員需要注意:要在水體當中、棚內,安裝溫度計,以便養殖人員隨時掌握溫度變化,如果溫度過高,我們可以通過多打開通風口的方式,增加溫度。 如果水體溫度過低,我們選擇多封閉一些通風口來增加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