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戰爭以及和平年代,一支部隊在面臨什麼情況時,會被撤銷番號?

悲傷逆成河流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體分為這幾種:

第一,普通的整編。

整編整編,三天一整兩天一編。

整編在和平年代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近期我國取消老舊的軍區,實行新的軍區。

有的國家諸如美國,很少整編。他們的騎兵師,最初是騎馬打仗,到今天已經使用直升機了,還叫做騎兵師。

但有的國家比如中國,整編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裁軍比較多。

從建國前夕至今天,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10次大裁軍,成建制裁減了52個軍的建制。舊有的番號廢除以後就不用了。

第二,戰爭年代的吞併和歸附。

這在戰爭年代常有的事,主要是敵人之間互相作戰,失敗一方歸附其他勢力或者投降。

以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例,最初叫做“西北邊防軍”。被老蔣擊敗以後,改為歸附張學良,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

再比如,我軍抗戰期間的八路軍,是軍的編制,下轄3個主力師。很快變為第18集團軍,又變為解放軍。

第三,被殲滅後無法重建的部隊。

比如解放軍的西路軍,2萬多人被青馬殲滅。

這種殲滅難以重建,西路軍也就不存在了,徹底取消。

西路軍原有3個軍的編制和番號,也基本廢除。

第四,因各種複雜原因取消番號,或者轉為其他性質部隊。

比如新四軍,被蔣介石認為是叛軍,在皖南事變以後取消了番號。

後我軍重組了新四軍,但國民政府是不認可的。

另外,還有主力部隊轉為其他番號:

比如1952年11月,第9軍番號撤銷,所屬第25師、第26師、第27師分別改編成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建第7師、農建第8師、農建第9師。


薩沙


1940年10月29日,慘烈的關家堖攻堅戰打響,第二天下午,陳賡將軍發現386旅進攻受阻且傷亡較大,在電話裡向彭總建議:“此處的地形對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敵人放下山來,另選有利地形打他的伏擊”?彭總斷然予以拒絕。



不久在前方指揮的劉帥也打來電話,建議部隊暫時撤圍另尋戰機,彭總仍然態度堅決,爭吵中劉帥有些發火:“你這是賭氣,蠻幹!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彭老總也來了犟脾氣:“拿不下關家堖,就撤銷第129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

彭總當然是氣話,但足以說明撤銷番號對一支部隊的心理衝擊,尤其是戰爭年代。其實從理論上說,彭總還真沒有撤銷129師番號的權力,因為這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授予的部隊番號,發放和撤銷的權力也自然歸於軍政部,而何應欽把持軍政部長這個重要職務長達14年之久。那麼129師的番號又是從哪來的呢?這就是番號撤銷的第一種情況:部隊裁撤。



話說西安事變之後,老蔣對抓他的東北軍恨之入骨,扣留張學良之後,便以前的方案,最終將16萬東北軍縮編為六個乙種軍,因此每軍只轄兩個師(原轄四師)。而張學良的部隊原有18個師,因此縮編後空出來的第115、第120、129三個師的番號就被取消了,紅軍改編時何應欽選擇這三個師的番號授予,多多少少有故意的成分。

還有三個師的番號哪裡去了呢?原來除兩個師投蔣之外,東北軍第109師在早期進攻紅軍的直羅鎮戰役中,被彭總率部全殲,師長牛元峰斃命。在蔣介石的授意下,軍政部非但不予補充重建,反而藉機取消了該師番號,削弱雜牌軍的目的昭然若揭,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導致張學良發動兵諫的因素之一。所以,這就是撤銷番號的第二種情況:部隊覆滅。



當然,這只是對雜牌軍的處理辦法,如果是嫡系部隊全軍覆滅,軍政部會立即補充人員武器,重建部隊並恢復番號。比如之前撰文提到金門戰役中的敵人,從胡璉的兵團番號(第十二)到高魁元的軍番號(第18軍)再到師級番號(第11師)通通是重建的,番號甚至一直恢復到團,而我們知道,這個兵團的所有建制在淮海戰役中跟隨黃維一起,都被我人民解放軍全部消滅了。

“皖南事變”爆發後,重慶政府第一時間汙衊新四軍為“叛軍”並撤銷了番號,因此我方重建的新四軍實際已並不在何應欽軍政部的花名冊上。同樣,八路軍正式稱謂“第八路軍”的番號,原本是屬於粵系軍閥“南天王”陳濟棠的部隊,1936年陳濟棠反蔣的“兩廣事變”失敗後,部隊番號被撤銷,1937年何應欽又分配給紅軍。因此這也就是第三種情況,只不過前述兩個案例何應欽幹得都不怎麼地道。



真正因為“部隊叛變”被取消番號的例子,其實是曾經臺兒莊戰役的功臣龐炳勳,他的第3軍團(就13000來人)是西北軍的底子,徐州會戰後因功升格為第24集團軍,以龐炳勳為總司令,被頂在華北前線抗日。1943年龐炳勳被俘投敵,成為可恥的漢奸部隊,第24集團軍的番號被當即撤銷。直到1944年王耀武晉升集團軍總司令,這個番號才又被重新起用。

第四種撤銷番號的情況是:作戰不力,比如1939年軍事委員會鑑於第10軍梁華盛所部在冬季攻勢中攻防皆菜,明令第10軍與李玉堂第8軍合併重建,按道理部隊應該繼承第8軍的番號,因為軍事主官和主力師都來自第8軍。不過由於這兩個軍的番號都是北伐時期就成軍的老部隊,所以李玉堂改任第10軍軍長,第8軍的番號給了剛剛升格的鄭洞國,李玉堂就此帶出來一個“泰山軍”。



所以裡面也包含了第五種情況:部隊合併,最明顯的例子是原我軍第54軍的番號來歷,它是由四野的第44軍和第45軍合編而成的,其中的典故和逸事想必軍迷們大多知道。戰爭時期,差不多就是以上幾種撤銷部隊番號的情況,至於是否重建,那要看統帥機構的寵愛程度和心情了,比如第18軍就一定會重建,因為那是中央軍嫡系、“土木系”起家部隊,而陳誠當時正是權勢薰天。

至於和平時期部隊的番號撤銷或改變,大多由於裁軍和軍改所致,比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百萬大裁軍”,必然會有些部隊番號被裁撤,也肯定會出現感情上的不捨,畢竟番號承載著一支部隊的歷史和榮譽,這方面就不展開多介紹了,見諒。


度度狼gg


說起撤銷番號,最有名的莫過於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中被撤銷番號的事情了。

相比八路軍,新四軍的番號獲得,簡直太難了。

八路軍的番號,原本屬於廣東軍閥李濟深的部隊,擔任總指揮的是陳濟棠。粵軍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師長分別是第五十九師長餘漢謀,第六十二師長香翰屏,第六十三師長李楊敬。1936年兩廣事變後,八路軍番號被取消,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面的三個師的番號,則是來自於“圍剿”陝北紅軍中被全殲的三個東北軍的師。

有趣的是,僅僅20多天後,蔣介石就反悔了,要把八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為此,國共雙方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談判。原因很簡單,第十八集團軍是臨時編制,隨時有可能撤銷番號。最後結果是,公開的各種官方文件中,八路軍被稱為第十八集團,而八路軍在抗日活動中,依舊使用八路軍的稱號。這一點也得到了蔣介石和國軍各部的認可。

新四軍來源於南方八省的游擊隊,西安事變後,老蔣堅持“南剿北撫”的策略,想要致南方紅軍於死地。最後經過長期的談判,新四軍終於成立,軍長則選擇了國共雙方都有淵源但又“兩不靠”的軍長葉挺。1937年年底,新四軍軍部在武漢成立,1938年2月開始正式整編。最後全軍1.03萬人,編為4個支隊: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第3支隊司令員張雲逸,第4支隊司令員高敬亭。

新四軍一個軍,兵力還不如八路軍的一個師。圍繞新四軍的爭奪,國共一直在進行,最終葉挺將軍倒向延安,老蔣惱羞成怒,派出第三戰區8萬大軍圍攻僅有9000人的新四軍皖南軍部。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新四軍的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或死或被俘。國民黨當局成績取消了新四軍番號。

幸運的是,皖南事變前,新四軍已經在江北地區建立了江北指揮部,並且能和延安獨立練習。所以,當新四軍軍部被打掉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作為備份軍部,立刻得以轉正了。1941年1月20日新四軍重建,陳毅為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這個團隊,其實就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擴大加強。mm

新四軍下面一次就編了七個師,任命粟裕為第1師師長,劉炎為政委;張雲逸為第2師師長,鄭位三為政治委員;黃克誠為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為第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為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譚震林為第6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張鼎丞為第7師師長,曾希聖為政治委員。

新四軍的番號是什麼時候取消的呢?

很多人以為新四軍是和八路軍一起取消番號改編為解放軍的,其實不然。直到淮海戰役時,粟裕將軍還習慣性稱呼陳毅為“陳軍長”可見,新四軍這個番號在華東地區的強大影響力。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兼115師)主力挺進東北,新四軍一部北上填補空白,於是新城了山東新四軍和江北新四軍兩部分。到1945年11月10日,新四軍下轄多個一級分區,如華中軍區粟裕部、山東軍區部、中原軍區李先念部。1946年中原軍區被打掉,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還在堅持作戰。

新四軍番號的取消,其實已經到1947年1月下旬了。當時新四軍番號和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山東軍區一起取消,統一編為華東野戰軍和華東軍區。

八路軍本來就不是正式番號,所以不存在取消問題,反倒是115師、120師和129師三個師的番號,伴隨了八年抗戰的始終。直到抗戰勝利後,他們才改編為解放軍各大野戰軍。如129師在晉東南堅持抗戰期間,發展成為兵力30萬以上的晉冀魯豫軍區,解放戰爭後建立野戰軍,就不再兼129師的番號了。

所以,算起來新四軍的番號比八路軍長多了。

總結一下,戰爭時期,取消番號主要有被殲滅、部隊改編需要等等。如果是和平時期,取消番號的原因可能更多是避免重複使用造成軍令上的混亂。比如我國陸軍現有的13個集團軍番號是71到83,為什麼取消了前面70個軍的番號?因為前面70個軍的番號大部分都用過了,長期形成習慣容易叫混了。番號取消了不要緊,要是番號混淆了,那才是致命的。


歷史知事


一般情況下,部隊番號是很少會輕易變更的,要不然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中,一個普通的部隊番號也不會成為一個人誓死也要守護的東西,部隊番號取消,除非有這幾種情況,首先就是大裁軍,眾所周知,我國曾經歷過數次大裁軍,蘇聯,美國等也曾經先後進行過裁軍,尤其是美國,二戰結束後,由於美國本土遠處北美洲,很少受到襲擊,除了駐紮在海外的部隊外,美國裁掉了大批的兵員,許多二戰時戰功卓著的部隊都被取消了番號。

冷戰時期,蘇聯也曾在與美國締結協約後進行了一系列的裁軍,還有就是一些部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武器的更新,也已經不再順應時代了,例如二戰時期的高射炮兵和探照燈兵,在防空導彈時代,這些兵種是十分落後的,自然也會被裁掉。

另一種就是在戰場上全軍覆沒的部隊,例如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不論是德軍和蘇軍都承受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例如德國就有2000名軍官和91000名德軍士兵被俘。許多部隊成建制的消失,這種情況下,部隊的番號也會被撤銷。還有一種就是遭受重創或者是變節的部隊。舉個例子,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的一支王牌部隊就曾經被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打到撤銷了番號,這就是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第8團。

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是一支戰功卓著的部隊,從印第安戰爭開始,征戰了整整160年未嘗一敗嗎,而且該部隊在二戰中曾經在太平洋戰場上直面兇殘的日本人,參與了包括新幾內亞作戰,俾斯麥群島戰役和呂宋島作戰等大大小小的各種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王牌部隊,在朝鮮戰場上,被志願軍打的丟盔卸甲,當時第1騎兵師第8團與我國的第39軍鏖戰2個小時,一營、二營全軍覆沒,不是戰死就是被全軍俘虜,三營也僅有營長一人突圍,最終盛怒的美軍直接撤銷了第1騎兵師第8團的部隊番號,這支戰功赫赫,擁有悠久歷史的部隊就這樣消失了。

類似情況的還有美軍第25步兵師的24團,這支部隊的歷史同樣悠久,而且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就曾經入侵我國,還是第一支攻入京城的部隊,此後第24團就被稱為“金龍團”。二戰時,這支部隊的主要成員都是有色人種,後來有色人種更是佔到90%,由於美軍有著嚴重的種族歧視,所以這支部隊的士兵們不滿情緒也越來越重,該部隊的士兵曾表示,他們的待遇還不如一些德國戰俘。

而在抗美援朝作戰中, 美軍第24團被第一批派上了戰場,這使得他們的不滿情緒更加的嚴重了,他們認為,他們不僅在平時常常受到歧視,一旦打起仗來還會第一時間被當成炮灰,在戰場上,24團遇到了志願軍戰士的兇猛進攻,最終敗下陣來,180人被俘,24團L連更是有88名士兵臨陣脫逃,F連甚至直接放棄陣地逃走,24團C連的1800名士兵甚至直接向志願軍投降,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的一支成建制投降被俘的美軍,最終,美軍也撤銷了24團的編制。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古往今來,無論是在哪個朝代,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都會有軍隊的存在,有了軍隊就免不了要給這支軍隊取一個響亮的名字。

在古代,基本是以將帥為部隊命名的,如岳家軍、戚家軍、楊家將、薛家軍……到了近現代也一樣,雖然不再以將帥為部隊命名,但每個部隊依舊有著自己番號名字,但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部隊的番號也是會被撤銷的。

今天趁著這個機會,就和大家聊一聊什麼情況下,部隊“番號”會被撤銷。

因為每支部隊,都有著屬於它的歷史,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不會突然撤銷番號的,但這並不代表不會有撤銷番號的情況!而且大多數的撤銷都是無奈之舉,下面像素就來為大家說說部隊在什麼情況下會被撤銷番號。


首先第一種情況—裁軍:部隊遭遇裁減成員、改編或整編的情況,那些戰時成績不太好又或者平日訓練上不足的部隊,亦或是在戰場上打的敗仗較多的部隊,或者整體戰鬥力比較弱的部隊。在遇到裁軍的情況下,會被優先考慮,最終取消部隊番號。



第二種情況比較殘忍,就是屬於全軍覆沒:一支軍隊全軍覆沒了,自然也就什麼都沒有了,番號也會跟隨著一起被取消,當然要是這支部隊的軍旗沒有被敵人奪走的話,番號一般情況下還是會被保留的,只不過部隊會重新組建,裡面的人也不原來的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部隊遭到重創或榮譽受損:這點很現實,如部隊的主將被敵人所俘虜、或者我軍旗被奪,遇到這種情況,只能取消該部隊的番號。一方主將和軍旗是一支軍隊的靈魂,試想一下一支部隊連軍旗都沒了軍旗,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畢竟自己的軍旗在別國的博物館中展出的時候,還拿什麼去爭取國際上的認可?

就如我軍就曾奪取了美軍北極熊的軍旗、韓國白虎團的軍旗,後來這兩支部隊就被取消了番號,併入其它的部隊裡去了。

當然除了像素所列舉的這三種情況,也還有其它的情況會被取消番號,看官們,你們是否還知道哪些情況下部隊的番號會被取消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像素說歷史


撤銷一支部隊的番號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由於戰爭烈度太大,在於對方的軍事衝突中己方的部隊成建制的被消滅,並且戰爭還在持續當中,並沒有太多的精力再去重組部隊,所以就撤銷了番號。不過並不是所有部隊在戰鬥中全員打完之後部隊番號都會被撤銷,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有一些光榮的部隊在戰鬥中全員犧牲,後面軍方為了發揚這支部隊的精神會在戰後重組,讓這種精神一直傳承下去,這種情況在國內的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中最為明顯。



而另一種情況就是一支部隊打了敗仗或者在在戰鬥中被成建制的投降,讓軍方感到恥辱的情況下會直接撤銷這支部隊的番號,畢竟這些是不光彩的事情,而這種事情在中外都有。其中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次也不過40多年,在40多年前的對南方某國發動的自衛反擊戰中,某部在大部隊已經完全撤離的時候留下來殿後,但由於通訊的原因命令沒有下達到該部,所以該部就一直在堅守,被敵軍包圍之後彈盡糧絕,最後指揮官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為了保住士兵們的生命,成建制的向敵方投降,由於投降的原因最後該部的番號被撤銷。



而和平年代撤銷部隊番號的無非也就是裁撤軍隊數量、精簡部隊,以我們為例子,在前幾年的裁軍中,由原來的七大軍區改為現在的五大戰區,不少部隊的番號就被撤銷,其中就包括許多英雄部隊。就比如說被彭總譽為"萬歲軍"的38軍,不過只是把番號給改了,其人員組成並沒有改變。
奇襲白虎團中繳獲韓軍的軍旗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是被滅亡。二是被戰敗。三是退役時間到。四是合拼多元化戰鬥力。五是一軍部師部合拼,撤銷番號轉型按照現在就是某軍事集團合拼。


用戶1983416510564


整個部隊全部被消滅切軍旗被敵軍奪取,或整軍策反帶走軍旗,和平年代裁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