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般看香港電影是看粵語版的還是配音的?

鵲·鷂丶


60-70年代香港電影在邵氏的“統領”下早已名聲大噪,各類電影陸續進入內地併為廣大觀眾所接納。直到80年代香港電影開始進入黃金鼎盛時期,憑藉絕對的市場優勢成功樹立香港電影品牌形象。

老百姓最普遍的感受就是粵語影視劇都是專業配音演員後期進行普通話配音,究其原因也是考慮到地域性語言差異,確保看懂喜歡看無疑是出品方必須要考慮的實際因素,所以絕大多數香港原聲電影似乎已經排除在選擇的行列之外。

香港電影無論是配音還是原聲都配有字幕,早期的香港電影有些即時是粵語原聲但卻配了粵語字幕,如此更多的人就不樂意,完全看不懂的節奏,這樣也不難理解為何大眾更鐘愛經過普通話配音的香港電影。

粵語在表達上有自己的特點,這在是香港電影最大特點。粵語在表達上更接近普通話,延續漢語的含蓄、精髓,甚至粵語可以用於朗讀古文。由於粵語在表達上更貼近直白的方式,加上地域性的後綴音在電影對白中更能體現香港特有的人文氣息,符合香港街角市井環境裡獨特語言表達方式。

其實無論看什麼電影都建議以原聲為佳,固然不乏優秀優秀的配音,但往往在直譯難免遇到瓶頸,不得已只能用能大概表達的配音對白取代原有的對白,那麼電影的意境大打折扣是必然。我喜歡看香港電影,尤為粵語原聲甚是喜愛有加。





譚小城


能聽懂、明白粵語的看粵語原聲的,聽不懂的看配音的,有什麼好爭論?











齊天大聖孫悟空孫行者


不需要粵語或國語而糾結,不然又要挑起一場口水。粵語國語都有自己受眾群體,你覺得國語聽得慣就國語,覺得粵語更原汁原味就選粵語。好的國語配音能為電影增色不少,而粵語中的一些梗也是無法用國語表達出來。所以國粵之爭本沒必要,看自己的習慣吧~


雜娛小記


肯定看粵語的。東北話小品能上春晚,粵語更應該是保留。聽聽以前的粵語歌,特別是黃霑填詞的,就知道粵語的美,在文學上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