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嚓嚓!重慶76歲“磨刀匠”六年來長期走街串巷為居民免費磨刀


磨刀嚓嚓!重慶76歲“磨刀匠”六年來長期走街串巷為居民免費磨刀

磨刀石上磨刀


磨刀嚓嚓!重慶76歲“磨刀匠”六年來長期走街串巷為居民免費磨刀

深受居民歡迎


磨刀嚓嚓!重慶76歲“磨刀匠”六年來長期走街串巷為居民免費磨刀

正在磨刀的李輯仁

“磨剪子喲,戧菜刀……”那些年在午睡後醒來,都能聽到這些熟悉的吆喝聲。這是磨刀匠來了,這些行走於城市“江湖”的磨刀客們,在專用的磨刀石上嚓嚓嚓磨著,鈍了的、缺了口的菜刀、剪刀,又重新閃閃發亮,鋒芒畢露。

時過境遷,在如今高樓林立的都市裡,這抑揚頓挫的聲音漸漸遠去,磨刀匠們也逐漸從大家的視線裡消失。然而居住在重慶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錦霞社區的居民,還能經常聽到這樣的吆喝聲,因為小區裡有位免費為大家磨刀的磨刀匠李輯仁,每月固定時間,扛著長板凳走街串巷為居民磨刀,打磨著那些老去的時光。

手拿一塊“磨刀石” 行頭簡陋,一樣也不能少

10月21日一早,在大渡口區錦霞社區街心花園附近,76歲的李老又“上崗”了。他從電動三輪車上卸下自己的“寶貝們”:長凳、小水桶、磨刀石、擴音機、工具箱……還沒等李老收拾好,幾個居民就帶著菜刀、剪子圍過來了。

“來啦?”“來了!”李老熟稔地跟他們打了個招呼,然後一邊聊天一邊忙活兒起來。

那條陳舊的長板凳就是李老的“工作臺”,只見他跨坐在板凳的後面半截,板凳的前半截則是留了一個口子,方便放置磨刀石。一條長板凳、一個工具箱,這就是一位磨刀匠的家當。

一邊磨刀,李老一邊說起自己的故事。他說:“我是在17歲入伍當的兵,退伍後進入廠裡從事機械方面的工作,如今退休金能拿3千多元,家裡孩子也成家了,不需要我負擔,算是不愁吃不愁穿了。”

當筆者問起李老為什麼會義務為大家磨刀時,李老笑著告訴筆者,偶然一次,他聽小區年輕人“抱怨”找不到磨刀匠後,便想起自己會磨刀,從事機械行業也長期與砂輪磨石打交道。為此他特意找到社區,表示想要出份力,免費為大家磨刀。

“我們有一支為居民服務的‘樂呵呵’志願隊伍,李老得知後便加入了進來,每月固定幾日,他都會來為大家磨刀。”說起李老,社區工作人員誇讚道,6年來,李老扛著長板凳跑遍了轄區的大街小巷,每次志願活動,他都一次未缺席。

堅守一張“磨刀表” 每月出攤,不靠宣傳靠口碑

“5號,在社區院壩;10號,在菜市場;25號,在街心花園……”李老每次出發磨菜刀前,都會在一張“磨刀表”上做記號。

“今天我到街心公園,大家提前都知道,所以我還沒到那裡,不少人就拿著刀、剪子等著我了。”李老笑著說,每次到社區不同地方,用不著宣傳就會有人圍上來。有帶著孫子買菜的老太太從布袋裡掏出生鏽的剪刀;有散步回來的老大爺手裡拿著豁口子的菜刀;還有一臉好奇的年輕人……

“我在社區裡都有‘固定’的攤位了,時間久了,大家已經成了朋友。”李老笑呵呵地說,6年的堅守,讓很多人領略了他的手藝,社區的邊邊角角都成了他的磨刀“根據地”,積累了一批“回頭客”。

家裡菜刀鈍了,找李老,已經成了社區不少居民的習慣。

家住湖榕瑞苑的唐阿姨表示,如今磨刀匠越來越少了,李老已經古稀之年,還能每月來幾次為大家服務,精神可嘉。另外,李老磨刀手藝精湛,自家有需求,她也是第一個就想到“李老”。

李老“生意”從不靠宣傳,靠的都是口碑。

餘生願做“磨刀人” 一雙“樹皮手”,免費為大家服務。“我一般喜歡慢工出細活,只有用心打磨了,才能恢復一把刀的原貌……”李老一邊磨刀,一邊介紹磨刀的流程。

筆者注意到,磨刀時,李老需要雙手均勻用力,將菜刀不停地在磨刀石上打磨,久而久之,他的肩膀積勞成疾,每逢變天就會疼痛難忍。

檢驗一把刀的刀口是否鋒利,李老的雙手是標準。

血肉之軀與刀刃相見,6年間,李老的雙手佈滿了創口,舊的未消,新的又來。他攤開雙手,手掌粗糙寬厚,長期蘸水磨刀,令手紋溝壑縱橫,黑色紋理分外清晰。右掌心抵刀處,結著大片厚厚老繭。

採訪最後,一位年輕人對李老說,現在已經很難得看見像他這樣的磨刀匠了。李老眯了眯雙眼,咧開嘴笑道:“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去其他小區給大家免費磨刀,因為現在很多人需要磨刀,卻苦於找不到地方磨,而且這磨刀的手藝,外行是越磨越不快。”

李老告訴筆者:“感謝好時代,我現在衣食不愁,能夠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大家做點事,磨的刀大家用得順手,大家高興了,滿意了,我的心情也就像磨光了的刀刃一樣,亮堂堂的。”

忙到中午12點多,李老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騎上電動三輪車,隨口又喊了句“磨剪子嘞,戧菜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