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裡的狗吠聲消失了

一、狗為什麼消失了

假期在家呆了幾天,突然感覺少了一種聲音,一種曾經很害怕但有不可避免的聲音-狗吠。為什麼突然聽不到狗吠了呢?

小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狗,對於還沒長大的我來說,以為是大家都喜歡狗,所以養狗,不然為什麼要忍受每天晚上此起彼伏的狗吠聲。有時只不過是有人經過院子而已,如果驚醒了被鏈條拴著的狗,就會有一陣突如其來的狂叫,叫的莫名其妙,路過的人早已習以為常,可主家還是有點不好意思,只好出來對著叫喚的狗踢幾腳,再兇的狗只要看到主家的人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吧唧的,邊後退邊委屈的哼哼,就像做錯事的小孩一樣。

村莊裡的狗吠聲消失了

不管何時只要有人進院,狗是一定會率先迎接的,被拴著的只能最大限度的拽著鏈條“汪汪汪”的喊叫,沒被拴著的就跑到客人面前狂叫,怕狗的就只能可憐兮兮的站在院子裡不敢動,等待主人前來解圍,不怕狗的就大步流星的直奔堂屋,狗為了表達看家護院的衷心就一路跟著來客狂吠,但就是不動口去咬,狗也是有底線的,它也知道如果真咬了就不單是自己要承擔惡果,就連主人也要跟著倒黴。

長大之後,聽村裡人下棋的時候說誰家的狗咬傷了人,被主人打死了,還陪了不少錢。於是家裡有狗的就都說“我家的狗是不咬人的”“他家的狗天天拴著,都快拴瘋了,能不咬人”“狗就不能拴,一拴就把野性拴出來了。”話雖這樣說,可此事之後養狗的人家確實少了,可能是擔心賠錢吧。

後來,狗肉漲價,村裡的狗就莫名其妙的一隻一隻消失了,有的是在白天消失的;有的是在晚上;有人說我就去買包煙回來就不見了,真是出了鬼了;有人說我就睡個午覺,起來就不見了。後來從茶館傳出了確切的說法,有騎摩托車的外村人專門搞這違法的事,村裡人知道是地痞流氓,得罪不起,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能嚴加看護自家的狗。

村莊裡的狗吠聲消失了

如今,進村的時候再也聽不到又惱人又害怕的狗吠,再也不會有狗撲上來嚇唬你,再也聽不到主家踢狗罵狗的聲音,一路寂靜,就像進入無人村莊似的。父親說以前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防止盜賊,雖然家裡也沒啥值錢的東西,但多少還是有一點的,困苦年代,一袋花生一袋米一根木頭一隻雞都是會讓人產生貪念的。現在家家戶戶都蓋了樓房,修了院牆,裝了院門,有的還裝了監控,養狗也沒用了,天天在院子裡叫著也心煩,不小心把別人咬傷了還要負責任,入冬的時候還要擔心狗被人偷走。

二、村莊裡應該有狗的一席之地

當我發現村莊突然沒有狗吠的時候,我感覺少了點什麼,就像藏族人喝不到酥油茶一樣,幹什麼都沒精神。村莊裡應該有狗的一席之地,起碼在夜晚來臨的時候村東的狗喊幾嗓子村西的狗就應該回應一下,這點村莊應有的喧鬧不應該消失,本來就孤苦冷清的村莊,暮色來臨時如同靜止的畫面,只看到星星點點的燈火,走在漆黑一片的村道上,如果對面來人不是抽根菸的話,可能就會嚇一跳。

村莊裡的狗吠聲消失了

在這裡,你看不到夜跑的人,這裡才是真真正正的夜跑,沒有路燈,只有遙遠的月光追隨著自己,如果你帶上耳機,可能你會聽到最純粹的音樂,感覺這個世界靜的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萬事萬物都不會打擾到你,除了內心的恐懼。這個時候如果能聽到狗吠可能就會驅散內心莫名的害怕,也只有當你走在鄉間小路時才會想起老輩人講過的鬼怪故事,小時候傻傻的信以為真,特別是在夜晚,早早的抱著母親睡去,生怕被什麼抓走似的。

過度的安靜會讓人產生不安的情愫,過度的喧鬧也會讓人反感。孔子曾說過‘中庸之道’,任何事情都應該找一個平衡點,人和動物就應該如此,如果一個村莊裡狗太多了也不好,狗太多就不把人放在眼裡了;如果沒有狗也不太好,有時候不好出面拒絕的來客讓狗去哄走總比人去哄走要好看一些。

一般情況下,從對待狗的狀態就能看出這家人的品行。如果狗常年拴在院子裡,這戶人家就基本沒人來串門做客,因為拴著的狗是寂寞而狂躁的,它不光有人沒人都會狂吠一陣,如果看到來人就更加瘋狂,貌似要蹦起來吃了別人似的,雖然主家說“沒事,光打雷不下雨,幹咋呼的東西。”但狗的眼神明顯再說“有種你把我放了,看我是不是幹咋呼。”如果狗常年是自由的,那麼這家人在村裡的人緣相對來說就是不錯的,因為自由的狗是沒有多少怨恨和憤怒的,它可以談它的戀愛,吃它想吃的東西,唱它隨時隨地想唱的歌。

村莊裡的狗吠聲消失了

三、有些聲音不應該消失

如今狗在村莊消失了,可你要不提醒下,很多人都還沒注意到這事,就像在茶館突然聽到有人說誰誰誰都快過三週年了,很多人還會詫異“他什麼時候死的?”人老了,外出的機會越來越少,大部分幸福的時光是能在自家院子裡曬曬太陽,久而久之,人們會忘記這個人,直到他死的時候才想起來“哎,應該早點來看望的。”

以前看家護院是狗的責任,後來這份責任被高高的院牆和鐵門取而代之了,家裡來人再也沒有狗提醒主人了,來人就只能站在院門外扯著嗓子大喊,直到喊累了,自己鬱鬱寡歡的離去,走到一半還是心有不甘的回來繼續喊,好像有大事似的,等到終於聽到開門聲時就要先罵幾句才說正事“後天孫子過十歲,明天過來幫忙。”

村莊裡的狗吠聲消失了

聽慣了村裡的狗吠,特別是黑夜,它們叫的更加肆無忌憚,不知道它們到底看到了什麼或是聽到了什麼,不知道它們是在嚇唬什麼或者恐懼什麼。如今回到家不會有狗撲上來迎接你,也不會有狗舔著你的褲腿粘著你,更不會有見到朋友時興奮的叫聲了。迎接自己的也許是空空如也的院子;也許是白髮蒼蒼的父母;也許是冰冷無情的樓房;也許是蹦蹦跳跳的孩子;也許是緊閉雙眼曬著太陽的爺爺奶奶。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聲音,就像炒菜離不開鹽一樣,那是一種可以給予人的力量和味道。村莊也離不開聲音,特別是狗的聲音,那是一種原始之音。總能時刻提醒人們,在這裡還是一片蘆葦地的時候它們就已經在這裡了,可它們還是願意做我們的守護者,守護一個人,守護一個家,守護一個村莊,直到我們徹底拋棄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