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年輕時候,根本無法承受這部劇;現在年紀大了,發現自己開始懂了,看完就像多活了一個輪迴一樣。”

電視劇《福貴》改編自餘華的小說《活著》,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5分的國產劇,將那段歷史撕開,也把小人物的一生命運擺在觀眾面前。2005年首播,那年我6歲,畫質斑駁的老式電視機,上面插著一根接收信號的天線;晚上父親下工回家,母親做好飯菜,氤氳著熱氣,看著這部劇,靜靜的,誰也不說話。

這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簡單。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今年,我20歲,當我花了幾天時間重溫完《福貴》時,我把整個十月的眼淚都獻給了它。看著有慶被抽血致死,而前幾秒還是個活蹦亂跳的孩子,我想哭;看著外公節省下窩窩頭留給家人,自己卻被活活餓死,我難以自制;看著二喜一瘸一拐地回家報喜,卻不幸掉入湖中被沖走,我已然哭得麻木。

二喜走了,鳳霞怎麼辦?一個聾啞姑娘,帶著一個尚在襁褓、嗷嗷待哺的嬰兒,你讓她怎麼活下去?那一刻,是真的心疼這個苦命的女孩。

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生活,就是讓你把苦水吞進去,把淚水憋回去,把汗水抹下去,然後把日子過下去。”

鳳霞,她也是這麼做的,命運幾度出手,給她歡喜,讓她悲傷,她身處那個無聲的世界,一個人,頑強地抵抗著整個時代。

一:是富家小姐,也能轉身做一個貧農姑娘

讀《紅樓夢》的時候,很多次我都在想,賈府被抄,偌大的家族做鳥獸散,巧姐倘若真的被帶到劉姥姥家,她能否一改往日的小姐脾氣,適應鄉下的清貧生活呢?當然,她不習慣,生活也會逼她習慣,但需要時間。

而鳳霞,渾然不知丟了小姐身份後,不哭也不鬧,一頭扎進苦日子裡,再也不回頭。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福貴嗜賭成性,賭光了祖上的一百多畝貢田,由地主淪為了貧農,鳳霞那年,不過是五歲。氣派的磚瓦房沒了,她跟著家人住進了搖搖欲墜的茅草屋;再也沒有了耄耋大餐,只剩下粗茶和米湯。鳳霞沒抱怨,茅草屋她睡得香甜,寡淡的湯水她也能吃出飽腹感。

物質匱乏還是次要,福貴進城抓藥,陰差陽錯被國民黨抓住充當壯丁,等再回來,已經過了幾年光陰。父親不在的日子裡,鳳霞出奇地懂事,母親家珍在水稻田幹活,她一邊照看著弟弟,一邊割草挖野菜。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小小年紀就經受如此大的家庭變動,她承擔得已經足夠,誰知命運跟她開了一個更大的玩笑,徹底改寫了她的人生走向。

一次鳳霞生病,高燒不退,家裡給不了多好的治療,燒退了,人也聾了,沒有聲音,也奪走了她的話語權。就這樣,鳳霞成了一個聾啞姑娘。當福貴解放回家,看著眼前這個不會說話的女兒,他哭了,鳳霞只是笑著,一臉恬靜淡然。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福貴說,有慶苦,他姐姐鳳霞還過過幾年好日子,可他一生下來就是最底層;家珍說,有慶苦,鳳霞小時候家裡還有錢,請了兩個奶媽,上午下午輪換著,而有慶從小吃的是“百家飯”。其實,有慶未曾體驗過上流社會的生活,那隻能叫遺憾,算不上苦,真正苦的人,是鳳霞。曾經,她是眾星捧月的富家小姐,她的世界充滿歡聲笑語,她可以用軟糯的童音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可這些,全被命運收回了。

<strong>“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然而陽光已使我的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相形見絀,以前所有的好,只會映襯著如今的越發淒涼。不是誰都可以坦然放下過去,直面艱澀的人生,但鳳霞,她真的可以。

從富家小姐到貧農姑娘,她一頭扎進生活的苦海。放下了過去,其實也是寬容了自己。

二:面對愛情,她是個卑微的勇敢者

電視劇《福貴》對原著做了大部分還原,但同時添加了不少新元素,其中就包括鳳霞的愛情。生活太苦,導演看不下去,都想給這個苦命的姑娘加點甜。

有慶上學了,家裡為了供他讀書,把鳳霞賣給了一戶老人家。從小在姐姐背上長大的有慶,為了儘早把鳳霞接回家,風一樣割草餵羊,羊長大了,賣了錢,姐姐就可以回來了。

事情自然不會這麼簡單,當福貴拿著錢去要人,那對老夫妻卻死活不同意,勤快能幹的鳳霞,任誰都不捨得還回去。掰扯道理,偷偷搬家,無理取鬧,老太太想盡了法子,好在最終,鳳霞還是被接了回來。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同福貴去接的,還有一個人,那個人是有慶的體育老師,儒雅風度。鳳霞不會說,可她的眼睛她的心,早已目睹了一切,在心裡埋下一粒愛的種子,悄無聲息。

她會假裝去看有慶,藏在學校那棵大樹後,看胡老師吹著哨子帶學生跑步;她會走進胡老師宿舍,幫他整理床鋪,臨走帶上一兜要洗的衣裳;還會採一束小野花,插在他的辦公桌上;她會為他做鞋,一針一腳,密密實實,縫進去的,連同自己愛的心意。

這樣的暗戀,驚喜,透露著期待,可同時喜歡胡老師的,還有有慶的班主任,陳燕。對方有學歷,有能力,有談吐,當鳳霞看到陳燕和胡老師成雙出入,這個苦命的女孩,第一次為生理上的缺陷感到自卑。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連家珍都說,要是咱鳳霞不是個聾啞就好了,可現在,這胡老師咱配不上啊。鞋子做完了,鳳霞讓有慶上學捎給胡老師,這是她為愛做的最後一次爭取。

她覺得自己配不上,可鳳霞不知道,清秀淳樸的她,早已住進了胡老師的內心。

“你真的要娶一個啞巴?”

“是啊。”

“你們之間能交流嗎?”

“交流不一定要用語言啊。”

“你會後悔的!”

“放心,不會。”

面對陳燕的質問,胡老師擲地有聲做出了反擊。如果真的是這樣,跟相愛的人相濡以沫一輩子,或許可以淡化鳳霞先前遭受的苦難。誰知命運弄人,有慶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抽血中意外去世,胡老師愧疚難當,他無法向鳳霞解釋,也無法面對自己,遂選擇了一走了之。

愛情飛到了她手中,她小心翼翼地捧著,誰曾想撲撲翅膀,又飛走了。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時隔多年,鳳霞即將嫁為人妻之時,胡老師再次出現在福貴家門。素日安靜的她,放下竹筐就咬了上去,夾雜了眼淚,伴隨著汩汩流出的血跡,那一口,是真的深。對於眼前這個男人,鳳霞也是真的恨,那是她的初戀啊。朝思暮想、魂牽縈繞,久等不來,我要放棄了,你來了。

很多人說,愛情就是在合適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其實,人沒有所謂對錯,時間和地點對了,人也就對了。

命裡有時終須有,這份愛情,鳳霞為之努力過,其實就夠了。她克服生理缺陷,邁出傳統的心理防區,換成一個正常的農村姑娘,我想都未必撇開羞澀,去追求自己的所愛。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為愛情勇敢一回,即便無疾而終,也了無遺憾了。

三:所有的饋贈,打開不過是一場空

有人說,但凡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其他方面必定會有超人的特長,盲人會對聽力特別敏感,自閉兒童會更加專注。門關上了,找找看,說不定命運會給你留一扇窗。

除了聾啞,在鳳霞身上,我找不到第二個缺點。她逆來順受,享過福,也吃過苦;她懂事孝順,家珍得了軟骨病,鳳霞默默撐起另一片天;她生得漂亮,未經粉飾的臉,莫名讓人舒服;身處一個無聲的世界,可這並不阻礙她頭腦和心靈的澄明。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在那樣一個荒唐的年代,鳳霞是個少有的明白人。

村裡大鍊鋼鐵,家家戶戶把鍋碗瓢盆交出來,只有鳳霞看出端倪,悄悄藏起一口鍋;公社辦食堂後,路上放著一整袋稻米,多少人在前走過,視若無睹,只有鳳霞背在肩上,一步步帶回了家。後來斷了糧,那一口鍋、一袋米,才讓大家意識到它的可貴。

這是鳳霞的真,也是她的明白。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這樣一個靈透的女孩,任誰都不忍奪去她的有聲世界吧。故而命運再度出手,給予她生的希望。

徐家川以花鼓燈聞名,花鼓燈好看,也喜慶,卻難學。村民一遍遍排練,就是不能演繹出精髓所在,而鳳霞靜靜站在一旁,不出三天便學會了。這時候,省裡派張健同志來選拔有舞蹈天賦的好苗子,果不其然,鳳霞得到了賞識。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張健因為任務,需要緊急趕回,匆忙之中,他請求帶走鳳霞,對她進行專業的舞蹈培訓。更重要的是,張健父親是名中醫,對聾啞病例已研究多年。

大膽想象一下,順利的話,鳳霞可以重新開口說話,還有望成為一名舞蹈家。

命運暗笑,哪那麼容易?不久運動爆發,張健被打成右派,張家被抄了家。鳳霞能聽到一點聲音,治療剛剛奏效,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第二次治療,又過了很長日子。福貴的朋友春生當上縣長,積極聯繫醫院,鳳霞再次來到了省城。依舊是那家中醫院,主治醫師換成小羅大夫,一個年輕善良的小夥子。為了治好鳳霞,他拿自己做實驗,不斷針灸找穴位,他把自己扎昏過去,也扎醒了小羅母親那顆護子的心。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知子莫若母,她不是看不出兒子對鳳霞的愛慕之情,可她是個聾啞啊,小羅母親沒有心軟,硬生生把鳳霞推出了他們的世界。

<strong>鳳霞逃了,連夜收拾行囊,搭了一輛軍貨車,馬不停蹄逃回了家。這病,她真的不想治了。

滿心歡喜走出省城,無奈落魄而歸,一次又一次。世上最絕望的事大抵如此了吧,給你希望,讓你發狂,你以為是命運饋贈的禮物,拆開不過是一場空,只剩下絕望。


縱觀鳳霞的一生,相比福貴,酸甜苦辣鹹並沒有少嘗。有慶愛她,為了替姐姐爭取幸福,他可以賭氣不理自己的老師;外公愛她,饑荒之時,老人把節省下的米湯留下來,只為讓孩子多吃一口;二喜愛她,這個跛腳的男人,扯花布、買豬肉、修新房,愛著鳳霞,也愛著她所在的家。

解析《福貴》中的鳳霞:一個聾啞女孩的不屈人生

生活很苦,可被這些愛包圍著,未嘗不是一種幸福。這樣的要求,真的不過分,可命運竟吝嗇得捨不得給她。

有慶死了,外公死了,二喜也死了,而她,最終也被工地降落的石板結束了生命。

在場的人都在喊,可他們忘了,鳳霞是個聾啞姑娘啊,她的世界是無聲的。

<strong>是啊,很多人都忘了。面對命運的喜怒無常,她比常人都堅強,堅強地活著,堅強走向生命的下一個旅程。

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的,而不是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

我想鳳霞給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或許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