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氏最後能統一三國?

黑色幽默下的盛世花開


司馬氏家能夠統一三國,要從這三個人說起。

司馬懿,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strong>


司馬懿

司馬氏家的領頭人。瞭解三國的人都清楚,導致諸葛亮六出祁山(正史記載只有兩次,六次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而不得的,正是司馬懿也。

司馬懿出身世家,其父司馬防是當時漢朝的京兆尹(相當於首都的市長),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各個天資過人,且八個孩子的字,都帶一個達字,隨有司馬八達之稱。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從小聰慧過人,且胸懷大志,但由於從小恃才傲物,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同郡周生便是其中之一,以至於周生欲殺之而後快,幸得到名仕胡昭的從中調停,才將這個仇怨放下。司馬懿也因此收斂了不少,學會了隱忍。

建安六年,曹操知道司馬懿有大才學,打算徵辟司馬懿到其府中任職,但司馬懿瞧不起曹操出身宦官之家,因此用裝病回絕了曹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司馬懿隱忍的功夫一絕。當時曹操雖然還沒有位極人臣,但已經是司空了,權利也是相當大的,另外,那個時代,名仕才子唯有出仕做官,才覺得對得起自己的所學,才能讓家族興旺。當時司馬懿寧可裝病不出,也不願意出仕為曹操效力,可見隱忍的同時,司馬懿是一個心中有大想法的人。

時隔7年後,曹操位為丞相,大權在握,他依然惦記著司馬懿這個人才,於是,強行用手段逼得司馬懿出仕。但曹操看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顧之相,勢必不甘為人臣,心裡又頗為忌憚,所以他只給司馬懿安排了黃門侍郎,丞相主薄等文職,主要讓司馬懿負責教導曹丕。曹操也警告曹丕,司馬懿這個人不甘人臣,勢必會干涉曹家的事物,讓曹丕提防此人。但曹丕和司馬懿的關係頗為要好,總是維護司馬懿。而司馬懿這個人又懂得審時度勢,知道曹操一直在防著他,索性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的教導曹丕,才使得曹操放鬆了對他的警惕,慢慢安下心來。

從這一系列事件中也能看得出,司馬懿這個人絕對是個有大謀略,有大才華的人。不然曹操不會明知道他會是個隱患,也要讓他出仕效力了,看重的就是他的才華過人。

曹操在世之時,司馬懿沒少給曹操出謀劃策,且屢屢被其說中。建安二十四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當時他就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二人都不適合駐守邊防,果不其然,同年關羽圍困樊城的時候,胡、傅二人趁機降蜀。襄樊之戰,關羽勢頭正盛之時,曹操覺得獻帝所在的許昌離樊城太近,打算遷都。司馬懿又出奇謀,他先是通過對戰局的分析解除了曹操的擔心,又建議曹操暗中聯絡孫權,制衡關羽。(畢竟關羽勢力做大,對孫權也是有相當威脅的),結果孫權一拍即合,不但派呂蒙偷襲關羽後方,更生擒了關羽,一代武聖隕落。

通過這兩件事,也可以看出,司馬懿雖然一直沒有直接參與到曹操的軍事智囊團中,但他對戰局的分析,人心的揣測都是有著相當高明的建樹的。

曹丕繼位後,司馬懿水漲船高,有了直接掌軍的機會。曹丕曾對司馬懿說過這樣的話:“我向東用兵孫權,你該總理京都洛陽的事情;我在洛陽,你則應當總理東征孫權的戰事。”可見曹丕對司馬懿的信任與器重。

上述這些陳述,都交代了司馬懿是個極其聰明,有大謀略的人。而真正開啟司馬氏權傾朝野並最終走向篡魏的,是從曹丕死後開始的。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在臨終前,曹丕任司馬懿,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並告訴曹睿“這裡的四位重臣,一定不要懷疑他們”

同年八月,孫權出兵三路,攻打襄陽,江夏等地,皆被司馬懿擊敗,於是,曹睿拜司馬懿為驃騎將軍,開始正是掌管軍權。曹睿在位期間,屢屢問計司馬懿,司馬懿也事毫無保留,給曹睿出了很多好的建議,確實做了一個盡職的輔政大臣。

可以說,司馬懿直到今天,也沒有表現出來有篡權奪位的野心,他的每一步,都是靠著累累軍工換來的。通過一件事,可以看出曹睿對司馬懿的信任和器重。

原本朝廷讓司馬懿便道往鎮關中。但當到達白屋時,有詔書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間,詔書五至。魏明帝手書說:“間側息望到,到便直排閣入,視吾面”。據說,司馬懿在襄平時,曾夢見魏明帝枕在他膝上,說:“視吾面。”他俯視,見魏明帝面有異色。如今一見詔書此語,大驚,乘追鋒車晝夜兼行,從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則徑人嘉福殿內御床旁邊,滿眼流淚,指問疾病。魏明帝拉著他的手,目視太子齊王(曹芳),說:“以後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曹芳繼位的時候,年僅8歲,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同為顧命大臣,輔佐曹芳。

曹爽這個人的出現,我覺得就是來給司馬懿做托兒的,是為了司馬氏將來篡魏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本來二人同為顧命大臣,你好我好大家好,也就相安無事了。但曹爽處處排擠司馬懿,先是削弱了司馬懿的兵權,又改司馬懿為太傅,讓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散騎常侍,一個一點權力都沒有的官職。這一系列動作,司馬懿心裡沒有想法才怪了。

但人家司馬懿有能耐啊,曹爽雖然在朝中處處打壓,但吳帝孫權四路攻魏的時候(公元241年),還是人家司馬懿略施小計,擊退了吳軍,也正是因此一役,司馬懿的功勳德望日漸盛大。

諸位看官看到這裡,多少應該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司馬懿這個人沒有造反的意思(至少表面沒有),都是被人逼的。古時候功高蓋主的將軍,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由於曹爽長期打壓司馬懿,且在朝堂之上結黨營私,迫害其他意見相左的大臣,司馬懿終於動手了。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外出祭奠魏明帝的時候,發動了政變,史稱高平陵之變。當時其子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

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且司馬懿答應曹爽免他不死,曹爽交出了手中的軍權,免了自己的官職,隨同曹芳回京。結果司馬懿違背了諾言,將曹爽極其黨羽處死。至此,司馬氏大權在握,權傾朝野。

司馬師

司馬師繼承了司馬懿的聰明才智,胸懷大略。

司馬懿將“高平陵之變”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得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事變當時,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師。可見其遇事不亂,穩重沉著。

在司馬懿死後,他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

司馬師在任期間,雖然獨攬大權,但也沒有逼宮篡位。公元254年,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人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並沒有趁機篡位,而是逼迫郭太后廢曹芳,立曹髦為帝。至此仍能看出,司馬家功高蓋主,另曹氏家族頗為忌憚。

實際上,此時的曹氏家族,已經完全被司馬家族架空了。雖然仍有帝名,但無帝權,事無鉅細皆有司馬師做主。也可看出曹氏家族在曹睿之後,已經沒有什麼人才了。

司馬昭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承了大將軍的職務,繼續專攬國政。曹髦不滿司馬昭架空自己,於公元260年,率親信部下討伐司馬昭,但無奈實力不濟,被人弒殺。徹底葬送了曹氏家族的未來。雖然司馬昭又立了曹操的孫子曹奐為帝,但無奈曹氏家族已經名存實亡了。263年,司馬昭派部下鍾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徹底滅了蜀漢,奠定了司馬家族的赫赫軍功。

公元266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代魏建晉,開啟了西晉時代。

敲黑板:

個人認為,司馬懿對曹氏家族還是相當忠誠的,至少曹操死後,對於曹丕,曹睿,司馬懿算是他們的師長,對他們確實是沒有二心的。而司馬師,司馬昭,從小受司馬懿的薰陶,又同樣經歷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帝王時代,他們雖然功高蓋主,也沒有篡位的實際行動。直到曹爽打壓司馬懿開始,司馬家族才開始正視自己的軍功,並思考自己家族未來如何生存。說句實話,像司馬氏這樣功高蓋主,軍工赫赫的家族,即便不邁出篡魏的最後一步,我相信,也不會落得好下場。曹氏收繳司馬氏的兵權,在偏僻邊遠之地,委任司馬氏的後代,可能是司馬家最好的歸宿了吧。


始終先生


司馬氏家族能夠統一三國,建立晉朝,是建立在魏國強大以及篡權成功基礎上的。

首先,經歷了漢末的大動亂,魏蜀吳三分天下,各自發展,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魏國越來越強,而吳蜀不進則退,力量的天平越來越向魏國傾斜。

首先,我們看看三國的實力對比:

一、硬實力對比:魏國的面積約290萬平方公里,下轄九個州,總人口66萬戶,443萬人,兵力四五十萬;吳國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下轄揚州、交州、荊州三州,人口52萬戶,230萬人,兵力二十到二十五萬左右;蜀國面積約106萬平方公里,下轄益州,人口28萬戶,94萬人,兵力十到十三萬左右。
以上的統計時間段不同,大致是魏蜀吳三國各自滅國時的數據,但在不長的時間內變動因素不多,仍能基本反映三國的力量對比,是三方的硬實力的表現。

二、各自到後期的狀況:蜀國最弱,由於不甘心被困死在一隅,諸葛亮與姜維不停地北伐,但收效甚微,幾乎耗盡了國內的人力、經濟潛力。吳國力量居中,幅員較大,但江南此時遠未經開發,境內大量的山越民族,各方面較之中原仍有差距,加之孫氏與本土士族相互猜忌,無法形成合力。魏國曹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屯田地域,西北起河西,東南達淮南;東北自幽燕,西南至荊襄。同時大興水利, 發展工商,實力增長,拉開了與吳蜀兩國的距離,三分歸一隻是時間問題。

再者,司馬懿摘下了最大的桃子:

司馬懿是魏國的四朝元老,魏明帝曹睿的託孤重臣。但他對權利的追求超出了曹氏的期望,皇帝曹芳年少,宗室曹爽獨攬大權。

司馬懿以韜晦之計回家裝病,從而使操爽放鬆了警惕。在沒有人關注的時候,他終於等來了機會,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們皆隨同前往。司馬懿發動政變,盡誅殺曹爽集團。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獨攬大權,曹氏一族已經沒有與之抗衡的力量。兩年後,曹芳發動兵變,也很快被鎮壓。三國中實力最強的魏國實際上已有司馬家族把控。到司馬炎時廢帝自立,建立了晉朝。

吳蜀兩國的經濟、軍事實力比不過代魏而立的晉,兩國的皇帝與晉武帝司馬炎相比也差之甚遠,當他籌謀統一戰爭時,蜀國後主劉禪耽於享樂,吳國孫皓忙於殺戮。

綜上所述,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司馬懿摘了曹魏的桃子,以實力、人才鼎盛的中原,滅蜀、滅吳,實現了統一。<strong>


春秋硯


成事在人,謀事在天!

司馬氏之所以可以統一三國,得益於他們的能力、運氣和後代爭氣。這三點缺一不可,只有這三點結合到一塊才可以一統天下。

謀事在人

司馬懿晚年雖然備受曹爽的打壓,但是司馬懿卻可以在曹爽的打壓下隱忍不發,韜光養晦。他在不斷的暗中結交士族大臣,時刻的在為扳倒曹爽而做準備。

同時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暗中培養了三千個死士,完全是為了成大事而準備。所以說司馬家族可以成為曹魏的權臣,他們是謀劃了許久的成果,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

古今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是如此,只有你下功夫去準備了,才有可能成就大事。當然付出未必會有回報,但是沒有準備就絕對不可能成功。

成事在天

如果司馬懿僅僅和士族大臣打成一片的話,僅靠這些大臣和司馬師的三千死士根本無法和曹爽對抗。要知道曹爽統御曹魏的幾十萬大軍,想要滅掉誰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但是謀事在人,在司馬懿隱忍裝病的情況下很快就放鬆警惕,帶著自己的全部家底和曹芳一塊去高平陵拜祭曹睿。這對司馬懿來說簡直就是老天助他。可能是上天都被司馬懿的謀劃給感動了,讓曹爽犯了一個大錯誤,大權旁落司馬家。

後代正氣

司馬懿和司馬師父子奪得了曹魏的控制權,為後代成就大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但是僅有基礎是不夠用的,司馬師時候司馬昭立即採取措施奪得了魏國的大權,如果司馬昭是一個無能之輩必定會大權旁落的。

司馬昭掌權之後不僅滅掉了蜀漢為曹魏增大實力,同時他也創造了司馬家族稱帝的大好局面。可以說,司馬炎可以順利竊取曹魏政權,完全是得益於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

不僅三司馬比較爭氣,司馬炎也是非常爭氣的,繼位不久便攻佔東吳,統一天下。因此司馬家後代比較爭氣也是司馬氏可以促成三家歸晉的一個及其重要原因!

所以說司馬家可以統一天下和完全得益於他們的能力,運氣以及後代爭氣!


唐朝的長老


司馬懿為什麼能統一三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知道三國打了幾十年,最後沒有一個國家是贏家,反而是司馬懿最後統一了三國,這個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啊,估計曹操、劉備、孫權要是知道了,都要氣的從墳裡跳出來了,

  為什麼司馬懿能統一三國,他究竟做了什麼?三國後期為何三個國家的人才都陸續消失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析下,先來說司馬懿為何能統一三國。

  第一,司馬懿選對了平臺,司馬懿選擇的是曹操,曹操集團是三國中,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是最強的軍閥,所以司馬懿一出場時,就選擇了最強大的平臺,

  第二,司馬懿暗藏實力,不顯山不露水,雖然曹操看出了司馬懿的威脅,讓曹丕防備,曹丕又讓後人曹睿也防備,但終究是沒防備住,曹睿以後的曹氏家族人員,都小看司馬懿的實力了,最終整個曹氏集團,都被司馬家族控制了,

  第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司馬懿身體好,他在曹氏集團是和曹操同期的人,曹操死了,他沒死,曹操的兒子曹丕死了,他也沒死,曹睿死了,他還是沒死,所以司馬懿把他的領導都耗死了,

  第四,三國後期,人才陸續消失,司馬懿家族瞬間無敵了,所以司馬懿先控制了曹操的魏國後,又打敗了蜀國和東吳,

  小編順便解釋下,為何三國後期,三個國家的人才陸續消失,

  第一個原因是歲月這把殺豬刀惹的禍,劉備、曹操同期的那些猛將和謀士,基本上是三國的主角,到了三國後期,一個個也都五六十歲了,在古代算是高齡了,所以他們一個一個陸續去世了,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三國後期,中原地區曾出現過瘟疫,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由於連年的戰亂,戰場上的屍體沒有及時處理,導致中原地區開始瘟疫蔓延,所以三國後期很多主角的後人,莫名其妙都英年早逝了,

  三國第一代英雄因為歲月到頭了,而英雄的接班人,又一個個都英年早逝了,導致三國人才凋零,所以司馬懿最終無敵的統一了三國。





靜逸堂堂主


司馬懿能笑到最後,有很多因素,這其中就涉及到曹操、曹丕、曹睿曹家三代人對司馬懿的態度究竟是怎樣?曹操對司馬懿:防而不大用;曹丕對司馬懿:大用且防;曹睿對司馬懿:大用不防。司馬懿在曹丕死後,曹睿在位時權力更是達到頂峰。毫不誇張的講,司馬仲達可謂是三國時期最後的勝利者,即使不從別的來看,就從壽命來看,司馬懿也是個贏家。諸葛亮的壽命很短只有54歲,而司馬懿的壽命卻是73歲。司馬懿善於掩飾自己的本心,揣摩別人的心思,這樣的司馬懿最終笑到了最後。



不惹塵埃


在歷史長河中縱觀整個東漢末年的政治局勢發展,東漢除了前幾代君主之外,基本都是皇帝幼年登記,太后專權,也就是外戚專權,待皇帝長大,要收回權利的話,就只能依靠身邊的親信,這個親信也就是宦官集團。所以東漢後期也就是一部外戚貴族集團與宦官之間爭鬥的歷史劇。而在這其中,由於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長時間以來又形成了另一個龐大的實力集團:門閥集團,也就是士族集團。(九品中正制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個集團由於長期世代朝中為官,所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有政治抱負的實力集團。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也好,還是暫時的三足鼎立也罷,在歷史長河之中來看這些都是軍閥集團的短暫勝利。(劉備是軍閥,孫權也是,曹操不是士族而是庶組出身)但他們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時,在各自統治的地盤執政時期也要顧及當地士族集團的利益。對於劉備的蜀:劉備是外來軍閥。孫權得東吳:孫權也是。周瑜才是東吳本地士族。在魏國曹操死後,世代士族出身的司馬家族成為主導。所以縱觀整個東漢的統治階層是這樣的一個樣子:貴族掌權-軍閥掌權-門閥士族掌權。這是一個歷史政治發展的軌跡,也是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如論這個士族集團是不是叫:司馬


異域狼族良


司馬懿家族能文能武的人才層出不窮,司馬懿把家族力量發揮的淋漓盡致,曹丕上位後,很多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其實大權都掌握在司馬懿手中,司馬懿不斷安排自己家族的人滲透到曹氏的天下,吞噬曹氏大權,所以,曹丕慢慢就成了個沒有實權,被架空的傀儡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