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石秀為什麼緊盯楊雄老婆不放,他這閒事管得過火嗎?

我是李明皇


月淡風青,為你解題。石秀綽號拼命三郎。為朋友兩肋插刀,已經不易,他則不然,直接拼命。石秀出彩的地方在這兒,石秀陰毒也在這兒。發現潘巧雲出軌是為兄弟,連殺四人是為自己。

石秀的出場是帶著俠義之風的。

楊雄被潑皮張保逼住,無法動手,石秀拔“擔”相助,楊雄騰出手來,趕走潑皮。楊雄感激石秀,結拜為兄弟,並且安排石秀住在家裡,還給他安排了工作。石秀流落他鄉,得到楊雄傾力幫助,也非常感激。因此,石秀對楊雄懷著報恩之心,不可能眼睜睜的看潘巧雲給他戴頂綠油油的帽子。

殺潘巧雲這件事其實是兩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是為楊雄,不能讓義兄當王八,他要偷偷觀察潘巧雲的行動。第二件事兒是為自己,楊雄口風不嚴,洩了密,潘巧雲倒打一耙,離間了兄弟二人的關係。石秀要自證清白。

為楊雄清白,石秀只需要仔細觀察,得到證據交給楊雄來處理。

如果在這兒,楊雄耐得住,守口如瓶,發現真相後,潘巧雲可能不必死,石秀也不會顯得那麼狠。可惜的是,潘巧雲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他以為楊雄會站在自己的一邊,他實在是低估了綠帽子對男人的威脅,也低估了石秀自證清白的決心。自以為可以把男人玩的團團轉,卻落得個悽慘的下場。潘巧雲是罪有應得。

不得不說,石秀是有“潔癖”的,他不容許自己的品行受到質疑。

可能是流落他鄉,身無長物,他過分愛惜自己僅存的“羽毛”。先是要賬回來,發現潘公收拾了屠宰賣肉的傢伙,以為自己的新衣服被懷疑是私吞公款買的。因此,交了賬本,自證清白。同時也對潘巧雲產生了懷疑。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他開始注意她,發現潘巧雲和海和尚的異常,一步步,發現了問題。到這兒本來可以告一段落,告訴楊雄潘巧雲有問題,你自己看著辦吧。兩口子的事兒不好插嘴。

可是,事情並沒有朝著石秀判斷的方向走,而是折了回來,直接給石秀扣上了一個更大更實在的“屎盆子”。楊雄相信了潘巧雲所說:石秀不但調戲她,而且上手摸她胸。楊雄一生氣,就拆了肉案,同時也拆了兄弟情。

事情到了這裡,換做一般人,一走了之。

石秀不一般,他是個精細的人,還有“潔癖”。他容不得別人給他潑髒水,更可況扣這麼大一個“屎盆子”。於是,他開始了自證清白之路。也正是這條路,露出了石秀的另一面:陰毒。

他精細。

發現了更夫報時的不尋常。哪有報時往死衚衕裡鑽的?仔細觀察,發現了裴如海。問明原委,殺了他倆,帶走了衣服。帶著衣服,去找楊雄。第一句就是:“哥哥,兄弟不說謊麼?”接著拿出衣服,作為證據。到了這一步,還算不得陰毒。畢竟和尚是罪有應得。而且,誰也沒牽扯進去。潘巧雲已開始叫苦。兩個人的關係還是可以挽回的。

可是,石秀接下來就開始變態了。清白已經證明了。他還要潘巧雲親口承認。

而且是面對丈夫楊雄,潘巧雲當著石秀的面,訴說她和海和尚的精彩愛情故事給丈夫楊雄聽。楊雄已經是怒不可遏了。石秀還要加把火,“今日三面說得明白了,任從哥哥心下如何措置。”楊雄又一次被逼到了牆角。就是上次把他從牆角解放出來的石秀。楊雄的怒火迸發了,迸發的有點奇怪。“兄弟,你與我拔了這賤人的頭面,剝了衣裳,然後我自伏侍他!”是不是氣糊塗了?

石秀遞過刀,楊雄殺了迎兒。潘巧雲求情,石秀拱火:“嫂嫂!不是我!”

楊雄發瘋似的把媳婦開了膛。石秀殺裴如海,殺頭陀,殺了了無痕跡。楊雄殺潘巧雲,殺迎兒,殺的沒了退路。

從楊雄拆肉案開始,石秀的陰毒就開始了。一無所有的石秀把楊雄也變成了一無所有,就這樣,楊雄還得感激石秀。因為是石秀帶他上的梁山。他也不想想,害得他家破人亡、走投無路的也是石秀。這就是石秀的陰毒。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只是為了自己的“潔癖”。他就可以把好兄弟逼得家破人亡,毫無退路。

所以說,石秀定潘巧雲,不是無緣無故的。前面是為了好兄弟的清白,後面是為了自己的清白。不過是好兄弟楊雄承擔了兩人清白的代價。這個代價對楊雄來說有點兒大。

我是月淡風青,喜歡的答案就請關注我。我們一起聊水滸,論英雄。

<strong>

月淡風青


因為楊雄的老婆(潘巧雲)太風騷了,而且太美、太豐滿了。

按書中所寫,這個地痞出身的拼命三郎就沒見過這麼美的女人。

(石秀住楊雄家的原因按下不表,書中自有詳細)

有一次,潘巧雲一掀門簾走出了內室,石秀看見後,眼冒慾火,哈喇子頓時淌了下來,但見潘巧雲:

黑鬒鬒鬢兒,細彎彎眉兒,光溜溜眼兒,香噴噴口兒,直隆隆鼻兒,紅乳乳 腮兒,粉瑩瑩臉兒,輕嫋嫋身兒,玉纖纖手兒,一捻捻腰兒,軟膿膿肚兒鞥部長,翹尖尖腳兒,花簇簇鞋兒,肉奶奶胸兒,白生生腿兒。更有一件窄湫湫、緊皺皺、紅鮮鮮、黑稠稠,正不知是甚麼東西……摘自巜水滸傳》(這段已被正版刪除)。

經此撞懷後,石秀便暗戀上了潘巧雲,並揹著楊雄,她走到哪,他都偷偷尾隨偷窺。

不巧,這一尾隨竟被他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原來潘巧雲在與一個和尚私通,而且苟且之事被他“全程目睹”,火撩撩的心再也不能放下。

過了一天,正巧揚雄不在家,他就在潘巧雲面前開撩,卻又不敢放開手腳(書中暗表,可能裝一下正人君子,等著潘巧雲主動勾引),這一切被潘巧雲看在眼裡,正欲萌動,石秀又害怕了(可能吧)躲躲閃閃。正當口,楊雄回來了。心虛的石秀不自然的離去後,潘巧雲氣得便下了舌,說石秀怎麼怎麼著欲對她心懷不軌。楊雄聽後很生氣,便將石秀起出了家門。

沒想到石秀離開楊雄家後,心理開始極度扭曲,想著她與那和尚苟且的場景,再想著楊雄與她那種嘻耍,羨慕嫉妒恨由心而生。本來惡毒心起,卻為了澄清自己,競把事捅給了楊雄。並以和尚為餌,將潘巧雲騙至山上殘忍殺掉。

楊雄深知石秀的心理,把潘巧雲屍身的衣服當著石秀面剝去(這段正版也刪除了),並一起給肢解了,然後一人“悻悻”掛著淚花離去,很久不待見石秀。

徵方臘時,石秀死狀最慘,身中數箭後又被大石頭砸成肉泥,楊雄死的也慘,身體被砍得七零八落。

以上所述,這事兒本來跟石秀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管得過火的原因看似兄弟之情,其實是看不得楊雄的福份,所以,他這是變態。施公把他寫成那種死法,就說明了一切。


驍勇34


他為嘛一力攛掇楊雄對潘巧雲下死手?

石秀是因道義不忿、還是因暗戀殺人?

——分享觀點、散打三/水

一、石秀的交淺言深 + 動作莽,妥否?

如果發現朋友/閨蜜的另一半在給Ta頭上種草,咋辦?

說,還是不說?這種事對現代人而言好像算樁難題。不說吧,交情在哪兒,眼看朋友吃虧終究是於心不忍;直捅捅去說呢,那朋友會不會尷尬、Ta顏面何存?

現代人犯躊躇的事兒,在古代人石秀那兒倒似乎毫無遲疑。

其實他和楊雄也不算深交。三個月前,薊州府監獄長楊雄在一次行刑歸來途中,遭潑皮軍漢“踢殺羊”張保帶人敲詐搶劫,被恰好路過的石秀路見不平出手相助,打跑了張保一夥尋釁滋事的犯罪分子,感激 + 意氣相投,於是楊雄和他結義,並將此時流浪賣柴的石秀接納到家裡。

石秀原是屠戶,恰好楊雄老丈人潘公也是,於是兩個商量在楊家後門巷子裡開了個肉鋪,石秀就被委託幫忙經管,集店長/採購/屠匠/會計/出納於一身,盡心盡力。

楊雄作為“政法系統”的公務猿,一月倒有二十來天當值不在家,兩個義兄弟在這三個多月中其實並無深層次溝通,連楊雄自己都說“我常為官事忙,並不曾和兄弟快活吃三杯”,故二人友情的小船看來也只是划行在先前那次拔刀相助時的意氣相投上。

而石秀後來的舉動倒顯得似乎……不只是交淺言深、甚至是動作莽大,算妥當嗎這?

二、不解風情的楊雄

楊雄其實是很英俊的,“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更兼一身好武藝,江湖人稱“病關索”(友情提示:這個病字千萬別望文生義,它不指疾病,而是指“讓……害怕/犯愁”的意思——加上另兩個病尉遲、病大蟲,分別形容這三人是讓猛將關索、尉遲恭和山中之王老虎都害怕/犯愁的狠角色),再加一份隨時有人犯孝敬“常例錢”的肥差,按說個人條件很不差。

但可惜,他在婚姻感情生活上處理的不夠好——想必也是太大男子主義,一個月大部分時間忙單位上的事不說,對老婆估計也沒啥細膩的溫存,以至於潘巧雲連他才認義幾個月的兄弟都勾引、石秀面前也“常常的只顧說些風話”,更何況身邊早藏著個對她耗子挎左輪兒——起了打貓心腸的“裴家絨線鋪”少東裴如海。

潘巧雲的容貌肯定是妖嬈,看她請和尚做法事時的妝作、迷得眾和尚七顛八倒的鏡頭,簡直和《金瓶梅》中描繪潘金蓮在相同場景時的姿態如出一轍。

所以立馬,就被為人“精細”的石秀瞧出了端倪。

三、“私家神探”石秀

和梁山泊至少一半以上的粗坯漢不同,石秀是個精細人。從他說話可以品出。之前他對戴宗、楊林自我介紹時說“一生執意,路見不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拚命三郎”,後來對楊雄也同樣說,不過,“但要去相助”卻換成了“便要去捨命相護”——你看,語氣/效果是不是就有了輕重?這是石秀的精細處。

潘巧雲和裴如海廝見,兩下里眉目傳情/打情罵俏,打一開始就撞進了石秀那雙偵探般的眼中,於是施大爺安排了十處場景讓石秀去“瞧科”十分,每一處/一分都描寫了石秀的心理活動,把他的機警/好奇/窺探後的憤懣(替楊雄)描繪的如刻如畫。

接下來的情節波瀾起伏。坐實姦情後,他去告知了楊雄,卻未料楊雄酒後失言被潘巧雲警覺,反誣石秀非禮,這下就惹惱了楊雄:“他又不是我親兄弟,趕了出去便罷!”

於是,肉案子撤了,生意也不做了。精細的石秀馬上就明白並推導出了緣由。

受到極大冤屈的他並未申辯,而是極冷靜的潛伏在楊家附近,直到某天黎明,在楊家後門巷子裡手刃了“赴約”歸去的裴和尚和他的“通訊員”胡道,並剝去二人衣物。

四、他是耿直朋友,卻也心狠手毒

再後來,他導演了一出驚險公案劇——翠屏山“三堂會審”。

在證據(裴、胡二人衣物)和事實(丫鬟迎兒口供)面前,潘巧雲巧辯失敗,被楊雄辣手仇殺(場面太血腥,此處略)。

自古以來,在中國犯淫就是死罪,萬惡淫為首嘛。所以有很多犯這字的被公示虐殺:沉塘、扔天坑、亂石……不問情由。以往有部電視劇《血色湘西》,裡面有個女主瞿月月就因嫁個殘疾而不愛她的龍耀武、最後出軌龍弟耀文而險遭天坑之刑。現代人觀劇,可能會同情瞿月月、甚至“理解”她的出軌。但當時的倫理氛圍她絕對算犯了天條——這是時代的區別。

不過水滸中的二潘和瞿月月還是有所不同。潘金蓮出軌還殘殺老公,儘管她的過往命運也很悲催,但“掙脫”的手段兇殘,命該償還倒也不為過。潘巧雲出軌已成事實,死的很慘——在古代是該死,換現代則最多是受到輿論和道德譴責。這也是時代的區別。

有點兒“無辜”受到過份處罰的是丫鬟迎兒——這件事情的處理上看出石秀的心狠手毒。

作為下人,迎兒是無法抗拒家中女主指令的,且她至少還有是非輕重的判別,“(娘子)與我幾件首飾,教我對官人說石叔叔把言語調戲一節。這個我眼裡不曾見,因此不敢說。只此是實,並無虛謬”——這話說的本分,她確實是“罪”不該死,但話音剛落石秀就挑唆了:

石秀也把迎兒的首飾都去了,遞過刀來說道:“哥哥,這個小賤人,留他做甚麼?一發斬草除根。”楊雄應道:“果然,兄弟把刀來,我自動手。”迎兒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楊雄手起一刀,揮作兩段。

——先前他和楊雄商量審問之時是這樣說的:

“此間東門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靜。哥哥到明日,只說道,我多時不曾燒香,我今來和大嫂同去,把那婦人賺將出來,就帶了迎兒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裡等候著,當頭對面,把這是非都對得明白了,哥哥那時寫與一紙休書,棄了這婦人,卻不是上著?”

現在鼓動楊雄先殺迎兒,自然也是暗示甚至是逼催楊雄殺潘。

此人心思,何其狠毒。

五、石秀為何能一下子瞧破潘、裴之間曖昧?

潘巧雲的姿貌,對二十八歲的前流浪樵夫石秀不用說是耀眼炫心的。但他到不像王矮虎、周通之流猥瑣——除去心狠他倒是條漢子。楊雄把他當親兄弟,他也認楊為親兄,以至於潘巧雲說風話有勾引嫌疑時,他首先想到“把她當親嫂子待”——他是有倫理底線的。他知道守住本分,但似乎又有“不由自主”的關注,這關注緣於內心深處那種自然躁動。所以他才能火眼金睛的憑潘裴二人見面時的幾句話“肚裡已瞧科一分了”。所以他才會一路盯緊的“瞧科”到十分。他愈看愈烈的怒火,名為楊雄,其實……有沒有幾分是為自己?

人的隱蔽慾望往往是掩蔽在冠冕堂皇的言行/口號之下的。古今皆然。

要不然,真沒法解釋他何以一進楊家就如警犬般警覺、偵探般細密,見微知著/不屈不撓的去偵辦這事兒和所體現出來的那些交淺言深 + 動作莽狠的舉動。

盯得緊,是因為戀的深啊。當然他不會也不敢越雷池,但絕不容另外人染指,這恐怕是石秀的貼近心態?所以他殺膽大妄為的裴和尚和幫襯胡道,攛掇楊雄殺潘,殺迎兒——統統該死這些人!這是他的潛意識心態?

他的行為/人品,就由看官去評判吧。


本號作品,篇篇原創。杜絕抄襲,洗稿必究。


林武師de文散打


不是石秀管得過火,而是楊雄的老婆潘巧雲太惹火,且玩火自焚,石秀按捺不住,不想管都不行啊!



說石秀管閒事就有點矯情了,楊雄被“踢殺羊”張保糾纏的時候,那時石秀根本還不認識楊雄,不也是二話不說掄起扁擔就把對方打跑了嗎?按這種說法,這應該也是多管閒事的表現吧!

石秀綽號為“拼命三郎”,一方面是說他可以為一件值得做的事情,為朋友兩肋插刀,另一方面也是指他一條道走到黑,不碰南牆不回頭,甚至碰了南牆都不回頭的勁頭。

潘巧雲是個千嬌百媚的少婦,論慾壑難填她不輸於潘金蓮,上一任老公王押司就在壯年無疾而終,死因不明。而第二任老公“病關索”楊雄雖然公務繁忙,一個月值二十天夜班,那也還有十天晚上可以陪她共度良宵呢,三天一次的頻率也應該達到了中年人的平均水平。楊雄的綽號“病關索”中的“病”可不是真的身體有病,應該是“賽過,超過”的意思,也就是說楊雄完全可以勝任“交公糧”的任務。

而潘巧雲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為了追求刺激,竟然和報恩寺的和尚裴如海私通,為了避免私情被撞破,還專門為此研製了一套密碼,可謂用心良苦。

石秀本就性情耿直,做為楊雄的結拜弟兄,看到義兄後花園變綠肯定不能坐視不理,任憑其野蠻生長成為草原。

提醒楊雄後,誰知潘巧雲枕邊風一吹,來個惡人先告狀,反倒說石秀心懷不軌。

如果換做別人,可能也就抱著“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態度遠走高飛了,恰好前段時間梁山的戴宗還邀請過他呢!正好一走了之。

可是石秀是個直男,不把每件事情弄個水落石出,說出個子午卯酉決不罷休。這樣不清不白的走了不但等於白白成全了海和尚與潘巧雲這一對姦夫淫婦,還讓自己落得不清不楚。

潘巧雲遇到石秀正如潘金蓮之於武松,這個小叔子雖然狠辣,但並不莽撞。所有的事情都進行了周密策劃,他自己殺掉海和尚後,又一步步的讓楊雄把潘巧雲引入翠屏山,然後真相大白,潘巧雲也得到了同她的同姓姐妹一樣的下場。


田獲三狐


獅子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看石秀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石秀的綽號叫拼命三郎。

石秀之所以有拼命三郎這個名字,就是因為看不慣不平事,說白了就是愛管閒事。石秀遇到陌生人還要幫助一下,更何況這是自己的結義兄弟。

我們都知道,石秀的社會地位其實挺低的。在認識楊雄之前,他只是一個以賣柴為生的下層人物。因為看到楊雄受到無賴的欺負,所以出手相助。

楊雄覺得石秀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跟自己很投脾氣。所以兩個人就結拜成了異姓兄弟,而且還讓石秀跟自己回家。

因為石秀之前是殺豬的屠戶,正好楊雄的岳父也是屠戶。所以楊雄他們就商量一起開一個肉鋪,石秀跟楊雄的岳父一起幹。

這樣一來石秀有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變成了一個小老闆,石秀是一個普通人,楊雄作為一個公職人員,能夠這麼看得起自己,所以石秀對楊雄非常感激。


我們從石秀跟楊雄的相識經歷可以明白,當石秀髮現潘巧雲跟和尚有姦情的時候,石秀肯定是不能容忍的。石秀對陌生人都能仗義相助,自己的兄弟戴了綠帽子,肯定不能坐視不管。

所以於公於私,石秀都要幫楊雄看住自己的嫂子!


愛讀書的獅子


對於石秀為什麼緊盯著楊雄的老婆潘巧雲不放,如果我說石秀髮現楊雄老婆長得特別漂亮,石秀動了色心,卻又為了兄弟情義,不願動色膽,卻又管不住自己的眼睛,結果發現了楊雄老婆有情人,於是醋意大發,抱著我得不到別人也不能得到的陰暗心理,找到楊雄老婆出軌的證據,告知楊雄,然後與楊雄殺了潘巧雲,一同奔上梁山。這樣算不算過分?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還原一下。



其實,還原事實之前,我想感嘆一句的,楊雄的老婆潘巧雲之所以姦情暴露,最後被楊雄肢解,確實因為她太美,太勾人了。如果不是這樣,石秀就不會注意潘巧雲,石秀不注意潘巧雲,也就發現不了潘巧雲與和尚裴如海的姦情,也就不會出現潘巧雲誣賴石秀輕薄自己,楊雄趕走石秀,石秀緊迫盯人等情節,那樣,石秀就有可能老老實實的幫助楊雄賣肉,楊雄老老實實的做他的捕快,梁山的108將可能也會變成了106將了。潘巧雲之死,這也算是另類的"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吧。



在《 水滸傳》中,對潘巧雲有一段描寫,真真寫出潘巧雲的獨特的女性魅力:只見她黑鬒鬒鬢兒,細彎彎眉兒,光溜溜眼兒,香噴噴口兒。直隆隆鼻兒,紅乳乳腮兒,粉瑩瑩臉兒,輕嫋嫋身兒。玉纖纖手兒,一捻捻腰兒,軟膿膿肚兒,翹尖尖腳兒。花簇簇鞋兒,肉奶奶胸兒,白生生腿兒。更有一件窄湫湫、紅鮮鮮、黑稠稠,正不知是什麼東西。正是因為潘巧雲的出乎尋常的美,才讓男人見了她就如同蒼蠅見了有縫的雞蛋一樣,開始緊迫盯人。



當然開始緊迫盯潘巧雲的不只是石秀一人,一開始是潘巧雲的前夫王押司,可是王押司豔福太薄,在娶了潘巧雲不到一年就死了,然後潘巧雲嫁給了楊雄,但是楊雄是一個敬業的,他把大部分時間獻給了自己的工作,不能時時刻刻的緊迫盯人,於是,另外一個緊迫盯住潘巧雲的人出現了,那是個姓裴的和尚。



楊雄雖然不能把時間全部給了潘巧雲,但卻給了潘巧雲絕對的自由,於是潘巧雲藉著給自己前夫做法事的機會,與裴和尚幽會,兩個人眉來眼去的,被緊迫盯人的石秀髮現了。還不帶時秀揭發潘巧雲和裴如海的姦情,潘巧雲先發制人,誣賴石秀調戲她,楊雄不問青紅皂白,將石秀趕了出去。



石秀被趕,自然惱羞成怒,於是對潘巧雲更是關注,於是,潘巧雲如何與裴和尚私通,如何聯絡,在哪裡幽會,一一調查清楚,然後找到楊雄,將事情一一說明,併為楊雄設計,誘惑潘巧雲上山私會,楊石二人趁機殺了和尚,肢解潘巧雲,然後揚長而去梁山快活去也。


萍風竹雨123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請聽聽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答:《水滸傳》中,石秀為什麼緊盯楊雄老婆不放,他這閒事管得過火嗎?

我認為石秀內心深處是一個心理扭曲的賊人

拼命三郎,是一個梁山好漢裡令人眼前一亮的綽號。四個字彷彿畫出一個莽撞後生的形象來。石秀拼命是真,俠義也不是虛名,這是檯面上有著英雄氣概無愧於好漢稱號的石秀。他結識楊雄是魯達式的俠客舉動,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原著也有詩讚他:

“匣裡龍泉爭欲出,只因世有不平人。旁觀能辨非和是,相助安知疏與親。”

而後加入梁山,在盧俊義事件裡他孤自一人一刀,從樓上跳下要劫法場,其勇敢豪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氣概,也是梁山好漢裡的翹楚。

然則,這就是拼命三郎石秀的全部嗎?一個莽撞漢子?一個俠義好人?一個道德模範?

許多《水滸》的著名評語裡,對石秀的評論經常出現一個詞:可畏。

施蟄存先生的短篇小說《石秀》,用了佛洛依德的理論來解讀他,塑造了一個心理變態的顛覆形象。作家王路不久前也發佈過一篇《石秀之惡》,表達出對石秀更強烈的厭惡。金聖嘆批本里更是多次批道:“石秀可畏,我惡其人”、“石秀可畏之極”、“石秀節節精細, 節節狠毒,我畏其人”。

就說金聖嘆的這些批註,在金本水滸裡是很罕見的現象。即使是他非常不喜歡的宋江,也只是表達出厭惡看不起的態度,未曾有像對石秀這樣畏懼。那麼,看似光明磊落的石秀,究竟可怕在哪兒呢?

令人畏懼的精細

石秀第一令人細思恐極的,就是他超乎常人的精細心思。

在路見不平相助楊雄之後,戴宗、楊林勸住石秀,邀他到店裡喝酒順便勸他入夥。這時候楊雄跑回來尋他,戴宗楊林等見人多走了。

當下楊雄又問石秀道:“卻才和足下一處飲酒的客人何處去了?”石秀道:“他兩個見節級帶人進來,只道相鬧,以此去了。”

這話一出,就不能把石秀當成魯達來看了。這句巧妙帶過的謊言,也揭開了石秀在水滸裡不同於所有好漢的形象塑造。武松、林沖也精細,但誰也不會像石秀一樣算計得那麼長遠,這在後來潘巧雲裴如海之事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只見那婦人從樓上下來,不敢十分穿重孝,只是淡妝輕抹,便問:“叔叔,誰送物事來?”石秀道:“一個和尚,叫丈丈做幹爺的送來。”那婦人便笑道:“是師兄裴如海…………(省略),叔叔,晚間你只聽他請佛唸經,有這般好聲音。”石秀道:“原來恁地。”自肚裡已有些瞧科。

只因為女人誇讚一句唸佛好聲音,石秀就肚裡瞧科懷疑有姦情,這是一般人絕無可能產生的思路。而後石秀冷眼觀察一路在自己內心坐實潘巧雲的姦情,在潘巧雲去報恩寺之時,書中描寫石秀的心理活動是:

石秀自肚裡已知了。

不過是看見潘巧雲和和尚說笑了,石秀肚裡就知道了什麼?我們站在寫作者的上帝視角看這件事,因為知道潘巧雲通姦是實,難免發現不了石秀這番心理活動的可怕之處,然而只需轉換角度,換位至書中人物的位置,就不免覺得不寒而慄了。

石秀的精細就可怕在這裡。他算計得太遠了,太自信了。你的一舉一動,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被他窺伺出最隱秘最原始的東西來。

人性的陰陽光暗

我們再對比下武松。石秀和武松的差別在哪裡呢?武松也並不莽撞,在為兄長報仇的過程中,武松也是步步冷靜細緻,但我們看武松和石秀,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因為石秀是理解“慾望”的,石秀是理解潘巧雲和裴如海的。不然他不可能從潘巧雲的語言和笑容裡就提煉出情慾和姦情,他看出來了,因為他自己也理解這一切。

武松則不然。武松至報仇殺死潘金蓮為止,也未曾深究和理解過潘金蓮慾望層面上問題。

武松還未曾理解人性的陰陽、光暗之分。他簡單地把人區分為好人和壞人,道德和淫婦,在潘金蓮雪天調戲之前,武松竟然不曾察覺潘金蓮的情慾。

石秀則不同,他深切地理解每個人都有陰陽兩面,陰是私心貪慾,陽是道德倫理,兩者平衡,與人無礙。他認定潘巧雲的慾望已經蓋過了道德。我們甚至可以這麼推測,如果換個角色是石秀第一眼看到潘金蓮,他一定就能察覺到潘金蓮慾望層面的不滿。

甚至在這之前,和潘公開肉鋪一事已經體現過石秀對人際關係的期望有多低:

……只見鋪店不開。卻到家裡看時,肉店砧頭也都收過了,刀杖家火亦藏過了。石秀是個精細的人,看在肚裡便省得了,自心中忖道:“常言:‘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哥哥自出外去當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見我做了這些衣裳,一定背後有說話。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我休等他言語出來,我自先辭了回鄉去休。自古道:‘那得長遠心的人?’”石秀已把豬趕在圈裡,卻去房中換了腳手,收拾了包裹行李,細細寫了一本清帳。

這段鋪墊說明了石秀性格里對人心涼薄的預判看法。肉鋪關門早了,石秀就推斷出嫂子在背後說閒話疑心自己。我想石秀混跡江湖這些年,恐怕是感受過太多人心不古,世態炎涼了。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對人的態度和預設。

石秀之狠

如果石秀止步於殺死裴如海,直接投奔梁山,倒也算不上狠毒可畏。他最令人心生寒意的就是對潘巧雲和迎兒的報復。

在殺死裴如海後,石秀這樣對楊雄說:

石秀道:“哥哥只依著兄弟的言語,教你做個好男子。”楊雄道:“賢弟,你怎地教我做個好男子?”石秀道:“此間東門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靜。哥哥到明日,只說道,我多時不曾燒香,我今來和大嫂同去,把那婦人賺將出來,就帶了迎兒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裡等候著,當頭對面,把這是非都對得明白了,哥哥那時寫與一紙休書,棄了這婦人,卻不是上著?”

明明是說了一紙休書,然而實際上在翠屏山上,石秀是如何挑唆楊雄的呢?注意加黑處:

石秀“颼”地掣出腰刀,便與楊雄說道:“此事只問迎兒,便知端的。”

迎兒說罷,石秀便道:“哥哥得知麼?這般言語,須不是兄弟教他如此說。請哥哥卻問嫂嫂備細緣由。”楊雄揪過那婦人來,喝道:“賊賤人!丫頭已都招了,便你一些兒休賴,再把實情對我說了,饒了這賤人一條性命。”那婦人說道:“我的不是了。你看我舊日夫妻之面,饒恕了我這一遍。”石秀道:“哥哥含糊不得,須要問嫂嫂一個明白備細緣由。”

石秀也把迎兒的首飾都去了,遞過刀來說道:“哥哥,這個小賤人,留他做甚麼?一發斬草除根。”

那婦人在樹上叫道:“叔叔勸一勸。”石秀道:“嫂嫂,哥哥自來伏侍你。”

石秀在翠屏山上無絲毫讓楊雄休妻,饒恕潘巧雲性命的意思。甚至到了最後潘巧雲求饒時,石秀說的:嫂嫂,哥哥自來伏侍你,竟是一句帶著玩笑語氣的嘲諷之語!

石秀之狠,報復心之重,在這座翠屏山上揭示得徹徹底底。

那個路見不平的好漢,跳樓從天而降劫法場的勇者是石秀。

這個在翠屏山上面帶寒笑,血腥報復的也是石秀。

這就是拼命三郎石秀的光與暗。

歡迎關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裡流淌


你的朋友夜航船


題主這個說法貌似透著不友好啊!

石秀盯著楊雄的老婆不放,這不是管閒事,更不存在過火之說,反而要認定石秀此舉正是好漢本色:第一,好漢的標誌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否則石秀還算好漢嗎?第二,楊雄和石秀是結拜兄弟,楊雄的事就是石秀的事,石秀如果對楊雄的事視而不見,那才叫混蛋;第三,楊雄老婆做得太過分,幾乎是無視石秀的存在,不知道石秀的外號叫“拼命三郎”。


第一,好漢的標誌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否則石秀還算好漢嗎?

石秀和楊雄的相識就是因為石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關鍵時刻救了楊雄,因此,二人才結拜為兄弟,楊雄才收留了石秀,讓他寄宿在自己家中,跟著老丈人做殺豬賣肉的生意。石秀此人還不同於一般的好漢,他是屬於那種烈火一般的個性,眼睛裡根本容不下沙子。所以才會有“拼命三郎”的名號。試想一下,以石秀這種耿直和烈火般的個性,路人的事情,只要不公平,他看到了都要管上一把,更何況現在是自己結義兄弟楊雄的妻子偷漢子,他豈能不管?如果他對這種事情都能視若無睹,那他石秀還算哪門子好漢?

第二,楊雄和石秀是結拜兄弟,楊雄的事就是石秀的事,石秀如果對楊雄的事視而不見,那才叫混蛋。

石秀偶然幫了楊雄的忙,楊雄感激不盡,又和石秀意氣相投,就把石秀留在家中居住,看作自己兄弟一般。石秀看楊雄真心實意把他看作自己兄弟,石秀自然心裡也就更加有心要對楊雄更好了。所以,他也樂意聽從楊雄的安排,跟著他的老丈人做殺豬賣肉的生意。在無意中被石秀察覺了楊雄老婆潘巧雲與和尚裴如海偷情的事,石秀當然覺得無法容忍。因為在石秀眼裡看來,楊雄既然是他結義的兄弟,楊雄家的任何事情也就是他石秀的事情,石秀豈能視而不見、坐視不管?如果石秀視而不見、坐視不管,那才叫混蛋,而不叫好漢了。

第三,楊雄老婆做得太過分,幾乎是無視石秀的存在,不知道石秀的外號叫“拼命三郎”。

潘巧雲嫁給楊雄是第二個丈夫,先前的丈夫和她有什麼故事,書裡面雖然沒有說,但只怕潘巧雲早就有故事。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嫁給了楊雄之後,潘巧雲依舊難改她骨子裡風流淫蕩的本質,偏偏楊雄又是經常要當夜班,這對於潘巧雲來說既是壞事,又是好事。說是壞事,楊雄經常夜晚不在家,讓她獨守空房,對她這樣淫蕩的人來說,會覺得寂寞難耐;說是好事,潘巧雲正可以利用楊雄經常不在家而伺機偷漢子,跟和尚裴如海就是一個例子。但她的心太大了,居然無視石秀在家裡,石秀本就是性烈如火,又極有心計,一下子就弄明白了潘巧雲偷情的前因後果。以石秀“拼命三郎”的個性,他肯定不會放過潘巧雲了。


喬鞅


石秀這麼做,那是性格使然,否則,他就不是拚命三郎。

我們從他的原話上大致可知:

自小習得些槍棒在身,一生執意,路見不平,但要去相助,人喚小的叫做拚命三郎

也就是說,他救楊雄,不是偶然,而是出於他自身所擁有的那種俠義精神。他的眼晴裡揉不得半點沙子,只要路遇不平事,他只問事情的對錯,不管對象是誰。



這一點很像水滸中的另一個人物,那就是花和尚魯智深。可以這麼說,水滸108將裡,真正能夠稱得上大俠的,也就是他和石秀了。

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說幹就幹,那是天生的血性使然,不代表他們就一味莽撞,事實上石秀和魯智深都是膽大心細之人,不是不識利害,不是不懂權衡,而是在他們的心裡,容不下這世間半點不平事。

正因為石秀的心細,他才能感受到潘巧雲對他的情意。書中寫道:

我幾番見那婆娘只顧對我說些瘋話,我只以親嫂嫂一般相待。

這又是一樁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愛情悲劇。為什麼說又呢?這其實像極了武二郎和潘金蓮的故事。(我就奇了,施耐庵到底被姓潘的女子傷害得有多深,用得著這般沒完沒了嗎?)

難道說是英雄好漢就沒有七情六慾了嗎?顯然不是。如果說石秀見到潘巧雲時沒有半點心動,那他不是英雄,而是聖人。面對美好的東西都有一股佔有慾,這是人之本性。關鍵在於你能否剋制。



就石秀而言,潘巧雲固然美好,卻不敵兄弟情義重要,這是他能剋制自己心中慾望的原因。即使他很喜歡,或者深愛著,他都只會僅限於心裡,永遠不會讓它表露出來。

然而,潘巧雲和和尚的姦情打破了石秀心中的美好,如果說這種行為只傷害到自已,石秀也許就忍了,大不了一走了之,投奔梁山去。可他們的行為傷害到了別人,而這別人還是自己結拜兄長,那就觸及到了石秀做人的底線。



所謂自古姦情出人命。石秀的擔心絕非多餘。所以,他出手了,他不僅殺了和尚和頭陀,還鼓動楊雄殺掉潘巧雲和丫環。

很多人之所以質疑石秀的動機,其實就在於殺掉潘巧雲。試想一下,如果不殺,留著她去官府報案嗎?也只有殺掉她,才能堅定楊雄上梁山的決心。


煮茶道史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是《水滸傳》裡的主旋律。石秀跟楊雄那是結拜的兄弟,就如親兄弟一般。即使在今天,弟弟發現嫂子與人勾搭成奸,都不能坐視不理,何況是在兄弟情比天大的水滸世界裡。這事一點都不是閒事,而是分內之事。

石秀先前跟著叔父做些牛羊生意,再之前老爹是個屠戶,石秀也是打小做買賣的,處處透露著敏感精明,而且石秀有一個好處,就是格外要臉面,不貪人便宜。石秀敏感到什麼地步呢,原來石秀跟楊雄結拜以後,恰好楊雄岳父以前也是殺豬的,幾人一合計就重新開了個豬肉鋪,石秀負責買賣賬目,住也住在一處。不得不說,殺豬是個賺錢買賣,只幾個月,石秀就換了新衣服,過得不錯。後來有一天石秀去外縣賣豬去了三天,回來以後看到豬肉鋪關了,東西器具也都收拾了。石秀馬上就覺得自己是楊雄家裡不想讓他呆了,畢竟他跟楊雄是兄弟,跟別人可不是。石秀也是十分光棍,做好賬目,就跟楊雄岳父請辭,而且說的十分委婉。楊雄岳父也是精細人,知道此舉讓石秀誤會了,趕緊解釋一番,原來是楊雄老婆潘巧雲之前還嫁過人,後來那傢伙死了,恰好那幾日兩週年,請了些和尚做法事,家裡忙不過來,所以才關停肉鋪,石秀這才釋然。



看得出來,石秀是一個敏感的有些多疑的人,別人稍有風吹草動,石秀都可以浮想聯翩。所以不是石秀專門盯著潘巧雲,而是石秀對周圍一切事情都留神有加,這是他天生的本能。那和尚裴如海是個出家人,正經出家人見了女眷都應該盡力迴避,而他見了潘巧雲非但不迴避,還賊眉鼠眼打量,潘巧雲更是直接迎合,跟那和尚相談甚歡。石秀聯想平日裡潘巧雲就對自己風言風語,這一切豈不是太明顯了嘛。就算是今天,看到自己好哥們好朋友的女人跟其他異性來往過甚,舉止親密,怎麼著也會留意吧,這乃人之常情,石秀這麼精細敏感的人因此盯住潘巧雲那就更合理了,根本不是多管閒事。

石秀看出裴潘兩人勾勾搭搭,但還沒有坐實好事,他其實已經開始警告阻止了,當潘巧雲跟裴如海介紹時,石秀故意說自己專管不平事,是拼命三郎,言語中透露著狠辣警告,嚇得那裴如海連忙跟潘巧雲商議。潘巧雲卻覺得他又不是楊雄親兄弟,管不了這閒事。石秀警告以後看兩人仍然不知收斂,知道他們早晚搞出事來,但這時候不能跟楊雄說,無憑無據也沒有坐實,得等兩人真好了再提。看得出來,石秀這人不僅精細而且十分懂得隱忍,他不出擊則已,一旦出手,一擊必中。


後來潘巧雲裴如海果然勾搭一起,公然在潘家偷情,還專門找個胡道頭陀假裝打更實則報信,這些蹊蹺全被石秀看在眼裡。石秀覺得不能再等了,於是把這些告訴了楊雄,還告訴他要沉住氣,到時候找準時機抓現行。哪知楊雄這完蛋玩意嘴上答應好好的,卻喝醉酒走漏了風聲,潘巧雲本來就因為自己勾搭石秀不成而心懷怨恨,馬上倒打一耙,反而誣陷石秀調戲她。楊雄腦子不轉彎當即就信了,勃然大怒,第二天就把肉鋪行當都拆了,石秀何等精明,一看就是這個傻哥哥走漏風聲懷疑自己,石秀知道現在解釋沒用,反而白白讓楊雄丟臉,於是他故意請辭,與退為進,私底下卻還留意潘巧雲裴如海行蹤。

之前石秀所作所為完全是為兄弟情義,為了楊雄,現在他不僅為了楊雄,也為了洗脫自己嫌疑,還自己一個清白。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就更不是閒事了,因為這牽扯到石秀自己的名聲。後來石秀果然找機會殺了裴如海,還帶著楊雄一起讓潘巧雲招供,一切水落石出,既給楊雄報了綠帽之仇,又為自己洗脫罪名,兄弟情義也更深了。

整個過程裡,石秀都表現的十分出彩,精明果敢,殺伐果斷,有情有義,知進知退,段位比之楊雄高了不知幾個檔次。石秀名為拼命三郎,實則一點不魯莽不衝動,是個有勇有謀的真好漢。要說結交兄弟,石秀真是上上之選,不僅重情義而且十分懂得分寸,看他與楊雄結交以後,與楊雄丈人合夥開肉鋪,處處表現得十分得體,進退有度,不是說跟楊雄是兄弟就分不清主客,任意妄為,他給楊雄家裡賺錢,卻絲毫不給人家添麻煩。看到哥哥家裡有變就仗義相助,被哥哥冤枉也不吵不鬧不棄他而去,而是用行動自證清白,幫楊雄解除危機。像石秀這樣的好兄弟,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啊。

比之石秀,楊雄可以說沒什麼閃光點,輕信無頭腦,對自己媳婦也不上心,他一個月有二十天都在牢裡公幹,回家之後也不知好好陪媳婦,潘巧雲出軌雖然可惡,但楊雄也不是一點責任就沒有。如果沒有石秀,憑楊雄頭腦為人,要麼一直戴綠帽要麼被潘裴所害,可謂是一個窩囊的好漢。這裡要表揚一下電視改編片段,把潘巧雲的苦悶說了出來,也道出了夫妻相處之道的隱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