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母親為何不告訴孔子生父是誰?

張芳永


孔子的母親叫做顏徵,又稱“顏徵在”,後被封啟聖王夫人。至於你提到的,為何顏徵在到死也沒有告訴孔子其生父的問題,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前陣子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孔母顏徵在》當中,作者對顏徵在和孔子母子情的部分描寫。當然,在哪裡更重要的是描繪了一個外柔內剛的女子顏徵在,更是描寫了一個慈母嚴母顏徵在。也正因為這樣性格的顏徵在,才有了哪個不能說的秘密。 現在我們通過查資料可以知道那個謎底是叔梁紇。但是這個秘密對於孔子而言,卻是一個等到花兒都謝了的結果,至於為什麼他的母親沒有親口跟他說我想主要是因為,愛子心切。是的,也許你查過資料可以知道的是,做過陬邑大夫的叔梁紇雖然年齡大了一些,而且還有過一妻一妾孩子數十人,但是因為此人身高十尺且有絕世武功,這讓當時待字閨中的顏徵在很是心動,於是便在嚴老爺子問話的時候,上前應了父親的話並表示聽從其安排,於是便有了這段良緣。 雖然在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當中,對上面的這段過往描述是:“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但是這都無疑不證明了,孔子確確實實是顏徵在與叔梁紇的親兒子,至於是野合還是正常婚配,還
有待歷史學家進一步考證。咱們現在就說,正因為生孔子的時候,其母顏徵在也還不滿二十歲,但是其父親都已年近古稀了,當孔子三歲的時候其父大致在七十四五歲的樣子,便過世了。 而其母因為是去過尼丘山祈禱之後懷的孕併產下了他,所以在起名的時候特意選了“尼”字,也就是後世我們常說的孔仲尼。當然,也就是在孔仲尼十七歲的時候,其三十二歲的母親顏徵在便過世了。那麼現在就說,為什麼有這麼露臉的一位孩子爸,作為孩子的母親卻不願意告知其真相呢?我想這正是前面提到的愛子心切,因為無論是偏房還是野合,說出來都會對孩子有所傷害,所以其母選擇不說。


橘子愛旅遊


關於孔子母親顏徵和孔子父親,史家早已給出結論,有以下三種可能:

1.叔梁紇把顏徵強姦了

叔梁紇是魯國武士,殷商貴胄之後,娶了兩個老婆,生下十個女兒和一個瘸腿兒子,所以想再生個兒子,於是在一天回家的路上遇到出來採野菜的貧女(準確的說是奴隸)顏徵在,就把可憐的年僅十四歲的顏徵在強姦了,而且沒有聲稱對此事負責。顏徵在未婚生子,被家人趕出家門,帶著小孔子艱難為生,三十歲就去世了。臨終告訴孔子,你爸就是叔梁紇。孔子於是來到叔梁紇家裡,想把母親和父親合葬,但是遭到叔梁紇家族的反對,只好把母親埋在叔梁紇墳墓的對岸。後來孔子混牛逼了,孔家承認了孔子的合法身份,孔子才把母親和父親葬在了一起。這個說法是上世紀批林批孔時有專家考證出來的,其實很可能正是歷史真相。

2.叔梁紇上門提親。

這個說法出自顏氏後人顏師古編纂的《孔子家語》。叔梁紇為了傳宗接代,去顏家提親,顏家三個女兒,老大老二都不同意,只有老三顏徵在老實,因為顏老頭看中了叔梁紇出的彩禮,想要。於是顏徵在跟叔梁紇過了一夜。這一夜稱為“廟見”。廟是孔家祖廟,見即野合。

叔梁紇和嚴徵在於孔家宗廟裡見了面,隨即天地交融。東周時期,政府為了安定民心,鼓勵窮鄉僻壤也建宗廟。宗廟為祭祖之地。現在的教堂婚禮是“以主之名,天地為證”。古人是“以祖之名,天地為證”。概因國人崇拜祖先而對神靈敬而遠之。太史公說:“二人廟見,然後野合”。就是說還是進行了一番結婚儀式的。此舉意義在於,雖然嚴徵在不是明媒正娶,但肯定是毫無疑義的孔家人。可是根據當時的婚禮規矩,娶妻三月之後方可廟見,見宗廟然後成婦禮,換言之,廟見之後方為合法夫妻,等於現在領了結婚證。為啥要三個月,此所謂試婚,看看兩人合適不合適,不合適趕緊各走各的。三月之內如果女方死去或者二人過不下去,都算沒有結過婚。所以老孔領著小顏去拜祭祖廟,也是從權之舉,就是為了給嚴徵在一個身份。但無論怎麼說,二人的婚姻是合法的。由此可見孔子並非眾意喧囂的所謂“私生子”。

3.自由戀愛

兩週時期,中華大地上還遺留著上古荒蠻習俗,即奉祀生殖神,以為人間的男女交合可以促進萬物的繁殖。因此許多祭典中都伴隨有群婚性的男女歡會,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的儀式。至今日本還殘留著這種荒蠻儀式,每年會有一大群人在生殖神前集體做愛,以求神靈保佑。

《詩經》的國風是周代民歌,大部分是以婚戀為主題,趣味比較低級,因故孔子將一萬多首刪改成三百首,把其中不太適宜傳唱的部分去掉了,還都作了曲。孔子刪完之後跟人解釋:“我的刪節版本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思想端正,不會讓人產生邪念。”【注:(《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換言之,提倡綠色民俗文化,反對和掃除黃色民俗文化。《詩經》中男女通常約會在城郊,水邊,山邊,桑林等偏僻清幽之地。


馬齋雜談


《史記·孔子世家》關於孔子父母的死是這樣記載的:

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通釋成今天的語言就是:

孔子出生後叔梁紇死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魯國東部,因此孔子無法確知父親的墳墓在什麼地方,是母親沒有告訴父親埋葬的地方……孔子的母親死了,就暫且把靈柩停放在五父之衢,原來這是出於慎重的考慮。陬邑人挽父的母親把孔子父親的葬地告訴給孔子,孔子這才把母親的靈柩遷去防山與父親合葬。

詳解

丘生而叔梁紇死:孔子出生後叔梁紇死了。實際這只是個大致說法,是說孔子還很小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有人認為,叔梁紇是在孔子三歲時去世的。

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因此孔子無法確知父親的墳墓在什麼地方。由是,因此。疑,懷疑,實際是“不知道”的意思。

母諱之也:母親沒有告訴父親埋葬的地方。諱,避諱。其實不是顏徵在不告訴孔子父親埋葬在哪裡,而是因為叔梁紇去世時,徵在少寡,不便拋頭露面,而且叔梁紇也未安葬,徵在不知叔梁紇殯地所在,無法告訴孔子。當時禮法,是由嫡傳兒子葬父。可嫡傳兒子孔子太小,不能主事,所以叔梁紇並未完成葬禮,只是遺體被暫時寄放在五父之衢,這個叫“殯”。

乃殯五父之衢:就暫且把靈柩停放在五父之衢。殯,停放靈柩。古時的“殯”與“葬”是有區別的。人死後暫時停放叫“殯”,完整入土埋叫“葬”。五父之衢,地名,是魯城內的街道。衢,四通八達的道路。父,音fǔ,下文“挽父”的“父”音同。 

蓋其慎也:原來這是出於慎重的考慮。蓋,原來是。慎,慎重,用作動詞,出於慎重。“蓋其慎也”也是司馬遷猜想的。

郰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陬邑人挽父的母親把孔子父親的葬地告訴給孔子。挽父,人名。郰,同“陬”,陬邑。誨,告訴。

然後往合葬於防焉:這以後把母親的靈柩遷去防山與父親合葬。往,去。

孔子為父母合葬大致在孔子二十三歲時,其時孔子已經有弟子了。


陳廣逵


孔子名何?丘也!

丘何?土丘,山丘也!

孔姓何來?以其祀性格,不可亂也!

孔子而為子,尊也!其徵也明,何尚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