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福建省州縣的變更為何如此頻繁

導語:

明朝年間,福建省州縣的變更據相關史料記載有13次之多。清朝代替明朝之後,並沒有對明朝在福建確定的州縣進行改動。

直至如今,明朝所設的州縣在福建大部分地區還在沿用,對明朝年間的福建州縣的變更進行探索和研究,不僅能對福建地方史的發展做出貢獻,還能加強對福建地方史的瞭解。對福建州縣變更的探究還能加強地方人民對本地區的歷史發展的歸屬感,也使其他地方史的研究有了參考。

明朝年間,福建省州縣的變更為何如此頻繁

福建省地圖

明朝年間福建所有州縣的變更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明朝對福建省各地的州縣進行調整無非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控。對其變更的原因進行歸類,無非是人口趨勢、穩定治安、經濟活動三大類,其中以穩定治安為主要方向。接下來將舉三大類的各個案例進行分析。

人口趨勢

根據人口的多少進行州縣的劃分,是古代州縣劃分最主要的依據。明朝初期,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平定了盤踞在江浙閩一帶的陳友諒的部隊。經歷過戰火的硝煙江南人口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為了穩定人口集中地區的

治安,設立州縣已經成為由秦漢以來定下的國家制度

在福建,明朝初期的人口大部分集中在福建中部。在明朝發展之後,人口逐漸增多,福建中部的人口也開始向外發展,以適應小農經濟的需要。而明朝的建立,拒絕了與海外通商的許可,只保留了月港作為唯一向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因此福建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線,向外發展,拓寬耕地面積作為小農經濟發展的基礎

明朝年間,福建省州縣的變更為何如此頻繁

興化地區

其中興華縣的撤銷就是因為人口的減少而決定的。明朝建立之初,地方治安不甚穩定,流寇趁此機會進行大規模的反叛運動。寇賊的行為具有隨意性和不負責性,這使盜賊頻發的興化居民遭了殃。

《八閩通志》記載“參政安童在興化縣龍紀起兵”“胡興祖、上官惟大又領兵窮追伯順至興化縣,郡人遭其慘酷,無一方免者”。寇賊對興化地區的屠殺非常之殘忍,使地方百姓幾乎絕跡,因此,由於人口不足的原因,興化縣的體制已經難以保留了。據相關史料記載,正統十三年裁革興化縣時,興化縣全縣只剩300戶共461人。經明朝朝廷批准後,將原興化縣地區分別歸併莆田縣和仙遊縣。由此,加強了地方對人口的管控,穩定了地區的發展需要

穩定治安

在明朝年間,福建州縣的變更主要以維護地方治安為主。在福建地區爆發的各類反叛及起義,大部分都在福建與其他地方的交界地區。這也就證明了明朝初期在福建中部設立主要州縣的弊端,直到明朝中期爆發以鄧茂七為首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明朝朝廷才意識到福建州縣體制的問題。

鄧茂七在地方縣府的扶植下獲得了部分權力,由於地方官員的貪汙腐敗,鄧茂七帶領當地民眾反抗當地政府的不公。各地區農民紛紛響應,十天之內,起義軍人數發展到數萬人。在明朝軍隊的鎮壓及鄧茂七的失誤下,成功了結了此次起義的消極影響。明朝朝廷及地方政府對福建地區做了整體審視,認識到福建邊區的治安有所缺漏,於是劃沙縣新嶺以南二十四都上四保至三十二都和尤溪寶山以西四十都至四十三都共計

13個都之地置縣,命其名為永安,即永久安定之意。

明朝年間,福建省州縣的變更為何如此頻繁

漳州古文廟

鄧茂七率領的農民起義是明朝中期最大的農民起義,前後波及福建周圍省區共

80萬人左右,而福建州縣的變更則起到了鎮壓福建省各個地方的反叛運動,維護了福建地區的和平穩定。但是此次州縣的變更並不是一勞永逸的,還有一些弊端沒有被發現,隨著時間的發展,部分問題展現,在明朝朝廷的宏觀調整下,逐漸趨於穩定

明朝年間,福建省州縣的變更為何如此頻繁

永定縣地區民樓

據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

“國朝來,每因寇亂,設縣即定。建寧之設壽寧,延平之設永安、大田,漳州之設漳平,及近日寧洋、海澄,而無不定者。”

由此可知,明朝對於福建省州縣的變更,大都是在民間反叛運動之後做出調整的。就連王守仁在平定閩西叛亂之後,也主動向朝廷奏請設立和平縣,以穩定地方混亂的形勢。在奏摺中,王守仁寫到:“考之近日,龍巖添設漳平,上杭添設永定,而地方以明,此皆明驗。”所以州縣變更的主要目的就是穩定治安,使各地百姓以尊王化。

經濟活動

自唐宋以來,福建地區的貿易活動就非常發達,特別是對外的海洋貿易。在元朝時期,福建的泉州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一大港。但是到了

明朝,朝廷實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使福建地區的對外貿易受阻。但是為了謀求利益,還是有部分百姓在官府之後進行黑市貿易,官府為了限制海洋貿易,便以月港作為主要對外貿易港口

明朝年間,福建省州縣的變更為何如此頻繁

月港

明朝對於海禁的輕微放寬也起到了主導民間小農經濟發展的作用但是隨著福建地區人口的發展,當地農民已經意識到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紛紛下海經商,躲避官府的追查。直到隆慶年間,朝廷才徹底放寬了海禁政策,允許當地百姓的海洋貿易活動。

為了適應大批百姓下海經商的趨勢,原來在沿海設置的州縣已經不具備對其地區管控的需要了。為了加強沿海地區商貿的管控,海澄縣的設立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海澄縣的管理下,朝廷牢牢控制住了沿海貿易的發展,對於後期的海盜剿除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結語:

從明朝初期到明朝末期

,福建州縣的變更由內到外,有近及遠,加強了中央對福建地方的管控,也實現了福建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至今,福建大部分州縣還在沿用,繼續管理並服務著當地的百姓,促進福建的進一步成長,而福建也由蠻夷之地成為了文化之鄉,在經濟貿易上起著無可或缺的地位

文章引用:

《八閩通志》

《天下郡國利病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