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目前3個月,有血管瘤,什麼時候治療最合適?

yanyanyanyanzi


要根據血管瘤的具體大小,形態,最好讓醫生面診評估後決定。

血管瘤是嬰幼兒中常見的良性血管性腫瘤,一般每100個孩子中,有4-5個會發病,以女寶寶尤為多見,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一般大部分會發生在孩子頸部及以上位置。

一般少數寶寶一出生就有血管瘤,也可能在孩子出生後幾周開始出現皮膚的改變,隨著病變的面積越來越大。在寶寶一歲以後可進入一個長達5-10年的消退期。

血管瘤到底是長什麼樣子?

血管瘤有很多種,一般可分為淺表性( 鮮紅色丘疹結節);深部型(藍色球形結節);混合型(以上兩型混合)。如下圖:

淺表性( 鮮紅色丘疹結節);

深部型(藍色球形結節);

混合型(以上兩型混合);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紅色的包塊都是血管瘤,有的也可能是先天性血管畸形,而血管畸形是不能自愈的。因此,最好建議家長帶孩子去正規醫院讓醫生來評估確診孩子的情況。

根據血管瘤不同位置及面積大小,臨床醫生大多數會建議等待其自愈。但後來醫生髮現某些血管瘤因為長得太大,愈後會形成瘢痕、皮膚鬆弛,血管擴張等後遺症,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及形象等問題。因此,對於長在重要器官附近的甚至以後會影響該器官功能血管瘤,還是最好讓醫生評估後,有需要就在血管瘤的生長期前開始進行治療。



對於淺表性的血管瘤,一般臨床醫生可能會推薦口服普萘洛爾及局部外敷用噻嗎洛爾。孩子用藥一定要遵醫囑,家長切勿自行局部用藥,以免給孩子造成局部損失。此外激素封閉或平陽黴素注射、冷凍、激光治療也是比較常用的。遵醫囑用藥期間,家長應密切觀察血管瘤的變化,每半個月拍個照片,複查時給可以更好的方便醫生的評估。日常家長要注意避免血管瘤部位受傷、磨擦。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3個月有血管瘤什麼時候治療最合適?

家有兩寶,非常不幸的是二寶身上就有一處血管瘤。

當初寶寶剛出生時是真沒注意,護士直接洗淨穿好抱給我們後誰也沒有扒開衣服仔細瞧,還是第二天給她換衣服時才發現她胸前有一塊很小的紅色印記,我和我老公以為是胎記所以就沒怎麼在意。直到寶寶滿月去體檢醫生看過之後才告訴我說好像是血管瘤,讓去大醫院檢查確認一下。

當時就把我倆給整蒙了,因為在我們的記憶裡對於“瘤”都沒啥好印象,自認為就是很嚴重的那種,所以是馬不停蹄地到了市裡的大醫院掛了個專家號,經確診確實是血管瘤。

因當時寶寶剛滿月還小,醫生給的建議是讓先觀察,若是它有繼續長大或是還有其他症狀就要立即激光手術治療;若無增長或是其他症狀就不用管,說是有的會自動康復,但切記別讓寶寶抓到。

結果一直到現在寶寶1歲2個多月了她胸前的血管瘤仍是沒啥變化,而且就在前兩天發現她的血管瘤顏色漸漸變淡了,遂去醫院再次檢查了一下,醫生告知說是在開始慢慢消退,就一切正常不用治療就能自動痊癒了,當時聽後心裡才真正鬆了一口氣。

血管瘤知識小百科

血管瘤它是由胚胎期間成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一種常見於皮膚和軟組織內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它可發生於全身各處,如口腔頜面部、四肢軀幹部位等,顏色呈紅色或青紫色。其病程大多可分為3個階段:增生期、靜止期以及消退期,根據其不同症狀又可分為毛細血管型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以及蔓狀血管瘤。

①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呈鮮紅或紫紅色斑塊,其症狀是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

②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無自覺症狀且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表淺的血管瘤表面皮膚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

③蔓狀血管瘤:高起呈念珠狀或蚯蚓狀,捫之有博動感與震顫感,聽診有吹風樣雜音。


①激光治療。有輕微疼痛感,治療後可能會出現水皰、腫脹等情況,應注意保持局部清潔乾燥,預防感染。

②手術切除。主要用於海綿狀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局部者可全部切除,範圍廣者可部分切除。

當然還有其他治療方法,上述所列舉的2種方法均為我們這兒的醫院最常用的療法,也是初次檢查時醫生給我們推薦的治療方法。具體該如何治療醫生會根據寶寶具體情況給出最好的方案,我們只需配合就好。

◆注意事項

①給寶寶勤剪指甲,避免抓撓瘤體部位。

②給患兒洗澡時不要用力揉搓寶寶瘤體部位,以免瘤體部位破潰出血。

③保持瘤體部位清潔衛生。

④飲食方面要營養得當,適當進食高蛋白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

⑤平時多注意觀察寶寶瘤體變化,若增長速度過快或是一直呈增長狀態等,就要立即入院檢查治療。

⑥若瘤體出現破裂出血的情況要先將血止住,然後再用消毒液進行創面消毒防止感染,但若是創面較大則需立即入院治療。

對於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別人是無法替你做決定的,至於什麼時候適合做手術,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就醫檢查確診,然後根據醫生建議做出相應處理及治療。

雖說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但仍會有部分血管瘤會威脅到患兒的生命,故應做到早發現、早確疹、早治療。


嘟媽貝貝


我回復:寶寶目前3個月,有血管瘤,什麼時候治療最合適?

寶寶目前3個月有血管瘤應該及時就醫診治,寶寶出生後血管瘤會不斷的增大擴展,迅速向周圍的皮膚以及組織侵犯,這個時期的血管瘤屬於增生期。

而穩定期的血管瘤增長速度會逐漸緩慢,隨著寶寶的成大,血管瘤也會隨之慢慢增長,血管瘤的增生和退化交替進行。

一般在1歲以後的血管瘤增長速度會緩慢下來,部分的速度毛細血管瘤開始退化,患者血管瘤內的纖維脂肪組織增多,有少數的患兒在5歲以後會完全退化,但是依然會有大部分患兒在患處留下痕跡,而大多數混合型血管瘤是不會消退,變小,反而會根據患者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專家表示:除了血管瘤的三個自然期外,臨床上我們還給血管瘤定位了一個治療期,而治療期也是十分容易理解,就是不得耽誤治療,需要及時的時期,而處於治療期的血管瘤也有一定的表現,只要家屬以及患者生活中留意,是很容易發現。

雖然血管瘤有穩定期以及消退期,但是各位家長一定要根據患兒的實際病情判斷,不要盲目的相信血管瘤一定會自行消退,一味觀察是可能會導致患兒病情嚴重,延誤治療時期!給患兒身心都留下嚴重的創傷!還望廣大新生兒父母在發現孩子患有血管瘤的時候,及時到專業醫院診治,聽從醫生建議,如需治療切不可繼續等待!

溫馨提示:發現寶寶有血管瘤時,千萬不要盲目使用眼藥水治療,一定要到正規或者專科醫院檢查,在患兒確診後,根據血管瘤所在部位、深度、類別,及孩子的個體差異制定綜合的診療方案,幫助患兒能夠儘快恢復,對孩子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血管瘤醫生李京宏


血管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女孩,雙胞胎,早產兒更常見,總體的發病率可達4-5%。很多家長很緊張,恨不得馬上治好,但是大部分血管瘤不需要治療可以自行消退。但也有部分家長聽說血管瘤不用治,都會自行消退,結果耽誤了治療。家長應該怎麼辦?

美國兒科學會(AAP)在2018年12月24日發佈了第一個嬰兒血管瘤的臨床實踐指南。其核心內容是患兒需要及時接受評估,對於高風險者需要積極治療。正好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重要還不是什麼時候治療,主要的是哪些患兒需要治療。

一般血管瘤在出生後2-4週會被發現,以下的5種情況,血管瘤需要及時治療:

1.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主要包括阻塞氣道的血管瘤,經常位於舌下和氣道,下頜的血管瘤“鬍鬚分佈”,或前頸部和口腔和咽部粘膜血管瘤。這些位置是發生氣道血管瘤的最大風險因素。此外還有一些肝的血管瘤,是與高輸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甲狀腺功能減退有關的肝臟血管瘤。大多數多灶性肝血管瘤是無症狀的,不需要治療。少數病變可導致高輸出性心力衰竭。 “瀰漫性”肝臟血管瘤是另一種罕見的類型,會有很大的危險。如果存在5個或更多皮膚血管瘤,需要篩查有無肝臟血管瘤。

2、功能障礙或有相關風險:包括視覺障礙,或嘴唇或口腔的血管瘤可以干擾餵養。在眼周區域發生的血管瘤有可能引起機械性上瞼下垂,斜視,屈光參差或散光,可以導致弱視。

3.潰瘍和相關風險:血管瘤表面的皮膚髮生潰瘍的發生率為5%至21%。潰瘍可導致明顯的疼痛,出血和繼發感染,容易導致瘢痕形成。根據部位,還可能導致毀容。在血管瘤增殖期,4個月以下的嬰兒中最常發生潰瘍。某些類型的血管瘤風險較高,主要是容易摩擦的地方,如涉及頭皮,頸部和口周,會陰,肛周和間隙部位的血管瘤。此外,突出表面的血管瘤可能因創傷而潰爛。

4、引起其他異常或畸形: 部分血管瘤的兒童有其他疾病。最常見就是PHACE綜合症。超過90%的PHACE綜合徵患者存在腦血管異常,血管瘤是這種疾病最常見的皮膚特徵,其次是心臟異常(67%)和大腦異常(52%)。PHACE綜合徵的標誌是通常直徑> 5釐米的血管瘤,通常涉及面部,頭皮和/或頸部,患有頭部或頸部大的節段性血管瘤的嬰兒的PHACE綜合徵風險約為30%。

5、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或解剖標誌變形的風險:血管瘤可能通過皮膚瘢痕位置導致永久性毀容。接受血管瘤治療的大多數嬰兒,都是為了防止不受控制的生長導致永久性毀容。特別是在面部,頸部,手臂和手部等不易被衣服覆蓋的區域,以及其他方面。情緒敏感區域,如乳房和生殖器。

所以,如果小孩3個月,需要按照上面的5個條件進行排查,是否有上述的高危因素,如果有,那麼就需要及時治療。至於每個患者需要用哪種方式進行治療,那麼需要到專門的兒科的專科醫生那裡評估確定,血管瘤的治療分為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比如口服普萘洛爾等是全身治療,局部使用噻嗎洛爾滴眼液,局部激光,手術,注射等等。具體用哪種,每個病人是不一樣的。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血管瘤作為一種良性腫瘤,是可以治癒的。治療時應根據孩子年齡、病變種類及發生部位確定。對一些比較特殊的生長部位,可以適當先觀察一個階段,再作處理。但對生長迅速及醫生確診的血管瘤,應當堅持早發現、早治療。這位寶媽的問題中,對孩子的病情狀況未詳細介紹,所以先給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先行觀察記錄

一般來說,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特點,如果您的寶寶血管瘤位置不在面頸部或者關節器官等要害部位,可以先觀察不做治療。每天可以給寶寶瘤體部位拍照,第二天拿來比對,如果瘤體不出現增大和顏色加深等不良反應,可以繼續觀察,等待其自行消退就可以了。

如果寶寶的血管瘤長在面部或關節器官等要害部位,以及瘤體出現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帶寶寶到醫院治療。治療時,家長要積極與醫生溝通,根據孩子病情制訂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由於寶寶的皮膚還比較嬌嫩,治療中儘量不要選擇激光、冷凍、手術之類創傷比較大的方法。建議採用彩超引導下微創治療和高頻電凝微創治療等微創方法,這樣既治癒了孩子疾病,也讓孩子童年“不瘤疤痕”。

一般孩子患有血管瘤滿月後就可以治療了,您的寶寶目前3個月大,如果嚴重的話,應該及時治療。所以這位寶媽可以具體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方案了。


用戶85040382046


血管瘤是起源於皮膚血管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嬰幼兒的頭頸部,會影響寶寶外觀。一般出生時或出生後三至六個月內出現,2-8個月時生長較為迅速。

血管瘤一般分為三個時期:增生期、消退期和完全消退期。進入增生期後增長速度會較快,因此早期干預治療很重要。臨床數據顯示,只有部分淺表血管瘤和麵積較小的血管瘤可以進入消退期,而深部及混合型血管瘤會累及深部皮膚組織,即使消退也會造成皮膚萎縮、瘢痕和色素沉著。

嬰幼兒血管瘤治療時機,一般根據病變的位置、大小等因素來考慮,不同的患兒存在較大差異。對危及生命或壓迫重要器官的,出生後需立即治療;而對於其它的,一般選擇出生後3月內治療,或在醫生的隨訪下做好觀察。

目前您的孩子已經三個月了,也確診是血管瘤了,建議家長儘快帶孩子到正規血管瘤醫院做治療,以免耽誤孩子的病情。


用戶85071645016


到三甲正規醫院去看,讓醫生精精眼看看明確血管瘤的性質對症治療。嬰兒血管瘤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至於手術的最佳時間,這個需要根據每個患兒不同的臨床症狀,以及血管瘤的部位、性質來決定的。也有少部分血管瘤患兒無需治療自行消退。

嬰兒的血管瘤的退化期一般在1歲以後,血管瘤變大的速度會緩慢的進行,其中一部分血管瘤先開始退化,血管瘤的內纖維脂肪組織變多,很少的一部分患兒在5歲的時候可能會完全消退。

但是有部分患兒血管瘤位置在面部,該類血管瘤的治療關鍵:①治療時機要早。②治療方法要恰當,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或者治療方式不當,可能會留下疤痕,對孩子以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


翔媽育兒樂樂


這裡面有血管瘤的科普,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