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興茶網 資訊】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產茶國和消費國。近年來,隨著茶文化的復興,茶產業也逐漸成為部分地區的重要產業,茶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達到了近幾十年來空前的高度。

但茶葉供需不平衡,也導致了茶葉的嚴重過剩,這對行業,對茶企都會帶來較大影響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產能過剩,“去庫存”已成重中之重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茶國和消費國,茶園面積也居世界第一,近些年,是茶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從相關政府、行業結構、調研數據報告中能夠感受到,茶產業也逐漸成為一些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但也能看到當下茶產業的一些潛在風險:產量過剩,茶葉消費正處於瓶頸期

產大於銷的問題在茶行業存在多年,且自2014年起,我國茶葉消費增長始終低於總產量的增長,茶葉庫存仍在不斷增加。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數據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茶葉產量僅192.4萬噸,到2017年增至260.9萬噸,而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達到了261.6萬噸,據預測,2019年我國茶葉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發展,產量約265萬噸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數據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國內茶葉消費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茶葉國內銷售量達到191萬噸,較前一年增長9.3萬噸,增幅為5.1%;市場內銷額達到2661億元;銷售均價為139.3元/公斤,同比增長5.2%。

我國的茶園面積快速擴張,產量也是也在逐漸增加,導致了茶葉的嚴重過剩,尤其這幾年,受到整個大經濟環境的影響,而茶葉消費正處於一個瓶頸期,年輕人消費存在斷層現象,未來庫存壓力更大

茶企深受“去庫存化”困擾

說到茶行業的庫存問題,在這點上,別的行業也早已給我們茶行業帶來了忠告、前車之鑑

例如服裝行業,在快速發展瘋狂擴張背後,也埋下了巨大的“庫存”隱患。從達芙妮、美特斯邦威、到波司登、李寧等知名品牌,都曾傳出在某一階段深受庫存困擾。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包括,最近風波不斷的拉夏貝爾,作為國內首家A+H股上市的服裝企業,也陷入了門店大幅縮減、業績大虧損、子品牌申請破產的“多事之秋”。其中一個關鍵細節值得回味,夏貝爾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拉夏貝爾存貨的賬面價值高達21.6億元

庫存可以說在現階段是服裝業最大的痛點了,甚至超過電商之痛,那茶行業何嘗又不是呢?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以普洱茶為例,因為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以及價格屢創新高的老茶,所以普洱茶的庫存並不全是被動性的,也是一部分還是“主動庫存”,但面對產能持續過剩的情況下,如果茶企們還繼續將市場重心放在收藏投資領域,那非常危險了,畢竟中老期茶的市場是有限的,投資收藏市場吸納的存量空間與資金也是有限的,一旦普洱茶的庫存遠遠超過這兩類市場容量時,價格再次雪崩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去庫存背後的難題

在興茶君看來,高庫存背後是國內茶企在品牌營銷、產品設計、渠道開拓上問題的綜合反映

傳統茶產品更多的是以茶葉產區為產品的宣傳點,茶企通常銷售本地的茶葉,對於品牌的關注度較低,像興茶君與一些網友溝通中發現,對於像普洱茶、西湖龍井、福鼎白茶等熱點茶品類,大部分消費者很難回憶起關聯的品牌,消費者對於茶企品牌層面的認知往往較為模糊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此外,從需求端來看,也有不少人把茶葉消費群體增長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歸結為傳統茶文化門檻過高

傳統飲茶市場的主流消費都還是在40歲以上,而且這樣的比例隨年齡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國內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在茶飲需求上更願意選擇像喜茶這樣的新式茶飲品牌,即使不跟新式茶飲對比,這些年輕人也大部分偏愛像立頓、川寧、TWG、等茶品牌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很明顯的是,茶文化相關的知識信息更多的在現有的茶客圈子之間普及,向外輸出影響的能力非常有限,對非飲茶群體的吸引力和滲透不足。尤其在年輕人眼裡,茶太繁瑣、難懂、高深。當下,茶企更應該思考如何讓傳統茶文化變得更現代,更時尚,更能與年輕人的消費特徵相匹配

而且,茶企茶商大多喜歡以茶文化為賣點,但表達方式和手法可能還比較傳統,又總是“端著”,反而讓剛入門的消費者產生了距離感。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其實,讓年輕人對中國茶文化有一定的認同感,需要包括政府、協會、茶企茶商在內的參與者去做文化和品牌傳播。

國內茶企們面對消費市場,面對年輕消費群體,在市場營銷上的投入和經驗,相比其他行業或者快消品牌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在市場多元化發展、年輕人更在乎品牌的表達內涵時,茶葉行業相比其他行業在營銷上的投入也確實還是不足的。

興茶觀茶:茶行業“去庫存”迫在眉睫

總之,不要有僥倖心理,長期的行業性庫存積壓,對茶企和市場來說都是一場劫難。未來,通過擴大消費“去庫存”的任務對於茶企茶商而言,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