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有些醫院本來孩子沒什麼事,卻找藉口讓新生兒住保溫箱,是真的嗎?

sunny共享時代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私立醫院不敢保證但是公立醫院一般都不會這樣,現在醫院管理都很嚴格。

醫生有讓住保溫箱肯定就是嬰兒有某項體徵不達標才會建議住保溫箱。


比如最常見的有些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必須住保溫箱治療而作為父母,一知半解,加上老人所謂的經驗之談,覺得黃疸怕什麼,祛祛胎毒照照太陽就能好,沒必要聽醫生的住進保溫箱浪費錢,覺得醫生都為了搞創收,故意誇大病情。然而,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黃疸有病理性跟生理性,病理性是危險的,生理性兩三天就能消,而他們只知道曬曬太陽就好的生理性黃疸而不知道嚴重的病理性黃疸會死人的。我生頭胎的時候就有遇到這樣的一位父親,在跟醫院吵,不願意再住保溫箱要把孩子接出來,說已經住了兩三天保溫箱了就是照藍光而已,自己抱去曬太陽就好,沒必要花冤枉錢。而醫院方則是不願放人,因為孩子黃疸一直沒下來,是病理性黃疸而不是生理性黃疸,還需要進一步做檢查。後面孩子有沒有被接回去我沒有過多去關注,但是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不會去計較多花一點錢,而讓孩子陷於危險之中,孩子的命不是拿來賭的。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僅僅靠表面判斷嬰兒無異常就覺得沒多大事,醫院都是小題大做。就跟題目的一樣,覺得沒啥問題就是讓住保溫箱。我想說,醫生是專業的,醫院是權威的,“術業有專攻”,少一點質疑,多一點信任。

我的早產寶寶也住了保溫箱,而且住了一個月,生下來讓我看了一眼親了一下就被帶進了新生兒科,一個月裡,醫生護士細心呵護,關懷備至。每一天對寶寶護理了什麼都有記錄可查,哪個時間段餵奶,排便,搽身都有詳細記錄,用了什麼藥,什麼時間用的,哪位醫生護士護理的都一清二楚。什麼都是透明的,不會存在什麼“灰色地帶”。


寶寶進去時3.4斤,住了一週掉到了3斤,醫生也有主動告知頭一週這個體重回落是正常的,並解釋原因給我們聽,讓我們放心。為了體重能夠儘快追趕上出院標準(最少要四斤)也有建議我們購買母乳強化劑,但是醫生沒有任何回扣的,不是說他推薦的就有回扣什麼的,我們外部購買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也不是所有母嬰店都有這個可以買到。但是你覺得貴不買也可以,只是醫生一個善意的建議,他只是建議說想要快點出院最好添加母乳強化劑,儘快達到出院標準,醫生也不希望我們多花錢。醫生並沒有說故意要你多住久一點保溫箱,也沒有多讓你花銷不必要的費用。寶寶體徵穩定後還是繼續讓住著保溫箱,那是體重不夠,我寶寶4.2斤出院,雖然餵奶的時候還會血氧低,但是醫生說注意給她換氣就好,可以自己帶回去養了,並沒有說血氧低還得繼續住到完全沒有問題再出來。甚至有些許家長寧願讓孩子多呆一兩個月保溫箱也不願把孩子帶回去自己養,即使孩子已經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因為信任,因為醫生護士專業,當然也因為有錢任性,寧願請這“高級保姆”養大點養健康點。

我認為醫院一定是有“必要”才會有“要求”,對醫生多一點信任,少一點質疑,讓我們也少一點遺憾少一點後悔



我產檢的時候被其中一位產檢醫生罵了兩次。第一次沒好氣的說最討厭我這樣的患者,不按時做產檢,產檢記錄都沒有。第二次直接批評我為什麼見紅兩天了都不趕緊來醫院檢查。我當時真的很討厭很討厭她,可後來早產的時候她陪在了我身邊,並且很溫柔很幽默的給我打氣加油,她都下班了,還是守到了我寶寶出生那刻,還為我女兒取名“小中秋”。後來我理解了她之前的態度。醫生都是為了病患好,但是遇到一些一知半解又不聽勸的患者真的能無語到抓狂。

所以不要因為自己的不夠了解而去主觀臆斷醫生的動機。也不要拿生命去賭,賭贏了皆大歡喜,賭輸了後悔來不及。


妹呢育語


我生孩子那會,住保溫箱還是比較常見的。

我前前後後一共住了26天。當時隔壁床位的一位孕婦是順產。產程還是比較短的,早上4點多發動,8點就生了。孩子是足月生的,7斤多。結果生下來就進保溫箱了,說是給羊水嗆了一下。幾天後,通知小兩口抱著孩子去做了一個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沒事,讓小兩口把孩子抱回了家。孩子一共住了4天,花了3000多塊,啥問題也沒有。家長同意住的原因也是圖個放心。

我的孩子也住的保溫箱,一共住了6天,花了接近5000塊錢。比我生孩子費用貴。

我的孩子是早產,36周出生的,5斤4兩。醫生對我們說,早產的孩子最好住保溫箱觀察幾天。不敢冒險,就把孩子放在裡面幾天。

後來,也是抱孩子做了一個核磁共振,檢查沒有問題。我出院那天,孩子爸爸堅決要求帶孩子一起回去,雖然那會孩子有點發熱,但是這個決定真的無比正確。

現在想想後來要求早點回家是明智之舉。孩子在保溫箱裡哭壞了嗓子,回家前三天基本沒吃,孩子的頭睡的一邊偏頗,耳朵開始粘連。

現在生孩子有點問題的確會要住幾天,哎!也是圖個心安,沒問題就趕緊帶回家,還是自己帶穩妥。


你不懂得孩子


我小孩 39+1生的 六斤整 破腹產 出來的時候聽見哭的冒冒生 當時護士抱著稱體重 麻醉師跟他說 還是吸一下 (說的小孩出生要把鼻子口腔的羊水吸一下)那個護士才去吸 就聽見孩子咳嗽了一聲 然後護士就跟跟我說 娃子聽起來嗓子呼呼聲的 然後裡面給我做手術的醫生說 正常說他小孩出來也是 一會就好了,然後護士就抱來跟我說 你娃子聲音呼呼聲 我抱去兒科了 後來到兒科後就說我們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 每天ICU都會有醫生出來說孩子病情 還有會貼每天孩子吃了多少毫升, 我們看不到我們小孩的記錄 後來也是托熟人找到裡面的護士 ,查電腦記錄孩子吃的好睡得好 什麼事沒有,我們就去要求出院 醫生就不讓出 說我們是肺炎,我們強制要求出院 出來後 出院小結上寫的 病因 新生兒肺炎? 治癒結果是 痊癒. 更重點的是 出院之前要我們去小賣部(奶粉 尿不溼 屁屁樂)給孩子結賬才能出院,我們在醫院 奶粉 尿不溼 屁屁樂全部都有 沒人跟我們溝通說要用,可以送母乳也沒人跟我們說 還是產科的護士問我們聊天才知道的 後來出院單子上 寫的什麼小賣部也是提前告知了 問題根本沒有 而且我們小孩抱出來 的還有針眼 才告訴我們打針了 臉上紅彤彤的是因為怕孩子哭鬧 把安撫奶嘴塞嘴裡用膠布貼臉上,ICU住了兩天我們花了4000多 小賣部結賬180多 ,說實話 現在為什麼醫患關係緊張 真的好多醫生沒醫德 我住的醫生也是我們市比較好的醫院 三甲醫院,


嗯嗯很方


確實有這樣的情況。

我懷第一胎的時候,是我媽找的她一個朋友,婦產科醫院的退休主任,半夜回來給我接生的。

順產。第一次,挺痛的,過程也比較順利,胎盤娩出也挺快。寶寶七斤半。評分是十分的。那時候我是看著寶寶被抱去稱重,量身高,結臍帶,擦身子,包衣服的。護士都一直再說,寶寶好可愛阿,皮膚粉粉嫩嫩的。醫生給我接生完,就出去了。但是同時…產房外面的一個醫生,卻和我的老公婆婆,還有我媽說:寶寶出來的時候不太順利,夾到她的手了,必須送保溫箱,否則出了事醫院不負責。那時候我老公都嚇壞了。連忙就說送送送…正好給我接生的醫生出來了,給我媽打了個眼色。我媽立馬就做主,說不送。那個醫生就讓我老公籤一份不送保溫箱,出事不負責的東西。我老公也是猶豫著簽了。

後來我出來,我老公馬上就問我,寶寶是不是情況不好?我是一臉懵。沒問題啊,挺好的啊。這樣他才放心了。才和我說了剛剛的情況。

後來我媽告訴我,她的朋友(就是我的接生醫生)告訴她,寶寶情況很好的,那麼重,順產,出來哭聲響亮,夾不夾的她親手接生的,難道她會不清楚。不用聽那些醫生唬人。沒事。還囑咐我媽讓我休息好,快點下奶。

最後傷口拆線,還是接生醫生來家裡給我拆的。說不用我月子裡受風。真好。


相見歡他她


目前正在經歷,寶寶36.4出生,體重5.7,醫生說早產,出生沒哭,體溫低,抱保溫箱裡去了,週一探視說,寶寶一切都好,再做個核磁共振,沒有問題就可以出院了,然後,我等了一個周,核磁共振還沒做,前後因為等這個檢查,寶寶在保溫箱等了9天,單純的等,沒有任何檢查,用藥治療,只有最基本的保溫箱護理,加上之前住的,一共住了11天,正規的三甲醫院,省立醫院,一個檢查,讓我等九天,我不能理解,我天天夜裡12點不睡覺,等著看手機賬單,有沒有做檢查,還坐月子呢,坐的一塌糊塗,明天打算去強行出院,不住了,醫生心裡應該有數,寶寶是健康的,不然,早拉去做核磁共振用藥了,遲遲不檢查,不用藥,這不是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嗎…


180789


我說下我的經歷。16年懷二寶的時候一直產檢都很好,到了38+5的時候到醫院做胎監,孩子胎監做了兩次都不太好,醫生就要我去住院,我想到那幾天數胎心的確不太好,老大老二都是在她那裡看的,相信醫生,就立馬回家清好東西,到花都人民婦產醫院去住院,可是到了醫院做了檢查一切都好,老公不放心,讓我在醫院住著,然後每天隔兩個小時護士都會來聽胎心,每天都要測胎監,每天都是時好時不好,三天就又做一次全身大檢查,醫生每天也來看,天天也讓早點生,畢竟也是可以生的,經過一個星期的擔心吊膽,還是在39+5的時候決定生下來,我記得那天剖腹產全程我的意識都很清楚,孩子生下來後,醫生做了外觀檢查後給我說孩子很好,要帶去親生兒科做檢查,於是帶著新生兒身份手環,兒子被護士帶出去了,據我老公說護士只讓他看了孩子,告知性別後就帶走了,不讓跟隨。大約30分鐘後我回到產婦房孩子還沒有回來,等了一會孩子才回來,告知我們護士已經幫孩子做了一個簡單檢查,孩子一切都很好,明天護士會過來測黃疸和聽力。第二天,兒子洗過澡後一個護士過來測黃疸,說有點高,讓我們注意觀察,多喂水,不要緊。明天還要來測。然後又有一個護士過來測了聽力,說孩子聽力正常,會再來測試,這其中醫院的護士也過來看過孩子,據說是測黃疸的護士讓多看看的。第二天,第三天,兒子黃疸還是有點高。護士讓喂水奶,第四五六七天兒子的黃疸還是有些高,醫生沒有讓抽血也沒有說照藍光,說是生理性的,只是讓我們注意餵養,多哂太陽,如果覺得情況不對,可以來醫院,這個情況也許要持續3個月才會消失。出院做月子中,孩子身上還是很黃,但是孩子能吃能睡很安穩,這一個月我們帶著兒子去了兩次新生兒科,每個兒科醫生都說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不用怕,要多哂太陽,並沒有一個人提議去住保溫箱,也沒有給我們開人們說的退黃疸的茵梔黃的藥。後來大約在2個月後黃疸退下來了,這當中,從來也沒有醫生說怎麼樣去怎麼治療。

所以我覺得這個要分情況看,如果醫生堅持要我們把孩子送保溫箱,我們要相信醫生,不要迷信土方法,還是送去保溫箱,孩子小,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出來什麼的,如果耽誤治療,後果醫生,我們自己都承擔不起。而且保溫箱是一個仿子宮設置,再不好的孩子在子宮裡都是好好的。很多剛出生沒有發育好的寶寶到了仿子宮環境,還可以在醫療干預下繼續發育,長好了器官,就可以出院了。


怡寶錢寶


真的感覺新生兒科就是個坑,我家寶寶足月生的,6斤8兩。寶寶出生第一天由於我跟寶爸都是新手,晚上睡覺給寶寶蓋得有點厚,導致寶寶體溫比較高,37.3(其實是正常的,但是我們太玻璃心了),第二天凌晨產科醫生說寶寶有點發燒,讓我們送到新生兒科去。到了新生兒科,說沒有發燒,但要進恆溫箱觀察一下。上午去問醫生,跟我們說寶寶有些感染,到底是什麼感染,他們自己也說不清,說要注射青黴素,我們雖然擔心,但是沒辦法,只能讓他們“治療”。第三天早上去問醫生情況,醫生說感染情況已經好轉,但是怕出現黃疸,要繼續觀察幾天。又我家寶寶在哭鬧和喝奶的時候分別出現一次嘴唇發紫的情況,說考慮心臟病,要做一個心臟彩超。第四天早上我們去問寶寶的情況,說黃疸高了,12.27,要照藍光。第五天再去問,說黃疸還高,15,還要繼續照藍光治療。當天晚上9點多,醫生說寶寶發燒了,38.5,11點再去問,說寶寶體溫已經降下來了。第六天早上,我跟寶爸去跟醫生說要出院,醫生說還不可以出院,雖然黃疸降下來了,9.7,但是怕還有反覆的情況,還要照藍光。還說我們才住進來不到一個星期,不可以出院。這句話讓我們很不爽,寶寶所有的症狀都顯示正常,能吃能睡,什麼叫沒住夠一個星期,不能出院!!??我當時覺得現在的醫患關係這麼緊張,是不是跟有的人太不會說話有關。第七天,我們強烈要求出院,不管醫生怎麼用各種各樣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來恐嚇我們,我從心底已經覺得他們在坑我們了。也許是我們的誤解,但是我當時的心情實在是太糟糕,我只有一個想法,帶我的寶寶回家。當接到寶寶的時候,看到他的小手小腳因為打針或者夾檢測儀而全部都是青紫的,嗓子也哭啞了,耳朵也睡得粘著肉,那一刻,我真的忍不住眼淚。回家後,寶寶的安全感極差,睡覺的時候,要再三確認我在他身邊才會安然入睡,無論因為什麼哭,怎麼哄都沒有用,只有喝奶才會停下來,出了月子才慢慢好轉。如果可以重來,我絕對不會把寶寶送到新生兒科去受罪。


фÆ


我閨女出生的時候,護士抱出來後就說帶去新生兒科檢查看看是不是有吸取羊水了。我就跟著去了,到了後直接抱進裡面去了。告訴我先安排住下,去交5000押金。當時以為比較嚴重,沒有多想就趕緊交了。之後一直不讓看孩子,後來過了幾天才讓隔著電腦屏幕看了一眼,就十幾秒的時間。後來又說孩子腦後有血腫,得消腫治療,否則以後不好治了。之後也沒見說有什麼特殊的治療,好像就是做了霧化和打了幾個針。前後在新生兒科保溫箱裡待了11天才出院。後來聽一個初中同學說,她生孩子後也是說有腦後血腫,讓去省兒童醫院住院治療,她找了一個熟人問了一下,說這個應該不嚴重,過段時間看看,如果還不能自行消腫再去醫院,然後她們就回家了,還不到滿月時就沒事了。我不敢說我家孩子跟同學家孩子一樣會自己沒事,但我總覺得醫院對新生兒有著強烈的不客觀評判,他們也許正是利用家人的心裡才這麼做的。


蟄伏的期待



現在的醫院確實存在過度醫療的情況,說說我弟兩個孩子出生的情況吧。

我弟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第三天,醫生查房說孩子的黃疸值偏高,害怕是病理性的,讓把孩子轉到新生兒科放保溫箱、照藍光治療,因為是第一胎,沒經驗,把我們全家嚇得不輕,反正是各種抽血化驗,一次就好幾管血,在新生兒科住院不讓大人見,四個小時送一次母乳,在裡面折騰了10多天,一會說孩子發燒、一會說孩子拉肚子,要吃他們專門針對拉肚子的奶粉,最後在新生兒科花了1萬多後我們要求出院,孩子也好好的。

第二個孩子時,還是同一個醫院,出生第三天主管大夫又來說黃疸值偏高,怕溶血,讓把孩子轉到新生兒科住院。


我們也不是捨不得給孩子花錢,主要是進了那裡面,孩子受罪,天天抽血檢查,餓了不給吃,四個小時才喂一次,孩子也見不到媽媽。

這一次我們沒聽醫生的,沒給孩子辦住院,護士不讓給孩子喂水,我們偷偷喂,去外面藥店自己買了退黃疸的藥給孩子喝,醫生看我們遲遲沒有辦住院手續,來到病床前把我弟媳狠狠的教訓了一頓,說這個媽怎麼當的,不捨得給孩子花錢,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後悔都來不及等等之類的話,弟媳一聽也沒了主意,不想讓孩子進去受罪,但又害怕耽擱了孩子的病。


後來我們在醫院找了個熟人醫生,熟人讓我們掛個號給孩子驗個血,他看看,可是剛出生的孩子驗血要去人家新生兒科,我們把孩子抱去人家一看,讓住院不住,還自己掛號驗血,於是對我們百般刁難,我們說盡好話才給我們做了,後來拿著結果去讓熟人看,熟人大夫說沒事,可以回家了,我們終於放下心了。

回家後三天去複查,孩子一切都正常。可見,孩子根本就不需要住院。

但為什麼醫生總是說的很嚴重,讓你住院呢?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醫院都創效益,醫生的工資和效益掛鉤。住院的人多了,醫院的收益就高,醫生的工資當然也就高。


另一方面現在醫患關係緊張,醫生不願擔責任,所以總是先告訴你最壞的結果,以免萬一出了問題找他麻煩。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醫院和醫生都是這樣,好醫院、好大夫還是更多一些的。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一起討論育兒問題,成為更好的父母!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產前陣痛十二個小時,去醫院生產,檢查開兩指,叫破羊水,一小時後檢查,開五指,叫進產房,二十分鐘沒生下來,醫生出來說生不出來了,胎位不正,轉不過來了,叫剖腹產,中午十二點半籤的字同意手術,等轉手術室等了半個多小時,一點半叫我籤鎮痛泵,我怕老婆痛,用了!小孩下午四點多才出來,出來後就說小孩不會哭,吸到羊水了,緊接著送到新生兒科,住了十天!多年以後我回想起來,感覺醫生是故意的,可能就我沒關係,創收指標就落我頭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