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陵蘭面前,其他島都弱爆了

在格陵蘭面前,其他島都弱爆了

格陵蘭屬於哪個國家?從屬歐洲還是美洲?經濟發展得怎麼樣?面對提問,大多數人都會搖頭三連。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特朗普想要買下格陵蘭島,但遭後者拒絕/the Real Deal

感謝美國總統,否則大多數人對格陵蘭這個“世界第一大島”還是一無所知。

很多網友開玩笑將“格陵蘭島”英文名“Greenland”(綠地),譯成了更中土的名字——青島。

突然跟我們中國也有了一絲奇怪的連結。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除了能在諸如“全球最值得去的x大旅遊景點”之類的榜單上偶爾見到,恐怕只有談起極光,人們才會在說爛了冰島之後恍然大悟:

噢!原來在格陵蘭島也可以看到極光。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的美麗極光/Visit Greenland

進一步提起因紐特人的冰屋與狗拉雪橇,更多人將露出欣慰的笑容,只是這些耳熟能詳的概念,鮮有人能將其與格陵蘭島聯繫起來。

於中國人來說,一切不過是一種存在於教科書中遙不可及的獵奇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狗拉雪橇/Visit Greenland

當瘋狂的特朗普想買下格陵蘭島,藉此完成他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時,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轉移到了北歐這座荒涼的島上

細究格陵蘭島,除了長期示人以旅遊勝地的面目,似乎也別無其他。這塊常年被冰雪覆蓋且經濟落後的土地,究竟因何吸引了美國總統?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特朗普為啥就是想買格陵蘭島?

由於地圖繪製的特殊性,在中國版本的世界地圖上,格陵蘭島雖偏安一隅,視覺觀感上卻顯得碩大無比,給人感覺和美國差不多大 。

現實中,格陵蘭島的面積為200多萬平方公里,但這個面積放在地形破碎不堪的歐洲,也絕對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

即使是傳統的陸上大國法國,面積不過也就50多萬平方公里而已。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圖中標橙處)

一直以來,格陵蘭島所屬的國家丹麥,都不會將格陵蘭的面積算在數據之內,否則,面積不足五萬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丹麥,能一躍成為世界前十五的領土大國。

特朗普看上這塊土地,絕不是頭腦發熱的拍腦袋決策。

儘管從當下看來,格陵蘭和丹麥都拒絕了這位不可一世的總統,但在此之前,似乎真的有購買的可能性

公元982年,冰島人埃裡克因殺人被驅逐出冰島,深入大西洋的他最終來到格陵蘭。

在此之前,島上除了從遙遠的亞洲長途跋涉,跨過白令海峽,再從加拿大遷徙於此的因紐特人以外,鮮有外人涉足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因紐特人最初從西伯利亞遷徙到阿拉斯加,途經北美,最後於13世紀抵達格陵蘭海岸/Wikimedia Commons

當埃裡克重返冰島,將格陵蘭島的發現告知北歐人,越來越多人都對這塊“綠色的土地(Greenland)”產生了興趣。

伴隨著格陵蘭島逐漸與文明世界接壤,越來越多的歐洲殖民者開始來到這塊極寒之地。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殖民者登上格陵蘭島/Greenlandtoday

13世紀時,北歐強國挪威佔領了格陵蘭,並將其作為自己的殖民地。此後,

挪威與丹麥結成同盟

當同盟的主導權被丹麥王室牢牢佔據之後,格陵蘭實際宗主國就變成了丹麥。此後,挪威大權旁落,被降為丹麥的一個省,格陵蘭也落入了丹麥的口袋。

從此,格陵蘭一直作為丹麥的殖民地,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獲得了丹麥治下自治州的地位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國慶日慶祝/kamikposten.dk

長期以來複雜的歷史關係,使得格陵蘭對丹麥一直若即若離

至今,島內仍然有極大的獨立傾向,只是地寡民稀的格陵蘭每年還需從丹麥手中獲取大筆財政補貼,才能維持日常運轉。

因此,拿人手短的格陵蘭至今也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和丹麥的旗幟並排飄揚/Pixaby

由此看來,對格陵蘭至關重要的外來資助款,丹麥能提供,美國自然更不缺錢。

同時,格陵蘭名義為丹麥屬地,但在距離上卻距離紐約更近。種種條件之下,換做別人也難免突發奇想。

在本身就擁有發達的漁業資源之外,近年來島上陸續發現了數量驚人的稀土等礦產。如此看來,特朗普想復刻當年低價收購阿拉斯加的神蹟,也就不奇怪了。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度假勝地阿拉斯加/Austin Adventures

畢竟,格陵蘭與阿拉斯加極其相似:乍一看十足的鳥不拉屎,細究則魅力無窮

更不要說,伴隨著冰層融化,人類心心念念近百年的北極航道有望開通,這位看似行為無常的“瘋子“總統,實際正在盤算著航道背後更大的利益。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圖/highnorthnews

荒涼海島的文化自信

雖然格陵蘭一直想著從丹麥治下脫離出去,但絕不等於美國可以橫插一腳,特朗普被拒絕,一點不奇怪。

一直在尋求獨立的格陵蘭,絕不會“剛出丹麥口,又入美國窩”

二戰時期,丹麥被德國佔領,遠在極地邊緣的格陵蘭作為丹麥屬地,拒絕與德國合作,也不服從德國控制下丹麥傀儡政府的號令。

恰在此時,美國登場了。

當時,珍珠港事件還沒有爆發,作為擁有強大常備武裝力量的中立國美國,作為格陵蘭的保護國,實際上控制了格陵蘭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美國艦船USCGC Northland (WPG-49)在格陵蘭/military-historian

二戰結束後,美國曾試圖購買格陵蘭島。當時歐洲百廢待興,美國人手握馬歇爾計劃的鉅額資金,但購島請求依然被拒。

由此看來,今天川普被拒一點也不過分,他的面子再大,也比不過馬歇爾計劃的美金。

蘇聯解體後,曾作為抗蘇前哨的格陵蘭不再受到以前的重視,美國人的購島計劃也就被束之高閣了。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二戰時期的格陵蘭/Wikipedia

然而,隨著氣候變暖,各方力量為搶奪北極利益展開激烈角逐,似乎註定了格陵蘭將成為大國遊戲的棋子。

事實上,錯綜複雜的形勢正在激發島上民眾的共同體意識

1979年,格陵蘭成為丹麥的一個自治州,2009年開始,獲得更大自主權的格陵蘭開始了擁有內政大權的自治。他們擁有自己的議會,格陵蘭語也成為官方語言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議會/sermitsiaq

2010年,一檔名叫《全明星》的團體歌唱選秀節目風靡北歐。儘管該節目獎金不高,卻受到了格陵蘭人的強烈關注

當比賽進入決賽階段,最終的冠軍歸屬將在來自丹麥城市奧爾堡與來自格陵蘭首府努克的兩支隊伍間誕生。

島上民眾不可避免的認為,歌唱組合不僅代表努克,更代表整個格陵蘭

最終的勝利,被格陵蘭人描繪成了一個弱小格陵蘭崛起的故事,在強烈的民粹情緒下,甚至有人將勝利稱為“格陵蘭人新的開始”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樂隊KIMIA/music.gl

與此同時,格陵蘭島上的精英們不斷塑造具有格陵蘭本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國家身份,致力於逐漸實現獨立的同時,也不斷推動“去丹麥化”

如今,不論是因紐特人還是土著與外來人的混血後代,大多都被培育起了格陵蘭人的身份認同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小孩/Pinterest

作為格陵蘭最早的主人,

因紐特人也被稱為愛斯基摩人,其含義為“吃生肉的人”。

從名字裡就可以窺見,海島上最本源的傳統文化,早已被文明世界賦予了落後的含義。

住冰屋、使用狗拉雪橇、以打獵遊牧為生、一夫一妻制下的群居生活,形成了最傳統的生活建構。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因紐特人的冰屋/expedia

在格陵蘭傳統文化中久負盛名的面具舞,妝容奇怪,咿咿呀呀的聲音類似鬼怪,它更像是人類早期進行巫術儀式的演化。

就是這樣一個原始的地方,天主教卻早在12世紀就已傳入。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面具舞/Twitter

如果要為今天的格陵蘭文化下定義,那就是近乎原始的本土文化,在摻雜了歐美人帶來的羅馬教會、議會制度、丹麥語、足球、現代工業……

之後,古今結合的變種。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島上的足球場/CNN International

地理位置上毗鄰北美,政治屬性上屬於歐洲,環伺以侍強鄰的位置,恰恰為多元文化湧入提供了便利。

至今,當地的土著傍豐富的自然資源而居,卻不願意適應工業社會下的生活節奏,大多人仍舊沉浸在遊牧狩獵的生活方式裡。

於是,在資源開發的背景下,才會有

大批的中國熟練工來到這裡,成為新的外來因素。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皇家格陵蘭水產公司的中國工人/intrafish

格陵蘭人對外來因素的包容度較高,但同時也努力在保持自身文化認同與外來文明之間做到平衡。

在最原始的原住民傳統遺存與現代文明的衝突交匯中,他們正試圖建立由自我文化認同主導的獨立主權國家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看手機的兩名格陵蘭女性/Pinterest

小國寡民的格陵蘭文化與外界差異過大,以至於顯得極為獨特,高度的自我認同必然就免不了。試圖和這樣一群人購買家園,更像是一個笑話

格陵蘭終究也只適合旅遊

很多人內心都有一個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極光。極光于格陵蘭來說,不過是旅遊資源中很小的一部分。

只需看看眾多旅遊博主發佈的圖片:五顏六色的房子、稀疏靜謐的人家、連綿不絕的冰川……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就可以被建構起來。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圖/The Planet D

事實也確實如此,偏安世界一角,四分之三的土地處在極圈之內,地理上的特殊性就足以培育出世俗難見的奇景

這裡有撞翻泰坦尼克號的冰山,也產出令人垂涎欲滴的三文魚。

人們過著以捕魚、打獵為生的傳統生活,時間在相互交替的極晝極夜之間流逝……

每一個日常陷入工作與生活瑣碎的的人,只需稍微想象一下,在大海邊緣,有一棟五顏六色的木房子,日常坐著狗拉雪橇出門……

恐怕都想去這裡過幾天“無論魏晉,不知有漢”的日子。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圖/matadornetwork

不然怎麼說人類的本質是真香,幾百年工業化將人們弄到了城裡,現在又想返回去。

沒有絲毫否定旅遊的意思。只是,格陵蘭絕不是外界眼中的烏托邦

當每一個外來人在此體驗之後離去,他們帶走的不過都是最浮於表面的東西,那些年深日久積攢的生活苦楚,恐怕才是島上居民的日常。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在格陵蘭生活,必須忍受漫長的極夜/1zoom.me

對於他們來說,外人為之驚歎的冰川和極光,實在是平常得可憐。

在這裡,城鎮或者村落之間沒有公路相連。

極晝極夜與長時間面對雪白的冰川,導致本地人自殺和心理疾病患病率極高。我們從五顏六色的房子上看出了美,卻不知這是白雪皚皚的冬天裡,唯一的點綴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圖/planetware

嚴格意義上說,這裡沒有一處聚居地可以算作城市

然而,基礎設施只是制約這裡發展的一方面。2012年,島上唯一的大學——格陵蘭大學的畢業生僅為76人,技術工人嚴重不足才是最要命的問題。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大學/Visit Greenland

伴隨著氣候變化,格陵蘭島上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

根據測算,當島上所有冰川融化,地球海平面將上升近7米。

相比我們看著這些冰冷的數字,對肉眼不可見的海平面變化毫無概念,格陵蘭人面對的問題更加現實。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正在打漁的因紐特漁民。隨著氣溫不斷上升,一些魚類開始向北移動/insideclimatenews

氣候變化之後,原有打獵捕魚的生存方式難以為繼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謀生。

與此同時,在“再不看,xx年之後即將消失”的噱頭下,遊客紛至沓來,帶著快樂離開。伴隨著冰層變薄,資源開發的人群同樣蜂擁而至

在格陵兰面前,其他岛都弱爆了

△格陵蘭的遊客/tupilaktravel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形色各異的人群在格陵蘭島上,因不同的目的產生了交匯。

當特朗普購島的消息傳出,格陵蘭的旅遊搜索量頓時暴增了300%。

當熱度過去,又會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冷漠小島背後的交戰熱潮?

恐怕只有敢久居於此的少數外地旅人才能真正領悟到,這塊土地背後的AB面吧。

參考文獻:

《“ 格陵蘭的新開始 ”———朱莉合唱組和》,《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1期

《特朗普帶火格陵蘭島!買島風波後遊客觀光興趣暴增340%》,金融界網站,2019.9.2

《冰島的初曙時代_早期社會文化探究_餘景怡》,華東師範大學,2007

☟☟☟你會去格陵蘭島旅遊嗎?

今日作者

陸兆謙

排版 | 三號線的肉餅CC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