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曹操愛才如命,那為何有人說他一生都沒有向諸葛亮拋過橄欖枝?

不死之身笑看世事輪迴


東漢末年是個豪強爭霸的時代,也是一個士大夫崛起的時代。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樣的傳聞估計曹操也有所耳聞,不過處在北方地區的他,就算能夠盡纜天下之才,也不見得人人都能效命於他,比如徐庶,發誓終身不為曹操獻一策,得到了又有何用?

橘生南則為橘,生北則為枳。

也並非有了諸葛亮便能一統天下,劉備得了諸葛亮,得了龐統,最終也只能佔據漢中,稱霸一方而已。說到底,天下之事浩浩湯湯,歷史大勢,並非幾個謀臣就能左右,曹操看得透,想的明。

這些只是作為曹操主觀上的意願,並非是他不向諸葛亮拋橄欖枝的主因。謀士與將帥本就是個雙向選擇的事情,但是在東漢末年,這樣的選擇最終取決於政治和經濟基礎。

前面說了,東漢末年,是個豪強爭霸的年代,也是士大夫崛起的年代,這是當時社會的基本現狀,說得更明瞭一點就是:“世族官僚+地方豪強”是政權的基礎,而士大夫要想崛起,就必須依附世族官僚或者地方豪強,否則,是沒有出頭之日的。

這個公式用在劉備身上十分準確,劉備雖然號稱自己是皇室宗親,其實到底是不是,誰也說不清。當初搞死呂布之後,劉備隨著曹操到許都,和漢獻帝攀親才真正落實自己皇叔的身份,其實用腳指頭想一下就知道,這不過是劉備和漢獻帝之間的一種默契,劉備需要借名號壯大自己,漢獻帝希望利用劉備抗拒曹操。

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和張飛不過是草根出身的“流氓打手”而已,他如果不依附“世族官僚”或者“地方豪強”,在東漢那個時代,就沒法混。劉備佔據荊州之後,有了一定的基礎,才真正開始與地方豪強加強合作,西涼馬超,乃世族大宦之後,可謂絕對的豪強,這也是為何劉備陳表獻帝封漢中王時,馬超位列舉薦者第一位的原因。

諸葛氏本是琅琊望族,諸葛亮的父母早逝,幼年的時候與弟弟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投奔劉表,後來諸葛玄去世,諸葛亮沒有了依靠,只好在隆中躬耕,成為沒落士族的一份子。士族不同於“世族”,世族是具有大地主大官僚背景的仕宦階層,士族則是讀書人出身的普通階層。在一個以士族大家和地方豪強為主流的社會里,諸葛亮那點名氣不過也就限於南陽片區而已,相比於具有仕宦大族背景的郭嘉、荀攸等,不可同日而語。

《三國演義》固然是誇大了諸葛亮的作用,而現實中的諸葛亮,即或是生在曹操的團隊,也並不見得就強於郭嘉、荀攸程昱等謀士。曹操左一個“諸葛村夫”,右一個“諸葛村夫”的蔑視無不折射出對諸葛亮出身的蔑視。

什麼是“村夫”?不過是小有名氣的山村讀書人或沒落士子罷了,並不是這個社會的主流階層人士。

既然諸葛亮並非主流階層人士,曹操不向他伸去橄欖枝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相反,對於一直求生存,求立錐之地的劉備來說,諸葛亮的身份反而更具有誘惑力,因為他們在那個年代並非都是社會的主流階層人士,他們是正在突破階層桎梏,走向主流階層的那一撥人。

曹操乃是東漢末年“舉孝廉”而出仕的官宦大家子弟,按照現代人的說法,他是社會正統官僚,在科舉制還沒有建立的東漢末年,像劉備、諸葛亮這樣背景根基不深的讀書人,想要出仕是很難的,難得亂世造英雄,給了他們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

士人地位最突出的社會乃是宋朝,可惜,離東漢末年還有上千年,向沒落士人諸葛亮伸去橄欖枝,在曹操的意識形態裡,還不具有這樣的“細胞”。


青燈問史


有一本小說叫《諸葛亮少年在陽都》,現在估計都買不到了,我20年前看的。

這裡面講了小時候諸葛亮和水鏡先生,以及曹操爹曹嵩之間的各種cp互動,還挺好玩的。如果按照這本書的視角看,曹操是見過諸葛亮的,甚至還很喜歡這個小傢伙。

但是:諸葛家人才濟濟,比如諸葛亮有個叔叔叫:諸葛玄。

在今天看,他最大的貢獻是撫養諸葛亮等人長大,但在當時,他可是豫章太守,也是一時風雲人物。

除了諸葛玄外,還有諸葛珪。總之,諸葛家人才濟濟,縱橫江湖的時候,諸葛亮還在曹操家裡光屁股跑,蹭肉串吃呢。

==================================================================

說回曆史。對曹操來說,最完美的狀態是,來一個謀士就是荀彧、賈詡、郭嘉,來了就能用,而且是大牛;

差一點的,陳琳。雖然不見得厲害,但名氣大。

這種制度可以籠絡牛人,但是培養不出來天才。

而諸葛亮,就是個天才。

諸葛亮27歲出山的時候,劉備還是喪家之犬呢。結果十年後,劉備已經入主四川了,諸葛亮位極人臣,曹操想挖也就沒機會了。

從另一個角度說,以諸葛亮、龐統、徐庶為代表的荊州士人集團,多少還是有點看不起曹操那個沒下限的求賢令的。所以不投奔曹操才是正常的。


酒騎風


曹操愛才,這是出了名的。陳琳那樣罵了他祖宗三代的人,作為俘虜,他都沒殺,留在身邊重用。還千方百計地把徐庶攬到營中。

武將就更多了,潼關、渭河差點要了他老命的龐德,也在漢中被設計抓住招降。龐德最後以死效忠。

諸葛亮,天下傳聞: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如此大的名頭,為何曹操不想辦法弄到手呢?

阿呆認為,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諸葛亮居住的地方是荊州地界,屬於劉表轄區。曹操不好下手。

第二,曹操手下謀士眾多,不缺。曹操是飽漢,不稀罕一塊肉骨頭。從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毛玠、陳群、鍾繇、滿寵、劉曄、華諳、崔琰……太多了。

第三,諸葛亮一直居住民間,未曾有過實際業績。文士之間相互吹捧的嫌疑很重。

第四,荊州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劉表為啥不招諸葛亮?這是個迷。劉表都不用,曹操就當然懷疑了。

其實,阿呆認為,諸葛亮出山之前,同崔州平等人到處造聲勢,讓“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類的話流傳出去,目的就是想引來個大魚。

其姨夫劉表沒心動,其哥哥也沒向孫權推薦他,曹操也沒有表示。

劉備是個餓漢啊,好不容易有了徐庶,一戰之後被曹操看上,逼走了。徐庶臨走時推薦了諸葛亮。劉備就撲過去了。

諸葛亮無奈,沒等來大買主,有人拿他當個寶,已經很不錯了。

諸葛亮確實有才,但不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神。但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是用畢生報答的,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曹操自己就是個軍事家、文學家,出身官宦,接受傳統教育的。所以曹操對文人謀士,更看重世家出身的名士,他手下的謀士幾乎都是如此。對於出身於鄉村田野的,他是鄙視的,瞧不起的。這也是個重要原因。


阿呆夢話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相信許多友友對這個問題也感興趣。

好多人說曹操是奸臣,諸葛亮是忠臣,諸葛亮是不會去伺候曹操的。甚至有人會說諸葛亮出山就是為了消滅曹操,匡扶漢室的。

沒有史料記載究竟為何曹操沒有去聘請諸葛亮,或者說有人向曹操舉薦過諸葛亮,但我想問題可能沒有上面說得那麼簡單。

01

漢代察舉制度

漢末時期選人用人採用察舉制,地方官吏發現人才,層層上報,朝廷集中考核任用。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父母早亡,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諸葛玄病逝;諸葛亮躬耕隴畝 , 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

從陳壽的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雖然自負才高,卻沒有人賞識,這裡主要是指有資格舉薦的人不認可。像徐庶,崔州平以及向劉備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的司馬徽,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等等,雖然知道其才能,是沒有資格舉薦的。

02

曹操的唯才是舉

曹操愛惜人才,打破了察舉制的選人用人方式,讓出身寒微的戲志才,郭嘉等人才有了出仕的機會。

前期,主要是通過荀彧等人的轉介紹,招攬了大量人才。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許縣,其人才的範圍侷限在許都及周圍,曹操手下的謀士和戰將多來自許都,穎川郡,南陽郡,亳州,溫縣,清豐與陳留等地。當時的曹操初露頭角,尚未得到天下人的認可,主動投奔的人並不是很多。

從年齡上看,196年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許縣,諸葛亮(181--234年)此時僅僅十六歲。

從地域來看,究竟南陽臥龍崗在歷史上是屬於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有爭議。但從其依附荊州劉表來看,當時屬於襄陽的可能性大一些。不是曹操控制的勢力範圍,因而能被轉介紹給曹操的幾率很小。

到了曹操下令“唯才是舉”的時候,已經是赤壁大戰之後的事啦。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出山,跟隨劉備開始闖蕩江湖啦。

劉備也是因為依附劉表,屯軍新野,通過徐庶的舉薦才知道諸葛亮的。新野距離隆中大約二十多里。

諸葛亮出山時,僅僅二十六歲。

此時的曹操,已經是第一大佬啦,戰將如雲,謀士如雨,牛叉的很。許多有想法的人,都是來抱大腿的。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又不屑於毛遂自薦。

因而,就沒有機會一起共事啦。

03

三分天下的戰略

我在回答別的問題時有個臆斷,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其下策。

我分析其上策是追隨曹操,平定江南孫權,一統天下,即便是曹操做了皇帝,也可以實現一統中國,穩定社會,結束民不聊生的混亂狀況。

中策是依附孫權,像其兄諸葛瑾一樣輔佐東吳,取荊州,益州,佔據南方,與曹操對峙,靜觀其變,然後逐鹿中原,統一中國。

下策才是《隆中對》說的三分天下。這樣成就了劉備的霸業,但中國一統的步伐就延遲啦。漢室已經名存實亡,僅僅是曹操孫權不姓劉而已,就是劉備想啥,諸葛亮難道不清楚嗎?

真有那一天,劉備會把皇帝的機會還給獻帝嗎?如果不能,跟曹操,孫權又有啥區別,就因為姓劉嗎?

遺憾的是,曹操,孫權都沒有及時與諸葛亮溝通,失去了這一歷史機遇,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不可否認,諸葛亮是扭轉乾坤的歷史人物。

至於說三顧茅廬是諸葛亮想抬高自己的身價,這不無可能。但可能考慮更多的是“三分天下”的後果。

諸葛亮是期望成就一番歷史事業的,他清楚再不出山就沒有他的機會啦。一旦曹操攻佔了荊州,順勢東下江南,那就是“Game over"啦!

這可能是諸葛亮三顧茅廬才出山的原因吧。

諸葛亮也是品行高尚的人,從一而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當之無愧的。

六出祁山是“不可為而為之”,恐怕諸葛亮最大的遺恨不一定是沒有剿除漢賊曹操,而可能是三國鼎立導致了中國長久的動亂吧。

曹操與諸葛亮之所以一生不能共事,是前期沒有機會結識,後期作為對手,都清楚不可能妥協吧。


豹眼看歷史


正史裡面諸葛亮不是謀臣,而是像漢朝蕭何一樣做政務的。曹操不需要這樣的人才,羅貫中也無從杜撰,所以我們史料或者小說中都看不到曹操招攬諸葛亮的事蹟。

劉備身邊的謀臣法正和龐統是比較厲害,諸葛亮制軍管民非常出色,但論行軍打仗諸葛確實不行。諸葛亮所經歷的大仗除了赤壁,沒有一場是勝利的。赤壁諸葛也不是首功,立了首功的全在東吳。


其實在曹操一生當中,諸葛亮一直都並不出名,曹操身邊無論什麼樣的人才都比比皆是,根本不需要孔明。
並且終劉備一生,他一手創建的蜀漢面積最大的時候也沒有東吳大,甚至有學者說過,三國其實就是魏吳兩地爭霸,蜀是屬於時不時參合進來的。人才名氣也是伴隨著本國實力支撐起來的,蜀國這麼弱,曹操能瞧得上這裡的人才嗎?


如史如畫


因為諸葛亮是曹操永遠都得不到的那個人,既然得不到,曹操也不想別人得到,更不想因此而栽在諸葛亮手裡,因此只能罵諸葛亮為諸葛村夫了。

曹操是豫州沛國譙郡人,今天的安徽毫州人,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陽都人,今天的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兩地相距並不是很遠,約有400公里左右。



公元189年,8歲的諸葛亮父親去世,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陽都去投靠荊州牧劉表,5年以後,身為兗州刺史的曹操,因為自已的父親被徐州牧陶謙手下人所害,因此兵發徐州,一路攻打徐州,一路屠城,弄得整個徐州雞犬不寧。

遠在荊州的諸葛亮聽聞自已的家鄉被曹操屠城,出於對家鄉親人的擔心,13歲的諸葛亮心中泛起一股對曹操莫名其妙的恨,至少在當時,曹操在少年諸葛亮心中就是一個殘暴的劊子手。



三年之後,叔父諸葛玄去世,16歲的諸葛亮一下子就成了孤兒,諸葛亮承擔起家族的責任,在襄陽隆中一邊耕讀,一邊結交豪傑,諸葛亮雖父母早亡,家道中落,但是仍然沒放棄救國救民、建功立業的雄心。

而公元197年的曹操時任兗州牧,剛剛從洛陽將大漢天子漢獻帝迎立到許昌不久,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姿態,正處於事業的發展期,這一年,曹操已經有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謀士,而且此時曹操的腳步最遠也就是到達荊州最北邊的南陽郡攻打張繡而已,並因為自已的好色而折損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



而公元197年的劉備,正因為在前線與袁術對峙,導致後方的呂布偷襲了下邳城,剛剛接手徐州牧沒多久的劉備,厚著臉皮投降了奪取他城池的呂布,並被呂布安置在小沛,很難想像劉備與呂布,位置來了個大顛倒。

十年後,27歲的諸葛亮已經荊州本地小有名氣,不僅熟讀經書,而且交際廣範,與荊州本地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強都插上了一點點親戚關係,比如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越和蒯良的兄長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長子龐山民,自已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



諸葛亮不僅自比管仲、樂毅,而且還在襄陽隆中勾畫出他未來主公的三十年戰略規劃《隆中對》,並且如願以償的選擇了劉備作為主公,並以三顧茅廬的方式正式出山輔佐劉備。

而207年的曹操正忙著收拾北方的袁家殘餘勢力,並且長途跋涉,不遠千里對北方的烏桓進行最後的打擊,本來曹操北伐還擔心南方的劉表劉備等人攻擊後方,在郭嘉神一樣的判斷力及勸說下,曹操放心北伐,終於在當年年底徹底平定北方勢力,曹操終於雄據天下十三州中的八州。



可惜的是,最懂曹操的謀士郭嘉在回軍的路上染病身亡,曹操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懂他心性的謀士,也同樣是在這一年回軍的路上,曹操揮筆寫下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叫《龜雖壽》,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個時候的曹操,雄心萬丈,拿下整個北方,接下來就是南方,然後就是統一中國了,不過曹操還是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這一年,曹操已經52歲,他壓根就沒有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會在南方一個叫赤壁的地方大敗,更沒有想到南方還有一個叫諸葛亮的臥龍,將來會成為他最大的對手之一。

曹操第一次聽到諸葛亮這個名字,估計是在赤壁之戰,劉備征服荊南四郡後,按照歷史來說,赤壁之戰中壓根就沒有諸葛亮多大的事,唯一有關的就是在赤壁之戰前,是諸葛亮代表劉備到東吳與孫權談聯盟的事。

不過當時的曹操心中裝的是整個天下,他壓根就看不到諸葛亮的存在,即使他在收降荊州後,聽蔡瑁等人提起諸葛亮,也不過就是打個哈哈而已,畢竟當時的曹丞相,征服北方,拿下荊州,只要再進一步打敗劉備和孫權,天下就收入囊中。



而對於諸葛亮來說,曹操就是另一個世界的惡人,從諸葛亮記事起,曹操就是個屠城的惡人,與諸葛亮這個正人君子的楷模相差甚遠,諸葛亮敬佩的是管仲、樂毅這樣的將相,而不是曹操那樣的真小人。

所以,諸葛亮與曹操兩人,既是落花無意,又是流水無情,相當於一個世界的兩條平等線,永遠也沒有相交的可能。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不錯曹操確實重視人才,愛惜人才,史書對他的評價是:“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乃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

可見曹操,愛才非是虛妄。

要說曹操與諸葛亮不交際的原因我認為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魏武帝文集》中曹操曾寫信給諸葛亮,這事應屬實,但當時天下,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曹操當時志得意滿,文臣武將,爍爍生輝,諸葛亮到曹操那裡未必得到重用,再者兩人志向意趣不同,道不同,不與共謀,這是封建文人的道德標準,這是其一。

其二《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知道諸葛亮是欲南下攻新野之時,在一次朝會上由徐庶介紹給曹操的。《三國演義》雖系小說家言,但七分屬實的情況下,也應是劉備三顧茅廬於諸葛亮後曹操才知諸葛亮這個人的。說明曹操也並非事事明瞭。

其三曹操生長事業在北方,對北方的風俗人物瞭如指掌,且他的勢力範圍也在這裡裡,對於北方的人知道的多,對生於南方,長期在南方的士子並不十分清楚,而諸葛亮當時才二十幾歲,不見經傳,故曹操不知也理所應當,他們年齡又相差很多,不把諸葛亮放在眼裡,也是順理成章。

其四曹操當時己統一北方,而南方未定,依諸葛亮三分天下的理論來看,選擇勢力最弱的劉備,才是他正確的選擇,因為這樣諸葛亮可以大展宏圖,不負一生啊!


狼煙一九三一


在三國中,劉備軍中最缺乏人才,尤其是文人,當時諸葛亮是劉備軍中第一人。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愛才如命的曹操,竟然沒有招攬過諸葛亮。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不曾去請諸葛亮,在諸葛亮出山後,曹操想過降服趙雲和關羽,卻沒有打諸葛亮的主意,這又是為何呢?



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為何不招攬諸葛亮?

原因一,諸葛亮身邊的朋友當時多隱士,無人推薦。諸葛亮最終能夠來到劉備身邊,其實多虧了他的朋友徐庶和司馬徽。水鏡先生司馬徽見到劉備時,就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之後徐庶也推薦了諸葛亮。

那麼為什麼有人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而沒有人向曹操推薦諸葛亮呢?

諸葛亮隱居的地方在南陽,應該是今天的襄陽一帶,這個地方在當時是劉表的地盤,所以曹操無法在當地招賢納士。

再者,諸葛亮結識的大多是潁川之人,這些人與曹操也少有往來,而且這些人是隱士,沒有辦法接觸到曹操。劉備在新野時,遍訪當地名士,諸葛亮這才被推薦給了劉備。

讓人更為不解的是,曹操後來想要招降劉備的得力干將關羽和趙雲,卻為何沒有打諸葛亮的主意呢?

曹操不拋橄欖枝給諸葛亮的真正原因。

首先,諸葛亮是一個曹操永遠得不到的人才,這一點曹操應該是知道的。

當時的曹操比起劉備,無非是勢力更為雄厚,這點諸葛亮自然也是清楚的,不過諸葛亮並沒有因此選擇曹操,可見那些物質上的東西是無法讓諸葛亮動心的。

關羽和趙雲是武將,武將一般很看重義氣,所以曹操用真心相待,還有可能得到他們。但是諸葛亮在隆中靜觀局勢多年,如果他選擇了劉備後,再跟了曹操,那麼曹操也不能放心用他,誰知道他是不是來禍害曹操的。

再者,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僅次於劉備,就是劉備手下的張飛、關羽這些人都要聽他的。而在曹操這裡,和諸葛亮地位相當的人很多,曹操給不了諸葛亮像劉備那裡那樣的權利和地位。

而且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如果諸葛亮能夠因為利益,忘記劉備的知遇之恩,那麼這樣的人才是很危險的,如果別人給的好處多,隨時有可能背叛曹操。

其實不是曹操不想得到諸葛亮,而是他知道就算是自己得到了諸葛亮,他得到也不是自己欣賞的那個諸葛亮。


斯幽說歷史


曹操愛才是事實,不是傳說,但他和諸葛亮卻沒什麼交集。在正史中,諸葛亮出山前,曹操壓根就沒有聽說過諸葛亮,而且曹操一直也沒有評價過諸葛亮,就更談不上罵什麼諸葛村夫了。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189年,時年8歲的諸葛亮喪父,他和兩個姐姐以及弟弟諸葛均跟著叔叔諸葛玄去豫章赴任。不想袁術用別頂替了諸葛玄,諸葛玄只好帶著他們投奔劉表,在荊州定居生活。

而這時的曹操剛在中原起兵,涿鹿中原。194年,曹操發兵攻打徐州牧陶謙,所過之處雞犬不留。聽聞曹操屠戮家鄉,諸葛亮必然對曹操心懷怨恨。

197年,叔父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兄弟姐妹四人就失去了依靠,如何解決生計問題成了頭等大事。

當時諸葛亮16歲,所以兩個姐姐已經到了適婚年齡。大姐嫁給了荊州望族蒯祺(後被孟達所殺),二姐嫁給了荊襄著名隱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嫁的都是大戶人家。有兩個姐姐照應著,諸葛亮和諸葛均這兩個小舅子的日子應該過得還算不錯。

這從諸葛亮後來的生活中也能看出:他在鄉野耕讀,不僅能養活弟弟,還能四處結交荊州士人。沒過多久,諸葛亮娶了黃承彥的女兒,又和荊州牧劉表攀上了親緣關係(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這都和姐姐嫁了大戶人家有很大關係。

等到諸葛亮生活安頓下來時,天下形勢已經大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擊敗袁紹,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孫權年少英雄,坐領江東,基業穩固。西北馬超、漢中張魯、益州劉璋割據一方。左將軍劉備依附荊州劉表。

而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卻暗流湧動。諸葛亮認為曹操必然染指荊州,而劉表不是成事之主,所以他一直耕讀鄉間,以待明主,而不是憑藉人脈關係在荊州官場混個一官半職。

這樣低調的諸葛亮,曹操能知道他麼?顯然是不能的。即便客居荊州多年的劉備也是多方打聽才知道有“臥龍”這麼一號人物。

更主要的是,曹操還顧不上考慮荊州。在南征前,曹操的主要目標是剿滅袁紹殘餘勢力和北擊烏桓,同時內部鎮壓反對勢力,殺了孔融。荊州是個什麼狀態,分為幾個派系,有哪些人才,這對於曹操來說還是白紙一張。

那麼諸葛亮出山後,曹操為何不招攬他呢?

諸葛亮剛剛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也並不像演義中那樣神乎其神,他並不是劉備的軍師,而是主要負責和東吳的外交工作。赤壁之戰後到劉備託孤前,諸葛亮一直處理政務,兼顧後勤工作。

曹操最後一次和劉備交戰是在漢中,而當時諸葛亮在成都督運糧草物資,並沒有親臨前線。所以曹操對諸葛亮並不瞭解,只是知道劉備身邊有這號人物,但到底有多大本事,不是很清楚。

漢中戰敗後,曹操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石頭說歷史


曹操雖愛才,但愛的是能為我所用之才,而曹操深知,但凡追隨劉備的人才不是好挖的,之前關羽被曹操俘獲就沒將其留住,何況諸葛亮,就徐庶進曹營也是以徐庶的老孃為餌騙過去的,曹操也想以收徐庶的辦法收了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提前把家小轉移了,曹操也直能幹瞪眼,罵諸葛村夫想到他頭前去了。

要說曹操鄙視諸葛亮,那是曹操不瞭解諸葛亮,諸葛亮家諸葛氏是鋃琊望族,諸葛亮的祖父、父親、叔叔都是在漢朝做官的,所以諸葛亮受的教育也不比曹操差,要說曹操沒有向諸葛亮伸橄欖枝,只是曹操就沒機會,也深知諸葛亮作為劉備營中舉足輕重的核心人物,是不可能為他所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